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十一五”规划 > 专项规划

陕西省“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来源: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08-01-01 00:00

  一、陕西档案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档案工作部门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积极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全省档案工作的发展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档案工作对社会贡献力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社会对档案、档案工作的价值与作用认知不足,社会档案意识有待提高。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05年,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室共保存档案资料1580万卷(册),其中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约650万卷(册),馆藏数量居全国前列,为全国档案大省之一。

  1、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 “十五”期间,全省20多个县(区)新建、改建了档案馆库,部分市县档案馆添置、更换了档案装具,配备了防盗、防火、监控等安全设施、设备,档案安全保管的设施条件得到改善。

  2、档案服务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面向社会全面开展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各级档案馆积极开发馆藏资源,为各级党委、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背景资料和参考依据;广泛开展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各级档案部门接待中外利用者30万人次,提供档案资料100余万卷(册)。档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档案法制建设取得实效。全省档案部门认真贯彻档案法律法规,在档案立法、行政执法、执法队伍建设、法制宣传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初步建立起档案法制工作体系。

  4、档案科研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其中16项研究成果通过了国家档案局、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鉴定,4项技术属国际首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计算机普及率偏低,网络建设进展缓慢,全省仍有20多个县(区)国家综合档案馆没有配备计算机,绝大部分综合档案馆没有局域网。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数据库种类单一,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普遍不具备档案数字化加工能力,对电子政务条件下电子文件的接受管理工作准备不足。

  2、档案馆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省除西安市档案馆外,省、市、县(区)三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库建设标准均未达到国家要求,现有的馆库原设计规模较小,相当部分馆库年久失修,库内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各级政府对档案事业资金投入不足,11个县(区)迄今没有档案馆库,仍未列入建设计划,不具备最基本的档案保管条件。

  3、档案利用与社会服务方面。档案资源结构单一,档案部门服务设施简陋,服务手段单一,服务质量偏低,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认识和服务措施不到位,综合档案馆面向社会拓展公共服务的能力不足,档案服务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档案信息开发服务为核心,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以科技发展、人才建设为支撑,改善档案基础设施条件,调整优化档案信息结构,强化服务机制创新,推进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档案馆建设,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提高档案部门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全省中心工作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努力把我省档案事业建设成法律法规健全、管理体制科学、基础设施完备、信息化技术普及、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档案事业体系,全面促进档案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

  坚持“纳入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基本原则,以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为先导,设施建设为基础,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为核心,依托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资政能力和为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服务的能力。

  1、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和提高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室)计算机的应用程度,至2008年,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室)普遍配备计算机并应用于档案管理;“十一五”期间,省、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40%的县(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建成局域网,并与当地电子政务建设进程相适应,与当地政务网联通。

  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水平,推广应用符合档案工作业务标准规范、档案管理软件基本要求和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的档案管理软件,为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2、加强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至2015年,在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专业和部门档案馆、综合档案室范围内,通过数字化手段,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形成全省规范化、可共享的、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群。2007年,省、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100%的案卷级目录和利用率较高的文件级目录实现计算机检索,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全部实现案卷级目录计算机检索;“十一五”期间,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按照服务需求开展专题数据库建设,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十一五”末,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完成所有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市级以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同时完成永久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建设。

  依托电子政务内(外)网平台和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指导文件形成部门对所产生的电子文件进行采集、积累、鉴定、著录、归档,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与接收工作,保证各单位产生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并向电子文件接收与管理中心移交。

  省档案馆建设省情资料在线接收中心,在线接收反映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和发展的各类资料,归纳整理后,提供在线利用服务。

  3、推进档案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陕西省文书档案目录数据交换格式与著录项目细则的暂行规定》、《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标准规范,研究和制定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档案信息公开与上网安全、档案网站建设与管理等标准规范,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二)档案馆库建设

  坚持“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安全保管、立足长远”的原则,加强全省档案馆库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与安全,完善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面向社会提供全面的档案服务。

  1、档案馆库基础设施建设

  到“十一五”末,按照《国家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电子文件保管技术要求,完成省档案馆新馆(库)和铜川市及11个县(区)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库建设,完成30个市、县(区)档案馆改建、扩建、迁建任务。

  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按照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配备必要的消防、自动报警、温湿度自控系统等现代化安全保管设备,逐步更新、配备密集架等档案装具。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基本完成自动灭火和自动报警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库要符合档案安全保管的基本要求。

  2、档案馆功能建设

  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按照实现资政服务和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要求,拓展档案馆服务功能,把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成为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

