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十五”规划 > 专项规划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旅游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来源: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08-01-01 00:00

  序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对这种形势,把我省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加速实现旅游名省的目标,尽快把旅游产业真正做强做大,对把一个充满活力的陕西带入21世纪,把陕西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强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并编制出陕西旅游产业"十五"发展计划。

  一、"十五"旅游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优势

  (一)历史性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日益显著。

  1.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0年接待境外游客7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8亿美元,分别比"八五"末增长60%和98.7%;接待国内游客3063.5人次,收入127.3亿元,分别增长45.7%和202.4%。旅游业总收入15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9%,比上一年提高1.6个百分点。旅游产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九五"期间,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292万人次,比"八五"累计增长39.7%;旅游外汇收入12.4亿美元,增长62%;接待国内旅游者1.3亿人次,增长51%;国内旅游收入417亿元人民币,增长1.8倍。"九五"旅游业总收入519.9亿元人民币,比"八五"累计增长1.7倍。

  2.旅游产品开发初具规模,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初步形成了以秦兵马俑博物馆、汉阳陵、乾陵、法门寺、黄帝陵为代表的具有世界著名品牌形象的人文景观旅游产品体系和以华山、太白山、黄河壶口瀑布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旅游产品体系,陕西旅游产品单一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旅游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3.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全省目前已开通8条出境航线和近百条国内航线,西安口岸年通关人次已达310万人;西潼、西宝、西铜、西蓝等高等级公路的建成,构筑了连接我省各主要景区间的快速通道,初步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的四条旅游线路。铁路已连通全国各主要旅游城市,并开辟了旅游专列;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稳步增长,创汇能力大幅提高。

  (二)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八十年代,陕西境外游客的接待量曾经排在全国第五位,因此陕西被列入全国重点旅游发展地区之一。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省旅游发展缺乏后劲,接待境外游客的位次逐年下降。1992年排在全国第八位,1997年下降到第十一位。虽然1999年又上升到全国第九位,但陕西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仍落后于全国的整体发展速度。目前,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今后,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加入WTO后,境外游客对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会更高,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旅游景区、景点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九五"以来,旅游业的发展受到重视,全省各地市都把旅游业当作振兴当地经济的重要产业。但是,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着缺少总体规划或规划水平不高、规划陈旧、不受规划约束等问题,导致了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造成了同类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济效益越来越差。

  2.新产品开发滞后,不能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我省的旅游产品,基本上是80年代建成开放的,相当一部分产品是一次开发定终身。景观老面孔、服务老质量、环境老样子的现象较为普遍。旅游产品从整体上看,仍然停留在以文化性资源为主,以参观性为主。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精品少,一些产品品位低。新产品开发又相对滞后。八十年代初,秦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并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后,近二十年的时间,我省尚未开发出有轰动效应的旅游产品。这种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

  3.产品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各自为政。现行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与发展大旅游的矛盾十分突出。表现在: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之间的矛盾;文物保护与文物旅游资源开发的矛盾;旅游企业(部门)与地方的矛盾,从而形成了旅游景区资源多头管理,产业链被分割,难以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的有效开发,很难形成发展旅游的合力。

  4.旅游产品开发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旅游产品事业型管理机制严重制约了市场投资机制的形成,表现在旅游产品开发投入主体单一,建设依靠财政拨款,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引进外资和社会资金方面的作用,致使优质旅游资源长期处于待开发状态,产品更新缓慢。

  (三)"十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和定位分析。

  1."十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为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1998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陕西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植。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全省上下形成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共识,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2)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陕西以"古"为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秦兵马俑、汉阳陵、乾陵、周原遗址、法门寺等一批驰名中外的人文景观。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省会西安(古称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古长安是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近代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共中央在陕北工作战斗了13个春秋,保存有大量的革命旧址和文物,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陕西。我省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优势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品位高,垄断性强,开发后能形成世界品牌。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陕西地处我国地理中心地带,跨越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中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的秦岭横亘省境东西,因此造就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尤以黄土高原壮阔、秦川秀丽、秦岭雄险、巴山锦绣、黄河汹涌、汉水清秀而驰名海内外。全省现有风景名胜区33处,被列为国家级的有华山、临潼骊山、壶口瀑布、宝鸡天台山4处。有森林公园49处,被列为国家级的有太白山、楼观台、延安、天台山、终南山、天华山、朱雀、南宫山8处。有自然保护区15个,其中国家级6个。保护区内有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珍稀动物并且现代文明景观独树一帜。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现代文明景观是我省旅游资源优势之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泾阳大地原点、临潼天文台、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杨凌农科城、阎良飞机城等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发展现代文明景观旅游必将成为我省新的旅游亮点。

