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十一五”规划 > 专项规划

陕西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来源: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08-01-01 00:00

  一、“十五”期间陕西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发展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旅游产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努力克服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非典”、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旅游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旅游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旅游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我省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进步。“十五”末,全省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081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93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5988万人次),年均增长14.2%;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53亿元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1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8.7%,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2、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合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成效显著。秦兵马俑博物馆馆前环境改造工程、黄帝陵二期工程建设完成,进一步提升了世界级旅游产品著名形象。华山、太白山、翠华山、玉华宫、金丝峡、壶口瀑布、红碱淖、瀛湖、南宫山等的开发建设,有效改变我省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大唐芙蓉园、秦岭野生动物园等主题公园类旅游产品形成新亮点,温泉、滑雪等休闲项目得到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休闲产品体系。

  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完善。2005年底,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座;各类等级旅游景区74处,其中,4A级景区17处,3A级景区28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处。2005年底,我省共有旅行社35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5家,国内旅行社319家,导游人员近万名,旅馆业床位总数达到40余万张。旅游星级饭店达到262座,其中5星级饭店4座,4星级饭店18座,其它星级饭店240座。全省直接旅游从业人员31万,间接旅游从业人员155万。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十五”期间,我省公路、铁路、航空、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极大改善了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大力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实施旅游环境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和品位。

  3、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期间,举办了华山论剑、公祭黄帝陵、旅游歌曲大奖赛、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香港和韩国供奉、在海内外开展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发挥了现代传媒手段的作用,活动影响面广,宣传效果明显,客源显著增加。

  4、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旅游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修订和实施《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依法治旅的意识不断增强。旅游服务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坚持开展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工作,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旅游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逐步形成。大力开展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管理质量。

  5、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省旅游行业积极开展以“创佳评差”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涌现出一批服务标兵、服务明星。

  (二)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全省旅游行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开展宣传促销工作,大力进行旅游市场治理整顿,推动全省旅游业健康发展。

  1、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是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旅游业的综合性,旅游业的关联性,以及旅游市场尚处在培育发展期,在旅游产业各要素的资源配置、加快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开展旅游市场监管、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这些因素决定了旅游业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2、坚持改革开放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旅游业是一个外向型行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壮大起来的。改革开放使旅游业充满活力。“十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不断获取发展动力;坚持扩大开放,引进省外资金、人员和管理,推动了我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3、坚持产业化发展是旅游业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产品已逐渐成为人们必需的消费品,旅游业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已成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产业。拉动内需是国家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按照旅游大产业的思路来进行资源配置,也只有如此才能极大地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在发展旅游产业时,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大资金运作,以加快旅游产业化发展进程。

     4、坚持旅游各产业要素协调配合发展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核心任务。旅游业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要协调配合,共同发展,出现缺项和弱项都会严重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影响产业的综合效益。只有在旅游业各要素协调发展,政府和市场各自发挥作用的前提下,旅游业的发展才能是健康、高效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我省旅游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旅游产品规模小、结构单一、开发层次低、品牌形象不够突出;二是产业意识不强,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一方面政府在旅游项目建设引导性投资、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和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市场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资金对旅游业的大规模投入;三是部分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不顺,一些旅游项目管理水平不高,不少旅游企业运营机制不活;四是一些地方和有些领导同志对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到位。

  二、“十一五”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战略措施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以规划为指导,加强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强化宣传促销,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优化旅游环境。形成特点突出,结构合理,体制完善,国际、国内、出境旅游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旅游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目标

  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80万人次,年均增长14.2%;旅游外汇收入10亿美元,年均增长17.3%;接待国内旅游者11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2.9%;国内旅游收入740亿元,年均增长18.5%;旅游业总收入达到820亿元,年均增长18.4%。

  (三)“十一五”旅游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具体措施

  实现旅游业“十一五”发展目标,必须尽快实现旅游业的三个转变:一是从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注重保护资源,集数量和质量、效益为一体的规模化集约型发展上来。二是从偏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一般利用转变到依托文物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人文优势,实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休闲度假一体化发展的轨道上来。三是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转变到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旅游业的多元化、强投入、高起点、快发展上来。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我省旅游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始终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在科学开发中促进保护。积极推进旅游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旅游体系,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旅游产业。

