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十一五”规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08-01-01 00:00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跟进全省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部署好这一时期的发展,根据《中共商洛市委关于制定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纲要。

第一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十一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突破发展为主题,促进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十五”发展回顾
 
  “十五”时期,全市上下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不断深化市情认识,调整发展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克服重重困难,基本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五”末全市生产总值100.16亿元,年均增长9.6%,人均越过500美元,整体经济增长开始步入平稳上升阶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03亿元,是前20年投资总和的3倍。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5.15亿元,是“九五”末的1.8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6亿元,同口径比“九五”末增长48.9%。
 
  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以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矿产建材为主的特色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钒精粉生产建设规模列全国第一,钼精粉生产建设规模列全省第二,水泥生产规模超过百万吨,矿业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启动建设以商南金丝峡、柞水溶洞、商州牧护关度假区、镇安木王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旅游景区,“十五”末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6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08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46万亩。省上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29个、无公害畜产品养殖基地37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1个。
 
  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西合、西康铁路建成运营,市内铁路里程达到258公里。西康、西合、银武高速公路商洛段相继开工建设,九条县际公路相继建成。柞水、商州两个330KV输变电工程竣工。通信、电力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五年完成退耕还林169.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00平方公里。
 
  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商州中心城市“三横五纵”道路主骨架建设工程相继完工,丹江城防三期工程已经完成,供水供气工程建成运营,垃圾处理场建设即将竣工,十大城建工程全面启动。六县城及重点乡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成效显著,面貌大为改观。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26.1亿元。城镇化水平达到22.8%。
 
  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果显著。以整村推进和小额信贷为主的扶贫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运用综合扶贫方式,解决23.1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有33.4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开始由城镇向农村扩展。镇安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中省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改革面达到88.2%。投资、财税、行政审批等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投资环境得到改善。与市外发达地区经济协作不断加强,开创了以融入西安为龙头的对外开放新局面。五年累计引进资金27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全面完成“普九”任务。两基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建成寄宿制中小学28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职业教育得到加强。高等教育发展迈出较大步伐,商洛学院和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县级传染病区已全部建成,农村卫生医疗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0%。人口连续5年保持低生育水平。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受到国家科技部的肯定。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了全市一届运动会。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3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2487元和385元。城乡居民住行条件得到改善,消费层次进一步提升。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时期,从全国、全省发展的大格局看,总体上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着力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引导各方面更多地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将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力度不减。全省经济发展总体目标锁定在跟进全国发展步伐、缩小发展差距上。关中以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重点,率先发展;陕北以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跨越发展;陕南以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为重点,有序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突破发展。在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中省将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市、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从市情看,我市是秦岭的绿色“心脏”、国家实施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区、关中经济区的生态屏障、西安的“后花园”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三条高速路和两条铁路复线将全面开工建设,使我市处于沟通大西北与东部经济联系的交通动脉通道上,融入西安经济圈的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矿产建材和劳务输出五个产业,实施一系列富民强市项目的条件日臻成熟。全市上下民心思进,团结稳定,为“十一五”实现突破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我市属贫困山区,“三农”问题突出,扶贫开发的任务艰巨;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经济开发缺少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集团进入,县域经济发展中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很少,骨干财源尚未形成,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交通体系不完善、城镇化建设滞后,依然是发展中的主要瓶颈;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化解就业矛盾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人才匮乏,观念陈旧,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一切机遇,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实现经济突破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实施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面向全国,依托关中,融入西安,突破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力度,继续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商洛。
 
  二、发展原则
 
  必须保持经济健康较快增长,努力实现突破发展。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市的中心任务,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跟进全省经济发展步伐,努力成为全省发展格局中新的经济增长热点。
 
  必须坚持生态立市,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充分发挥我市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合理有序开发资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清洁生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必须坚持开放带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载体,以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扩大招商引资,积极寻求战略性合作伙伴,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必须坚持项目带动,增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高速公路、铁路复线建设的机遇,千方百计增加投资,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不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必须坚持城镇带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和落实好工业和农业、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继续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更加重视发挥人的因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市人民共同建设新商洛,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三、奋斗目标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2010年达到185亿元以上,力争实现“四个翻番”,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比2005年翻一番,迈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起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60亿元,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300亿元,比“十五”翻一番;财政总收入达到1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分别比2005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多。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次产业结构调整
 
为20:40:40,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以上,五大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70%以上。
 
  ——城镇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建制镇发展到100个,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上。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平方米、8平方米,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85%,排水设施普及率达到80%,燃气普及率达到8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30%。商州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初具雏形。
 
  ——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新增等级公路里程6580公里,新建高速公路350公里。五年新造林218万亩,30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流域治理面积累计完成3000平方公里。市区及六县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丹江干流断面水质控制在III类水质标准之内,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水质控制在国家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以内。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矿山植被破坏基本遏制。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4.5‰以内,20l0年末全市总人口245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城乡医疗设施进一步改善,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26人、病床1.8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累计增加城镇就业4.5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法律所规定的所有城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科技、文化、广电、体育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年均增长7.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年均增长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年均控制在3%左右;城乡居民居住、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专栏1“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00年
2005
年实际
2010年规划
“十一五”
年均增长(%)
生产总值(亿元)
55.5
100.16
185
11
人均生产总值(美元)
293
500
1000
14.9
财政总收入(亿元)
 
2.76
5.15
10
14.2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2.76
2.46
5
15.3
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77.51
303
560
--
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0
146
300
15.5
高速公路总里程(公里)
0
0
350
--
五年解决贫困人口(万人)
--
56.5
5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5.67
36.61
61
11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4.1
4.5
--
劳务输出人数(万人)
--
39.8
50
--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4.5
5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3.3
5
--
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0
0
50
--
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
0
0
30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0
35
100
--
常住人口(万人)
 
--
230
230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4551
7038
10000
7.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128
1513
2000
6
城镇化率(%)
14
22.8
30
--
城镇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
5
8
--
森林覆盖率(%)
 
--
52.4
60
--
耕地面积(万亩)
219.75
190
180
--
城镇人均住宅使用面积(平方米)
--
25
35
--
五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
--
2600
3000
 
 
第二篇 产业兴市
 
  加大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力度,着力培育成长性强、市场潜力大的支柱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靠三个带动,以扩大产业规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深加工水平为重点,实现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矿产建材、劳务输出五个特色产业突破发展。

第三章 做强现代中药

  加快药业由中药材基地向饮片、萃取物、成药、医疗保健品等深加工转变,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增值水平。开发一批具有商洛药业特色的优势品牌产品,扩大优质中药材、中药原料药、中成药、保健品、药浴药膳等现代特色中药生产规模,逐步形成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的集品种研发、生产加工、贸易展示为一体的现代中药生产、科研、产品制造基地。到2010年全市现代中药产业增加值超过20亿元。

  一、逐步健全现代中药五大体系

  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以商洛农科所秦巴中药良种繁育中心为依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秦巴地道中药材研究,积极抚育野生中药材,加大优良品种引进力度,实施良种繁育工程,加强中药材种子的工厂化生产及技术推广工作,为药源基地提供优质种苗100万株/年。

  技术服务体系。依托商洛学院中药材GAP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开展中药材种植基地GAP认证的SOP操作规程编制工作,加强秦巴中药材质量检测、土壤和环境监测及中药材病虫害防治,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实施濒危中药材品种保护工程。

  规范化种植体系。以12个骨干地道中药材品种为重点,采取土地返租倒包等形式,扩大种植规模,加快药源基地骨干品种的GAP认证,力争通过率达到70%以上。

  新药研发体系。以医药生产企业为主体,建立企业技术科研中心,联合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立足秦巴中药材优势品种和现有优势产品,开展新药研发,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药品的开发研究。加强民间偏方验方的搜集研究。研发医药保健产品,延伸产品链条。

  中药营销体系。以商州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以天士力中药材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山阳中药材物流配送中心为骨干,建立中药材信息系统网络,搜集、整理、分析并发布中药材市场信息,实现中药材现代物流与信息流资源的有机整合。

  二、把刘湾产业项目区、柞水盘龙生态园区建成现代中药发展的主要平台

  刘湾产业项目区。按照集科研、生产、销售、仓储为一体的现代中药加工基地的模式,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天士力集团、西安千禾药业和正鑫集团入园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再吸引4—5家符合入园条件、规模较大的现代中药企业入园创业。

  柞水盘龙生态医药园。加快园区中药种植示范区、医药生态观光区、中医药展馆区、医药工业生产区等功能设施建设。“十一五”末,达到一日游规模,形成集现代中药、生态旅游和商贸服务为一体的园区产业。继续吸纳生物药用成分加工、科研、仓储等项目入园建设。

  三、力促香菊等六大骨干医药企业发展壮大

  到“十一五”末,香菊公司、必康公司、天士力公司、盘龙公司、欧珂公司、泰华公司6户骨干医药企业年销售收入全部过亿元,其中,陕西香菊、洛南泰华年销售收入上5亿元。

  同时,抓好山阳200吨双烯和160吨奥氏氧化物生产线;商洛佳得鑫有限公司150吨双烯醇酮生产线等现代中药产业项目建设。

  四、着力开发保健品、药浴药膳

  抓好陕西宏扬中药资源科技公司年产2万吨中草药水质改良剂、商洛健达公司强力风痛贴、山阳商山公司3000吨葛根粉系列产品加工、镇安龙泉公司柿叶降压颗粒功能产品、丹凤山茱萸系列产品开发等保健品项目建设。加强柞水盘龙生态产业园药浴药膳系列产品开发。

