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20>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经验做法

《东方红》故乡佳县:党建引领奏出脱贫攻坚最强音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12-13 09:29

20世纪40年代,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的《东方红》唱出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8年10月17日,佳县受邀参加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活动,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现场宣传推介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在访谈中,刘生胜说:“通过此次活动,佳县的红枣、手工挂面、‘红枣羊’等特色产品将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也让我们的脱贫攻坚信心更足了,我们一定能按时‘摘帽’,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近年来,为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佳县县委以“党建引领、助推脱贫”为总抓手,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融合新路子,一手抓党建,一手抓脱贫,将党建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将党建成果转化为脱贫成果。与此同时,佳县还聚焦精准脱贫主攻方向,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精准落实“八个一批”脱贫路径,深入实施“一户一策”脱贫计划,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富民产业、公共服务等提升工程,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攻坚合力明显增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党建引领

探索脱贫致富新路径

一张张亮眼的脱贫成绩单,离不开党建的强力支撑。2017年以来,佳县以“党建促脱贫”为主线,聚焦“党建领航、脱贫有方”这一主题,突出重点、服务大局,聚焦主业主责,谋求创新突破。在深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按照“党建引领产业、产业助推脱贫”的思路,积极探索“党支部+‘三变’改革+贫困村”模式,打造“造血式”扶贫格局,实现党建工作与脱贫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以党建谋求百姓福祉、以党建促进农村发展的共识。

目前,全县324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110个村集体收入实现了“零突破”,形成了坑镇赤牛坬“党建+民俗文化旅游”、木头峪镇王宁山“党建+红枣加工”等一批个性鲜明、亮点突出的党建促脱贫示范典型。

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有36亩树龄超过百年甚至千年的枣树种群,早在明清时期,泥河沟红枣便远销外地,美名远扬。2014年,泥河沟村还成功入选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然而,坐拥独特优势资源的泥河沟村长久以来却戴着县级重点贫困村的帽子。

“过去,村民们只知道‘枣蛋蛋就是钱串串’,却没想过老枣树能变成宝、带来钱。”12月3日,泥河沟村党支部书记武正生说,“自千年古枣园成功入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来,我们村便围绕红枣这个金字招牌,着力打造集枣乡文化、乡村体验、黄河风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成为佳县全域旅游重点发展的示范村。”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红枣旅游”产业中来,泥河沟村还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村民自愿集资入股的形式,注册成立了佳县泥河沟世遗千年枣林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泥河沟人“人人受益,共同致富”。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党建是稳步前行的压舱石。佳县通过确立“党建+”的脱贫攻坚工作思路,逐步开展了一镇一特色、一支部一主题示范创建工作,立足镇村优势,按照“党建+产业(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党建+电商”“党建+便民服务”“党建+合作社”“党建+土地流转”等模式,着力打造“党建+”示范党支部和党建服务中心,为脱贫攻坚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夯实组织保障

加强脱贫攻坚队伍建设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一支忠诚履职、为民服务、敢于担当、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党员干部作为党执政为民的中坚力量,只有锻造全面过硬的政治品行和能力素质,才能扛起奋力脱贫攻坚的大旗,才能担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任,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佳县坚持硬选干部、选硬干部,以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为骨干建立后备干部库,建立了“双覆盖、双鉴定”帮扶干部管理机制,即: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要覆盖干部结对帮扶,所有在册在编干部都要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所有拟调整人事的单位,都要由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所帮扶乡镇对其扶贫工作进行三方鉴定,所有拟提拔任用的干部都要有扶贫工作经历,由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所帮扶的乡镇驻村工作队对其帮扶成效进行三方鉴定,鉴定不合格的,帮扶单位的人事任用一律缓议,不合格的干部一律不予考虑;是后备干部的取消其后备资格,3年内不予提拔使用。同时对“四支队伍”实行评星定级,结合“三项机制”运用,分别在个人生活补助、评优晋级、人事任用等方面予以考核兑现。

