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策文件>省政府文件 > 陕政函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团赴陕视察报告办理情况的函

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团:

2018年8月16日至22日,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团视察了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形成《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团赴陕西省视察报告》。报告肯定了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就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创新人才引进、打造旅游品牌、加强对外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澳陕合作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对助推陕西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就报告所提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函报如下。

一、关于弘扬精彩历史底蕴,规划精品文化产业的建议

近年来,陕西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多方搭建平台载体,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网络娱乐、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等产业。在关中重点发展文化内容生产、文化对外贸易、文化新型业态;在陕北深入挖掘黄帝黄河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在陕南凸显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工艺美术等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制造业,补齐视听设备制造、文化用品制造等短板,引导重点文化企业加快上市。大力培育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向“专、精、特”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全省形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7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175个,国家动漫认定企业9个,文化企业上市2个、在新三板挂牌13个。

下一步,陕西将大力实施“文化+”战略,促进文化与旅游、金融、科技、体育等深度融合。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企业、高校、中介组织创建人才发展基地,积极设立文化产业协会(促进会),选派文化产业管理经营人才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西安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生态链和产业链,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

二、关于提升旅游软硬配套,巩固旅游服务基业的建议

近年来,陕西加快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印发实施关于品质提升、智慧旅游、厕所革命、乡村旅游等一系列方案,出台关于高A景区创建、住宿业提升、旅游用地、民宿发展等创新政策,进一步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网络娱乐、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等产业,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启动建设或建成运营。推进旅游与交通融合,完善高铁、城际、民航、高等级公路旅游“快进”交通网络和旅游风景道、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交通驿站等“慢游”交通网络,以适应陕西(西安)“国际旅游枢纽”发展需求。

下一步,陕西将加快破除旅游公共服务全域覆盖短板,持续实施《陕西省旅游行业品质提升行动指导意见(2018-2020年)》,加快建设1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县,创建延安革命纪念地等5A级景区,持续整治黑车、黑导、黑社和黑店等突出问题,彰显旅游业民生价值。完善旅游标准体系,提升旅游标准化监管水平,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三、关于加强陕澳旅游合作,实现双城互动共赢的建议

陕西与澳门均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两地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互补、人脉相吸。近年来,陕西进一步深化陕澳旅游业全面合作,连续八年在陕粤港澳活动周期间举办“文化陕西”(澳门)旅游推介会,解读文化陕西丰富内涵,推介陕西“四大旅游高地”和精品旅游线路。积极组团参加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港澳嘉年华等活动,与澳门中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促进陕澳旅游业界客源互通。在2018年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期间,组织演出的舞蹈《秦俑魂》《年年有余》《丝路霓裳》及歌曲《追梦丝路》等节目,充分展示了陕西文化旅游魅力。连续多年开展的陕澳两地寻根祭祖游延安、“华夏文明,薪火相传”青年学生研学旅游等文化交流活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心灵契合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下一步,陕西将利用陕澳通航的便利条件,积极组团参加在澳门举办的各类展会,搭建两地旅游业交流平台。做好推介宣传,打造陕澳两地深度游优质产品,深入推进“陕西人游澳门”“澳门人游陕西”“港澳百团万人游陕西”“华夏文明,薪火相传”青年学生研学旅游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陕澳青年思想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四、关于建立爱国教育基地,彰显汉祖民族魅力的建议

陕西汉中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把汉中打造成汉人老家,建设兴汉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所有汉人感受汉族、汉语、汉文化魅力,对提升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兴汉新区是陕西省首批PPP示范城镇建设项目,总面积27.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养生、艺术工艺、旅居安居、商贸会展等九大板块。兴汉胜境度假区作为兴汉新区文化旅游核心,现已建成汉文化博物馆、汉乐府、兴汉城市展览馆、汉人老家街、丝路风情街、兴汉铂尔曼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大型水上演艺《天汉传奇》已试演,其他配套服务设施正在抓紧完善,即将开园。

下一步,陕西将配合澳门“千人计划”,持续开发寻根谒祖、考古发掘、兵马俑制作、汉服礼仪、皮影演示、绘画剪纸、农业科普、航空航天、国学宗教、古法造纸、搭建古屋、钻木取火、校际交流等游学体验产品,为澳门同胞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服务。

五、关于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拓展路通财通优势的建议

近年来,陕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简称“三个经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18年全省进出口总值3513.8亿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实现年货邮吞吐量31.26万吨,中欧班列长安号实载开行1235列,重载率、满载率均居全国第1位,铁路旅客发送人数、货物发送量增幅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2位。陕西自贸区165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7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成效显著,全省新增5个海关机构。

下一步,陕西将加快发展“三个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是织密公路网、做大铁路网、优化航空网、构建综合交通网、做强信息网,加快建立陆空互动、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建设“宽带陕西”“云端陕西”,完善高速信息网。二是着力打造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创新、国际文化旅游、区域金融五大中心,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积极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分拨中心、跨境电商国际合作中心、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中心。密切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协作,加强“一带一路”经贸人文交流,增强联通世界的门户效应。三是实施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术人才发展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互联网+物流”建设,完善城乡配送体系,积极培育无车承运人、智慧物流等现代物流新业态,创建一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