 
专栏2 现代中药六个骨干企业
  陕西香菊制药有限公司。以红山胶囊系列产品和香菊片新制剂开发为重点,开展新药研制和生产,建成浓缩丸、微丸生产线,建立桔梗、连翘等GAP药源基地。健全营销网络,向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一体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总投资2.05亿元,年实现销售总收入12亿元。
  陕西盘龙制药有限公司三期技改。开展盘龙系列产品开发和新药研发,总投资1.1亿元,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3.15亿元。三年跨入省内制药企业10强之列。
  陕西柞水欧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00万元,完善前处理成套提取工艺。开发生产胶囊,增加品种剂型,扩大企业规模,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陕西必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新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产品研制,增加产品剂型、种类和产量。实现九条生产线全面达产达效,产品研发投资1000万元,使其年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
  洛南泰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剂型,建设年产500万支紫杉醇、高三尖杉酯碱抗肿瘤小针剂生产线。投资1500万元,建成后,年销售总收入7.5亿元。
  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公司。在建设5万亩优质中药材基地的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成中药饮片、提取物和配方颗粒生产线及中药博物馆、大型中药材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走综合发展之路。总投资6478万元,实现年销售总收入3亿元。
 
 
第四章 做特绿色食品
 
  充分发挥商洛发展绿色农畜果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开拓西安市场为重点,加大系列营养型、保健型绿色食品开发力度。依靠科技和管理,加快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公害化发展步伐,开发富有商洛特色的绿色食品基地,培养壮大绿色食品企业,打造商洛绿色食品品牌。到2010年,绿色食品增加值超过15亿元。
 
  一、建立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推动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公害化的要求,制定我市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测分析农产品质量水平,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推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推动我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发展。加强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对核桃、板栗、大豆、木耳、香菇、茶叶、柿子、山野菜和土鸡、土鸡蛋等大宗特色农产品进行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50个,对十大类20多个地方农产品实行产地认定100个。
 
  二、发展壮大绿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能力
 
  依托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着力开发核桃、板栗、大豆、玉米、茶叶、木耳、香菇、柿子、猕猴桃、五味子等特色农产品,抓好商州区板栗加工厂、商南朝阳工贸有限公司花生深加工生产线、福尔康食品公司绿茶瓜子生产线、商南茶叶联营公司茶叶系列产品加工、商州核桃精炼油加工厂、镇安魔芋精粉加工厂、镇安玉米特强粉加工厂、柞水红香椿绿色食品加工厂、柞水新田地商洛大豆系列产品生产线、洛南佳香豆制品加工厂、陕西金丹凤葡萄酒有限公司干酒技改和柞水金栗食品加工厂、镇安鸿栗食品有限公司板栗加工生产线复活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的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扩大山阳核桃软糖,柞水核桃露、五味子饮料,丹凤葡萄酒、山茱萸饮品,商南茶酒、绿茶瓜子、花生油,镇安魔芋精粉、玉米特强粉和商州、镇安板栗食品,商州、洛南豆制品、商南、镇安、山阳茶叶等特色绿色食品生产规模。
 
  配合畜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肉制品加工。着力扶持陕西财安集团建设年屠宰100万头生猪综合开发生产线项目。力促洛南财安(集团)食品公司、商洛永盛肉食公司、商州区食品公司、丹凤县泉芝食品公司、商南丰源食品公司、山阳启华食品公司、镇安县食品公司、柞水桃园食品公司等8家上规模的肉食加工厂,扩大白条肉和肉食品生产规模。到2010年,各类肉食品生产总规模扩大到19万吨。
 
  三、引进技术、开发产品,着力提高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
 
  依托西农大、西北大学、省食品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搞好绿色食品加工技术引进和开发工作。积极开发新产品、名优产品,提高我市绿色食品开发生产能力,扩大名优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强绿色食品认证、商标注册工作,实施原产地保护工程。开展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安全、卫生标准。着力改进产品包装式样设计和方式,改散包装、粗包装为小包装、精包装,力求方便、美观,提升绿色食品包装品位。
 
  四、加强市场开发,内引外联建立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引导绿色食品骨干企业到西安发展各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社区超市,重点加强柞水新田地商洛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在西安开设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及专营店、专营柜规模。以建设商州无公害农产品交易市场为龙头,新发展各类农产品集散市场20个,进一步完善市内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绿色食品信息平台,壮大经纪人队伍,发展网上交易。
 
 
专栏3 绿色食品骨干项目
  陕西财安畜产品加工项目。总投资28132万元,建设年屠宰生猪100万头精瘦肉生产线一条,加工白条肉34749吨,冷冻分割肉28900吨及熟食制品18000吨,兼营高档皮革制品及生猪内脏生物制品。2005年开工建设,2007年建成。
  商州农特产品加工项目。投资1.5亿元,新建年加工10万吨的板栗、柿子、核桃食品加工厂,该项目与大连中信药业有限公司(美国投资分公司)合作建设。
  商南朝阳工贸公司花生深加工项目。投资2000万元,建设花生深加工生产线一条,年产高级食用油5250吨,旅游食品100吨,高级酱油2000吨。2006年建成投产。
  商洛福尔康食品公司绿茶瓜子项目。投资2454万元,建设年产3000吨绿茶瓜子生产线。2006年建成投产。
  镇安雪樱花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魔芋精粉加工项目。投资1000万元,扩建年产1500吨魔芋精粉生产线。2007年建成投产。
  商洛华隆油脂公司核桃仁和蓖麻深加工项目。投资16422万元,新建年加工核桃仁0.2万吨、篦麻籽1万吨生产线。2008年建成投产。
  商洛晨光绿色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1500万元,建设地产农副产品加工包装生产线一条,年储藏农副产品3万吨冷藏库一座,年产各类农副产品10万吨。2006年建成投产。
  镇安5000吨玉米特强粉加工项目。投资812万元,建设年产5000吨玉米特强粉系列产品生产线。2006年建成投产。
  商洛市大豆产业化项目。投资656万元,在商州区东郊、黑龙口镇、洛南县洛源镇,各建一条年产豆腐干70吨、豆油皮70吨、腐竹170吨、鲜豆腐800吨的一体化生产线。2006年建成投产。
  柞水新田地商洛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投资10500万元,建设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0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及规模化土养散鸡项目,新建农产品加工厂,新建商洛无公害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和100个西安农产品销售连锁店。2010年建成投产。

第五章 做精生态旅游
 
  坚持走建设精品景区的路子,以建设西安“后花园”为目标,整合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十一五”末,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
 
  一、开发丹江文化旅游长廊
 
  沿商於古道,以六大特色文化为内涵,从丹江源头的秦岭到商南县的白浪镇,开发牧护关游乐避暑度假区、山水园林生态文化古城商洛市区景区、龙驹古寨游乐区、金丝峡游览区、商南城周景区、三省石观光区等6大景区,西连关中人文古迹旅游,东接河南荆紫关、内乡县衙等省外旅游线路,展现商於古道历史长卷、民情风俗和田园风光。
专栏4 丹江文化旅游长廊景点
  牧护关游乐避暑度假区天屏沟滑雪滑草场,韩愈吟诗处,韩愈祠,湘子洞;休闲度假会议中心,狩猎射击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分界处观光阁。
  山水园林生态文化古城商洛市区景区闯王城,丹江江滨公园,莲湖公园,龟山植物园,商洛花鼓艺术苑,名人咏商诗词碑林苑,贾平凹研究所
  龙驹古寨游乐区商山森林公园,四皓文化区,会馆群,古寨风貌,丹江漂流,凤冠山紫阳宫及攀岩登山,武关胜塞,贾平凹故居与贾平凹文学艺术苑,鄂豫皖省委第18次常委会遗址和庾家河战斗纪念亭,豫鄂陕边区党委成立大会遗址、李先念五渡丹江处。
  金丝峡观光区金丝峡国家林林公园,竹林关丹江古码头,贺龙率红军转战遗址。
  商南城周景区古阳城驿,生龙寨与闯王屯垦处,中国茶艺。
  三省石观光区梳洗楼,白浪古镇。
 
 
  二、开发山镇柞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环线

  结合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梯级水电站开发,以柞水“一带三区一镇”(一带是,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三区是,牛背梁森林公园、县城景区、石瓮溶洞及东西甘沟景区;一镇是,凤凰古镇)为龙头,建设沿秦岭铁路特长隧道、西康、西武高速公路,连接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山阳天竺山自然保护区、黑龙沟旅游区、漫川古镇的旅游线路,形成山阳、镇安、柞水山、水、林相呼应的原生态旅游度假环线。综合开发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和镇安旬河梯级水电站,构成秦岭山水游瑰丽景观。力促柞水溶洞及东西甘沟、山阳月亮洞景区基础设施上档升级。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牛背梁森林公园、柞水县城景区、天竺山自然保护区外围景区基础设施。
 
  三、大力推进旅游配套服务业
 
  加快实施旅游景区畅通工程。适度开发生态型的庭院式、别墅式住宅。结合旧城改造,发展一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仿古商业街。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业,发展农家乐旅游。搞好旅游纪念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旅游综合效益。抓好假日经济,开拓商务休闲、文化体育、时尚消费。发展富有商洛特色的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相得益彰。
 