  3、档案资源建设

  适应全省各项建设事业的推进速度,坚持“增加档案资源总量,优化档案资源结构,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基本原则,全面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构建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为主体,各行业信息中心、机关档案室协调发展的档案信息资源库群体系,为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贡献力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1、加强文件材料的归档和档案移交接收工作。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加强对应归档文件的管理,从源头上做好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加强对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管理,落实提前介入管理的具体措施,确保档案的完整。各级档案部门做好到期应移交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对公共事业管理、经济、科技、文化等具有广泛社会利用需求的档案,积极创造条件,提前移交进馆,加快档案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进程。

  2、按照社会需求调整完善档案收集范围。从西部大开发和陕西经济发展处于结构升级时期的现实出发,重点加强经济领域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工作,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陕北能源产业、关中高新技术产业、陕南绿色产业、渭北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制定重点发展领域档案的收集工作计划与制度。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城市社区档案、诚信档案、家庭档案建设,开展经济社会新领域的建档工作。

  3、整合档案资源,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适应国家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依据效益最大化原则,开展档案资源整合试点工作,探索各种不同领域档案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合理调整档案的归属流向。从档案的社会利用需求及档案信息资源分布的地域性、行业性出发,组织协调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相关档案机构,研究开发、整合档案信息,发挥档案资源整合优势。

  4、征集散失的档案资料。适应城镇化、大中城市快速发展的形势,各设区市档案馆组织征集反映城市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城市记忆”档案资料,保持城市发展历史记录的完整。征集与当地历史、社会发展、地域文化相关的散失在外的历史档案、口述资料、人物档案等,补充、丰富国家档案馆馆藏。

  5、抢救重点珍贵档案,落实档案分级保管制度。 “十一五”期间,继续执行省、市、县(区)档案保护与抢救经费按比例配套投入制度,以原件裱糊加固为主,结合采用缩微、数字化等方法,加快档案抢救进度。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依据档案分级保管的要求,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对馆藏档案进行鉴定、鉴别,完成档案特藏室建设任务。

  (四)档案利用与社会服务建设

  根据“需求导向、开拓创新、高效便捷”的总体原则,确立经济和社会导向的服务机制,找准档案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切入点,强化档案提供利用服务,按期开放档案,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依照《档案法》有关规定,更好地为领导决策、社会公众利用、历史研究服务。

  1、网络化服务。 “十一五”期间,依托政府公众信息网、电子政务网,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市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建成具备档案查询、现行文件阅览、业务受理、宣传等基本功能的网站(网页),方便用户的各种需求。县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建成虚拟专网,实现已开放档案目录数据的互联共享。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根据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进程,适时在电子政务内网上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2、目录中心服务。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完成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必要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馆际交流优势,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建成区域性目录中心和专题目录中心。各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积极探索建立与本地区有密切联系的重点经济领域档案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重点经济领域档案信息目录中心。

  3、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将已公开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建设成为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法定场所,在当地政务大厅设立已公开现行文件阅览中心服务点。落实《陕西省各级国家机关现行文件资料报送管理办法》,完善已公开现行文件阅览中心运行机制,具有公共管理职能机关的档案部门,积极介入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在农村、社区等基层组织部门,逐步推行档案信息公共服务点建设的试点工作,保障档案信息传输渠道的畅通,为基层群众了解政府政策、经济活动、科技信息、社会发展动态等提供有效服务。

  4、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服务。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紧密依托馆藏档案信息,不断补充相关资料,扩展教育基地规模,补充相应设备,按照形势教育及宣传工作的要求,充分掌握省情、省史、中小学教材内容等,结合历史事件、纪念活动,举办固定的主题展览与丰富多样的专题展览,开展内容广泛、知识与兴趣并举的各类讲座、讲演,出版一批与经济和文化建设有密切联系的、深入浅出的出版物,把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营造成公民汲取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5、档案研究与开发服务。各级档案部门要通过自主研究、联合研究等方式,全方位地探讨历史档案和现实信息,针对本地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现实问题,强化对各种信息的综合性研究,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为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为社会各界提供内容翔实、针对性强、对解决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的档案研究成果,使档案部门由被动提供利用向自主开发档案信息转变,由管理型为主向管理与研究型并重转变。  

  (五)档案法制工作

  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完善档案法律法规制度,构建法制统一、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增强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能力,使依法治档成为全省行政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进一步完善档案法律法规体系。以国家档案法律法规为支撑,研究制定和完善适应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方档案法规体系。启动《陕西省档案管理条例》和《陕西省各类档案馆管理办法》修订程序;制定《陕西省重大活动档案资料征集管理办法》、《陕西省各级国家机关现行文件资料报送管理办法》、《陕西省档案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等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有普遍约束力的档案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