  (3)旅游人才培养得到加强。形成了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旅游学校、西安旅游职业学校为主培养多层次旅游人才的教育基地。为我省培养了一大批旅游规划、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为今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4)西部大开发为陕西旅游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会不断地涌入陕西,给陕西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西部大开发将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建设,将对我省旅游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对陕西旅游的定位分析。

  (1)陕西旅游资源的定位分析:综观陕西旅游资源、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都十分丰富,但最为突出的应是人文景观。陕西可以在国内和世界上打出的"王牌"就是人文景观资源。只有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资源开发,才能发挥自身优势。因此,"十五"时期,陕西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坚持以灿烂辉煌的华夏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为主体资源,突出"古"的特色,强化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示,使"游览陕西-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年"成为陕西旅游的标识性口号。同时大力开发秦岭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自然景观资源,逐步形成"饱览秦岭南北风光,齐看黄河、长江两水景色"的自然景观局面,并努力做到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2)陕西旅游市场的定位分析: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制定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市场(主要是入境旅游)的政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假日"黄金周"旅游的迅猛发展,使国内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单纯依靠优先发展国际市场的政策已不能满足我省旅游发展的需要,因此,"十五"时期有必要对旅游市场的发展重点进行调整,即:采取"两轮驱动"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依托国际旅游上水平;依靠国内旅游上规模,国际、国内旅游共同发展。

  (3)陕西旅游产品开发的定位分析:当前,旅游产品开发的突出问题是没有很好地挖掘和揭示资源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没有充分利用资源的文化内涵通过开发、包装,推出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品牌。多数产品仍属于资源型或者文物型,没有启动向市场型产品的转化;部分旅游资源的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加之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形成相应的接待能力;还有部分旅游资源虽经开发,且具有一定接待能力,形成了品牌,但文化内涵发掘不够,没有从原始的文物形态演化和脱颖成为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减弱。"十五"时期,对我省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人文景观为主体,深刻挖掘和展示文化内涵,以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为两翼,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构筑全省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

  二、"十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我省旅游业面临西部大开发的崭新形势和诸多机遇与挑战,旅游产业总量扩张、质量提高和加快发展的势头日益强劲。这一时期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为指导,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契机,深化旅游体制改革,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培植全省旅游产业体系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同时,以开发周、秦、汉、唐历史文化为主题,建成独具特色的大型文化旅游区,塑造陕西在我国旅游业中代表中国历史文化渊源博大精深不可替代的形象。加快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奠定我省旅游支柱产业地位。

  (二)发展目标。

  "十五"旅游发展目标是:把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富于陕西特色的支柱产业,把陕西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旅游的首选地之一,让西安成为著名的文化旅游、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中心。可以概括为:"一统一、二重点、三层面、四提高"。即:加强全省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抓好重点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的开发,创建一批国际名牌和国内名牌以及地市旅游热点产品;全面开发国际、国内、省内三个层面的旅游市场;努力提高旅游行业的管理水平,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质量,提高旅游产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提高旅游效益。2005年,全省接待境外游客110万人次,年均增长10%;旅游外汇收入5亿美元;年均增长12%;接待国内游客4700万人次,增长9%,国内旅游收入214亿元;增长11%,旅游业总收入25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9.6%。

  三、"十五"旅游产业发展重点

  (一)重点旅游产品开发。

  以灿烂辉煌的华夏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为主体资源,突出"古"的特色,强化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示,分阶段、有步骤地建设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旅游区。周文化旅游区重点建设周原遗址博物馆;秦文化旅游区建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文化旅游区建设汉阳陵博物苑;唐文化旅游区主要是加快乾陵抢救性发掘和唐皇陵博物院建设,使"游览陕西-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年"成为陕西旅游的标志性口号。自然景观的开发建设,要以秦岭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为依托,利用秦岭是我国南北分界的特殊地理环境,重点建设华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安秦岭自然风景区、佛坪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发建设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洽川风景名胜区和安康瀛湖风景名胜区、汉中南湖风景名胜区,逐步形成"东有华山、西有太白、北有壶口、南有汉江"的自然景观格局。