专栏5 精品景区
  商南金丝大峡谷国家级森林公园总投资145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游览步道、游览栈道、供电工程、给排水工程、垃圾处理设施、厕所以及管理服务设施等。2010年建成。
  柞水溶洞风景名胜区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溶洞钟乳石抗氧化处理、景区周围环境的绿化美化。2010年建成。
  商州牧护关生态旅游度假区总投资118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避暑度假村、天屏沟高山滑雪(草)场、天屏沟民用射击俱乐部、天屏沟平板峰攀岩、垂钓园、牧羊烧烤场、韩愈祠、湘子洞森林公园、绿色食品基地等。2008年建成。
  丹江漂流总投资4100万元,建设内容:沿岸河道及山体绿化,船帮会馆等会馆群恢复及开发。2010年建成。
  镇安县木王国家级森林公园总投资12258.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旅游公路、旅游步道、停车场、给排水工程、供电工程、通信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等。2010年建成。
  柞水县牛背梁省级森林公园总投资12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景区道路、度假山庄、景区入口广场及山门、售票房、剪票处、瞭望塔、听瀑楼、动植物观赏园、停车场等。2010年建成。
 
 
第六章 做大矿产建材
 
  按照“抓大限小、扶优扶强”的思路,积极培育和规范矿业市场,提高矿业开发市场准入门槛,整合矿产资源,对有资金实力、先进开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矿产企业,优先配置采矿权。整合矿产开发企业,内引外联,培育发展大中型矿产企业和企业集团。依托引进吸收先进工艺技术,着力实施矿产深加工项目,推动矿产业由以采选为主向采选--深加工一体化开发转变,着力推动优势矿产企业向深加工发展,提高资源就地转化利用程度。重点开发柞水大西沟铁矿,商南石英石,山阳、镇安、商南钒矿,洛南黄龙钼矿和灵口钾长石,商南青河--新庙金红石,镇安、丹凤、山阳的优质石灰石,努力把商洛建成全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重要接续地。“十一五”末,矿产建材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
 
  一、开发柞水大西沟铁矿和启动建设商洛大型火电厂两个战略性项目
 
  柞水大西沟铁矿开发。依托全国最大的尚未开发的整装矿田柞水大西沟菱铁矿优势资源,在完成90万吨菱铁矿采选工业试验项目的同时,利用开行软贷,先期建设4个90万吨菱铁矿采选项目。依托龙钢及战略合作伙伴,一体化建设800万吨菱铁矿采选项目和200万吨钢项目,总投资86.3亿元,适时发展特钢压延项目,建成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钢铁基地。
 
  商洛大型火电厂。发挥水资源优势,利用我省开发彬长煤田、建设西安至平凉铁路和国家规划建设百万伏特高压电网的有利条件,由省投资集团为投资主体,投资100亿元,规划建设4×60万千瓦装机的商洛大型火电厂。“十一五”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国家审批核准,“十一五”末先期启动建设2×60万千瓦装机。后期力争列入国家“西电东送”电源点建设规划,扩建到4×60万千瓦装机规模。
 
  二、组建两个集团,推动钼业、钒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洛南钼业集团。整合现有钼矿企业,推动黄龙钼业小区组建钼业集团,淘汰日处理300吨以下的钼矿企业,培育形成4—5户产值超亿元、税收上千万的龙头企业。把钼精粉年生产能力提高到8000吨,建成年产1000吨钼酸氨、100吨钼化工添加剂生产线,逐步由现在的钼精粉为主向氧化钼、钼铁、钼酸铵、钼粉、钼条、钼箔等精细产品为主转变。
 
  山阳钒业集团。依托山阳现有14户钒矿企业,以陕西五洲矿业公司、山阳永恒矿建公司为主体,整合山阳钒矿企业,组建钒业集团,积极吸纳商南、丹凤、镇安钒矿企业加入。淘汰酸法工艺,引进新型环保水法工艺,稳步提高精钒产量。着力开发氮化钒和高钒铁,积极发展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延长产业链,提高加工增值水平。“十一五”五氧化二钒生产能力扩大到3万吨,建成1000吨氮化钒生产项目,形成全国最大的钒业基地。
 
  三、加快商南金红石和洛南钾长石大型矿床资源开发
 
  开发商南金红石。依托储量居亚洲第一的商南金红石资源,引进具备实力的合作开发企业,投资3.6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金红石精粉、5000吨海绵钛和1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线,实现年销售收入1.9亿元。
 
  建设洛南100万吨钾镁肥生产线。依托储量居亚洲第一的钾长石资源,以洛南佰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招商引资,投资7.3亿元,建设年产钾镁肥10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积极开展钾长石伴生铁成份分离采选技术攻关,适时向电子原料工业发展。
 
专栏6 金属类矿业开发
  柞水大西沟铁矿开发。由龙钢集团及合作伙伴投资86.3亿元,开发柞水大西沟地质储量3.02亿吨(金属量)的铁矿资源,建设年采选铁矿800万吨;年炼铁230万吨、炼钢215万吨、轧钢200万吨的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
  钒业开发。由山阳五洲矿业集团、山阳永恒矿建公司、商南豪迪集团等投资5.6亿元,开发山阳、商南等钒矿资源,建设年产五氧化二钒15400吨、钒铁5000吨、氮化钒1000吨生产线,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洛南钼业开发。为合理有效利用钼矿资源,对洛南现有钼资源开发企业进行整合,组建钼业集团,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利用能力,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投资1.2亿元,扩建年产氧化钼2000吨,总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新建钼酸铵1000吨、钼化工添加剂100吨生产线,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
  商南金红石开发。由商南豪迪集团等投资3.6亿元,建设年产金红石精粉5万吨、海绵钛5000吨、钛白粉1万吨生产线,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
 
 
  四、积极开发优质石英石矿产资源
 
  水电—硅一体化开发。依托商南水力和优质石英石资源,建设商南丹江水电梯级开发项目,为开发高耗能的硅产业提供能源支撑。扩建高纯硅生产规模,为发展硅产业提供原材料。以发展国际国内紧缺的多晶硅材料为战略突破口,积极引进省有色集团和省投资集团,采用多晶硅提纯先进技术,建设1000吨生产规模的多晶硅提纯项目,进一步发展100兆瓦太阳能单晶硅生产项目,积极发展太阳能电池组装项目,形成水电、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开发产业链,努力建设光伏高科技产业原材料基地。
 
  五、以发展建材业为主体拓宽优质石灰石开发领域
 
  水泥行业要淘汰立窑产能,发展大型旋窑生产工艺。依托镇安、丹凤优质石灰石资源,以镇安秀山水泥为品牌,建设两个百万吨水泥生产线。积极发展水泥构件系列产品。加快建设丹凤年产10万吨碳酸钙超细粉加工项目,建设山阳奥科粉体公司年产3万吨药食用碳酸钙项目,拓宽优质石灰石开发领域。
 
专栏7 非金属类矿业开发
  一、石灰石开发
  丹凤百万吨水泥项目。投资26523万元,建设年产百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22562万元。
  山阳奥科粉体药食用碳酸钙项目。投资7673万元,建设年产3万吨药食用碳酸钙生产线。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25604万元。
  陕西华威碳酸钙超细粉二期工程。在一期年产10万吨碳酸钙粉的基础上,二期投资1800万元,建设年产碳酸钙超细粉6万吨生产线。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
  二、石英石开发
  发挥我市石英石和水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商洛市水电—硅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1.78亿元,分四个子项目:
  1、商南丹江干流梯级水电开发。总投资6.4亿元,建成后年发电量3亿度,包括一级柳树湾电站、二级莲花台电站、三级金花湾电站、四级月亮湾电站。
  2、年产2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利用商南丰富的石英石资源和商南梯级电站发电,在商南中剑公司现有工业硅生产的基础上,投资3800万元 ,建设年产2万吨高纯工业硅生产线。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3、1000吨多晶硅项目。利用高纯工业硅作为原料和商南梯级电站发电,在商南工业区投资13亿元,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5.96亿元。
  4、100兆瓦太阳能单晶硅片生产线项目。利用多晶硅作为原料,投资2亿元,在商洛刘湾项目区建设年产单晶硅56万公斤生产线(150mm×150mm单晶硅片1400万片)。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7.84亿元。
  三、硫铁矿开发
  镇安月西矿业公司硫铁矿开发项目。投资17800万元,建设年产40万吨过磷肥及20万吨硫酸生产线。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
  四、钾长石开发
  洛南佰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钾镁肥开发项目。投资72782万元,建设年产钾镁肥100万吨生产线,年销售收入10亿元。
 

第七章 做好劳务输出
 
  依托我市在西安、南京等地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加快劳力型劳务输出向技能型劳务输出转变,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创收能力,打响商洛特色劳务品牌,推动我市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十一五”末实现劳务输出50万人以上,劳务创收达到15亿元以上,基本达到农户户均1人外出务工,稳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加强劳务培训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农村阳光工程、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的实施,着力加强以市技工学校、新潮职业技术学院、镇安家政女培训中心等12所职业学校为重点的劳务培训基地建设,增加实用技术专业设置,不断扩大劳务技能培训覆盖面。
 
