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十五”规划 > 专项规划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高技术产业重点专项规划

来源: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08-01-01 00:00

  序言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充分发挥高技术对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作用,是我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为此,特研究编制了陕西省"十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

  一、"九五"发展回顾

  1.高技术产业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到2000年底,经认定的高技术企业将近10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企业12家,上亿元的企业50多家。高技术产业产值由1995年的90多亿元,增加到40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提高到2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262亿元,占全省高技术产业产值的64%。

  2.关中高技术产业开发带迅速崛起,成为陕西高技术产业化基地。"九五"以来,以西安、宝鸡、杨凌、咸阳、渭南高新区为重点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经济以年均35%左右的速度增长。2000年,开发带技工贸总收入达到400亿元,进区企业共4000余家。西安高新区机制灵活,环境良好,并创建了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子等特色园区。杨凌农业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已有一批项目入区建设。

  3.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为高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我省目前已建成和在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重点实验室6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0个,重点实验室36个。这些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陕西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项目储备,以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已组建的大唐电信、西北有色金属公司等一批高技术企业,成为全省高技术产业的排头兵。

  4.一批重大高技术项目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在信息、机电一体化、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创造条件,积极培育筛选项目,争取各方支持,一批高技术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这些项目起点高、开发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先后已有50多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40亿元,其中大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10个建成投产。

  5.民营高科技企业和转制后的科研机构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占全省高技术企业的90%。到2000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发展到7800余户,实现技工贸收入23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创汇突破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7%、27.6%和110.4%。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我省其它经济成份,综合发展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多数科研机构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也将成为陕西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虽然"九五"我省高技术产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成果水平与产业发展支撑之间存在着较大反差;二是产业化率低,规模偏小,没有形成对经济有足够拉动力高技术产业群体;三是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远远不够;四是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投入;五是体制、机制和人为障碍因素造成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理想。

  二、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1、指导方针。

  (1)把高技术产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通过加快高技术成果向生产的转化、建立高技术企业、开发高技术产品,促进国民经济总量稳定、快速增长。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对优化全省产业、产品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推动作用,加快产业升级。

  (2)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在具有科技优势、经济发展急需、市场容量大、有发展前景的高技术产业领域,加大支持。

  (3)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激活存量资本。加快一批有实力的传统企业的高技术化改造,提高产品、设备的科技含量,提高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使其加快向大型高技术企业发展。

  (4)支持一批企业和优势产品实现规模经营,获取较大市场份额。重点在航空、软件、移动通信设备、数控机床、电子元器件、生物制剂等领域,加快规模集聚,发展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产业集团。

  (5)加强体制和政策创新。要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和企业制度改革,形成按国际惯例和现代市场经济法则运作的制度支撑;努力加强政策创新,创造有利于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良好软环境,从而形成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有机结合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推进机制。

  2、总体思路。

  根据以上指导方针,"十五"期间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强体制和政策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以航空航天、计算机软件、通信与网络、新型电子元器件、自动控制与先进制造、遗传与基因工程、生物化学、洁净能源、清洁生产、节水生产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在航空、软件、移动通信设备、数控机床、电子元器件、生物制剂生产领域,积极组建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集约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核心,加快关中高技术产业开发带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法规、制度,建立创新体系,强化在全省和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3、"十五"发展目标。

  (1)全省高技术企业发展到2000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20家,争取在航空、软件、移动通信设备、数控机床、电子元器件、生物制剂领域,发展形成3到6家50亿到上百亿元的高技术企业集团。现有的传统产业中,争取有3到5家优势企业经过改造,转化成为高技术企业集团。

  (2)高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22%,增加值31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2%左右。

  (3)关中高新带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26%,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西安、杨凌高新区要建成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中高技术产业开发带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

  (4)全省科技进步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左右。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电子信息产业。

