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策文件>省政府办公厅文件 > 陕政办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加快建设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公共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我省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管理法制化进程,使气象预测预报、公共服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达到西部领先、全国先进水平,为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到2020年,全省气象观测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暴雨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70%,雾霾天气24小时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全省年均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达到90%以上,防雹有效率达到80%以上,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达到2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观测站网建设布局。按照现代气象业务发展要求,科学规划和调整优化观测站点布局,更新改造观测站点设施设备,提高气象观测时空分辨率和观测精度。加密布设重点防范区域、高山地带和气候条件复杂区域的区域气象观测站点,加快应急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增加布设灾害易发区域局地警戒雷达。加快建设面向农业、林业、旅游等行业服务的专业气象观测网,大力推进高速公路、重要国省干线公路自动气象监测站建设。依托气象观测站网,建立健全三级温室气体和风能监测网,完善全省大气环境监测站网,增设酸雨观测站点。
    (二)加强预测预报能力建设。实施数值预报应用工程建设,引进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建立先进的数值模式预报预测应用系统,推进乡镇精细化预报系统建设,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短期气候预测能力。实施环境气象服务工程,推进重污染天气、污染气象条件及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建设,大幅度提高污染气象条件等级、6类环境要素浓度和AQI指数预报预警准确性和精细化水平。
    (三)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建设。以气象基础业务通信系统和应急通信系统为基础,全面改造全省气象主干通信网络。加快实施省级气象数据中心工程,建设全省统一的气象通信和信息存储、分发系统,提高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应用能力。依托气象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加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大气、水文、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实时汇交、存储、共享。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提供和共享有关气象信息,使信息提取和共享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四)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完善省、市、县、乡(镇)、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各地各部门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联动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时效性,确保提前20分钟以上发出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深入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气象协理员、村(社区)气象信息员、重点单位气象安全员的重要作用,加强业务培训,配置必要的装备,安排必要的经费补助。推进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防工程建设,强化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健全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推进省、市两级公路气象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建立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一体化业务平台,健全公路交通气象灾害联防联动机制。
    (五)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施布局,加强省级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基地指挥保障中心、陕北旱区人工增雨基地、关中粮食主产区人工增雨防雹基地和风廓线雷达保障基地建设,推进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标准化建设,健全防雹增雨跨区域协同作业体系,构建综合、立体、连续的气象监测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网络。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机制,及时组织对森林草原火灾、污染物扩散、环境污染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加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为搞好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撑系统工程,面向农业、水资源、能源等行业开展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和评估,提高全省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抓好太阳能观测示范站和太阳能应用及研究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风能、太阳能监测和业务服务体系,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有力支撑。
    (七)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加快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整合气象科研力量,加强气象关键业务和核心技术研发与攻关,重点对渭北、秦巴山区等气候敏感区域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精细化天气预报、综合气象观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应对与影响评价等科技创新。积极推进气象部门与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科研合作,加强气象及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完善科研成果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气象科技成果的业务应用,提高气象科技创新的贡献率。加强气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气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八)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按照功能适用、规模适度、建设集约的要求,实施基层气象台站基础建设工程,全面改善业务及工作条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土地征用和项目报批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县级综合气象服务业务能力建设,强化乡镇(街办)和村级(社区)气象信息服务,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协理员队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气象现代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构建和完善齐抓共管的组织指导体系、协调联系制度,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统筹推进全省气象现代化建设。各级气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做好规划编制、组织实施等工作。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农业、水利、林业、旅游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地要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气象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气象工程和技术开发项目建设投入力度,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大面向公共气象服务系统运行的经费支持,确保重要公共气象服务基础设施正常运行。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和单位自筹等多元化投资渠道,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三)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抓紧制定规范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管理、气象信息服务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完善防雷安全、环境气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与装备、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等领域的标准体系,推进气象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法制化、标准化。进一步完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为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12月19日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