六、关于加强陕澳交流合作,促进经贸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陕西出台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扎实推动利用外资工作保持稳定增长。拓展陕澳交流合作领域,通过丝博会、陕粤港澳活动周两大综合性投资贸易平台,将陕澳合作从单纯的经济合作延伸到了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澳门在陕累计投资项目70多个,合同外资近4亿美元。搭建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组织承办的第25届华夏园丁大联欢、丝博会教育论坛和峰会、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等活动,提高了陕澳人文交流与合作频度。研究出台港澳台地区人才来陕工作支持政策,依法保障其在陕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化团体已全方位、广渠道、深层次、多元化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形成了“一带一路”上的“陕西风格”。

下一步,陕西将创新办好丝博会、陕粤港澳活动周,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点贸易投资活动,为陕西和澳门、葡语国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鼓励陕西企业在澳门和葡语国家建设“海外仓”“陕西地产品展示中心”,举办陕西名优特色产品展销推介活动,扩大澳门和葡语国家特色商品和服务进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澳门及葡语国家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酒店管理、商贸、金融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在陕建立分支机构、功能总部。加强驻澳门商务代表处建设,持续开展与澳门、葡语国家在华机构的常态化联络。

七、关于加强古城文物保育,避免城镇过度开发的建议

近年来,陕西深入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出台多部地方法规强化古城保护,对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71个中国传统村落、323个省级传统村落、2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制了保护规划,形成城市总规、古城保护规划、历史街区控制详规和文物保护规划四位一体的保护体系,探索了国家遗址公园模式、退耕还林模式、集团运作模式、城市公园模式和民营建设模式,将文物保护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

下一步,陕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重要指示精神,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统筹安排文物保护与城镇建设、民生发展。建立省级层面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体系,完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法规。持续做好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发挥文化遗产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新功能,使文物保护与城镇发展相生共荣。

八、关于拓展陕澳科技合作,助力科研协同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陕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心打造创新平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中科院西安科学园建设扎实推进,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注册运行,西北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地。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建设,3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10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7位。

下一步,陕西将加快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支持陕澳两地产学研机构围绕重点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先进适用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等创新服务平台,共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科技人才交流培养。在电子信息、大数据、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引导省内高校、企业与澳门相关机构开展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落地,研究成果可先行先试用于陕西新型智慧城市、秦云工程建设。鼓励澳门专家牵头或参与陕西科技战略研究、计划指南编制、项目评审验收等工作。建立陕澳科技信息服务合作网络,促进两地科研仪器与设施、科技成果、科研数据、科技文献、科技人才等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支持两地高校、科研机构联合举办学术会议、合作论坛、科技培训以及青少年科普等活动。

九、关于加强生态补偿力度,推动生态资源保护的建议

近年来,陕西进一步健全完善我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出台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森林、水流、耕地、湿地、荒漠、矿区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跨地区补偿成效显著。2018年下达汉中市财力性补助共计94.2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9亿元,占到全省该项资金的31.5%。还专门下达陕南三市各1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及相关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中央补助资金和省级财力有限,陕南三市生态资源保护投入压力仍然较大。

下一步,陕西将在中央补助的同时,进一步健全配套制度体系,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作用。全面落实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自然资源用途管制,推进能源资源按质量分级、梯级利用。强化重点区域和地区间补偿,推动汉江、丹江、延河、无定河等流域建立水源地水质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保护补偿与精准脱贫,加大贫困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贫困地区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制度,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十、关于促进农业发展现代化,深化农民脱贫攻坚战的建议

2018年,陕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30亿元,增长30.4%,其中对深度贫困县投入增长50.5%。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着力打造“3+X”农业特色产业体系,23个县、104.5万人即将摘帽脱贫。全年贫困人口转移就业2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竣工9.1万套,危房改造7.9万套,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率99.4%,新改建农村公路1.2万多公里,苏陕扶贫协作项目带动18万人脱贫。

下一步,陕西将聚焦深度贫困,落实精准要求,切实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2019年实现56.5万人脱贫,29个贫困县摘帽。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打造农业国际合作引领区,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巩固果蔬、羊乳、小杂粮、茶叶等传统出口产业优势,建设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加大与澳门酒店业对接力度,推动苹果、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入驻,提升陕西农产品出口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十一、关于建立完善投融资机制,扶持重点产业成长的建议

近年来,陕西着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先后出台一系列导向清晰的产业引导政策措施,相继设立了包括果业、畜牧业、扶贫和环保产业基金在内的31支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截至2018年底,累计投资子基金和项目232个,到位资金127亿元,完成投资65.63亿元。

下一步,陕西将加大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投入力度,加强与国家相关基金的合作,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抓好农村产业发展,积极研究配合国家设立省级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农民创业,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持续发挥杨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引领示范作用,建设一批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支持杨凌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积极研究配合国家设立绿色循环经济基金,扶助绿色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发展。同时,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促进节能减排、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二、关于出台政策有的放矢,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陕西聚焦营商环境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认真实施《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印发《陕西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取消、下放或委托行政审批事项247项,精简25%,推进审批服务“颗粒化”管理、“三级四同”和“一网通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实现全覆盖,营商环境各项指标大幅提升,市场主体总量增长29.1%。国资监管、评价、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属国企营业收入增长10.8%,利润增长15.6%,所有者权益增长13.3%,“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基本完成。

下一步,陕西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快建成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以“一网通办”为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便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降低民企要素成本、制度性成本、税负成本。坚决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用好民营企业纾困基金,健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奖补机制,成立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完善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继续加大财税金融改革力度,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不断扩大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19年2月24日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