  "十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要继续发展以数字化家电产品、数字音视频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重点开发生产数字化彩色显像管、平板显示器(PDP)、显示管、投影管,突出数字化彩电及智能化冰箱等新型家用电器的开发生产;在电子元器件领域,重点发展片式元器件,努力将我省建成全国的新型元器件生产基地;在移动通信及网络设备生产领域,抓好M30移动交换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路由器等产品的产业化;在计算机硬件设备生产领域,重点以外围设备的显示器、打印机为突破口,做大做强;在军工电子领域,要保持我省优势,不断开发研制新产品,为国防建设做出新贡献。

  在软件产业领域,以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基地,以研制、推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为突破口,优化配置资本和智力资源,从市场需求最迫切又最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领域做起,加快产品开发,实现产业化。重点加强以下三大类产品的开发:一是CAD/CAM、工业过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服务、金融财税、教育娱乐及多媒体、信息安全保密与病毒防治等应用软件;二是信息技术平台、数据库管理、中文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等四大类支撑软件;三是软件加工业,重点抓好我省软件生产基地建设,将我省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软件加工与出口基地。到"十五"末,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50亿元,发展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3至5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15家。

  2、光机电一体化产业。

  "十五"期间,以发展重大成套技术装备为方向,重点在数控机床、输变电控制设备、仪器仪表、新型建筑机械、计算机集成制造等领域有所突破,形成大产业。要加快数控机床、大型输变电成套设备、智能仪表、新型压缩机、模具快速成型、新型风机泵、磁光电流互感器和汽车防抱死防滑制动系统等高技术项目的产业化步伐。

  在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大力推广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CAD/CAM技术、数控技术(NC)、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模糊控制技术;在有条件的企业推广使用柔性制造和智能加工技术,建立柔性制造系统;大力推广企业综合自动化,实现企业技术开发、生产过程、产品营销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步伐。到"十五"末,使我省传统机电产业50%得到改造,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机电一体化和先进制造技术产值达到150亿元。

  3、生物医药产业。

  "十五"期间,要以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为方向,重点开发中成药、生物医药及制品、新型医疗器械等技术,在基因工程药物与疫苗产业化、中药产业化关键技术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有重大突破。通过红霉素系列药物及利君沙针剂、维奥欣片剂、巨噬胞集落刺激因子、血液分析仪专用试剂、生物芯片、生物活性稳定技术、重组蛋白技术、中药标准提取物及中成药制造技术等产业化项目的建设,使医药产业成为我省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到"十五"末,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发展年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大型企业3至5家。

  4、新材料产业。

  "十五"期间,重点开发高性能金属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和结构材料。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群的培养力度,通过自主开发研究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关键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以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上有突破性进展,使新材料品种、质量、工艺技术和经济指标等达到新的水平,将我省建设成为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层次的新材料研究开发及生产基地。要积极培养并造就一支新材料产业化开发队伍,为我省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

  到"十五"末,我省新材料产业基本能满足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环保产业、航空航天和现代农业等行业对新材料产品的需求。重点抓好阴罩带钢、金属纤维及其制品、六氟磷酸锂、片层化独石式变压器用压电陶瓷、杜仲胶、液晶材料、稀土材料、COPO树脂等项目的建设,促进我省新材料产业群的形成。到"十五"末,我省新材料占材料工业的比重争取达到40%以上,年产值达到50亿元。

  5、环保产业。

  "十五"期间,重点开发油、气、水、煤污染治理的控制装置、新型工艺及换代产品。加快清洁生产技术、生态环境预警防治技术、水生物处理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生物治污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成套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加强对产生污染的领域、行业,加快实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抓好氟里昂替代物HFC-134a、无磷环保液体洗涤剂及专用助剂、电净化水处理设备、无铅汽油添加剂、无公害农药、汽车专用天然气气瓶等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建设,促进我省环保产业的形成。

