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十五”规划 > 专项规划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来源: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08-01-01 00:00

  序言

  跨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市场竞争国际化日益显著,实现全省工业经济的大调整和大发展任务艰巨,必须认清形势,选准优势,突出重点,创造条件,优化升级,使陕西工业经济走出一条竞争力强、素质高、效益好的发展道路。

  一、陕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陕西工业经济在世纪末竞争发展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新的发展基础。2000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549.6亿元,占全省GDP的33%,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仍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九五"以来,工业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96年到200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比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约高1.6个百分点。同时,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高科技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医药、电子、食品、有色金属等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增长,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非国有工业以高于国有工业2倍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全省工业形成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产品,如高压输变电设备、民用飞机、工程机械、钛材、钼产品、彩管、偏转线圈、程控交换机、真空开关管等,在全省工业经济中起着支撑和带动作用。

  但总体来看,陕西工业经济的竞争实力还比较弱,发展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小,全国工业增加值占GDP42%左右,陕西只有33%;二是近十年来工业发展速度和效益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加值增长速度比全国低3个百分点,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全国低约30个百分点,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三是非国有工业规模小、主体弱、投入少。

  二、陕西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一)工业经济发展空间很大,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我国工业化水平较低,工业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但是,二十一世纪工业产品市场是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产品的生存取决于市场和企业竞争力。我省工业企业大部分都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体制落后,产品创新能力弱,严重制约了陕西工业的快速发展。

  (二)西部大开发带来难得机遇,但投资环境仍需改善。

  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将对西部地区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加上我省的科技、人才、矿产资源等优势,为工业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能不能抓住发展机遇,关键还取决于我们的投资环境。近年来,尽管我省投资环境已经有了一些改善,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投资环境以及政府办事效率等软环境更是需要我们努力改善的重点。

  (三)矿产资源丰富,资源开发与转化难度很大。

  陕西是我国资源富集大省之一,不少资源优势明显。但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严重的障碍。一是开发和转化的程度低。受人才、资金和外部推动力等因素影响,资源开发加工项目建设难度大,资源转化缓慢,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二是管理力度不够。资源开采秩序混乱,多头审批、大矿小开、多头开采、乱采滥挖、资源浪费、污染环境、层层保护的现象严重。三是投入不足导致资源勘探程度低,可供进一步开采的矿点不多;项目前期工作程度低,吸引资金缺乏"磁力"。

  (四)科技实力较强,但高新技术产业化任务艰巨。

  陕西是全国航天、航空、兵器、农业等领域的重要科研和生产基地,有一大批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教力量雄厚,科研人才济济,科技成果众多,深受世人瞩目。但由于陕西工业的投资能力小、抗风险能力弱,科技转化的承载能力有限,使得陕西科技力量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全省工业技术进步步伐缓慢,高新技术产业化困难很多,能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不多。

  三、陕西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升级和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发挥比较优势,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加大资产重组力度,推进工业经济的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

  (二)总体思路。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领域、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中,把装备、国防科技和能源工业做强做大;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工业的科技含量;采取有效措施,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国有经济从一般性竞争领域中有序退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到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保持在90%以上。

  2、结构调整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装备工业、国防科技和能源工业为支撑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到2005年力争将陕西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工业、国防军工、能源工业基地。

  -产品结构调整:发展70个重点产品,使重点产品产值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到50%以上。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到2005年,努力形成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10个年销售收入50亿元左右的大型企业集团,25个年销售收入5-20亿元的企业集团。在现有60户优势企业的基础上,培植100户能够支撑陕西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趋于完善。

  -所有制结构调整:到2005年,非国有工业生产总值占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全省三分之一的大型工业企业、三分之二的中型工业企业国家可以参股或全部退出,国有法人股也逐步由控股地位向参股地位过渡。

  3、企业技术创新目标

  -新产品开发:"十五"期间,开发新产品600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60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800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以上。

  -提高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十五"期间,主要工业行业中基本淘汰国内落后水平的装备,40%以上的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15%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立企业自主开发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进产学研联合,全省大中型企业都应有产学研联合开发计划,并至少拥有1-2个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完善销产学研信息服务网。

