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十一五”规划 > 区域规划

商洛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摘 要)

来源: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08-01-01 00:00

  “九五”发展回顾

  基本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到55.5亿元,年均增长10.1%,财政收入2000年达到2.78亿元,年均增长21.2%。

  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工作全局,如期完成了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伟大历史性任务。“九五”末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28元,年均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51元,年均增长13.7%;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九五”期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西康铁路及境内312国道改造建成通车。西南铁路、商山、洛洪二级公路如期建设;柞水330千伏输变电站建成投运。通信、城建、农林等重点项目取得较大进展。

  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国民经济的比重由“八五”末的18.9%提高到“九五”末的38.2%。三次产业结构由“八五”末的39∶26∶35调整到31∶33∶36。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核桃、板栗、肉牛、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得到较快发展,药材、烟叶、蔬菜等含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逐步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九五”期间,全区累计引进资金19.8亿元,年均增长96.2%。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已达四个,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9%和91%;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得到巩固和加强,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初级卫生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八五”末的4.04‰下降到1.29%。

  “九五”期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且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收入低而且增长缓慢,未脱贫和因灾返贫的农村人口还比较多,城镇下岗职工生活困难;国有企业机制不活,投资环境差。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五”期间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十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十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继续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工作全局,积极开发生物、矿产、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区域特色经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

  “十五”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2005年,全区GDP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10%。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到2005年,三产比例达到22∶40∶38。努力培植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

  科技教育得到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200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各类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村级卫生组织覆盖率达到95%以上,以乡镇为单位的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50%以上;广播电视普及率达到100%覆盖;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内。

  各项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健全。“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大多数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机制;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政府机构的设置和职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收入分配关系得到合理调整;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到2005年,全区城镇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551元,年均增加400元,平均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20元,年均增加120元,平均增长9%;农村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实现村村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到2005年,经过植树造林、育林种草和荒山绿化,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实现山川秀美。

  “十五”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十五”期间,全区计划完成投资150亿元(包括西南铁路60亿,2条国家高速公路10亿),其中:地方投资计划完成80亿元。在80亿元投资中,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65亿元,在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中,农林水利投资12亿元;公路交通投资15亿元(不含高速公路);电力投资9亿元;邮政电信投资4.4亿元;城建投资11.4亿元;工业投资11.8亿元;其它社会事业投资1.5亿元。

  1、以扶贫开发总揽工作全局,进一步加快全区脱贫致富步伐。

  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以边远高寒山区的贫困村为重点,以低收入人为对象,采取各项综合配套措施,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着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小康。

  把扶贫开发同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开发优势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实用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扶贫开发。一要继续推行小额信贷扶贫。二要大力开展异地移民扶贫。三要努力改善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四要积极发展贫困乡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五要加强贫困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2、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区域特色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产业化开发为方向,要结合山川秀美工程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积极推进坡度25°以下“坡改梯”、“旱改水”工程,狠抓中低产田改造,重点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全面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十五”期间,要把依靠良种提高农产品品质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3)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十五”期间,我区种植业生产要以增粮、扩经、提效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高农副产品质量为核心,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实施农作物良种及包衣技术、间作套种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垄沟种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增产技术。以河谷川道为重点,开发建设吨粮田20万亩,以坡塬地和部分川塬旱平地为重点,开发旱作高产田100万亩。以中药材、蔬菜和油料为重点,发展经济作物130万亩,通过扩种经济作物,使全区粮经比达到6∶4,粮经收入比达到4∶6。

  (4)大力发展药、果、畜等支柱产业。“十五”期间,板栗新发展125万亩,总面积累计达到325万亩,嫁接改造100万亩,核桃新发展55万亩,更新10万亩,总面积累计达到155万亩。以发展草食牲畜为重点,调整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突出抓好肉牛、肉羊、瘦肉猪开发,发展一批养殖小区。建设丹参、薯芋、山茱萸、黄芩、二花、天麻、杜仲、柴胡、桔梗、全蝎等药材基地。