  2、坚持统筹协调。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促进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以旅游产业为切入点,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林业、水利、商贸服务业、工农业等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互相促进、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

  3、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旅游业的特色产业地位,继续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加大政府在政策支持、引导性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形象宣传、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多年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4、坚持规划先行的旅游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努力建设以省级规划为龙头,市区规划为骨干,景区规划为支撑的旅游规划体系。努力提高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加强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监督,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5、坚持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聚集各类资源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层次旅游产品的整合,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的多元化产品组合。加强旅游“六要素”整合,努力提高旅游业综合收入。

  6、坚持旅游精品开发战略。坚持大手笔、大投入、大产出、大影响、大人流的发展模式,加强策划和包装,充分展示资源特色,突出产品文化个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与参与性密切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建成一个旅游产品,就是一个旅游精品,既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发挥关联带动作用,推动一方经济发展。

  7、坚持实施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确定明确的主题形象,挖掘陕西旅游资源的丰富内涵,树立陕西旅游的良好形象。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的调研工作,为提高宣传促销的针对性、有效性奠定基础。积极开展项目策划工作,使陕西的旅游产品能够活起来,增强陕西旅游“活”的灵魂。

  8、坚持旅游创新发展战略。一是体制创新,改革现行管理体制中不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部分,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二是机制创新,在《行政许可法》的范围内,创立新的投融资机制,扩大渠道,大量引入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降低准入门坎,扩大投资群体。三是制度创新,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广泛建立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旅游企业,以实现旅游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为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开辟道路。

  9、坚持大力开发旅游人力资源战略。充分发挥我省旅游院校教育的优势,大力拓展旅游培训教育网络,形成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初级教育、在岗在职培训等阶梯层次,多层次培养旅游人才,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一)旅游产品开发思路和原则

  以优势资源和交通网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知名品牌为目标,建设旅游精品,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和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重要旅游产品;完善产品网络布局,加强区域合作,强化旅游网络重要节点景区和城市建设,完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功能。打造人文旅游精品,提升人文景区吸引力,挖掘独具特色的历史、地域、民间民俗类文化旅游产品,着力培育高水平自然观光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二)旅游产品体系和产业布局建设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集中建设一批重点人文景点,着力打造山水旅游品牌,立足建设精品,强化一个国际旅游都市,建设六大品牌旅游景区,完善八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建设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1、强化西安国际旅游都市。继续强化和发挥西安作为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以建设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都市为目标,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坚持遗产保护、文化复兴与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以“世界古都”、高品位人文旅游产品等优势资源为基础,树立“最具东方神韵”世界古都形象,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大以历史古都和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人文景观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提升人文旅游产品内涵,打造世界级品牌;进一步加快秦岭自然风光旅游区、温泉旅游产品和曲江旅游度假区等自然景观产品和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建设,增强旅游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功能。

  2、建设六大品牌旅游景区。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项目进行重点深度开发,坚持点、线、面结合,扩建、改造、新建结合,突出旅游项目特色,提高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大手笔投入,高水平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震撼力的六大品牌旅游景区。即打造以秦风、唐韵为主题形象的世界级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临潼旅游景区;融红色旅游、祭拜朝祖、黄土风情、黄河风光、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全国红色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北方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延安旅游景区;集山岳观光、宗教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天下第一险山”的华山旅游景区;以合十舍利塔建设为核心,逐步恢复盛唐风采,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法门寺旅游景区;依托秦岭独特的气候、动植物、地质、水文、生态以及人文等资源,力争打造国家公园品牌的秦岭生态旅游景区;以司马迁祠墓、古城元明清建筑、秦晋黄河峡谷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韩城旅游景区。

  3、完善八条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交通网络和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积极培育特色鲜明、综合配套的复合型旅游线路,形成八条贯穿全省的主干精品旅游线路。

  东线:西安(古城旅游区、秦兵马俑博物馆及遗址公园、华清池等人文景观,楼观台等自然景观,西安事变革命旧址)—渭南华县(渭华起义纪念馆、少华山)—华阴(华山、兵器游乐世界及御温泉)—潼关(黄河旅游区)等;

  东北线:西安(阎良航空城)—渭南蒲城(桥陵、惠陵等)—白水(仓颉庙)—合阳(洽川黄河湿地)—韩城(古城旅游区)等;