目前,佳县共有帮扶干部5315名,帮扶贫困户18378户、贫困人口47301人。102个贫困村,共选派第一书记102名,驻村工作队员213名;贫困村驻村干部102名,村两委负责人204名。其中,省上下派第一书记2名,市上下派第一书记20名,县上下派第一书记80名;省级驻村工作队员20名,市级驻村工作队员44名,县级驻村工作队员149名。2017年,全县59名在扶贫和党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77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被列入后备干部库重点培养。2018年又提拔使用了脱贫攻坚一线工作突出的61名干部,培养选拔党员致富带头人106名。

“我们要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所肩负的责任,始终把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无论职务升迁还是岗位调动,都不要忘记自己承担的帮扶职责,不要忘记所联系的贫困群众。要把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任用干部作为鲜明导向,着力选用实实在在帮扶,真心实意联系,在脱贫攻坚一线苦干、实干、能干、会干的优秀干部。”在今年佳县青年干部座谈会上,佳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明辉说。

今年,佳县还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用106名返乡创业人员、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同时,佳县县委组织部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榆阳区委党校举办了5期专题培训班,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党建、扶贫、产业发展等方面,对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和扶贫干部进行培训。邀请多位专家教授就《农村产权制度与“三变”改革》《学习十九大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与产业扶贫》等内容进行了专题授课,以此提高了全县“四支队伍”和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帮扶能力。

此外,佳县县委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才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该县选聘了20名县管拔尖人才和30名农村实用人才,组建了文教卫生、农林牧、农村实用、企业经营管理4支人才扶贫服务队,今年共开展各类活动30余次,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400多个。同时,进一步加大人才培训力度,2018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培训3714人次。

加强基层党建

助推脱贫攻坚出成效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就看领头羊。近年来,针对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不强、主动服务意识不浓、服务群众方式不当等实际问题,佳县分批分期对新一届村干部进行了全员轮训,其间还组织部分乡村干部、第一书记到经济发达地区培训,以此提升全县村干部整体素质和“双带”能力,引导党员干部由“被动参与”向“主动服务”转变。

佳县通镇向阳湾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27人,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已脱贫18户42人,2018年计划脱贫35户7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22%降至1.8%。而这一切,都与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带头作用密不可分。

11月29日,在向阳湾村的蔬菜大棚内,来自榆林市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薛道富正在为40多位村民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现场培训。这样的情景,在如今的向阳湾村屡见不鲜。

2015年,在外经商的贺建强返乡创业,并当选向阳湾村村委会主任。通过垫资20余万元,他重新翻修了破旧的村两委活动室,为村上修了路、打了井,让原本涣散的村两委班子重新凝聚在一起。对此,如今已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贺建强说:“我是村民选出来的,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就要服务村民,知道困难群众的忧虑与心声,用自己在外打拼时的经验帮助向阳湾村,让困难村民早日脱贫。”如今,向阳湾村发展起了肉驴养殖、菌类种植、光伏发电等多个集体产业,并初见成效,为实现2018年整村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佳县金明寺镇袁家岔村党支部书记、佳县一隆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永旺,为了确保农户增产、增收,建立起“农户+公司+互联网”产业化经营模式。今年,公司流转的近4万亩高粱地已辐射周边13个乡镇3826户贫困户,每亩高粱地将为农民带来2000多元的收入。

“基层党建工作量大面广,必须以补差补弱推动全面进步。今年我们本着‘敢揭丑’‘不护短’的原则,从班子配备、发展能力、服务水平、工作运行、群众评价等方面深入了解情况,重点摸排出一批‘软弱涣散’对象,按照10%的比例倒排出26个软弱涣散村村级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佳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高新毅说,结合全县“星级创建、追赶超越”活动,县上重新制定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方案,为每一个软弱涣散村下派1名第一书记,按照“集中排查定目标、针对问题派硬人、成立整顿工作组、掌握村情和民情、联合会诊定症结、一村一策抓落实、评估验收要问责、建章立制促发展”八步工作法开展整顿工作,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推进。

