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省长娄勤俭强调不断开创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省长娄勤俭强调不断开创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时间: 2013-09-17 07:54

省委、省政府推进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通过31个重点示范镇建设来带动全省小城镇发展整体上台阶。这项工程启动以来,与促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和保障房建设紧密结合,已完成投资190多亿元,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效应。近两年,我省289万进城农民的80%都落户在县以下小城镇,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各地和省级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领会省委、省政府的意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机遇,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以更大的力度抓好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不断开创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一、切实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工作

一是以系统化思维编制规划。规划编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是我省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都有水平较高的规划,但其他镇的规划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撤乡并镇后新设的建制镇没有同步修编规划。今后,在制定规划时,必须按照城镇功能定位,协调好本级规划与上级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当前情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统筹安排公共配套设施、产业发展、居民就业和周边环境建设,使规划真正发挥统领小城镇健康发展的作用。二是以法制化程序管理规划。要严格依照《城乡规划法》办事,编制规划要按法定程序征求群众意见,重大事项应组织专家论证,修编规划也要严格评估后进行,规划形成后要报上级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审批,特别重要的小城镇规划还要报更高一级政府审定。三是以科学化态度执行规划。要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牢固树立规划就是法律、规划大于权力的观念,明确实施规划是严肃的政府行为,绝不能因为干部调整随意更改;要一任接着一任干,直到把规划变为现实。

二、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题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各地一定要用好用活省财政拨给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的启动资金,并设立专项配套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将资金用到发展最需要、带动性最强的项目上,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切实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指标。各地要在符合政策法规、保护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开动脑筋,放开手脚,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实现土地和资金“两个平衡”。三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蕴藏着巨大商机,如果按每年近百万农民进城落户,每户80平方米住房计算,就是16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量,再加上要配套建设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市场空间很大。各地要切实改善投资环境,积极策划推介项目,鼓励和引导企业及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

三、全面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

一是要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各地要结合小城镇管理的难点,积极探索适应形势要求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彻底改变用管农村的思路管小城镇的做法,推动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同时,要高度重视对干部的教育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和熟悉管理城镇的方法,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加强小城镇的精细化管理。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城镇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在每个细节上下功夫,规范管理标准,优化管理流程,明确管理责任,建管并重,文明执法,突出抓好群众最关心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绿化美化、便民服务等工作,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果。三是不断破除影响农民进城的各种障碍。既要继续完善政策,更要狠抓贯彻落实,着力解决在户籍、就业、社保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二元结构,积极破除限制农村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确保有条件的农村居民顺利进城,确保长期在城镇工作生活的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四是全面提升城镇居民的文明素质。城镇化根本上是人的城市化,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原有居民到新进居民都要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上适应城市文明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市民”、“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让居民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熏陶,不断提高文明意识、守法意识和卫生意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