  到"十五"末,争取我省主要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50亿元。

  6、航空航天产业。

  "十五"期间,重点解决好国防科技与我省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军转民机制问题。在保证国家国防安全需求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军转民产业的发展,使民用火箭、飞机及其相关零部件产业成为我省经济的支柱产业。重点抓好运七系列支线飞机、机载固体小型运载火箭系统、小卫星群综合应用系统、海上救生弹、防雹增雨火箭、无人驾驶小型飞机等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做好新一代涡扇型支线客机的预研和设计定型工作。到"十五"末,我省航空航天产业年产值达到60亿元。

  7、现代农业技术。

  "十五"期间,以旱作农业、良种繁育、基因工程、节水灌溉、秸秆利用、病虫害防治、植物化学、新型栽培、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科研开发和高技术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加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成套装备、基因疫苗工程、小麦育种、胚胎工程、新型植物营养注射助剂及注射技术、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玉米杂交良种工程、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秸秆生物肥料、有机钾肥、优果示范工程、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全面提高我省农业产业的综合技术水平,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做好示范。到"十五"末,我省现代农业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

  四、集中力量建设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

  我省关中地区科研教育实力雄厚,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突出优势。在距离不到200公里的地带上,集中了西安、杨凌、宝鸡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有国家级的西安经济开发区。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规划和国家科技部十五计划都将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列为重点建设的内容。国家科技部还决定在"十五"期间把西安高新区和杨凌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列入全国"十五"计划,给予重点扶持。

  1、建设好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西安高新区是开发带的核心,已被国家确定为我国首批向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单位特别开放的四个园区之一。"十五"期间的建设目标是努力建设成世界著名、国内一流、我国中西部最大的科技城区,成为我国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并形成西部的信息、金融、科技商贸、人才中心和最大的科研成果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首先建设好西安高新区的集中新建区,把一、二期建设的集中新建区、电子园区和长安科技产业基地三点连成一片,面积达30平方公里,在"十五"期间建设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工业园、国家级西安软件园、中国西部海外专家创业科技园、大学生物医药园、新材料产业园、光电子产业园和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安电子科大的科技产业园。

  在中心区以外,建设由以067基地为依托的航天动力科技园、航天四院为依托的航空科技工业园、以西安东郊几个大型军工企业为依托的军民两用科技工业园。

  2、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杨凌示范区的建设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面向市场,继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农科教、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两大体系,努力实现机制创新。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要以四个国家级研究中心(生物技术育种、节水灌溉、植物化学、水土保持)和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为主体,组织进行跨部门、多学科联合攻关与技术集成,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紧紧围绕生物育种、节水灌溉与旱作农业、农业信息技术、生态环境建设、设施农业、植物化工、农产品深加工与储藏保鲜储运、草业及规模化设施养殖配套技术等八大技术,实现由数量产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常规技术向名优高新特转变,由单项技术向综合集成转变,由产前技术向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环节的配套技术转变。

  在农业科技引进示范推广体系建设上,先重点在杨凌铺开,通过"村校共建",依托已建的40多个示范区、示范点,再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基地。力争到2005年,形成立足杨凌、面向陕西、辐射西部、点-线-面布局的现代农业高新科技示范辐射网络。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示范区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兴建大型批发市场,发展各类中介组织,真正发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作用。
  3、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

  十五期间,宝鸡高新区在西区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东区建设。西区以创建适于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为主,注重软环境建设,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成为东区发展的项目源。东区则以工业产业项目为主,要在大、快、优上下功夫,引进大资金、大项目、实现大跨越。同时建设生态城,为产业发展提供社会保障功能。

  到2005年,高新西区形成功能完备,创新体系健全、经济活跃,科研、生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高技术新区。东区形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新城区,功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形成宝鸡城市副中心和产业兴旺、经济发达的生态型新城区。

  4、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渭南、咸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渭河、泾河开发区等。

  "十五"期间,都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影响,促进发展。

  5、陕南陕北结合各自资源开发的特点发展高科技产业。

  "十五"期间,充分利用陕北煤气油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煤炭液化、气化的高科技研究,推进工业化、规模化。陕南林特水资源丰富,在开发过程中,提高科技含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绿色生物品种的开发生产中要注重科技的运用,提高质量、档次、竞争力。五、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