  (二)重点旅游线路开发。

  重点完善以西安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的四条旅游线路(东线-西安、临潼、华山、洽川、韩城;西线-西安、汉阳陵、咸阳、乾陵、杨凌农科城、法门寺、周原、太白山、宝鸡、茂陵;北线-西安、汉阳陵、铜川、黄帝陵、延安、壶口;南线-西安、佛坪、洋县、汉中、安康、汉江旅游线),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陕西旅游大环线。以东北环线(西安、临潼、华山、洽川、韩城、壶口、延安、黄帝陵、玉华宫、药王山、汉阳陵、西安)和西环线(西安、汉阳陵、咸阳、乾陵、杨凌农科城、法门寺、周遗址原、太白山、茂陵、西安)为重点,加快旅游环线的道路建设。同时,把我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全国特别是与西北地区相邻省份的整体旅游资源开发密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加大联合促销力度,树立西北地区整体旅游形象。重点开发建设以西安为中心,贯穿古丝绸之路的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线路。文物古迹旅游线-古城西安、银川、兰州、西宁、喀什沿线的文物古迹;生态旅游线-陕西华山、太白山、关山草原、宁夏沙湖、青海湖、天山、阿尔金山等。开辟建设与九寨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等自然景观连接的旅游线路,扩大我省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三)国际、国内、省内三个层面的旅游市场开发。

  "十五"期间,全面开发国际、国内、省内三个层面的旅游市场,抓好面向三个层面的旅游产品开发建设。

  (1)面向国际市场,重点开发文物观光型产品。一方面对现有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重要景区、景点进行深度开发和包装。继续抓好秦兵马俑博物馆二期扩建工程、唐华清宫芙蓉圆、椒园、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馆、碑林石刻艺术馆、黄帝陵整修二期工程、法门寺博物馆陈列厅改造等工程;另一方面,集中力量以周、秦、汉、唐文化旅游区为重点,开发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新产品。

  (2)面向国内市场,重点开发品级较高的自然景观产品和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人文景观。以秦岭南北两麓和黄河、汉水为重点,着重抓好华山、太白山、楼观台、南宫山、柞水溶洞、张良庙-紫柏山、壶口等景区建设。加快五陵塬、洽川、药王山、朱雀、红碱淖和华麓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挖掘和展示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以西安古都旅游区、咸阳帝王陵墓旅游区、法门寺佛文化旅游区、延安"三黄一圣"旅游区和汉中"两汉三国"旅游区为重点,抓好西安半坡博物馆陈列厅改建、小雁塔文物库房和陈列厅建设、五陵塬保护性开发、法门寺博物馆文化坛建设、延安革命纪念馆改建、三国遗迹武侯祠定军山项目建设。同时,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新产品,着重抓好建设省自然博物馆、西安绕城森林公园、秦岭植物园等项目。

  (3)面向省内市场,重点开发休闲、度假、疗养、娱乐型产品。产品开发要立足高起点,适应多种消费层次。开发的重点是大中城市和县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参与娱乐项目。着重抓好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和未央湖旅游度假区、宝鸡关山草原旅游区、咸阳永寿槐树林旅游区、杨凌农业观光旅游区、渭南石鼓山森林公园、铜川玉华宫风景区、汉中南湖风景区、安康赢湖风景区、商洛丹江漂流项目、延安万花山和榆林白云山旅游区的建设。

  (4)大力发展"假日旅游"。高度重视正在兴起的"假日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假日旅游"。各地市要建设一批不同档次、不同规模的旅游接待设施,鼓励兴建"家庭旅馆"。各有关部门要对交通、宾馆、餐饮、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线路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协调、点面结合、加强管理,推动假日旅游由目前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使相关行业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使游客出得去回得来,游得高兴,消费得轻松。对热点旅游景区、景点要尽快开辟新的景点,提高接待能力。

  四、实施规划目标的重点建设项目

  "十五"期间,以陕西旅游大环线建设为核心,以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旅游区建设为重点,以秦岭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自然景观开发为依托,重点建设16个旅游项目。

  1、东北旅游环线工程。

  东北旅游环线工程是贯通我省东、北两条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工程,是实施我省旅游大环线的重要步骤。东北旅游环线全长925公里,连接的主要景区景点有:秦兵马俑博物馆、唐华清池、华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洽川风景区、韩城历史文化名城、壶口国家风景名胜区、南泥湾、延安革命圣地、黄帝陵、玉华宫、药王山、汉阳陵。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有:贯通华山-洽川景区70公里黄河观景旅游道路、韩城-宜川139公里以及壶口-云岩-南泥湾100公里的旅游道路。

  2、西旅游环线工程。

  西旅游环线工程是将西线上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用环线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以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工程。西旅游环线全长320公里,连接的主要景区景点有:汉阳陵、昭陵、乾陵、法门寺、太白山、杨凌农科城、贵妃墓、茂陵。工程主要内容有:贯通店张-昭陵、昭陵-乾陵、乾陵-法门寺、茂陵-兴平的旅游公路。

  3、秦陵外城以内文物保护工程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陵外城以内文物保护工程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我省确定的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旅游区中秦文化旅游区内的重点建设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一次性统征文物保护用地2902.51亩,移民建镇安置保护区内的1007户居民,建设以秦兵马俑博物馆、石铠甲坑博物馆、铜车马博物馆、秦墓葬文化博物馆、骊山园为主要内容的秦始皇帝陵博物苑。