  北线:西安—咸阳三原(城隍庙)—铜川(药王山—耀州窑、玉华宫、照金革命旧址)—延安黄帝陵—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洛川会议革命旧址)—宜川(壶口瀑布)—延安革命旧址—子长(钟山石窟)—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绥德(汉画像)—米脂(李自成行宫、姜氏庄园、杨家沟革命旧址)—佳县(白云山)—榆林(镇北台、红石峡)—神木(红碱淖、二郎山、能源新区)等;

  西北线:西安—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汉阳陵—咸阳长陵、平陵、安陵—兴平茂陵)—咸阳(咸阳地热城、咸阳博物馆)—泾阳(张家山郑国渠首、安吴青训班、云阳八路军总部革命旧址)—礼泉(昭陵)—乾县(乾陵)—彬县(大佛寺)等;

  西线:西安—杨凌(农业博览园、农业示范园、水运中心)—宝鸡扶风(法门寺佛文化旅游区)—眉县(太白山)—岐山(周公庙)—凤翔(民俗村)—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炎帝陵)—陇县(关山草原)等;

  西南线:西安(朱雀森林公园)—安康宁陕(天华山)—汉中佛坪(野生珍稀动物园)—洋县(华阳旅游区)—城固(张骞墓、万亩桔园等)—汉中(汉台博物馆等)—南郑(红寺湖、南湖、川陕革命纪念馆等)—勉县(三国文化遗迹、定军山)—留坝(张良庙、紫柏山)—略阳(五龙洞森林公园)等; 

  南线:西安(翠华山、南五台等)—商洛柞水(牛背梁、溶洞等)—镇安(木王森林公园)—安康旬阳(太极城、红军乡)—安康瀛湖—岚皋(南宫山、神河源)—平利(千家坪森林公园、茶园)等;

  东南线:西安(蓝田王顺山、水陆庵)—商洛(牧护关)—丹凤(丹江漂流、红25军及苏维埃政府旧址)―商南(金丝峡)等。

 4、开发建设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依托重要景区和旅游产品网络布局,把宝鸡、汉中、榆林、安康、华阴、商南逐步建设成特色鲜明、交通和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对形成跨省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三)重点旅游项目

  “十一五”期间,要突出抓好对树立旅游品牌和形象具有积极影响的精品项目,对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的重大项目,对建设跨区域旅游线路具有引导作用的支撑项目,对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和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具有带动作用的特色项目,对改善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和完善旅游景区服务功能具有建设性作用的基础项目。集中力量抓好省级旅游重点项目,配套建设区域性旅游项目。

  1、省级旅游重点项目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石铠甲坑展示厅、百戏俑坑展厅、文吏俑坑博物馆和铜车马馆;征地2902亩,搬迁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实施文物遗址区绿化工程和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文化表演展区。曲江大唐不夜城。大唐不夜城以大雁塔为核心,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分A.B.C.D.E.F六个园区;建设观光步行街、老城小商店区、艺术家之村、运动休闲中心、歌剧院、音乐厅、影视城、休闲度假饭店以及唐城墙公园等,形成观光、艺术博览、度假、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休闲旅游区,构筑西安乃至中国最为著名、最具特色的文化商业街区。 

  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汉阳陵汉文化综合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演绎汉代历史著名人物和事件,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编制茂陵、长陵、平陵、安陵等汉陵和秦咸阳宫遗址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开发参与性、观赏性、游乐性文化演绎项目,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渭城区段与汉阳陵连接道路4.7公里。

  法门寺佛文化旅游景区。以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展示佛教文化,建设佛、法、僧三区。前期重点建设合十舍利塔及塔前广场,佛光大道等。

  华山旅游景区。建设瓮峪客运索道及景区旅游公路和服务设施、华山主峰供水项目;实施数字华山工程;开发北斗坪景区及华山演艺广场等项目。实施西岳庙景区绿化工程和陈列展示项目,开发华山文化表演等旅游项目。

  韩城古城旅游区。以古城元明清建筑风格所体现的地方文化、民俗文化为特色,整修开发古城旅游,开发司马迁祠墓景区和党家村古民居,建设古城寺庙、司马迁文化广场、史记石雕长廊及大型生态停车场;依托秦晋黄河峡谷地质景观资源,开发禹门古迹和黄河峡谷探幽项目;研究建设古芮国墓葬遗址博物馆。