  3、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山川秀美。

  以退耕还林为重点,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区林草覆盖率达到77%。

  要重点抓好林业、草业、水保、环保工程。抓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完成25°以上陡坡地退耕还林150万亩,飞播造林面积150万亩,封山育(护)林340万亩,植树造林良种率达到85%以上。抓好草场建设。完成人工种草50万亩,使草场面积达到248万亩。抓好水利水保。治理小流域1100条,通过兴修拦沙坝、塘窖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抓好采矿、化工、造纸、水泥、食品等行业的一批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项目建设及7个县(市)的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1)加快区内公路交通网络主骨架建设。配合搞好途经我区的二条国家重点高速公路建设,着力抓好区内三条二级公路、四条三级公路的改建、改造,尽快形成以商州为中心,以国道主干线为辐射线,以北部大环线和南部大环线为“两环”,覆盖全区的结构合理、进出方便、畅通的快速交通网。

  (2)要为铁路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西南铁路建设顺利进行。

  (3)加快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切实抓好电力建设,尽快形成以330千伏电网为电源点、110千伏电网分布合理、35千伏电网覆盖全区的区域供电网络。到2005年,全区电网最大负荷达到26万千瓦,供电可靠率达到99.9%,电压合格率达到98%。

  (4)建设现代化的通信网。建成覆盖全区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为辅、满足各种电信新业务发展要求的基础传输网络。发展重点是:①建设商洛本地SDH光传输环网。②进一步扩大完善本地电话网。③加快光纤接入网建设。④重点建设多媒体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工程。⑤加快电信生产用房建设,改善电信生产环境。

  (5)建设高效快捷的邮政运输网。发展重点:一是抓好商洛邮件处理中心自动化建设。二是加快邮政综合业务计算机网络建设,力争县局与省局尽快联网。在此基础上,基本完成电子信函、电子商务、电子汇款等网络业务。三是加快山阳、商南、镇安、洛南、丹凤五个县邮局生产楼建设和10个乡镇邮政支局自办网点建设。

  (6)加快建设广播电视和信息传输网。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计划,建设以光缆传输为主,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覆盖网。加快建设全区党政信息网,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和政府骨干信息资源网,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政府上网工程。

  (7)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城市供水,重点抓好商州市城区水源建设和镇安城区二期供水工程建设,以及丹凤、山阳、洛南、商南、柞水五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乡镇供水,优先解决好川道人口密集的集镇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供水问题。农村供水,突出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高寒山区群众的饮水困难。

  5、强化商州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按照“以城带乡、精心规划、综合开发、改建并举、保护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

  加快以商州市为中心的生态城市城镇建设步伐。商州市要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本着一次规划到位,建设分期进行,突出山水城市的特色,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的原则,着力抓好以过境路南移、丹江城防工程、江滨大道拓宽、广场建设、商州商城建设、城市供气、城市供水、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城市住房、城周绿化、二龙山水库资源保护与开发等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其他六县也要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化水平。

  同时,到“十五”末,力争全区建制镇由目前的89个发展到100个,力争每个县至少有2个建制镇达到省级示范镇、至少有4个建制镇达到地区级示范镇。

  6、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提高效益,有重点地发展和改造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努力培植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1)突出发展以中草药为原料的医药工业。

  (2)积极开发矿产业。

  (3)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4)加快调整建材工业。

  7、加快发展以商品流通、中介服务和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突出抓好县(市)城区、沿路重点集镇和区内重要商品集散地的市场建设。

  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为主的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是:依托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经过若干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三条旅游线路”。即以商州市仙娥湖景区为龙头,以丹江水上游乐项目为纽带,连接商州市大云寺、城隍庙以及丹凤的“商鞅邑城”遗址、花庙、丹江漂流、武关要塞和商南的商於古道等景区(点),形成连接西安与武当山的中线旅游线路;以柞水溶洞为重点,沿西康铁路和西康公路把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柞水溶洞风景名胜区、西康铁路南隧道、镇安塔云山、山阳月亮洞、天竺山连为一线,形成连接西安与柞水溶洞并辐射镇安、山阳的南线旅游线路;依托洛南玉虚洞、仓颉造字遗址、洛南文庙、华阳古道等景点,形成连接西安与西岳华山的北部旅游线路。

  拓宽第三产业发展领域,积极发展信息产业、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

  8、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积极开展减负治乱工作,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十五”末,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1.5万户,年均增长10%以上,私营企业发展到3130户,年均增长20%,非公有制经济纳税总额及增加值分别占地方财政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45%以上。