  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服务体系。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发展劳动力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内外联动的劳务信息平台建设,搞好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维护和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第三篇 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继续以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文化技术素质、加快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倡导乡村民俗新风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八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八章 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以高寒边远贫困山区为重点,以扶贫重点村为主战场,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扶贫和专业技能培训为两翼,着力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解决20万贫困人口温饱,实现30万低收入人口脱贫,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
 
  加快扶贫重点村建设。启动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600个。力争扶贫重点村通砂石路、通电话、通邮、通电,村有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人畜饮水方便,村容村貌得到改观。
 
  加大移民搬迁力度。完成2.5万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和6.5万人的工赈移民搬迁,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加强农业综合土地治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8个,其中,小流域治理项目20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8个,治理土地面积20万亩。
 
  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21个,其中,种植业项目11个,养殖业项目2个,加工项目7个,产业批发市场项目1个。
 
  加快科技扶贫步伐。实用技术培训50万人次,贫困户子女劳动力技能培训2万人。
 
第九章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重点抓好以水土保持为主的中小流域治理,“坡改梯”基本农田建设、小型水利灌溉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搞好土地整理,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十一五”期间,新修基本农田25万亩,改造提高15万亩,水土保持治理面积3000平方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户均1亩水浇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加快水毁河堤修复,加强重点河流堤防加固,加强土地复垦开发,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确保耕地占补平衡。重视农业科技进步,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种植业良种工程,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水库建设和改造。建设镇安云镇、柞水老林等水库,实施商州南秦、洛南李村、山阳西沟、商南试马、丹凤龙潭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扩容改造一批中小型水库。
 
  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继续坚持“稳粮、兴药、优果、强牧”的思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粮食生产。按照“优化布局、稳定面积、调整品种、提高质量、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要求,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40万亩。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实施良种工程,重点抓好地膜玉米和大豆品种改良,抓好市、县两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小麦良种应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玉米良种应用普及率达到95%以上,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5万吨以上。
 
  中药材。结合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加强道地中药材种植,打造“秦巴药乡”,以建设发展药源基地为重点,推动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到2010年,与各制药企业相配套的药源基地达到16处,发展规范化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着力抓好12种道地中药材GAP认证。
 
  林果业。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优势干果产业。结合退耕还林、水源生态涵养林建设。以镇安、柞水板栗、洛南核桃、商南茶叶、油桐、生漆、丹凤葡萄、商州柿子为重点,发展绿色林果产品基地。到2010年,建成规模较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林果基地300万亩,其中优质丰产核桃园100万亩、板栗100万亩、茶园15万亩、水杂果55.54万亩,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产量居全省首位。
 
  畜牧业。认真贯彻《畜牧法》,坚持走养殖基地化、基地规模化、饲养标准化、开发产业化的路子,加强畜牧业小区建设。重点抓好丹北四县区万户百头正大模式生态养猪示范项目和丹南百万只优质肉羊基地建设及千万只规模化散养土鸡开发。着力抓好畜禽良种工程和重大疫病防控,加快百万头猪、百万只羊和千万只鸡系列加工项目建设,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力争“十一五”末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40%以上。
 
  三、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大力引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抓点示范,建立健全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推广实用增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技术。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实施农产品认证认可制度,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高对动植物疫病的预防、控制能力。
 
  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城乡中介服务业发展,重点加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积极推广“公司+协会+农户”的组织模式,加强对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加工的组织工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到2010年末,基本建立服务农村的各类农村经合组织。
 
  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实施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逐步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政府支农投资管理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和农村投资。加强农资市场秩序管理,严控农资价格,稳定农业生产成本。
 
  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领域、新渠道。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技工程,大力发展以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为主的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加强劳务培训,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结合小城镇户籍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降低农民进入小城镇发展二、三产业的门槛。
 
专栏 8 十大绿色食品基地
  蔬菜基地。以柞水、商南为主的绿色蔬菜果品基地,规模3万亩;山阳、柞水九眼莲基地,规模3万亩;山阳、镇安魔芋基地,规模2万亩;商州、洛南特色蔬菜基地,规模3万亩;山区秋延精细菜生产基地,规模6000亩;商洛山野菜采集基地2万亩。
  食用菌基地。城郊平菇、双孢菇、白灵菇基地,规模500万袋;商南香菇基地,规模2000万袋;山阳、镇安、柞水木耳基地,规模500万袋;丹凤、山阳天麻基地,规模20万平方米;柞水猪苓基地,规模10万平方米。
  畜牧养殖基地。丹北四县区无公害生猪基地,规模100万头;丹南3县无公害肉羊基地,规模100万只;以土鸡养殖为主的商洛蛋鸡基地,规模6000万只;商州无公害奶牛基地,规模600头。
  小杂粮基地。无公害大豆、杂豆、小麦、玉米、洋芋等基地70万亩。
  油料基地。无公害花生、芝麻等油料基地建设,以商南、山阳、丹凤为主,规模10万亩。
  茶叶基地。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以商南、山阳、镇安为主,规模15万亩。
  核桃基地。建成优质核桃基地,100万亩。
  板栗基地。12个示范乡、60个基地乡为主,建成优质板栗基地100万亩。
  水杂果基地。商州孝义柿子基地5000亩;商州、丹凤、柞水桃、杏、李梅、樱桃等水杂果基地2万亩,丹凤葡萄基地1万亩。
  水产养殖基地。镇安县绿色无公害甲鱼基地仿野生养殖场2个,养殖水面30亩,年产甲鱼9000公斤;柞水县虹鳟鱼、鲟鱼养殖基地养殖场3个,养殖水面30亩,年产冷水鱼40万尾。
 
 
第十章 加快改善农村面貌
 
  一、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要求,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便于农民生产生活、改善村容村貌、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垃圾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统筹安排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做好村镇布局调整,集中建设中心村,逐步调整自然村。
 
  二、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实施八大新农村建设工程,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面貌明显改善。
 
  安全饮水工程。加强农村安全饮用水基础设施建设,解决40万人安全饮水,解决28.74万人吃水难问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45%。
 
  农村道路工程。“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建改造通乡公路1528公里、村镇公路431公里。
 
  人居环境工程。依托民风民俗,以行政村为单元,整体规划建设民宅。按照卫生标准,改造供排水、厕所设施和村组道路。
 
  沼气推广工程。到2010年,新增沼气用户5万户,全市沼气用户达到7.5万户,覆盖率达到13%。
 
  送电到村工程。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后续工程,农村电网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完成村村通电工程。
 
  乡村医疗工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改扩建乡镇卫生院92所,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文化、广电工程。争取国家和省上扶持自然村通广播设备1988套,覆盖边远山区11.928万户、47.712万人,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强乡村文化站、图书室建设。
 
  社会保障工程。加快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三、加强乡风建设和民主管理
 
  全面加强农村民主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树立村民“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培养村民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抵制邪教的思想风尚。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和“五好”家庭活动,崇尚节俭,反对浪费,引导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风尚。严厉打击赌博、盗窃、斗殴等不法行为,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继续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选举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继续搞好村务公开,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制度,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出发点,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继续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农村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任务。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各类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第四篇 工业强市

  落实好《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努力在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问题上取得突破,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到2010年,工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达到60%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第十一章 加强工业项目建设
 
  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跟进市场发展趋势,加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支持重大财源项目建设,壮大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矿产建材三大工业支柱产业。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质量、提升效率、更新产品、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保证安全为取向,以行业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产品为重点,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全面提高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强企业挖潜提效、扩产增效、达产达效工作。加大停产半停产企业资产盘活力度,复产复活一批企业。
 
  重大财源项目建设工程。按照工艺先进、资源综合利用、规模经济的要求,着力抓好总投资254亿元的37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特别是抓好商洛火电厂、柞水大西沟铁矿开发两个战略性项目的建设,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加大重大财源项目策划论证工作,以工业项目区为平台,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加快骨干财源项目建设步伐。 
 
第十二章 布局建设工业项目区
 
  把工业项目区建成工业经济的平台、城市经济的载体、招商引资的窗口,促进工业经济实现突破发展。“十一五”,依据我市资源分布和工业发展的要求,在继续抓好刘湾产业项目区、柞水盘龙生态产业园建设的同时,以县区为主体,规划建设14个工业项目区,整合生产要素,增强聚集效应。坚持一区一策,制定土地供给、项目审批、融资支持、税费优惠、服务保障等各项措施,优化项目区投资环境,努力吸引战略合作伙伴来商创业。
 