  1、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政策环境对我省高技术产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规范部门管理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以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吸引各类投资者投资高技术产业。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求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加快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的转制,促进科技要素向企业流动。

  2、加强政府组织协调和宏观引导,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

  (1)强化政府对高技术产业化工作的集中领导。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高技术产业重大工程,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将一批对我省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市场前景好的高技术成果,通过政府支持,进行工程化和规模化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示范。

  (2)做好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组织制定与实施高技术产业年度发展计划。

  (3)疏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信息瓶颈。在我省积极构筑资源共享的开放式信息网络系统平台,以实现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集约化,从而达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成本最小化和产出最大化。

  3、结合我省科技优势和特点,建立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

  通过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促进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推动部属和省属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形成科研开发基地,为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将科研基地建设纳入省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每年从基本建设经费中划出一定资金用于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创业服务、高技术项目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新技术推广等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建立和完善经济、科技、教育、党政机关等信息网络,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尽快上网,进行信息交流,开展电子商务。

  4、下大力气解决科技与经济整合的问题。

  为了加速科技与经济的有机整合,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必须提高认识,转变技术持有人与产业化依托人的观念。尽快建立健全技术市场。建立相应的促进科技与经济整合的政策。彻底打破本位观念,让一大批科研成果走出去为人所用,以不断促进技术创新,使我们始终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步伐。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以资金、政策和指令来加速整合过程。

  5、建立健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作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作支撑,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的多元化高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和高技术产业资本及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创造条件,增强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流动性,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优先安排高技术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推荐条件成熟的高技术企业上市。积极争取低息贷款和省外、国外资金,积极推动融资租赁、贷款担保和贴息、买方信贷等多种融资方式的发展。积极争取我省高技术项目对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中长期贷款的利用规模。为我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建宽松的资金环境。
  6、大力推动我省民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大力支持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除法律、法规规定的之外,对民营高技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范围与其它企业一样不受限制,给予民营高技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上的"国民待遇"。把民营高技术产业纳入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鼓励民营高技术企业参与我省国民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鼓励民营高技术企业兼并、收购、租赁、承包国有亏损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中介组织为民营高技术企业多渠道、多方面地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科技进步的内在推动机制,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各类人才到民营高技术企业工作。

  7、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多层次的高技术产业化人才队伍。

  (1)招聘与培养并重,造就一支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实行自我培养和招聘相结合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本省高校数量多、学科齐全、师资力量强的特点,大力培养发展高技术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完善和发展现有的工商管理硕士、企业博士后等高级管理人员培养。同时,吸引外省优秀人才,有针对性地调入一批学术水平高、产业化意识强、拥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或专利技术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人才。并注意引进管理、金融、法律方面的高级人才。在引进国外人才方面,重点引进在国外有重大成果和在国外大型高技术公司中担任要职的留学生和国内访问学者来我省创业。此外还要加强人才大市场和高级经理人才评荐中心的建设,使其成为我省吸引和招聘高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

  (2)建立并完善人才激励制度的内在利益驱动机制。通过实行股票期权、年薪制、技术入股等激励措施,完善高级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报酬体制,使我省高技术产业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薪酬水平以及薪酬结构逐步同国际接轨。

  (3)区分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人才待遇倾斜政策,调整优化人才结构。要针对不同人才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给予不同的政策待遇。一是对于科技精英,设立专项人才基金,通过人才的高待遇和长时期的科研经费的支持,鼓励和扶持他们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以此培养造就我省一批学术精英和科技之星。二是实施人才工程,进行老年人才的二次开发,采取返聘或延长退休年龄等办法,尽量延长他们的工作年限,让他们为我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贡献余热。三是对于后备人才,通过加大基础教育力度,努力形成我省不同层次与专业匹配的人才队伍系列,建成我省高技术人才巨大的后备基地。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