  秦岭生态旅游区。太白山:开发七女峰、红河谷等景区,建设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楼观台:扩建珍稀动物保护中心,开发道教祖庭朝圣项目,建设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整合森林、温泉、道教文化资源,培育品牌。秦岭植物园:建设植物展示区、科普观赏区及基础和服务设施,开发珍奇植物观赏、秦岭植被科考、峡谷历险等游览项目。研究开发华阳旅游区、牛背梁旅游区、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红色旅游。延安革命纪念地系列景区:新建延安革命纪念馆及枣园旧址等11处革命旧址维修(一号工程);实施宝塔山整修工程。西安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扩建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对张学良公馆、杨虎城公馆、骊山兵谏亭、华清池五间亭、杨虎城陵园等旧址全面修复利用。咸阳马栏革命旧址:建设马栏、马家堡等景点,修建马栏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等,景区道路及配套设施。铜川照金革命旧址:修复薛家寨革命旧址、建设纪念展厅及配套基础设施。汉中川陕革命纪念馆:扩建川陕革命纪念馆,修复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和陕南特委旧址,配套建设旅游道路和服务设施。榆林米脂杨家沟革命旧址:维修革命旧址,配套建设旅游道路和服务设施。
 
  温泉休闲旅游。华山御温泉及兵器游乐世界项目:建设御温泉度假村以及兵器展示区、国防教育射击训练区、野战排对抗赛区等项目。华清宫温泉项目:建设华清宫温泉沐浴、梨园中华百戏苑、仿唐艺术演艺广场等项目。楼观道温泉项目:建设温泉养生园区、温泉康体休闲园区、室内温泉沐浴区、特色温泉药浴区等项目。太白龙温泉项目:建设温泉沐浴区、温泉健身区及温泉度假村等项目。汤峪温泉旅游开发项目:建设汤峪水镇、大兴汤苑、汤峪河生态观光园、汤峪湖森林公园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咸阳地热城开发项目:建设港中旅咸阳关中温泉度假城等项目。勉县月亮湾温泉度假旅游区建设项目:建设凤凰岛沐浴区及温泉饭店等项目。

  旅游环境工程。旅游净化工程:全省A级旅游景区建设130-150座旅游星级厕所。旅游景区引导标识体系建设工程:在国道、省道设立景区引导标识牌480块,在景区连接道路设立引导标识牌420块(涉及全省234个景区);3A级以上旅游区内完善引导标识体系。旅游畅通工程:全省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游人步道等服务设施。

  2、区域性旅游项目

  秦岭北麓御苑东区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秦岭小镇综合商业配套区、上林瑶池温泉休闲康体区、大汉天马园主题娱乐区、猎人饭店、骑士庄园居住区等,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高档居住、花园商务为一体的秦岭北麓生态旅游核心区。

  陇县关山草原旅游开发项目。建设滑雪场、赛马场、跑马场、滑草场、狩猎场及民俗风情演艺场等旅游娱乐项目,以及山门、景区交通、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别墅群、宾馆、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     
                               
  周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依托周公庙,进行环境治理、文物保护和展示陈列;依托周原遗址,进行遗址区环境整治、道路整修、重要遗迹保护、文物展厅及库房等设施建设;建设周原博物馆;建设旅游道路、基础服务设施和绿化美化工程。

  杨凌农业博览园项目。以全面系统地反映现代农业科技为主要内容,集农业标本展示、科普教育、科技观光、园林观赏、休闲娱乐于一体,建设农业科技旅游观光主题公园,包括昆虫馆、农史馆、动物馆、植物馆、土壤馆、科技广场、园林雕塑等项目及配套旅游基础设施。

  礼泉唐王陵旅游开发项目。依托唐昭陵,建设礼泉宫水上乐园、昭陵陵山景区、顶天寺森林公园等景区,包括顶天寺森林公园停车场、登山道、观光亭、功德塔、滑草场、狩猎场、攀岩项目、礼泉宫水上乐园、太宗庙等项目。

  玉华宫建设项目。恢复以玉华寺为中心的寺庙群,建设玉华博物馆和佛文化大观园,开发温泉度假园区、冰雪馆、西苑探险谷、风雨林生态园、狩猎打靶场、跑马场、民族风情园、唐风坊等项目,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