  -名牌战略工程:"十五"期间全省巩固和发展名牌产品300个以上,名牌产品年销售收入争取达到500亿元,年实现利税80亿元。

  4、对外开放与国际经贸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全省工业企业利用外资8.5亿美元,积极争取世界500强中的企业和沿海大企业集团来陕投资。扩大对外贸易,工业品出口76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0%。

  四、工业各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机械装备制造业。

  充分发挥我省机械装备工业的基础优势,选择有发展优势的军民用飞机、电力机械设备、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配件、机床工具等五大类产品为重点,走国产化和规模化路子,发展成陕西的重要支柱产品。同时抓好工业自动化仪表、新型纺织机械、制冷设备、石油化工机械等一批具有一定基础的产品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我省机械装备工业的整体实力。到"十五"末,机械装备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

  1、飞机制造:在改进"运七"、"运八"飞机的基础上,抓紧开展研制、生产新一代支线客机,形成年产40~50架支线客机的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开发生产市场需要的各种专用微型飞机和机载设备。进一步扩大飞机转包生产,使转包生产额达到2亿美元以上,用五到十年时间把西安建成中国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和航空零部件生产基地。重点建设运七-200A改进专项工程、运八改型,扩大新舟60飞机的产销、新一代支线客机的设计和制造、抓好波音737-700垂尾转包生产技改、西航公司发动机盘环内航空零部件技改、650MN多向模锻水压机生产线等项目。

  2、电力机械设备:重点发展50万伏及以上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以及以光纤光缆为主的电工电器产品,实现以产顶进,把西电公司建成全国最大的电力机械集团企业。主要建设西安高压开关厂50万伏SF6全封闭组合电器、800千伏高压开关项目、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三期工程项目、直流输电成套设备国产化项目和年产光纤100万公里、光缆40万芯公里等项目。

  3、工程机械:重点发展以大吨位液压挖掘机、滑模式水泥摊铺机、大型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和装载设备为代表的系列产品。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主体,主要建设年产500辆PC-400型大吨位液压挖掘机项目、350台沥青混凝土摊铺机项目、150台稳定三合土拌和机、年产1000台装载机等项目。

  4、汽车工业:围绕军民两用重型汽车、豪华大客车、客车底盘、零部件及专用汽车、微型汽车的发展,重点建设5000辆大客车底盘技术改造、年产100万套车用安全气囊、富赖变速器技术改造、天然气汽车工程技术产业化、汽车电子防抱死系统等项目。同时加快微型车的改造和调整,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努力扩大市场销售规模。

  5、机床工具:主要发展以数控磨床、电火花成型机床为代表的精密数控机床系列和以精密复杂刀具、精密功能部件为主体的工具和功能部件产品,研制开发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生产线成套设备、汽车工业及其它产业专用机床等,扩大市场占有率,替代进口。重点建设秦川机床集团高效数控磨齿机、高速主轴项目,汉江机床厂滚动直线导轨以及滚珠丝杠项目,宝鸡机床厂的柔性制造单元和自动生产线项目,汉江工具厂复杂刀具扩能等项目。

  (二)电子制造业。

  电子工业的发展,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革命为契机,依托现有骨干企业,技术引进和自我发展相结合,以电子元器件、通信通讯、数字化视听设备和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四大类产品为主导方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到"十五"末,电子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50亿元。

  1、新型元器件产品: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依托彩虹集团、偏转集团、骊山微电子公司、宝光集团等骨干企业,发展系列化显示器、显像管、显示屏产品,偏转线圈、偏转磁芯、厚膜电路、液晶显示与硅晶材料、高压真空开关管等元器件产品,专用集成电路产品和光电器件、敏感元件、片式元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等新型元器件产品。

  2、通信通讯产品:以大唐电信集团和航天航空企业为骨干,重点开发GSM/CDMA无线通信系统、M30移动程控交换机、无线接入网系统、光电转换设备和卫星通信设备、雷达导航设备等产品。

  3、数字化视听设备:依托长河集团、彩虹集团、陕西康佳等骨干企业,发展超能电器、多媒体电视、高清晰度数字化电视、大屏幕数字化投影仪、数字相机、汽车音响设备及三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光纤网)合一的电视机顶盒产品等。

