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公报 > 市/区公报

2006年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战略部署,强势推进“5523”工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克难攻坚,加快发展,全市国民经济总体呈现总量扩张、速度加快、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显著特点,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高点起步。

  一、综 合

  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83.63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33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3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增长10.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万元,达到10065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2:52.0 :39.8 调整为7.6:55.4:37.0。               

  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6%;居住类价格上涨5.5%;衣着类价格上涨4.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3%;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6%。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新增就业1.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4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过高,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较少。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节能降耗的压力沉重。三是食品、电池、医药、电源等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现代新兴服务业比例明显偏小,消费对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强。四是就业矛盾、财政压力、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72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8%。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6.5万亩,较上年减少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24.83万吨,较上年增长4.8%。其中,夏粮总产9.09万吨,下降2.2%;秋粮总产15.74万吨,增长9.3%。全市水果产量30.57万吨,较上年增长15.5%,其中,苹果总产29.85万吨,增长17%。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6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4.83万吨          4.8

  油料      8170吨          -10.8

  水果     30.57万吨          15.5

  #苹果     29.85万吨         17.0 

  林业、牧业、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植树造林14039公顷,同比下降1.6%。全年肉类总产量1.41万吨,较上年增长8%;禽蛋总产量6387吨,较上年增长11.6%;奶牛年末存栏13368头,较上年增加3008头;牛奶产量1.78万吨,较上年增长53%。水产品产量873吨,下降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凸现,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0.5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4亿元,增长22.1%。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6.89亿元,现价增长36.7%。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由上年的42.4%提高到60.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2006年        比上年增长(%)

  原煤       1677万吨        22.4

  水泥       566万吨         14.7

  水泥熟料     510万吨         64.8

  电解铝      13万吨          81.1

  变压器      688640千伏安       6.0

  软饮料      7624吨          1.3

  服装       91.29万件        -9.6

  支柱行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市统计的15个主要行业中, 11个行业增长,4个下降。其中煤炭采掘业当年完成产值33.03亿元,现价增长22.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产值18.17亿元,现价增长25.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22.32亿元,现价增长113%。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8.84亿元,增长66.3%,其中利润总额3.49亿元,比上年增加2.1倍,上缴税金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2.01,比上年提高31.5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61596元/人,同比提高16808元/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83.67亿元,增长37%。

  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市共有三级及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 23户,全年实现利润1710万元,实现税金2612 万元 。全年房屋竣工面积35.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3.73亿元,比上年增长 26.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2.48亿元,增长25.7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4.58亿元,增长22.2%。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18.64亿元,增长14.9%;餐饮业零售总额6.26亿元,增长10.6%;其它行业0.51亿元,增长12.8%。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其中,接待国外游客10066人,比上年增长22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29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进口额2294万美元,增长229.5%;出口额640万美元,下降62%。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约各类项目158个,涉及金额64.5亿元;累计到位资金20.8亿元。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年末境内铁路里程177公里(含企业自营铁路),境内公路里程2060.35公里,其中,国道213.57公里(含铜黄高速公路);省道66.53公里,县道558.81公里,乡道1121.74公里,专用公路99.7公里。全年客货周转量18.0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6%。其中,公路客货周转量13.27亿吨公里,增长11.9%;铁路客货周转量4.8亿吨公里,增长3.7%。

  公路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新改建二级公路22.56公里,新改建三级公路17.48公里。新铺通村油路467.8 公里。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37万户,比上年增加1.84万户,增长14.8%。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6.4万户,比上年减少0.6万户,降低8.6%;乡村电话用户6.7万户,比上年增加1万户,增长17.5%;小灵通用户4.58万户,比上年增加1.58万户,增长52.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9.31万户,比上年增加4万户,增长15.8%,其中当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4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8.4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7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34.5%,创历史最好水平。财政支付力度明显加大,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2.3亿元,增长55.9%。

  金融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7.35亿元,增长6.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36亿元,增长14.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7.61亿元,增长12.9%;中长期贷款余额23.73亿元,增长7.2%。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59.9亿元,现金支出267.8 亿元,分别增长20.7%和18.6%;全年货币净投放7.9亿元,比上年减少2.6亿。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1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229万元,比上年增长18.7%;人寿险保费收入15038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全年累计赔付3716万元,比上年下降1.7%。其中,财产险当年赔付3437万元;人寿险当年赔付279万元。

  九、科技、教育

  科教兴市战略成效明显。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89万人,较上年增加1000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5505 人。全年共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项,新增民营科技企业7家,申请专利52项。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共有各类学校610所,在校学生14.11万人。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1141人,在校学生28153人,毕业生8737人;普通初中招生15343人,在校生48620人,毕业生16101人;普通小学招生8453人,在校生64349人,毕业生14799人。全市共有各类幼儿园25所,在园儿童568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工程如期完工,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全市高考二本上线人数1330人,较上年减少169 人,下降11.3%。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3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42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4个,档案馆7个,年末馆藏案卷25.31万卷;全市共有电视台3 座,广播电台2座,调频发射台250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90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3.5%和98.7%。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0.4万户,较上年新增用户8500户,比上年增长8.3%。举办了铜川市首届文化艺术节,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陈炉窑址、药王山庙、神德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7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03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3770张。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248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87人,注册护士1162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21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73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38个,床位532张,卫生技术人员541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举办各类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62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142万元。在省十三届运动会上取得了14枚金牌,19枚银牌和24枚铜牌的较好成绩。铜川体育馆主体工程完工。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3.19万人。人口出生率9.94‰,死亡率5.52‰,自然增长率4.42‰。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级环境监测站 2个, 建成烟尘控制区2个,面积达25.7平方公里。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20万吨,较上年下降0.5%;工业废气排放总量508 ?亿标立方,较上年增长14.2%;工业粉尘排放量6.45万吨,较上年下降4.6%;工业粉尘去除量13.9万吨,较上年下降43.6%。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245天,占全年的67.1%。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11人,比上年下降17.2%,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3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0元,比上年增长16.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5元,比上年增长10.2%。城镇居民恩尔格系数36.7,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但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扶贫济困任务依然艰巨。

  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7.3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增长7.4%;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2.59万人,增长7.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17.05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10.1%,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3.7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422张,收养235人。全年共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44 套。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3万人,全年筹集福利资金700万元。

  注:1、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已经省统计局评估。

    2、增加值、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年末常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