专栏9
  商州沙河子工业区。规划面积1500亩。依托商洛火车站,以商山水泥厂、塑钢管材厂、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等为龙头,带动周边16户企业,实施“三通一平”,招商引资,发展化工冶炼、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物流配送。
  洛南黄龙钼业区。现有企业21户,年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7818万元。“十一五”建设鑫兴矿业公司、年产钼酸铵800吨、钼粉100吨生产线和陕西秦岭钼业公司年产氧化钼2000吨、钼酸铵1000吨、钼化工添加剂100吨深加工生产线;续建景兴钼矿1000吨/日钼选生产线和欣城钼矿500吨/日钼选生产线。
  洛南城郊综合工业项目区。“十一五”建设年产9.8万吨的高挡纸生产线、年加工 14万吨马铃薯生产线、年加工100万头生猪生产线、年加工桔梗饮品1400吨生产线及皮革厂改造等项目,总投资8.9亿元。
  洛南卫东医药化工工业区。现有企业29家,年销售收入7800万元,利税1340万元。“十一五”建设年产3000万支小针剂、固体制剂抗癌药生产线和年产原药1000吨、制剂2000吨的腐霉利原药生产线,总投资4500万元。
  丹凤商镇工业小区。规划面积1800亩,区内供电、排水设施已基本到位,完成“三通一平”,建设百万吨水泥生产基地和重质碳酸钙超细粉等项目。
  商南富水非金属工业小区。现有企业10户,年产值2500万元,利税300万元。“十一五”扩建年产10万吨镁橄榄石采选生产线和年产3万吨钾长石粉生产线,实现产值5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商南核桃园工业小区。规划面积4000亩,已有两户企业进入园。“十一五”以高新企业、环保企业、食品加工产业为主,高标准建园,引入企业10户,实现产值6亿元,利税7000万元。
  商南太吉河水晶工艺品工业小区。现有水晶生产企业1户,年产水晶100吨,产值600万元,利税100万元。“十一五”计划投资3000万元新建年产200吨水晶生产线,年产达到350吨,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商南魏家台钒业小区。现有2条钒精粉生产线建成投产,“十一五”,使钒矿采选企业达到10户,生产规模达到1万吨,投资规模达到2 .1亿元,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2亿元。
  山阳中村钒业小区。整合区内有钒矿生产企业12户,投资3.4亿元,在稳步提高精钒产量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氮化钒和高钒铁,积极发展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十一五”末,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3亿元。
  山阳县城工业园区。规划面积约1500亩。投资2亿元,发展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无污染企业和矿产深加工企业。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6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
  镇安表功铺建材工业项目区。总规划面积约600亩。以镇安秀山水泥厂龙头,带动发展博隆化工公司、钙粉厂、砖厂、建银预制厂和一批供矿、供土、水泥预制产品企业。2010年产值超5亿元。
  镇安王家坪轻工医药产业小区。总规划面积约900亩。建设宝山矿业公司、水源预制厂、钙粉厂、沙石厂、兴隆建材厂、氧气站等企业。2010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
  柞水小岭工业区。以小岭镇为主,延伸至凤凰镇、石瓮镇、下梁镇,形成万人工业区。重点建设大西沟铁矿800万吨采选项目和200万吨炼钢项目。
 
 
第十三章 加快工业技术引进和创新
 
  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现代中药、矿产建材、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发展,引导骨干企业加强与市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先导型企业。到2010年,培育5~10个产业关联度大、龙头带动作用强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开发10~15个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拳头产品,科技成果和专利产品转化率达到50%以上。

第十四章 加大工业扶持力度
 
  建立工业发展基金。按照市级筹措1000万元以上、县(区)筹措500~1000万元的规模,分级建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并用当年新增地方财力的10%予以充实,用于对重点工业项目和企业的信用担保、贷款贴息以及奖励、补贴和流动资金借用周转等。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性、互助性担保基金和中介服务机构,引导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成立联合担保公司,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盘活企业现有资产,多渠道解决银企合作中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统筹各类资金,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优先用于发展工业经济。
 
  加大工业政策支持力度。落实财税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和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生产性项目,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国产设备抵免新增所得税、引进设备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免征所得税和增值税、外贸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指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积极争取中省各项政策性财政资金支持。完善工业用地政策。优先保障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通过调剂、盘活、置换、入股、出让等形式,多渠道解决工业项目用地。根据项目投资规模、效益等情况,实行工业用地最高限价。按法律和政策规定的下限收取土地开垦费、勘界登记费、水利建设基金和耕地占用税,降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成本。凡报件材料齐全的工业建设用地申请,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十日内审查完毕并报省政府审批。减免工业项目建设收费。按政策规定下限或免收工业项目建设各项规费。减免基础设施配套费。免收工程定额管理费、图审费、墙改费、招标交易费、热力配套费、防雷设施费、散装水泥基金等收费。
 
  加大工业融资支持力度。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经常性的银企合作及项目推介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推介重点项目,对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入实行考核奖励。金融机构要改进和完善金融信贷审批、信用评级、信贷考核、抵押担保、利率定价等信贷管理机制,按照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选准贷款切入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企业稳步发展,解决工业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把熟悉经济工作、精通项目策划、经济管理素质高、工作作风扎实、开拓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更多地选拔到发展工业的组织领导岗位。着力培育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素质高的企业家队伍。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政府予以奖励。
 
  扶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我市《关于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推行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准入的经济体制,重点加强和改善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服务和组织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涉足高科技产业,拓展工业发展领域。加大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实力和水平。有选择性地扶持发展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打造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第十五章 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归属清楚、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坚持以《公司法》规范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职权,建立责权明确、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授权经营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加快构建国有资产的监管和运营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五篇 项目带动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的源动力,发挥出更大的项目带动效应,促进县域经济实现突破发展。
 
  我市“十一五”重大项目,分为重大战略性项目、重大财源项目、重大城建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五类90个子项目,总投资723亿元,其中,“十一五”投资533亿元。在90个项目中,地方实施的项目83个,投资421亿元,其中“十一五”投资283亿元。
 
第十六章 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把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做实做深。严格实行项目决策、咨询、论证、评估制度,加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工作。实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负责制和领导联系包抓制度,建立对项目法人的考核、监督和奖惩制度,确保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做好重大项目上报审批或核准工作,力争更多的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加大重大项目前期费用筹措力度。建立项目前期费用预算制度,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0--300万元、县区级财政每年安排50--100万元,专项用于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加大后续项目策划筛选工作。立足资源,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外引内联,再策划包装一批对我市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骨干项目,保证重大项目建设有良好的接续,增强项目带动功能。
 
第十七章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
 
  实行领导包抓及部门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把重大项目建设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严格实行项目建设“四制”管理。对重大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监管,依法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发挥建设效益。
 
  切实改善项目建设环境。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切入点,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依法行政、公开诚信、规范管理、高效服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加大政务公开和治乱减负力度,把改善项目建设环境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对投资规模大、经济社会效益好或涉及优势资源开发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行政府特殊挂牌保护。
 
第十八章 加强重大项目融资工作
 
  加大中省投入资金争取力度。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取向,对各类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检法司、抢险救灾等政府投资项目,及时做好上报对接工作,全程抓好跟踪落实,争取中省更多的投入。用足用活省上的绿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和注入资本金等方式,引导企业上项目,增强社会投资信心。
 
  发挥好融资平台作用。以城投公司为平台,按照市场化规则,加强城投公司规范化运作,继续扩大开发银行与我市合作的领域与规模,吸收商业银行银团借贷,提高政府对资本的运作能力。积极做好与省投资集团、省产业投资集团、省高技术产业投资集团等融资平台的对接,吸纳更多的产业发展信贷资金。依托优势企业组建规范的股份制公司,争取上市融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方式,做好项目的包装推介工作,争取签约更多的引资项目。以寻求战略性合作伙伴为重点,积极开展国内外招商,采用小分队招商、上门招商等形式,使招商引资活动经常化。
 
专栏10 县域经济骨干财源项目
  商州 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交易市场、万吨无水氟化氢扩建项目,对财政贡献5300万元。
  洛南 钼业开发、陕西财安畜产品加工项目,对财政贡献1.24亿元。
  丹凤 百万吨水泥、5000吨葡萄酒项目,对财政贡献4450万元。
  商南 石英石开发、金红石开发项目,对财政贡献5.5亿元。
  山阳 钒业开发、奥科粉体药食用碳酸钙项目,对财政贡献3.6亿元。
  镇安 综合开发旬河梯级水电和木王国家级森林公园,硫铁矿开发,对财政贡献3700万元。
  柞水 大西沟铁矿开发、陕西盘龙制药有限公司三期技改项目,对财政贡献10.3亿元。
 

第六篇 城镇带动

  积极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在建设和经营商州中心城市及六县城、发展特色经济大镇上实现新突破。

第十九章 完善城镇体系
 
  坚持市场推进和政府引导并重,以规划为依据,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模式,按照循序渐进、集约用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拉大城镇骨架,完善城镇功能,集聚城镇人口,扩张经济总量,建设以商州中等城市为中心、以六县城为基本单元、以重点集镇为节点、以铁路公路为连线的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城镇体系。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城镇定位,以重点产业和项目为支撑,加快城镇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增强城镇带动功能。
 
第二十章 突出中心城市建设
 
  拉大城市框架。按照“两城”(南、北城区,并注重向东发展)、“三轴”(北新街、江滨路、南秦河开发)、“一廊”(丹江公园景观走廊)、“二区”(刘湾产业项目区、江南生态园林居住区)的中心城市建设构架,以加快东街、东关、西街、西关、东西背街改造,综合开发黄沙河以西片区和东店子片区,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为重点,着力改造丹北旧城;以加快刘湾产业项目区、大桥路城市新村、贺咀新村、江南经济适用住房、龟山公园建设为重点,综合开发丹南新区。
 
  完善城市道路网架。加强城市道路改建,实施江滨大道建设工程,打通商州路东段,开发商州路西段路网,加快王塬路网建设,改造年久失修道路。建设王塬、李塬、东龙山3座丹江大桥,使江北老城与江南新区融为一体。
 