  4、计算机及外围设备:依托彩虹集团、海星集团、长岭圣方、长河集团等骨干企业,发展笔记本电脑、显示器、钛磁光盘、刻录机、板卡、大容量高速图形工作站、专用工业控制模板及编程控制器等产品。

  重点建设项目:大唐集团GSM/CDMA无线通信系统工程和M30移动程控交换机,咸阳偏转集团年产磁芯2000万个、继电器1500万只、电阻3亿支、晶体1亿支、厚膜1000万支电子元器件基地,西安高新开发区的计算机软件园等。

  (三)医药工业。

  以生物药品、天然植物提取药物、化学药品、药品包装材料及医疗器件四大类特色产品为重点,走生产集中化的路子,逐步与国际生产技术水平接轨。

  重点发展四大类产品:依靠陕西的科技力量、秦巴山区生物资源和已有的骨干企业,以新、特药品为主要特色,重点发展生物药品、天然植物提取药物、化学药品、药品包装材料及医疗器件四大类产品。生物药品主要发展转移因子、干扰素、促红细胞生长素、生物蛋白、胸腺肽、脑生素、生物活性稳定制品、基因芯片、生物芯片等;天然植物提取药物主要发展维奥欣、脑心通、葛根素系列产品、紫杉醇、山海丹、绞股兰系列产品、复方青黛丸、天麻、杜仲系列产品、中药标准化提取物等;化学药品主要发展红霉素系列产品、泰乐菌素、半合成抗菌素、解热镇痛药品、抗过敏药品、助消化药品等;药品包装材料及医疗器械主要发展药用铝管、软包装输液袋、结石粉碎机、心脏监护仪、大电流X医用主机及数字处理系统、CT机和CT三维图像处理系统、各种专用手术器械等。  建设八大骨干项目:金花药业生产基地、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物芯片产业园、西安高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东盛医药科技园、西安医药园、西安利君集团红霉素系列产品扩建、亨通光华泰乐菌素项目等,加快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改造发展。

  (四)能源工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大规模、高起点、重转化的路子,加快能源工业发展,建成我国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重化工基地。重点推进陕北煤炭、天然气、石油资源和汉江梯级水电的规模化开发,积极配合国家实施煤液化工程,发展坑口大机组火电及配套电网,形成"西电东送"、"西煤东运""西气东输"的新格局。

  1、煤炭:煤的开采要引入市场机制,以建设优质环保煤基地和煤液化基地为目标,继续扩大神府、黄陵矿区规模,起步建设榆神矿区。力争国家煤转油液化主体项目定点榆神建设。到"十五"期末,神府、榆神矿区煤炭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吨。同时,限制关中老矿高硫煤的产量,取缔小矿井建设。

  2、电力:要按照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以建设西电东送商品电基地为目标,争取开工建设神府矿区大容量、超临界、高自动化的坑口电厂,积极推进陕北火电基地建设。同时,加快汉江流域水电开发,推进全国联网。通过一批大型项目建设,到2005年我省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重点建设蒲二电、韩二电、汉江喜河电站等工程,适时启动陕北火电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

  3、天然气: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增加陕北天然气生产能力,到2005年,天然气开采量达到50亿立方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采收率。积极扩大天然气的应用领域,鼓励发展天然气汽车、天然气供热等。

  4、石油:加强石油资源勘探,增加储量,保持原油稳定开采,扩大原油产能。积极利用注水等采油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到2005年全省原油产量达到600万吨。

  (五)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

  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企业、科研机构,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发展市场前景较好和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石油化工、煤炭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三大类产品领域为重点。石油化工关小保大,发展深加工产品;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要以化肥、大甲醇及后加工产品醋酸等为重点,力争有较大突破;精细化工要发展专业化程度高、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化肥要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增加高浓度优质氮、磷肥产量,压缩小磷肥和小氮肥。

  (六)食品工业。

  不断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建设一批带动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骨干项目,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重点是果品加工业、烟草加工业、乳制品、方便食品、多功能保健食品、饮料制造业等六大类产品的调整和发展。

  1、果品加工业:突出陕西的优势和特色,重点发展苹果和猕猴桃的深加工,扶持2~3户浓缩果汁和果品加工和贸易的龙头企业,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带动全省果品深加工的发展。同时,加强宏观规划,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开发冻干果片、果粉以及低糖、无硫果脯、果浆、果冻等系列产品。