  合阳洽川景区建设项目。开发建设处女泉、夏阳瀵泉、关雎园等景区(点),建设配套道路、环保、供电等基础设施。

  华县少华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开发红崖湖、石门峡、密林谷、潜龙寺等景区,建设旅游公路、索道、绿化净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宜川壶口瀑布景区开发建设项目。恢复古渡口,开发旱地行船观光项目,修建黄河大合唱纪念浮雕,建设绿化美化工程,完善旅游区生态环境,建设旅游道路和小型机场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安塞黄土风情国际艺术中心项目。依托安塞腰鼓、农民画、陕北民歌、剪纸、窑洞和陕北民间艺人等为代表的陕北民间民俗风情,建设黄土风情艺术中心,运用展览、展示、参与以及黄土风情文艺汇演等方式,集中展示陕北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

  黄土风情国家地质公园项目。围绕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和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开发建设集观光、科考和参与于一体的项目,建设配套基本设施和服务设施。

 神木红碱淖景区建设项目。建设湖中运动俱乐部、越野运动俱乐部、草原高尔夫球场、草原竞技场等休闲运动项目,湖水康体馆、陕北剧场、湖西金沙浴场、湖东银沙浴场等特色运动项目,水上栈道、西部艺术巢、沙雕艺术园、芦苇荡、天鹅湖等专题观光项目,以及度假饭店、旅游接待饭店、湖边村寨、渔家风情街、渔船码头等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红寺湖—南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建设红寺湖大孤山、小孤山、池洪等景区,南湖完善门户区等;开发建设休闲度假园区,开发水上游乐项目,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武侯墓-祠、定军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开发武侯墓后山景区、古阳平城墙、马超墓祠、诸葛亮读书台等,整合温泉资源,开发休闲项目,配套建设旅游专用公路、游人步道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配套完善高栎景区游人步道、生态停车场、索道等基础设施,以及龙湖度假村、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

  瀛湖景区建设项目。丰富和完善水上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项目,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景区道路、绿化、码头改造及基础设施。

  汉江燕子洞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进行景区造林绿化,建设富滨公园,新建改建旅游公路、游人步道、停车场等,进行水电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建设,修建游客服务中心、度假山庄、餐饮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
 
  四、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一)指导思想

  调整市场开发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依托,以质量和创新理念为基础,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加强和提高整体形象宣传促销力度,调动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共同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之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二)入境目标市场的确定及开发思路

  1、陕西入境旅游市场概况。 “十五”期间,入境旅游市场开发力度不断加强,客源地域总体格局发展平稳,结构更趋优化。到2005年,外国人占据了陕西入境旅游市场80%的份额,绝对增量加速;日、美、欧等三大传统市场来陕游客总数占陕西入境总人数的42%,主体地位明朗;以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增幅较快,来陕游客占陕西入境总人数的10%,发展成为主要的入境客源地;港澳台及东南亚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以商务为主体的散客市场持续扩张。

  2、目标市场的确定及开发措施。

  日本。作为亚洲主要客源输出大国,出境游市场在经历了持续高速发展之后,目前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廉价、近距离、短时间为其基本特征。中日间航空交通的强劲发展,免签政策的实施,对两国旅游交流产生了长远的便利空间。对日本市场要实施科学、务实、针对性强的促销策略和措施,加大对高层公关和社会媒体的影响,强化树立“丝绸之路”、“中华文明精华”、“世界文化遗产”、“古老王朝街道”等旅游品牌,不断更新包装,丰富产品内涵,稳定主流客源层,培育新兴客源层,增加文化修学旅游市场份额。

  韩国。亚洲后起的经济大国,国民人均出游率高,由于更多的企业实行五天工作制,推动了短途出境旅游。韩国到中国距离近、航班多、关系良好,经贸文教交往更加频繁,出游人数中访华比率上升至25%左右,已成为陕西主体入境市场。对韩国市场的宣传要突出中国丰富奇异、多姿多彩的特点,以民众熟悉或向往的人物、节日、事件为宣传切入点,开发一批鲜明独特的产品,不断扩大产品内涵,如“佛教之旅”、“贵妃之旅”、“古三国之旅”等。利用航空便利条件,设计推广“精品周末游”产品,持续及时地进行宣传促销。