  2、全面推进档案依法行政工作。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市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档案行政执法机构,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全面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推进档案依法行政工作。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错案责任追究制,完善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3、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继续加强《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陕西省档案管理条例》的普法宣传工作,把档案法律法规教育纳入全民普法教育之中,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把档案法制教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之中,提高领导干部的档案法制意识,增强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围绕档案法颁布20周年,各级档案机构举办多种形式的档案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档案普法宣传效果。

  (六)档案科技与保护工作

  以档案保护技术研究为先导,推进档案科技创新,依靠创新推进档案事业,提高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档案科研工作与档案业务建设的协调发展。

  1、建设省级档案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以档案科学技术保护研究所为主,加强与文化、文物领域的合作,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实施档案、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技术项目研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十一五”期间,根据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及我省档案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需求,推进褪色、污染、霉变等照片、底片、电影胶片和古代壁画、字画、彩绘恢复等项目的研究。

  2、组建陕西档案信息化研究所。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探讨解决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档案网络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服务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和方法支持。     

 3、建立陕西省档案科研基金。加强档案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推动档案学理论研究与交流的发展;发挥陕西人才优势,建立更加灵活的档案科研机制,争取在档案学理论与技术研究领域有所突破。

  四、实施项目

(一)省档案馆新馆库建设 

   “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的新时期档案馆功能建设要求,完成新馆库建设,将省档案馆新馆建设成有文化品位、有地方特色、有时代气息,能充分发挥各项功能的文化标志性建筑。  建设内容:包括主馆和配楼。主馆包括档案库房和各种功能用房。建设规模: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建设期限 :2006年-2010年。

  建设资金:7609.6万元。

  (二)市县(区)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库建设

  1、铜川市新馆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包括办公用房、档案库房、各种功能用房以及相应的设施设备。建设规模:建筑面积3563平方米。建设期限:2006年-2008年。建设资金:3300万元(含设备费)。

  2、11个未建馆县(区)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库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包括办公用房、档案库房、各种功能用房以及相应的设施设备。建设规模:各县(区)馆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建设期限:2006年-2010年。

  (三)陕西省数字档案馆工程

  项目名称:陕西省数字档案馆

  建设内容:由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构成。数字资源建设包括:档案资料数字化系统、电子文件接收与管理系统、全省档案目录中心、省情资料在线接收系统。服务平台建设包括档案利用查询系统、档案信息网站和依托电子政务的档案服务窗口。通过实施这一工程,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电子政务、社会公众服务。建设资金:1000万元。建设期限:2005年-2015年。

  (四)市县档案馆基础数据库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区域性档案目录中心建设,为陕西省数字档案馆、同级电子政务提供基础数据库。建设期限:2006年-2015年。

  (五)省级档案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配备老化试验设备、分析设备、档案文物修复设备,购置研究资料。建设资金:600万元。建设期限:2006年-2008年。     

  (六)重点珍贵档案抢救项目

  项目内容:省档案馆、西安市档案馆加强对清代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抢救与保护,加大对其中重点珍贵档案的抢救力度。其他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完成馆藏革命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中重点珍贵档案的抢救任务。实施时间:2006年-2015年。

(一)组织保障 

  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加强与计划、财政、信息化等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为基层档案部门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档案事业发展协调管理机制;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定期研究并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履行好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档案事业。

  (二)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每年要从新增可用财力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统筹安排,并可根据上年和当年特殊需要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满足档案事业发展需求,提升档案事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三)制度保障  

认真实施《陕西省市、县(区)档案局(馆)年度工作考核暂行办法》、《陕西省省级机关单位立卷归档年检办法》、《陕西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证办法》等规章制度,结合政绩考核和奖惩,将各实施项目任务细化、实化,分解为年度目标,落实到各级档案部门,并实行年度考核。强化监督机制,把实施的评估验收结果,纳入档案部门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指标,确保规划实施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四)法制保障

  认真贯彻《档案法》和《陕西省档案管理条例》,坚持依法管理档案事业,依法开展档案工作,认真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切实把档案事业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档案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五)人才保障

  着眼于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竞争机制,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鼓励在职人员知识更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充分发挥我省高等院校档案专业人才培养优势,为档案事业发展培养、补充后备人才。为建立符合现代档案管理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奠定人才基础。

  (六)服务保障

  强化档案宣传工作,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档案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档案工作新理论、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工作,增强档案部门自主创新能力;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等领域建设示范典型,建立以服务、引导为主的档案业务指导新模式。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