  2、烟草加工业:按照国家政策,调整布局和结构,关小保大扶强。重点发展名优高档烟,逐步淘汰低档烟,建设陕南高效优质烟叶基地,扩大烟用丝束等辅料和包装材料生产规模,加快产品调整和资产重组,发展1~2个年产50~60万箱的大型企业集团。

  3、饮料制造业:重点支持和发展苹果酒、猕猴桃干酒、葡萄酒和果汁饮料的生产,开发研究白酒的香型改进,以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适度发展啤酒生产,巩固提高宝鸡啤酒和汉斯啤酒的市场占有率。

  4、乳品加工业:在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增加乳制品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特殊人群需要的配方奶粉的产量和质量,抓好液体奶、活性乳酸奶等产品的开发。重点支持以秦俑、东方、神果等全国名牌产品的扩产改造。

  5、方便食品:积极发展方便主食、方便肉食、方便菜肴、冷冻食品等方便食品,重点扶持壮大毅武方便面、邦家食品、宴友思等名牌产品,改进质量,提高档次,增强竞争能力。

  6、绿色食品及功能保健食品:以生物资源为基础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保健食品、绿色食品,重点开发黑米、魔芋、山野菜、荞麦等系列食品和沙棘、刺梨、绞股兰、富硒茶等系列饮料等。

  (七)有色金属和黄金工业。

  以发展深加工产品、进口替代产品、高耗能工业产品和新材料产品为方向,重点发展钼材、钛材、电解铝、黄金、铅锌五大产品,依靠西北有色金属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部门,发展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品。

  1、钼材:在金堆城钼业公司的基础上,发展钼粉、钼酸铵、钼棒杆丝、钼板带箔等系列产品,建成全国最大的钼深加工基地。

  2、钛材:以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和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为依托,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冷床炉设备,发展进口替代的钛材深加工产品,扩大锆合金管材、层状金属复合材等生产,壮大我国最大的钛、锆生产基地的实力。

  3、电解铝:以神华集团为主体,走煤、电、铝、运一体化的路子,在榆林建设大型电解铝厂,"十五"期间以10万吨电解铝规模起步,逐步扩大,发展铝的深加工产品。以铜川鑫光铝业公司及自备电厂为基础,进行扩能改造。同时,积极发展铝合金材料、铝塑复合材等产品。

  4、黄金:引入新机制,大规模、高起点地开发凤、太地区的八卦庙、庞家河等大型金矿,以及勉、略、宁地区的煎茶岭、张家山金矿,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勘探、开发模式。

  5、铅锌:合理开发和利用陕西的铅锌矿产资源,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鼓励采用湿法冶炼工艺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禁止采用传统焙烧脱硫工艺的新建和扩建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铅锌深加工产品。

  (八)冶金工业。

  冶金工业主要发展方向是突出重点、完善改造、发展特色。一是改造提高钢铁生产。逐步淘汰一些配套条件差、工艺设备落后、负债过高的小钢铁企业。对于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钢铁企业,通过完善改造,改进工艺,改进设备,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达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适当发展。二是发展精轧带钢生产。对产品有一定特色和市场占有率、并有一定技术力量的骨干企业,重点支持其扩大生产,建设高精度冷轧宽幅薄带钢生产线,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我国荫罩带钢生产的空白,实现以产顶进。三是积极开发黑色金属矿产。以大西沟铁矿为重点,积极开发有优势的黑色金属矿产。

  (九)建材工业。 

  建材工业以调整水泥、玻璃、陶瓷生产结构为主,有选择、高起点地发展新型建材。

  1、水泥:发展原则是合理布局、关小上大,改造中间,提高标号,扩大总量,使水泥生产规模水平和技术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关中地区不再新建小于日产2000吨的熟料水泥生产线,在陕南和陕北规划建设几条规模大于日产1000吨的熟料水泥生产线。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小水泥厂坚决关闭。对一般水泥企业加强改造,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2、玻璃、陶瓷:玻璃生产要调整结构,压缩小型,发展高档产品,大力开发具有保温、隔热、装饰等功能的玻璃深加工;陶瓷要压缩落后的生产能力,利用陕西的优质原料和较强的技术力量,发展高档陶瓷。