  9、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商洛经济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以提高“两基”水平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加强普及基础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各县(市)在“十五”期间,都要建立职教中心,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步伐,力争7县(市)城区重点中小学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多渠道培养培训教师,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90%和70%以上。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教育强乡(镇)和骨干学校,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中以上阶段的学校和短期职业培训学校。

  (2)加大科教兴商战略的实施力度,依靠科学技术推动商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为重点,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为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着力建设好以专业科技工作者为骨干、以返乡初高中毕业生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队伍。通过实施农业综合科管等技术措施和引进推广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先进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集中抓好矿产冶金、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建筑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集中在医药、化工、矿产领域抓若干个科技产业化项目,开发出一批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拳头产品,培育一批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关联度大、龙头带动作用强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同时,积极支持和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努力提高科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3)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积极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服务体系,重视农村医疗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改革步伐,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普及全民健身活动。

  (4)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巩固“三为主”,落实“三结合”,积极创建综合服务县和地区,逐步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五”期间,要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区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3%以上,人口自增率不超过5‰。

  10、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就业与劳务输出并举,不断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规范劳务中介组织,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形成以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十五”期间我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保障体系。从区情出发,首先要继续做好“两个确保”,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着力做好调整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推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加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范围,通过加大征收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

  同时要发展其他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推进社会福利的社会化进程。发展慈善事业和老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

  11、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建设,努力推进依法依德治区进程,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大院”、“文明校园”、“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整治城镇脏、乱、差和村容村貌。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馆站建设,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从严治政,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强化司法监督,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

  主要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十五”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五”计划是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我国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五”计划的实施在政策、体制、环境等方面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必须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知难而进,顽强拼搏,放开视野,拓宽思路,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以开放促开发战略。

  1、扩大开放,构筑以开放促开发的新格局。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区外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合作,加强与西安的联合,加大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的力度。

  2、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创新利用外资方法。加强利用外资方向的引导,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3、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加大鼓励投资者参与生态农业和山地综合开发的力度,对承包“五荒”和小流域治理开发的,酌情少收或不收租金。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上,允许外商勘查国家限制以外的所有矿产(包括贵金属),优先取得采矿权,允许探矿者依法转让采矿权。投资基础设施的外商项目,按照土地审批权限,实行最高土地限价,出让金可先实行挂帐,工程投入运营后一定时间内分期付清。

  (三)充分发挥金融融资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广筹建设资金。

  加快金融创新,完善融资服务功能。加大金融资金投放力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成熟的好项目,积极争取中省资金。

  (四)积极推进科教兴商人才战略。

  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和引进有用人才。留住和用好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五)认真做好项目的论证及实施管理。

  1、做好重大项目的筛选和储备。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下大力气筛选一批能够支撑商洛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保证随时能够拿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的项目“菜单”。

  2、切实抓好重大项目的实施管理。加强和完善重大项目领导责任制、前期工作责任制。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动员和吸收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重点项目的全程管理,实施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强化重点项目法制化管理,加大项目稽查力度,规范资金使用,确保工程质量,提高项目成功率。

  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投融资体制。进一步缩小行政审批范围,逐步以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制替代行政审批制,大力培育自主经营、自主决策的各类市场投资主体,以利益主体多元化带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完善投资公司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投资公司在项目参股、控股、贷款担保方面的融资作用。建立规范紧密的银企关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监管水平。推进基础设施和部分社会事业产业化的市场化投融资体系的完善,积极探索以政策性风险投资为主导、民间商业性风险投资为主体、外资及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风险投资体系,全方位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六)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节水节能技术,改进生产与经营管理方式,实现资源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杜绝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实施可持续发展。

  加强“三废”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整治。切实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保护放到突出地位。

  (七)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切实改善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制定有吸引力的区域产业投资导向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税收政策,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投入我区开发。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依法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公正、廉洁、高效地做好执法工作,给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长期可靠的制度保障。

  2、坚持依法行政,下决心治理“三乱”。

  3、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在项目审批、证照办理等方面,积极推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在行政执法检查中,严格程序,依法办事,杜绝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现象,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