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省长娄勤俭强调努力开创农民增收农业提效、农村美丽工作新局面

省长娄勤俭强调努力开创农民增收农业提效、农村美丽工作新局面

时间: 2014-03-18 08:13

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做到农民增收、农业提效、农村美丽。我们一定要按照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我省出台的三个文件要求,抓好落实,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按照四化同步要求,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

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继续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围绕环境整洁、设施齐备、生态良好、服务完善、乡风文明的目标,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要高标准编制好规划,全面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力量建好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要把保红线、保发展、保权益作为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基本遵循,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做到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每年粮食播种面积都能稳定在4500万亩以上;要将产出率和容积率作为用地的重要指标,将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作为用地的必备条件,尽量不占耕地或能用存量不用增量、能用差地不用好地,坚决杜绝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等现象;要以土地确权为重点保障农民利益,在试点的基础上抓紧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巩固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二、以工业集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要按照建设工业集中区做多做强中小企业、依托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农业规模效益的发展路径,继续推动县域经济尽快上规模、上水平。一是坚持抓好园区建设,工业集中区要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运行机制和建设模式,重点抓完善配套设施和改进服务工作;现代农业园区要以省级示范园区建设为龙头,带动全省园区全面发展,同时创造条件加快培养职业农民、技术农民,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二是加快培育经营主体,着力扶持优势和骨干企业尽快上规模;通过单列用地指标建设配套辅助设施等措施,支持10个龙头企业、100个高级示范合作社、1000个专业化农场加快发展,培养出10000名职业农民,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三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按照“一县一产业”模式,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做专做精,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要强化品牌意识,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努力打造在全国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三、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我省农业要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下决心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不断强化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的作用,积极促进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体系,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方面进行攻关;二是依托各级各类农技服务机构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社、到企、驻园,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三是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创新领军人物,大力培养中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组建多学科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四是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振兴战略,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加快发展,在粮食、生猪、奶牛等方面尽快培育推广若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优良品种,抢占农业高技术领域制高点。

四、把移民搬迁与精准到户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围绕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在搞好搬迁群众住房建设的同时,加快移民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政策,主动谋划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切实解决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问题;坚持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加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努力增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履行好各级政府的责任,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一是履行好财政投入责任,进一步完善“三农”投入正常增长机制,做到财政“三农”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要打破部门界限,统筹中央与地方、预算内与预算外的所有涉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并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金融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业和农村。二是履行好市场监管责任,尤其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履行好社会管理责任,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村级组织建设,高度重视解决“三留守”和“老小穷”等群体的实际困难,有效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