  欧洲。由德、法、英、意和瑞士等组成的西欧市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客源输出地,也是我省稳定的主要客源地。“中国文化年”的频繁举办使中国文化在欧洲日益受到关注,喜爱古老历史文化的法国更是将中国作为在亚洲旅游的第一目的地。对欧洲市场的宣传要突出东方文化的独特与神秘,将世界最大规模的柏林旅游展作为重要平台,组织对公众的宣传促销,不仅注重整体形象宣传,还要将形象宣传与旅行商的产品相结合,加大对旅行商的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他们对陕西的认知程度,通畅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陕西在欧洲的市场份额。

  北美。近年来,美国出境游市场出现了快速增长局面,2004年中国目的地的增幅为72%,排在世界各国之首。2005年美国再度成为陕西首位入境客源国。加拿大经济发展稳定,两国关系保持良好发展,旅游市场持续增长。对北美市场要积极组织参加有影响的旅游展销会,坚持长期促销不懈,利用广告或举办陕西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加强和建立与经营中国旅游业务的大批发商的联系,从进入性、安全性、独特性等方面整合产品着力推广。提高网上运营能力,满足游客快捷便利需求。注重探索开发高端客源市场,提升商务、会议、奖励旅游产品专业水平,为市场增添新的亮点。

  东南亚。具有地理位置近、客源流向变化周期短、再访率高、语言文化相近等特点,多年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客源地区。该市场在陕西的份额偏低,是我省具有开发潜力的目标市场。近年来陕西与该地区航线不断增多,高层互访频繁,政府在旅游方面的合作继续深入和广泛。对该市场要研发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除历史文化古迹外,增加宗教、自然、民俗、美食、休闲娱乐等丰富多彩的互补性产品,使其富有新意、个性和乐趣。

  港澳台。我省入境旅游的基本市场,来访目的趋于多样,不断向观光、商务、探亲、交流等多方面发展,形成了地域分布广、形式多样的旅游格局。对该市场从华夏文明探源、观赏西部自然风光、开展文化科技交流、寻根祭祖、商务考察、体验民俗等方面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和线路。市场推广要注重点面结合,将业内推广、媒体报道与公众宣传相结合,大众产品与游客的特殊要求相结合,一地推广与跨省区联合推广相结合,发挥整体优势,树立跨省区旅游品牌。

  在深入拓展目标市场的同时,还要做好印度、俄罗斯、南非等潜力市场的调研与开发。尤其是印度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其成为未来10年内旅游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受到世界同业的关注。对新兴的南亚旅游市场,应在未来的宣传推广中加以重视和拓展,尽早打开新局面。

  3、规划目标。到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达到180万人次,其中:日本25万,韩国20万,欧洲30万,北美30万,澳新10万,东南亚5万,港澳台40万,其它地区20万。

  4、重点推广主题线路。兵马俑故乡游,丝绸之路游,梦回大唐游,珍稀动植物观赏游,佛教文化游,陕西民俗游,黄陵祭祖游,修学旅游,陕西过大年,古三国游。

  (三)国内目标市场的确定及开发措施

  1、陕西国内旅游市场概况。 “十五”末,陕西年接待国内旅游者5988万人次,游客由省际间旅游者、省内旅游者(含公众节假日休闲旅游者)构成,散客所占比例较大。有调查显示,陕西对国内游客的吸引力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7,具有显著优势。全国出游意愿最为强烈的地区依次是: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中部地区,陕西的潜在客源地区依次是: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中部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关系,北方省份比南方省份更加认知和青睐陕西。

  2、目标市场的确定及开发措施

  东南沿海和长江三角洲。中国人口密集地区,经济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高,出游客源市场规模大。受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对陕西的关注程度、出游意愿远低于总体出游意愿,极具市场开发潜力,是我省重要的国内旅游目标市场。应采取积极措施,制定有效、可实施的宣传促销计划,发掘潜力,争取更多市场份额,使其成为未来陕西重要的客源地区。

  环渤海和中部地区。与总体出游意愿相比,来陕西客源较为理想,对该地区应采取措施保持客源稳定,巩固和持续发展这一市场。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主要的游客集散地,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将给该地区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促进居民出游,同时会有更多的游客到北京并转赴其他省市区旅游。要加强同北京等主要客源地旅游机构、企业的合作,使陕西成为北京游客输出的重要目的地。