  加强市区景观建设。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开发与丹江、南秦河水域开发,形成以丹江景观带、南秦河景观带为衬托,以丹江两岸大道为发展主轴的现代城市景观群。抓好以丹江公园、金凤山公园、龟山公园、莲湖公园、江滨路楼阁为主体的市民休闲场所建设。实施江滨大道秦风楚韵仿古商业街工程。建设人民广场、西大门广场。合理规划分布绿地、水域,形成以园林公园、绿色广场、街心花园、动感喷泉、生态水面、生态河流、生态小区、花园式单位等生态绿化为主体,乔、灌、花、草、水相结合的立体生态城市格局,力促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完善供排水和供气管道网络。抓好市区污水、垃圾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搞好二水厂改扩建工程,实施市区供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做好西安至商州天然气长输管道、商州热电厂等城市供气供热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启动建设。
 
  适度开发城市房地产业。按照“十一五”末市区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和建设西安后花园的要求,着力加强以经济适用住房、商品房以及城市新村为主的城市房地产开发,适当开发生态型庭院式、别墅式住宅,建设一批写字楼、办公楼。重点抓好江南经济适用住房和商品房开发、王塬新村、贺咀新村、东店子新村、西苑小区、桂园新村、全兴园、商州房地大厦等工程建设。“十一五”全市房地产开发面积要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市区开发2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以建设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形式的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发展城市服务业。加快发展星级宾馆、大型超市、商务区、写字楼等具有现代城市特征的服务业。着力建设江滨路商务酒店、商山四星级宾馆。依托市区交通枢纽地位,整合现有货运资源,以建设商洛物流集散配送中心为重点,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连锁店、配送中心、特许经营、便民店。推动发展社区服务、中介服务、保险业等新兴服务业。“十一五”末,普遍建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完善社区设施,拓宽服务领域,重点发展养老、托老、陪护、卫生保洁等家政服务。
 
专栏11 重大城市建设项目
  城市道路。商洛市区江滨大道,全长7.51公里,总投资2.27亿元,2007年建成。商州路西段片区路网,道路6条,全长3公里,总投资1.16亿元,2007年建成。
  城市供水、供气。二水厂改建6万吨/日,投资3000万元,2008年建成。市区供水管网改造19.4公里,投资1920万元,2007年建成。力争启动长度120公里、投资1.38亿元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
  城市污水处理。商洛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规模3万吨,总投资8610万元,2008年建成。
  城市公园。金凤山公园,占地面积250公顷,总投资9820万元,2007年建成。龟山公园,占地面积324公顷,总投资6000万元,2008年建成。丹江公园,占地44.9公顷,总投资1.3亿元,2007年建成。莲湖公园南扩,扩建面积11.59公顷,总投资7000万元,2008建成。
  经济适用房及商品房开发。江南经济适用房及商品房开发,占地面积440亩,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 总投资3.5亿元,2008年竣工。商州贺嘴城市新村,占地面积176.88亩,经济适用住房及拆迁户安置建筑面积21.12万平方米, 总投资20394万元,2008年竣工。商州东店子城市新村,占地面积187.68亩,住宅及商业开发建筑面积97954平方米,总投资13413万元,2008年竣工。商州房地大厦,占地面积3.5亩,商务、商业住宅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文化广场600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2007年竣工。
 
 
专栏 12市区服务业标志性项目
  商州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交易市场。该项目位于商州区沙河子镇,规划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1.87亿元,建成集商品交易、农产品加工、仓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年交易量15亿元,税金5000万元。
  商洛市区星级酒店。规划占地45亩,建设总面积3万平方米,设计床位600个,总投资7265万元。2010年建成。
  商洛物流仓储超市。以商洛市物资总公司为主体,利用原仓储用地,规划占地30亩,投资6500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2008年建成。
  商洛市物流集散配送中心。依托商洛市汽车运输公司,利用该公司原场地,建设农产品、工业品集散仓库各一座,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并购置新型货运车辆,总投资3000万元。2009年建成。
  商州房地大厦。位于工农路与西背街交汇处,总占地面积3.5亩,设计26层,其中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建成集商铺、写字间、房地交易、商业住宅及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层建筑。2007年建成。
  仿古商业街及商务酒店。位于莲湖公园南侧,沿江滨大道东西走向,规划占地60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含18层商务酒店一座),概算总投资7200万元。于2010年建成。
 
 
第二十一章 加强中心城市管理和经营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和实施,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确保城市科学发展。严格城市管理制度,有效推行城市综合执法,积极发展城市综合信息化管理。深入开展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城市等活动,创建文明城市。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加大社区活动用房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社区功能,拓展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全面取消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形成农村人口自愿、平稳、有序进入城市的有效机制。
 
  提高经营城市水平。创新城市建设投资机制,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聚集各方力量建设、经营、管理城市。打破部门和行业垄断,积极推行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市场化运作,鼓励非政府投资参与建设。进一步理顺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完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补偿机制。
 
  突出治理城市脏、乱、差。加强市民素质教育,提高市民城市意识,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以新建改造农贸市场为切入点,加大市容执法力度,严禁乱设摊点和非法占道经营,合理设置市区垃圾站点和公厕,彻底根治脏、乱、差。
 
第二十二章 县城及小城镇建设
 
  编制城镇体系建设规划,以县城和主要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拉大框架,扩大规模,聚集产业,完善功能,美化环境,增强六县城及主要小城镇带动功能。
 
  加大六县城区改造力度。按照“规模有序,分工合理,布局科学,设施完善,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创建商州生态示范区、柞水国家卫生县城、商南、镇安省级卫生县城为重点,加大六县城区改造力度,提高县城品位。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工业大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乡镇。打造商洛与周边地区接邻的“门户重镇”。重点建设与西安接邻的商州牧护关镇、柞水营盘镇,与河南接邻的商南富水镇,与河南、湖北接邻的白浪镇,与湖北接邻的山阳漫川镇,与安康接邻的青铜关镇。
 
第七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供电、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上取得新突破。
 
第二十三章 完善交通体系

  按照“抓两头(高速路、农村公路)、带中间(县乡路)”的思路,加快建设铁路复线及高速公路,继续实施通乡油路,着力改造通村公路,积极实施“通畅”工程,打通断头路,修建迂回路,改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等级。到2010年实现多数县区出境公路高速化,基本实现国省道公路标准化、通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等级化。
 
  公路交通主骨架建设。实施出市公路高速化工程。做好征迁等环境保障工作,完成西合、包北、银汉高速公路商洛段350公里建设任务。力争启动西合高速与连霍高速、商州与蓝田霸塬、西柞高速与蓝商高速三条连接线工程。加强312国道的养护和改造。
 
  公路交通次骨架建设。实施省县道等级提升工程。改造三条二级省道116公里、三条三级省道151公里,实现省道建设标准化;改造县际主通道17条914公里,实现县级以上公路等级化连通。
 
  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新铺46个乡、1528公里通乡油路,实现通乡公路油路化;新修三、四级断头路329.5公里,改造修复村公路1211公里;新修四级村公路431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改造四级村公路5156公里,实现通村公路等级化;力争新增通油路或水泥路村50个,硬化公路600公里,实现40%村通油路目标。
 
  汽车站点建设。新建商州沙河子站、镇安站、商州构峪货运站,柞水下梁站等二级站4个;新建商州黑龙口站,洛南三要、景村站,丹凤竹林关、铁峪铺站,商南赵川、白浪站,山阳漫川、中村站,镇安云镇、米粮站,柞水凤镇、红岩寺站等三级站13个;新建四级站12个、简易站10个、停靠点10个。
 