  3、新型建材: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一批新型建材产品,如塑钢门窗、新型墙体材料、铝塑复合管等。特别对陕南的大理石、花岗石等石材资源,适时地、有选择地进行规模开发和加工。

  (十)纺织工业。

  把纺织压锭、资产重组、形成规模经济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产品档次,加快高档印染品后整理和化纤行业的改造提高,大力推进服装面料国产化,发展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积极开发生产绿色纺织产品,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十一)轻工业。

  轻工业重点改造和发展制浆造纸、室内装饰、塑料、皮革及皮制品、照明电器、包装装璜六大类产品。

  造纸业在做好关闭年产量在5000吨以下的制浆造纸企业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盘活资产存量,抓好现有企业治理污染工作,同时发展市场前景较好的低定量涂布纸、高强瓦楞原纸和白卡纸。室内装饰业要提高室内装饰设计水平,发展室内装饰用材料,实现从设计到施工一条龙服务。塑料业以现有国家定点生产厂家为依托,重点发展大棚薄膜、渗灌、喷灌用管材及管件等支农产品。皮革业发展要走规模化、系列化的路子,建设集畜牧、肉食加工、皮革加工、皮革制品一条龙的联合大型企业。

  五、对策措施

  (一)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经济逐步从一般性竞争行业退出,对国有中小型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经济只保留垄断性、基础性、先导性的行业,如能源、交通、电讯、重要原材料、国防军工、重要的设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积极推进资产重组。到2005年,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用好国家技改贴息、债转股、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压锭补助等有关政策,通过政策支持,择优扶强,通过兼并破产,淘汰落后,压缩低水平生产能力,关停无改造价值的企业,淘汰长期亏损的企业,防止新的重复建设。"十五"期间,力争再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入国家兼并破产和债转股盘子,盘活资产存量,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

  加强省级财税及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建立和用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基金;对重点国有企业采取扶持政策,降低改革成本;积极推荐优势行业中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清理"三乱",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在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大力发展非国有工业。

  要保护非国有工业的合法权益。在支持国有企业改制改组,主动退出一些不具优势的领域,为非国有企业创造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鼓励非国有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租赁、兼并、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经济资产重组和产权置换,实现共同联合发展。对有市场、有潜力的非国有企业,在土地使用、项目立项、税收、信贷等方面予以扶持,引导其形成规模效益。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乡镇企业向高起点和规模经济跨越。

  (三)加强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广泛参与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面向行业、服务社会的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同时,加速科研体制改革,鼓励科研机构兴办企业或与大企业联姻,使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支持重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力度,加快六大支柱行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

  实施名牌战略,以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实现利税多为标准,择优扶强,集中相应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投入,开发和壮大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过得硬、用户满意的名牌产品。重点扶持大唐牌程控交换机、新舟60支线飞机、高压输变电设备、黄工牌工程机械、杨森、利君等药品、彩虹牌显象管、显示器等70个重点产品发展壮大。

  (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对内开放方面,重点放在吸引东中部更多的生产要素向陕西流动,吸引东中部大企业、大集团来陕投资。在对外开放方面,重点放在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世界知名大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来陕投资办厂或建立分支机构,通过引进外资培植一批优势企业,使之直接走向国际市场。

   扩大产品出口。要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努力实现市场多元化,使出口成为拉动陕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省内企业到国外办厂设点,促进企业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积极引导工业企业进行结构调整。

  在市场经济中调整产业结构,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十分重要。首先是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和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其次要从战略角度引导企业选好项目,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作前期费用,夯实前期工作基础。第三,要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制定结构调整的配套政策,各级政府及计划、经贸、财政、税务、金融、劳动、土地、电力等部门,要充分运用政策手段和行业资源,把各方面的扶持政策集中,优先用于全省工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维护矿山的开采秩序,重点矿山的开采规划、开发项目以及重点矿山资源的开发项目,统一由省政府指定的部门审批。坚决打击滥采乱挖,制止无序开采,制止小规模开采。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探索引进外资勘探、开发资源的新路子。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