  4、乾陵抢救性发掘(前期)工程。

  乾陵抢救性发掘(前期)工程是唐文化旅游景区内的主要工程。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主要建设内容有:抢救性发掘乾陵,妥善保护乾陵地上、地下文物,建设唐皇陵博物院。

  5、汉阳陵博物苑工程。

  汉阳陵博物苑工程是汉文化旅游景区内的重要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有:征用文物保护用地2894亩,建设罗经石遗址保护厅、升字冢地下展厅以及帝陵丛葬坑等遗址博物馆。

  6、华山扩容和西岳庙修复工程。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扩容工程的主要内容有:建设上山设施和进山公路。西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的神庙。西岳庙修复工程的主要内容是:玉凤楼、御书楼等。华山建设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力争华山"十五"期间入选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名目。

  7、西安绕城森林公园。

  西安绕城森林公园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中确定的十大旅游项目之一。其建设内容有:建林带70公里,平均宽度200米。

  8、黄帝陵整修(二期)工程。

  黄帝陵整修(二期)工程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中确定的十大旅游项目之一。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庙区的祭祀大殿和祭祀广场、公德坛、碑廊、古柏防火。

  9、省自然博物馆。

  省自然博物馆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中确定的十大旅游项目之一,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10、太白山休闲度假区。

  太白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太白山休闲度假区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中确定的十大旅游项目之一。建设内容有:(1)一期生态工程:生态治理、河道治理及交通道路工程、水电和环保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2)开天关景区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开天关七女峰索道、太白山国际旅游接待中心。

  11、洽川风景名胜区综合开发工程。

  洽川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它集黄河古文化、历史遗迹、以及河、湖、滩、岛、鸟于一体,属国内少见的黄河湿地湖泊型景区。工程主要内容有:洽川旅游服务中心、风景区内一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金水公园。

  12、红碱淖风景区开发。

  红碱淖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红碱淖风景区开发的主要内容有:旅游道路、绿化工程、环保设施。

  13、陕西省国家秦岭植物园。

  建设内容有:原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重点保育区、生态治理保护区、引种驯化栽培区;科普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14、周原博物馆。

  周原博物馆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中确定的十大旅游项目之一,是周文化旅游景区内的重要工程。其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

  15、法门寺园区。

  法门寺园区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中确定的十大旅游项目之一。建设内容为世界佛教博览馆。

  16、佛坪自然保护区。

  佛坪自然保护区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中确定的十大旅游项目之一。建设内容有:生态治理、环保设施建设、道路工程,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五、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措施

  1、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职能。

  加强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在决策、规划、指导、协调、监督等方面的职能,确保旅游产业有序、快速、健康发展。

  2、制定高水平的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规划是产品开发的基础。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规划,才能开发出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旅游景区的规划要引入竞争机制,重点景区要面向世界范围内招标。可初步确定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向国内外招标。省上应成立重点旅游景区招投标办公室,通过信息网络向国内外发布旅游景区规划信息。

  3、抓好旅游企业改革。

  大力推进国有中小旅游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产权多元化,调整所有制结构,推行股份合作制、员工持股制、股权激励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促进旅游企业兼并、改制和联合。对一些包袱重、亏损大的国有宾馆,要进行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的改革。调整旅行社的所有制结构,积极推进国有旅行社进行股份制改革,支持多种所有制,包括非公有制旅行社和中外合资旅行社的发展。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和西安旅游集团公司,要充分发挥规模大、实力强的优势,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成为全省旅游企业发展的龙头。陕西旅游集团公司要充分发挥资本运营的功能,把秦兵马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放在整个工作的重要位置,同时,积极引进境外资金,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

  4、贯彻投资多元化方针,拓宽投融资渠道。

  大力培育非公有制旅游企业市场主体。餐饮、饭店、交通、娱乐、旅游商品开发等应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兴办,鼓励民间投资有序向旅游产业流动。鼓励利用外资开发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积极争取与国际大的娱乐公司、旅行社合作、合资,建设有一定影响力的大旅游项目。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交通环境。

  "十五"期间,要重点解决好干线公路到旅游景点的交通问题,有计划地在重点旅游线路上开设公交班车和旅游客运专线。旅游景区内的供水、供电、通讯、道路、公共卫生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要适度超前发展,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开通西安-欧洲(法兰克福)、西安-东南亚(曼谷)、西安-北美的国际航线。

  6、积极推行国民旅游计划。

  要积极推行国民旅游计划,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推行奖励旅游制度。倡导鼓励居民一年内拿出一定时间参加一次或几次旅游活动。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