  铁路建设。配合做好西合、西康铁路复线建设。实施西合铁路商洛境内14个火车站场扩容和进出站道路建设工程。
 
专栏13 交
铁路建设:
  西安-重庆复线。全长742.3公里,总投资196.89亿元,年货运能力5000万吨,日通过客车50对,其中商洛段100公里,投资36.3亿元。2008年底建成。
  西安-合肥复线。全长955公里,总投资240.3亿元,年货运能力5000万吨,日通过客车40对,其中商洛段158公里,投资39.65亿元,“十一五”投资4亿元。2010年前开工。
公路主骨架:
  西安-柞水高速。高速44公里,二级6公里,总投资18.9亿元,其中商洛段13.3公里,投资8.5亿元,“十一五”投资0.6亿元,2006年建成。
  柞水-小河高速。高速72公里,二级11公里,总投资45.3亿元,其中商洛段69.7公里,投资43.8亿元,2009年建成。
  秦岭终南山隧道。高速21公里,隧道18020延米,总投资28亿元,其中商洛段8公里,投资8亿元,“十一五”投资2.4亿元,2007年建成。
  蓝田-商州高速。全长92公里,总投资52亿元,其中商洛段40公里,投资27亿元,2008年建成。
  商州-丹凤高速。高速31公里,总投资14亿元,其中“十一五”投资12亿元,2008年建成。
  丹凤-商南(陕豫界)高速。高速91公里,二级6公里,三级17公里,总投资64.7亿元,2008年建成。
  商州-漫川关高速。全长95公里,总投资59.9亿元,2009年建成。
  灞源-商州高速。全长42公里,总投资27.3亿元。
  西合-连霍二级公路连线。全长91公里,总投资6.37亿元。
  西柞-蓝商二级公路连线。全长87公里,总投资6.09亿元。
公路次骨架:
  S202黄龙铺-景村。二级62公里,总投资2.02亿元。
  S203宽坪-漫川。二级37公里,总投资1.2亿元。
  S203山阳县城-色河。二级17公里,总投资5525万元。
  S307三要桥-箭杆岭。三级19公里,总投资1520万元。
  S102广货街-表功铺。三级112公里,总投资8960万元。
  S101秦岭顶-小商塬。三级20公里,总投资1600万元。
农村公路:
  改造45条四级以上通乡油路1283公里,总投资7.67亿元。
  商州G312-三岔河。三级10公里,投资650万元。
  商州夜村-北宽坪。四级22公里,投资1320万元。
  商州杨峪河-金陵寺。四级11公里,投资660万元。
  商州S307-大荆。四级17公里,投资680万元。
  商州S203-上官坊。四级9公里,投资600万元。
  商州S307-龙王庙。四级6公里,投资360万元。
  商州双河-蒲峪。四级10公里,投资600万元。
  洛南城关-上寺店。四级71公里,投资4260万元。
  洛南灵口-庙台。四级12公里,投资720万元。
  洛南东王沟-王岭。四级8公里,投资480万元。
  洛南石坡-陈耳。四级18公里,投资1080万元。
  洛南城关-洛源。三级47公里,投资2832万元。
  洛南巡检-驾鹿。四级15公里,投资900万元。
  洛南石坡-寺耳。三级27公里,投资1620万元。
  丹凤铁峪铺-花瓶子。三级30公里,投资1800万元。
  丹凤双槽-北赵川。四级30公里,投资1800万元。
  丹凤寺坪-花园。四级18公里,投资1080万元。
  丹凤寺坪-毛里岗。四级14公里,投资840万元。
  丹凤油房坪-蔡川。四级10公里,投资600万元。
  商南湘河-水沟。三级25公里,投资1500万元。
  商南试马-上苍房。四级10公里,投资610万元。
  商南太吉河-赵川。三级74.5公里,投资4470万元。
  商南湘河-白浪。四级25公里,投资1500万元。
  商南水沟-太吉河。四级63公里,投资3780万元。
  山阳银花-西照川。三级54公里,投资3240万元。
  山阳城关-葛条。四级14公里,投资822万元。
  山阳洛峪-两岭。四级12公里,投资720万元。
  山阳柿子坪-申家垤。四级9公里,投资540万元。
  山阳城关-银花。四级55公里,投资3300万元。
  山阳磨沟口-王庄。四级17.4公里,投资1044万元。
  山阳小河口-二峪河。四级8公里,投资480万元。
  镇安云盖寺-东川。三级54公里,投资3240万元。
  镇安西口-西沟。三级36公里,投资1800万元。
  镇安黄家湾-杨泗。四级32公里,投资1920万元。
  镇安磨石沟口-木王。四级72公里,投资4320万元。
  镇安高峰-茅坪。四级35公里,投资2100万元。
  镇安米粮-西沟。四级21公里,投资1260万元。
  镇安城关-灵龙。四级62公里,投资3720万元。
  镇安东坪-龙胜。四级24公里,投资1440万元。
  镇安城关-云盖寺。三级24公里,投资1440万元。
  镇安石门亚-关坪河。四级18公里,投资1080万元。
  镇安双庙-柴坪。四级43公里,投资2574万元。
  柞水S307-曹坪。四级28公里,投资1680万元。
  柞水瓦房口-丰北河。四级60公里,投资3600万元。
  柞水营盘-两河。四级22公里,投资1320万元。
  通达工程,新修33个村四级公路431公里;通畅工程,改造50个村四级公路600公里;改造四级村道5156公里。
 
 
第二十四章 完善供电网络体系
 
  以实现全市东西部电网“强”连接为目标,加快建设安全可靠、运行灵活、经济合理、应变能力强的电网体系。
 
  330KV电网。2006年前实现330KV柞水--张村输变电线路东西部联网。2008年前建成330KV商南变,实现商洛330KV主网架“Y”型结构。
 
  110KV电网。2008年前形成东部环网,并分步将现有的35KV电网改造升压至110KV。
 
  35KV电网。依托110KV电网的布点,辐射延伸至广大边陲地区和供电空白地区,极大限度地满足城镇以外广大农村地区的用电需求。
 
 
专栏14 供电网络建设
  330KV电网。新建330KV柞水变至330KV商州变输电线路102公里,投资13363万元;新建330KV商南鹿城变,投资25000万元。
  110KV电网。新建中村至湘河、镇安凤凰嘴、洛南四皓、洛南古城、山阳漫川、商南白玉、商州城区等7个输变电工程,改造商州西郊、洛南卫东、柞水下梁、镇安变4所增容工程。投资2.34亿元。
  35KV电网。新建丹风寺坪、山阳板岩、洛南三要、灵口、商州牧护关5个输变电工程,实施7座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投资6400万元。
 
 
第二十五章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以创建“数字商洛”为目标,加快公共信息综合开发和应用。以扩大网络容量、提高传输速度、增强普遍服务能力和促进广电、通信、计算机互联网三网融合为重点,加快基础信息传输网络建设。改造升级数字信息传输技术,提升信息化设施水平。
 
  加快通信基础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光缆传输和数字信息系统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电话。重点建设宽带计算机互联网,实现数字宽带网络到全部乡镇,大幅度提高互联网覆盖率。
 
  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建立市、县、乡三级、覆盖各大班子及职能部门的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互动和共享。建立数据交换平台以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满足各部门信息资源分类与交换服务。构建安全支撑平台,为承载的业务系统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基础数据库,构建应用支撑平台。建立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初步形成外网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各民主党派门户平台,实现“一站式”网上服务。
 
  加快建设五大特色产业信息平台。以促进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矿产建材、生态旅游、劳务输出发展为目标,以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为手段,以资源、信息共享为着眼点,加快五大特色产业信息平台建设,为五大产业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市场、价格、技术、人才等信息,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八篇 生态立市

  坚持生态立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六章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以建设“生态商洛”为目标,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划定生态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开发“红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汉、丹江流域商洛段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流域治理、绿色通道、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山洪灾害防治、丹江干流治理六大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治理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恢复生态面积2057平方公里,天然林保护1300万亩,新增造林面积218万亩,三区(市区、县城、乡镇)、两道(国道、省道)、两岸(五大河流)重点区域实现绿化、美化。
 
  二、加强污染防治
 
  着力实施重点行业和区域污染防治、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三大工程,抓好16个生态示范乡镇和30个生态示范村(点)建设。到2010年,建成商洛市及六县城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工程,达到日处理垃圾850吨、日处理污水10.7万吨的能力。新建商洛市区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使商洛市区及六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启动建设与火电厂相配套的年处理1.75万吨120万千瓦脱硫工程和火电厂废渣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年处理5000吨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对全市地质灾害9个高易发区、10个中易发区、10个低易发区,依据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生影响可能影响程度,划分为8个重点防治区、113处重点防治段、6个重点防治城镇、278个重点防治民居点、58所重点防治学校、24处重点防治矿。坚持以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地质灾害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体系和应急体系,实施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四、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
 
  自然保护区。继续抓好柞水牛背梁羚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秦岭石瓮泥盆系皱褶岩相剖面保护点、小秦岭洛南黄龙铺至石门泥盆系断层地质剖面保护点的保护工作。力促洛南大鲵自然保护区建成省级标准。新建商南新开岭、山阳天竺山、镇安鹰嘴石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水资源保护区域。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完善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和水质监测网络,控制地表水的开发利用,限制地下水开采,总体上实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在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水源地明显保护标志,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任何可能污染饮用水水源的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保护区内的污染物排放。实施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管理,建立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和河流断面水质控制的行政责任制度。
 
  资源勘查开发区域。鼓励开发金、银、铜、铅、锌、铁、锰、钛、钒、钾长石、优质石灰石、名贵饰面石材、瓦板岩,限制开采高硫煤、汞、锑、重晶石、萤石、稀土、石棉、硫铁矿。以资源储量、规模大小、开发前景及环境保护为标准,将小秦岭南坡金、硅开采区等12个开采小区划为鼓励开采区;以洛南黄龙铺钼矿和商州煤矿为主的4个开采区划为限制开采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勘查开发矿产资源。
 
专栏15 生态立市骨干项目
  三区、两道、两岸绿化工程。覆盖全市7县区内一条国道和五条省道829公里、5条主要河流、商洛市区及6县城、68个乡镇周围。共造林110.8万亩。总投资81355万元。2010年建成。
  丹江口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工程。商洛六县区综合治理126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2057平方公里,总投资25000万元,2010年建成。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15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0万亩,荒山造林60万亩,封山育林60万亩。总投资6.27亿元。2010年完成。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护面积1300万亩,建设公益林6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8万亩,飞播造林50万亩。投资22370万元。2010年完成。
  商洛市120万千瓦脱硫工程。年处理17500吨,总投资16000万元,2010年建成。
  四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镇安县鹰嘴石自然保护区、山阳县天竺山自然保护区、商南县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洛南县灵口大鲵自然保护区。2009年建成。
  生态示范区建设。16个生态示范乡镇,30个生态示范村。2009年完成建设任务。
  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六县一区水源保护区150平方公里,总投资3200万元。2010年建成。
 
 
第二十七章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从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节约工作入手,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发挥好和保护好青山绿水的资源优势。
 
  一、大力推进资源节约
 
  节约能源工程。加强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节约用水工程。立足流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强化生活和工业节水。推进城乡节水,加大节水设备与器具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快城乡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步伐,在市区建设生活中水回用设施。强化工业节水,促进高取水行业采用节水设施,力促新建的电力、化工等项目采用空冷技术,逐步淘汰耗水大、技术装备落后的企业和产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加强农业节水,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广微灌、喷灌、滴灌等。
 