  周边省份。对周边省份的宣传要注重旅游信息的新颖与快捷,提供适应大众家庭度假观光的产品,强化近距离优势,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设施,建立自助旅游服务体系,使陕西成为周边省市二日游或三日游的主要目的地。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动,市场共建,促进周边省市区产品的组合和联销。

  省内休闲度假市场。距离近、时间短、花费少的省内休闲度假游近年来发展前景良好,开发这一市场对实现我省国内旅游规划目标起着关键作用。各市旅游机构、旅游企业要积极开发省内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展城市间的宣传促销活动,通过旅游推介会、公众展示、业内交流等形式,促进省内客源合理流动。

  3、规划目标。到2010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1000万人次。

  4、重点推广主题线路。文物古迹游,红色之旅,华山论剑之旅,秦巴汉水生态游,黄土风情游,大漠风情游,三秦农家游,温泉度假游,工农业旅游。

  (四)市场开发工作措施

  1、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创品牌的观念。开展高质量的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树立安全、稳定、繁荣的地方形象。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关注旅游,全行业一致促销的良好局面。通过区域协作组织开展营销,实行区域联动、行业联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市场不断拓展。

  2、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省市及重点旅游县区政府要将旅游促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以不低于10%的增长率落实宣传促销经费,力争“十一五”末期使我省旅游市场开发资金与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达到旅游发达省份的平均水平。实行旅行社外联奖励制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市场促销和目的地形象宣传,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科学调查和分析客源市场。重点调研客源市场上陕西旅游整体形象及产品的客观定位和消费潜力。加强对市场动态的研究和把握,根据不同目标市场和细分市场,确定不同的主打产品、旅游形象、标识口号、节庆活动和现场促销方式。建立市场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预测、快速决策、正确应对各种市场风险及变化。

  4、创新旅游市场促销模式。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展销会、推介会、公众展示、业内交流等传统模式,加强与航空、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商业等诸多行业的联系,利用社会力量推广陕西旅游。增加宣传促销工作的科技含量,借鉴国际化和专业化理念,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制定有创新精神的宣传促销计划。重视开展“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建立和推广使用工作,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旅游宣传营销,逐步实现旅游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树立我省优秀旅游城市营销品牌。

  5、策划组织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及节庆活动。建立重大事件跟踪宣传推广机制,借助活动及重大事件的广泛影响力,将组合推广相关旅游产品、提供优质服务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运用新闻媒体、影视、广告等手段,提高宣传效果,形成完整、有效的运作链条。承办丝绸之路合作大会,以此为契机开创丝绸之路经典线路宣传推广新局面。利用名人效应,邀请具有广泛公众影响力的知名文化人协助制作一部有份量的陕西旅游广告宣传片。

  6、促进旅游业内交流。力争在陕西举办一次“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省及市级旅游部门、各旅游企业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大型旅游交易会,不断扩大参展规模,提高参展水平。加强与国内外重要旅行商的合作,建立广泛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邀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公众人物访问陕西,推广中华传统精品线路。支持和鼓励旅游企业在境外设立陕西旅游代理机构,提高陕西旅游产品在境外的销售份额。

  7、开发散客旅游市场。编制、提供更多的指南性手册和宣传品,增加信息量,增强实用性,使宣传品成为指导散客观光游览的便利指南。尽快建立散客集散中心或问讯中心,提供自主性强、选择性多的旅游产品,形成自助旅游服务体系。

  8、拓展境外旅游合作。在“十五”期间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旅游部门签署旅游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合作伙伴,与之建立密切的旅游协作关系,联合开发产品,制定适合入境游客的理想线路,招徕更多的境外旅游者。

  9、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出境旅游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达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旅游业成熟的标志。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出境旅游市场增幅最快、潜力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对出境游市场要规范管理,协调发展,加强同中国公民出境游目的地国家的合作,建立旅游协作关系,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
   
  五、旅游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基本思路

  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全面配套,巩固强项,突破弱项,形成结构完整、比例合理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

