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副省长张道宏要求下决心打赢大气污染治理攻坚仗

副省长张道宏要求下决心打赢大气污染治理攻坚仗

时间: 2013-06-18 01:47

近年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这一目标,以污染减排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质量特别是关中城市群大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受不利气象条件及人为排放活动的影响,我省特别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出现了持续严重的雾霾天气。按国家新的标准监测,西安1—3月只有5天空气质量达标,在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排名中居倒数第4位,已成为全国空气质量形势严峻的城市之一。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改善空气质量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省政府印发的《“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2013年)》为总纲,结合实际,创新方式,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一、突出重点,集中整治突出环境问题

一是从今年起,要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六个重点城市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二是要对西安1200个建筑工地实施不定期拉网式检查,重点工地派驻环保监督员,全面推广湿法作业、清洗覆盖等措施,有效减少建筑工地扬尘污染。三是采取激励和约束两种手段,坚决淘汰2003年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特别是要在关中地区淘汰“黄标车”5万辆;全面提升车用燃油品质,推进车、油同步升级;完成关中地区现有1248个加油站、37个油库和270台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改造工作。四是要大力开展石油化工、喷漆、印刷、电子、餐饮等行业有机废气回收利用和治理;建立部门联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严重污染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必要时要采取停工、停产、停驶、限行等措施,努力把空气污染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二、着眼长远,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要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定位和分工,尽快确定产业准入目录,形成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产业发展导向,加快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步伐。今后关中各地绝不能再批新建扩建火电、化工石化、水泥、焦化、钢铁、有色冶炼、电解铝、传统煤化工、造纸、果汁等污染性项目;陕北陕南在招商引资中也要提升门槛,严格准入。要大力实施工业企业“退城入区行动”,对列入搬迁计划的重污染企业限期搬迁,迁至与环境容量相适应的相关工业园区;要加快推进“气化陕西”二期工程,大力提高关中地区工业、交通以及民用天然气的普及使用率;要将淘汰落后产能与排污权交易结合起来,对经营不善、无力提升治污水平的水泥、建材、焦化、钢铁等企业,通过回购排污权安置职工和“以奖代补”等措施引导其转型;要把循环发展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模式,鼓励引导企业从设计、建设、生产等各个环节都按循环经济模式全面改造提升,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二是实施增绿扩水工程。要以创建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为目标,把生态文明融入城市绿化,扩大环境容量,改善空气质量;要按照设区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的标准,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相衔接的比较完善的立体绿地系统,有计划、有规划地推进公共地段片林建设和屋顶绿化工程。三是开展专项立法。省上将尽快出台《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陕西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积极探索污染损害公益诉讼和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机制,排污者履行环保责任的保证或保障机制,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加注重用法律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四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职能的协调衔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铁腕执法,始终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零容忍”的高压态势,重拳出击,铁腕执法,铁面问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上下互动、通力合作保护环境的强大社会力量;要开展重点污染源排查,做到摸清家底、搞清源头、有的放矢、分类治理,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绝不能迁就、不能手软,确保查处到位、整改落实到位、责任追究到位;要坚持抓反复、反复抓,防止前紧后松一阵风;要把整治工作进展、任务目标、治理成效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形成倒逼机制,确保整治到位;要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实行挂牌督办,对逾期不能完成整改任务的企业予以停产或关闭,对防控工作不力且空气质量状况严重恶化的市、县实行环保区域限批;要重视环保舆情,及时掌握、研判和处置,建立应急机制和应急专业队伍,坚决杜绝因为环境问题引发不稳定和群体性事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