  节约利用土地工程。认真执行国家建设用地定额标准。鼓励建设高层多层厂房。整合存量土地,推进土地复垦,杜绝土地荒芜。做好村镇建设规划,着力治理空心村,实施迁村并点和村庄改造工程,促进乡镇工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快建设节约型政府。各级政府部门要从自身做起,带头厉行节约,在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重点抓好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水、公务车节能和建筑节能工作。实施政府机构节能采购,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节约办公用品。各级政府要制定节能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工作责任制和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抓好循环经济示范。按照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推广市酒精厂循环经济企业试点经验,力促全市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示范体系形成。
  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在制药、矿产、绿色食品企业,加强推行清洁生产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利用尾矿粉生产新型建筑和墙体材料等。
 
  完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动废旧物资回收再生利用,抓好市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加快医疗垃圾回收处置设施建设。
 
  三、矿产资源管理和保护
 
  积极推行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加大矿产资源勘查投入,扩大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加快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实行资源资产化管理,加强矿权审批管理,强化资格认证和许可管理,遏止粗放开采,提高资源回采率,建立和实施资源补偿费、资源税按储量征收的新体制。加快共伴生矿的综合利用。
 
第九篇 开放带动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第二十八章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加快融入西安经济圈步伐
 
  全面学习西安、全面跟进西安、全面服务西安、全面融入西安,依托我市优势资源,吸纳西安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我市聚集。加强落实我市和西安市签订的《合作协议书》,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配置、长期合作、滚动发展的方式,加强与西安市在经济技术合作、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干部交流、公路交通、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劳务输出、农副产品销售、中医药基地建设、科技协作等10多个领域和方面的协作,实现两地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投资软环境建设,营造和优化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体制环境、工作生活环境。树立诚信政府形象,依据优惠政策和承诺为投资者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努力创造商洛宽松、和谐、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继续扩大招商引资
 
  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坚持大规模招商与小分队招商有机结合,主动出击,积极争取,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建立健全对外开放环境的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坚决查处破坏对外开放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
 
第二十九章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对内消除体制障碍,对外全方位优化扩大开放的大环境。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范围,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完善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全面推行按税种、按比例分享财政收入新体制,实施税收属地化征管,实现新老体制平稳过渡,顺利运行。继续实行收入激励约束制度,调动各级增收理财的积极性。完善乡镇财政体制,试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规范乡镇支出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在市级和部分县区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资金的范围。依法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规范土地收入管理办法。
 
  三、完善和发展现代市场体系
 
  深化商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流通网络,抓好城乡商业网点和各类市场的规划布局。加快建设以市区为中心,区域市场和产地市场为支撑的新型商品集散、交易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信用监督和实行惩罚制度。
 
第十篇 构建和谐商洛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十章 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落实中省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为依托,通过转变就业观念,落实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灵活多样的就业制度,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强与外地的沟通和联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扩大输出规模,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有序流动,实现异地就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解决好大学生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问题。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十一五”期间力争安排就业人员4.5万人。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做好“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低保”工作,全面落实中省救助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镇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参加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实施“金保工程”,有步骤地推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重视解决城乡特困户的生活困难问题,积极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工作。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救灾预案体系,抓好救灾救济工作,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关心弱势群体。逐步解决低收入群体生活问题。高度重视和解决城镇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问题,逐步提高其收入水平。加强劳动工资监察,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发展残疾人事业。保护老年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消除性别歧视,促进妇女就业,妇女从业人数占到全社会的45%。保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解决儿童失学、辍学问题,保护女婴,关爱女孩,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农村妇幼保健卫生机构,全面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严格落实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广泛开展创建“平安商洛”活动,减少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应急救援机构、机制和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建立严打整治长效机制,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信访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类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第三十一章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以项目为载体,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争取国家投资与地方筹措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社会事业发展投入。
 
  一、加快全民教育体系建设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巩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提升中高等教育,积极抓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加强基础教育。以农村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抓好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切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加大高中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快商洛学院建设步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到2010年,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8%以上,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2%以内,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2%以下。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保持招生年增长20%的速度。加快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设施建设,加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民办教育,使返乡初、高中毕业生普遍接受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教育,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协调发展。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五年培训农民150万人次,培养农村实用技术骨干5万人。
 
  二、繁荣文化广电事业
 
  继续坚持“艺术领域抓精品、群众文化抓繁荣、文化市场抓管理、文物开发抓保护”的工作思路,以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多出优秀作品、打造商洛特色的艺术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为目标,实施文艺精品工程,重点在文学、戏曲、美术、书法等领域创作出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重要影响的优秀作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博物馆、图书馆(室)、文化馆(站)、档案馆和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等市及市以下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各县区文化中心,实现30个乡镇文化站达标,市、县区以图书馆整合、改扩建为依托,建成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5个博物馆充实提高后向社会开放。以商洛花鼓戏为重点,大力发展集剧本创作、演出、光盘制作为一体的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不断提高广播电视采编播质量,加大投入力度,对商州电视转播台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恢复洛南、山阳、丹凤等六县电视转播台、站,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解决未通广播电视的自然村覆盖和已通广播电视光缆覆盖网范围内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共缆传输问题。大力实施乡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实现乡乡通光缆,行政村村村通有线电视。2010年,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6%。
 
  三、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继续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大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卫生设施水平。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重点解决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达到100%。提高农村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有效预防和控制高发地方病。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促进城市、农村卫生机构开展业务合作。鼓励社会资金举办医疗机构。
 
  加强市、县区两级医疗卫生保健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大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投资。实施市、县(区)两级8所医院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市中心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标准,7县区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抓好艾滋病、结核病、出血热、乙型肝炎、碘缺乏等重点疾病预防,切实控制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生和流行。
 
  四、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加强城乡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抓紧建设市体育场、市游泳中心、丹凤县、山阳县体育场,开展体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继续扶持各级各类体育学校发展,办好青少年体育学校。不断拓展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稳步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广泛影响的全民健身工程,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
 
  五、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重点做好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市、县、乡镇三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建立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保持全市低生育水平。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建立完善的优生优育体系,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把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按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要求,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工作。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辅助、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养老模式。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困难家庭养老问题,加快建设农村敬老院,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条例和老年人优待政策。加快建设老年文化娱乐场所,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专栏16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指标
单位
2005年预计
2010年
人口年末到达数
万人
241
245
出生人数
万人
2.42
3.9
出生率
10
16.07
人口自然增长率
3
6.05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52.1
80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率
%
30
100
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
万平方米
8
30
五年建设乡镇卫生院
71
163
福利院床位数
1600
2000
五年新建城镇社区服务中心数
42
47
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4.22
5
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万人
9.55
10
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万人
10.33
10.5
接待旅游人数
万人次
73
147
旅游综合收入
亿元
1.5
5
五年广播电视“村村通”
1635
2370
五年建设农村乡镇文化站
146
163
 
专栏17 重大社会事业项目
教育:
  中小学危房房改造工程。排危校舍3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14000万元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成标准化寄宿制中小学校600所,撤并小学500所,新、改扩建校舍12万平方米,总投资33000万元。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目标,改善教育设施设备条件,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总投资19000万元。
  商洛学院。续建学生公寓楼、图书馆、体育馆、生物医药大楼等2万平方米,总投资11700万元。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征地5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4000万元,2010年建成。
  商洛中学扩建。新增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总投资7260万元, 2010年建成。
  商州区高级中学。建筑面积37855平方米,总投资9220万元,2010年建成。
  洛南县高级中学扩建。新增建筑面积30892平方米,总投资3494万元,2008年建成。
  商南县高级中学体育场馆。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投资2567万元,2008年建成。
  柞水县中学迁建。建筑面积64880平方米,总投资7600万元,2008年全部建成。
卫生:
  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门诊、住院楼29600平方米,总投资2650万元。
  县级中医院。改扩建医技楼14000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
  县级妇幼保健院。改扩建业务综合楼7000平方米,总投资1100万元。
  县级卫生监督所。改扩建监督综合楼17000平方米,总投资2300万元。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
  商洛市妇女儿童暨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
  商洛市体育场改扩建。新建塑胶田径场400米,人造草皮足球场,改建2000座外篮球馆。总投资1600万元。
  商洛市广播电视中心。中心大楼工程框架十一层,建筑总面积10500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预计2007年底竣工。
 
 
第三十二章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和监督工作,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依法享有选举、参政议政、言论和宗教信仰等权利和自由,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切实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从司法、行政执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和普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商洛老区精神。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突出抓好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多种形式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强力推进警示训诫防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廉政责任制,加强检查监督,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搞好重大典型案件警示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狠刹“四股歪风”教育活动。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
 
  “十一五”规划纲要,是引领我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规划实施。建立规划实施机制,加快制定专项和县区规划,使规划内容细化、具体化、并认真组织实施。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检查。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的政策体系,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战略重点,制定和实施财政支持政策、税收和价格调节政策、产业发展促进政策以及科技、教育、人才保障政策。加强年度计划与规划衔接,引导资源配置,努力实现经济运行与规划纲要确定的预期性目标基本一致。加强政府的投资保障,集中一定的财力,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和协调作用,有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全市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推动商洛经济社会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突破发展而努力奋斗!
 
 
  (2006年2月8日商洛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商政发[2006]1号)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