  (二)产业规模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

  1、旅游交通。要大力发挥西安国际航空港的作用,力争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重点是西安至美洲、欧洲及日、韩航线。发展包机公司是开拓我省国际、国内旅游航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榆林、延安、汉中机场的新建、改建工程应尽快实施,并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形成比较完整的省内空中交通网络。青藏铁路的投入使用,郑西高速铁路的投入建设必将给陕西旅游带来重大机遇,争取增开西安与国内主要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高档直达列车,重点是上海、福州、广州、昆明、兰州、郑州;争取开通丝绸之路、西安—香港等豪华专列。加快省内高速公路建设,西—汉、西—康、西—延高速公路应加快建设,改善城市间通达能力。加快沿黄公路建设,促进北环线全部贯通。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以升级为主,拓宽道路,增设服务设施,进行环境绿化,改善旅游路途视觉环境。

  2、旅游住宿设施。 “十一五”期间,旅游饭店建设再上新台阶,全省旅游住宿设施总体床位数达到65万张以上,形成高、中、低档次旅游饭店宝塔形分布。进一步加快饭店星评工作,重点旅游市要争取建设5星级饭店,各设区市、各重点旅游景区所在县要有4星级饭店,全省星级饭店总数达到400家以上。要大力发展各种具有专项服务功能的饭店,以适应不同旅游者的需要。

  3、旅行社。大力发展旅行社行业,增强国内旅游有组织接待能力,做大做强旅行社。旅行社发展的重点是上规模,上档次,提升服务质量。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建立完善旅行批发商制度。

  4、旅游纪念品。加强旅游纪念品开发和销售,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重点开发体现传统历史文化和地方风土人情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积极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和旅游日用品。积极推进旅游商品的研制工作,逐步建立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研发中心,培育研发队伍,定期开展纪念品设计竞赛活动,培育特色鲜明、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品牌商品。运用市场化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产销体系,旅游城市和旅游区要规划建设旅游购物街区。旅游城市、重点旅游区和大型商业零售企业,要建设旅游纪念品、工艺品专业销售市场。扶持发展旅游购物,逐步将我省建成重要的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基地。

  5、旅游餐饮。大力开发以地方特色为主体,兼有其它菜系的风味饮食。积极改革创新,争取多出名牌小吃,以扩大我省饮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6、旅游娱乐。依托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市场化运作,推出一批以秦风秦韵、汉风汉韵、唐风唐韵或地方民间艺术、风俗民情为看点的文化娱乐节目。

  六、旅游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一)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旅

  认真宣传贯彻执行《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制订完成《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各设区市要根据立法权限,制订或转发《条例》。积极抓紧制定旅游景区、旅游商品市场、景区导游人员的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健全旅游法律体系,保障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各设区市应建立专职执法队伍,重点旅游县应有专职执法人员,形成省、市、县三级旅游执法网络。大力开展诚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督,逐步建立旅行社监督员制度。大力治理整顿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二)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培育多元化市场体系,坚持改革开放,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面开放旅游市场,允许境外、省外有实力的资本进入旅游市场,重点是进入旅行社行业和旅游景区(点),广开投资渠道,使我省旅游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旅游体制改革,理顺景区(点)旅游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的状况,建立统一、高效、发展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大力推动旅游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三)继续坚持和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强化旅游产业地位,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机制。按照建立旅游大市场、发展旅游大产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强化宏观调控和规范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的财政性投入,引导公众树立社会化大旅游的观念和意识,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四)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把旅游教育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保障。“十一五”末,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将达到40万人左右,以满足全省旅游业高速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要建立健全省、市、企业三级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形成学校、社会、旅游企业三个层面的旅游教育培训网络,通过建立旅游人才开发机制、旅游专题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岗位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五)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加大旅游科研投入

     “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完成省、市旅游局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并联网工作,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和信息资源管理效率。组建大型旅游专业网站,集成全省旅游信息,并接入国际国内各主要门户网站。完成旅游城市和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景点上网工程,开展网上信息发布、网络销售、网络预定等多种形式的旅游电子商务。实行旅游统计的网上报送,为旅游决策及市场开发提供依据。

  逐步加大对旅游科研的投入。建立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与高校旅游院系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固定协作关系,争取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设立旅游开发与管理基础性研究项目,争取设立专项旅游科研资金,加强对旅游科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为指导,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创建文明行业为目标,不断提高全行业优质服务水平。持续开展行业“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和“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三讲一树”、“三优一满意”、“三爱一德”教育活动,全面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以《陕西省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实施细则》为标准,大力开展争创“文明风景旅游区”的工作,使国家级、省级文明风景区数量列我国西部省区前茅。促进规范守信的旅游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