多措并举

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对于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时期的佳县来说,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一直以来都是精准脱贫的短板。对此,佳县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在贫困村开展了十项新民风建设活动,持续深化“扶志六法”(突出教育引导、严格规范约束、注重村民自治、深化文明创建、开展公益救助、强化司法保障),积极推广“劳动挣积分,积分换实物”的“爱心超市”模式,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小康驿站积分兑换礼品、政策宣传、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增长贫困户脱贫志气,不断增强感恩奋进意识,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教育贫困户树立“人穷志不穷”“增收促脱贫”的思想意识,充分激发他们的致富热情和内生动力,聚焦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培养。

近年来,佳县将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勤劳致富、诚实守信、自强励志、创业成功的贫困户,传承优良家风的好家庭、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以及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乐于奉献、热爱集体的好村民等身边好人典型代表,组成“佳县新民风建设暨内生动力主题宣讲团”在贫困村巡回宣讲,并把先进事迹制成展板,巡回展出,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

家住佳县峪口乡谭家坪村的刘建贵今年29岁,几年前因病导致残疾,下半身瘫痪。本就没有多少劳动能力,自己又突遭变故,每年还要承担上万元的后续治疗费用,这让年纪轻轻的刘建贵一度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他在有关媒体看到脱贫人物的先进事迹后,受到感染和激励。2016年,刘建贵开始通过微信朋友圈售卖村上的特产。2017年,在镇上的支持下,刘建贵又花1万多元购买了制造“枣夹核桃”的机器,自己动手加工,在网上进行销售。如今,刘建贵每年通过做“微商”,能挣到近5000元。

谈到现在的生活,刘建贵说:“正是那些脱贫事迹让我重新燃起了生活下去的希望,他们中有的人比我的生活条件还差,最终都脱了贫,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我为我有现在的生活感到高兴。”

与此同时,佳县还开展了立家规重家教、孝亲模范评选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提升村民道德素养、创建文明村镇、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乡贤文化、规范村民行为、整治村容户貌,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加快了文明创建步伐,凝聚了道德正能量,传播了文明新风尚,激发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园区带动

承载脱贫致富新希望

对于佳县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来说,如何在榆林资源大开发、大发展的时期,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成为佳县脱贫致富的关键,而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承载着这份希望。今年3月22日,省政府批准原榆佳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榆林市首家获批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突破性的成绩更是让佳县人民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市人民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了更强的底气和更足的信心。

据统计,2017年,园区的税收达5200万元,占佳县地方财政收入的55%。随着入驻企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预计到2020年,园区可实现产值100亿元,为佳县地方财政贡献超2亿元。不仅如此,园区的发展也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年产45亿只PVC卫生防护手套生产线项目”是园区于今年3月刚刚引进的一个新项目。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设PVC手套生产线24条,其中一期工程建成生产线8条,年产PVC手套15亿只,年创汇2500万美元,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左右。

“这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企业预计需要1000名工人。我们准备全部安排佳县的贫困劳动力上岗。目前,该企业已被确定为‘佳县扶贫加工厂’,通过解决贫困户就业,帮助贫困户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同时还可极大地带动周边机械加工、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既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也帮助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崔永平说。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深化苏陕合作中佳县与扬州市扶贫协作工作,广泛吸引扬州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助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7年年底,榆林市和扬州市确定在园区内共建“区中园”之后,佳县迅速规划出“区中园”建设地块,制定出台了“区中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项目用地价格优惠、项目融资支持、企业奖励政策、人才引进待遇、外来工作人员家属安置等几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组织考察组赴扬州市考察对接项目,派遣干部前往扬州市广陵经开区挂职学习。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中园”的建设,为佳县脱贫攻坚贡献了持续动力。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