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文号: 陕政发〔2010〕9号 发布时间: 2010-05-18 07:28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印发,请依照执行。
2010年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组织下达和实施。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三月十八日
陕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的要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着眼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作为新的发展理念,把加快资源转化和壮大新兴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把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把加快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把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大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长期方针,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把确保生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达到9400亿元,增长1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0亿元,增长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20亿元,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2.4亿美元,增长10%;财政总收入达到1600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均削减3%以上。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全力保证投资较快增长。(1)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安排省级重点项目423个,其中续建项目185个,新开工项目50个,前期项目188个。要确保建成投运省级重点项目30个以上,新增铁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400公里、发电装机187万千瓦、原油产能320万吨、天然气产能25亿立方米等。(2)高度重视融资工作。加大争取中央投资力度,争取更多项目得到国家支持。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融资机制。(3)加强项目策划。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12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即将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策划论证一批重大项目,确保后续项目建设和投资长期稳定增长。(4)管好用好政府投资,坚决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坚持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监理制,严肃查处项目建设中的违规问题,确保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
(二)下大力气扩大居民消费。(1)着力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以国家即将出台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政策为契机,认真做好我省贯彻意见的制定和实施。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社会优抚对象待遇水平。(2)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继续实施鼓励家电、汽车、农机、节能产品消费的优惠政策。组织实施好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万村千乡市场”等涉农流通网络建设工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适当增加限价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切实加强工矿、林业棚户区改造。(3)完善和创新消费服务方式。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教育培训、老年护理等服务消费,更多地举办各种行之有效的促销活动。(4)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价格监测预警水平,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
(三)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支持中央企业在陕发展,推进一批百亿元企业再上新台阶,打造千亿元特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业名牌产品,抓好大飞机和支线飞机、比亚迪二期40万辆轿车、陕汽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宝鸡石油钢管泾河石油专用管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有色、冶金、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通过“上大”促进“关小”,确保水泥、焦化、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760万吨。(3)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100兆瓦光伏发电示范工程、陕北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陕南水电基地建设,实施40个新能源重大建设项目,抓好输变电、煤炭采洗选、煤化工、石油钻采输送、风电、核电六大能源装备专项。研究出台《陕西省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和研发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省新药研究院、大功率激光技术、大型能量回收发电装置等一批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启动生物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高性能碳纤维、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等30项产业化工程和20个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宝鸡钛材料、韩城煤层气开发利用等10个专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环保装备成龙配套和环保服务水平提升。(4)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突出抓好物流、文化和旅游三个产业,强化金融、会展、创意、服务外包四大产业,着手制定西安“世界文化名城”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建设西安保税物流中心、西安华南城、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浐灞金融商务区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支持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设施建设。
(四)坚持不懈加强“三农”工作。(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扩大粮食收购,实施新增25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专项规划,改建和新建一批粮食仓储设施。重点实施杨凌示范区旱作农业和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支持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老鸦咀等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12个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小型灌区节水更新改造,积极推进引汉济渭、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黄河引水工程以及泾河东庄水库、汉阴洞河水库、城固胥水河焦岩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努力争取引汉济渭工程通过国家立项批复,加快引红济石调水、宝鸡市石头河水库引水、延安市延川黄河引水、盐环定扬黄定边供水续建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咸阳亭口水库工程,全面实施榆林王圪堵、延安南沟门、西安李家河水库工程建设。(3)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用足用好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实施农民增收“七大工程”,运用政策引导、财政贴息等手段,扶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保障农资供应,稳定农资价格,扩大涉农补贴范围。继续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4)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农村公路改造任务,新修农村公路1万公里。大力推进“气化陕西”、新农村电气化和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建成输气管道305公里和8个新农村电气县;搞好无电村“太阳—太阳”工程的实施,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水电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加大农村扶贫、移民搬迁和以工代赈力度,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20万人,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9万口。
(五)切实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全力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编制完成西咸新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制定出台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完成《西安陆港型综合保税区建设方案》,加快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和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继续支持西安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园区。(2)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配合国家建设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深入实施“三个转化”。围绕尽快实现5000万吨油气当量目标,加快油气勘探步伐,力促杨庄河炼化二期、北元化工聚氯乙烯二期等一批转化项目建成投产。推进神华陶氏煤炭综合利用和兖矿煤液化项目,策划好产业链的延伸,提升煤化工产业的层次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千万千瓦”电源项目实施,搞好“西电东送”向东、向南两大外送通道建设。继续推进华电榆横电厂和店塔电厂“上大压小”等项目,建成府谷郭家湾2×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加大兰炭、电石、铁合金等特色产业升级改造力度。(3)积极促进陕南突破发展。组织实施好《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汉中、安康、商洛三大循环经济核心聚集区,积极发展生物加工、生态旅游、新型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实施10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搞好黄金资源整合,支持陕西黄金集团股份公司成长壮大。积极推进镇巴油气区块勘探开发,进一步提高陕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4)突出抓好城镇化建设。继续推进107个重点镇和83个县城建设,尽快形成以西安千万人口国际化大都市为中心、大中小城市相协调、形态功能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5)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继续支持100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六)全面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1)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蛋奶工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推进高校“211工程”三期和“985工程”二期工作,落实和搞好西北大学等高校省部共建。(2)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救治能力。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建设精神卫生防治体系。(3)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加强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地和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4)全力做好就业工作。完善提高“人人技能工程”,加强职业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行动,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力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万人,妥善解决农民工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问题。(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生活救济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改善社区服务、儿童福利、流浪未成年人保护、残疾人综合服务等设施条件,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七)持续做好节能减排工作。(1)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强化碳排放约束,争取使我省成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省份。积极推进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建设。启动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森林固碳工程,在陕北全面实施“开发一块绿化一片”政策。(2)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继续实施节能“双百”工程。加快高耗能行业及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和节能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污染减排工程建设,加强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在建污水处理厂年内全部建成投运,处理率达到80%以上。(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的作用,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抓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南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两大板块,深化29个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试点。(4)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编制完成《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加快汉丹江、渭河流域污染防治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汉丹江流域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淤地坝、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等7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农民技能培训、后续产业及补植补造6大工程建设。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做好铜川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
(八)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1)继续深化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的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国有资本调整和企业改制重组。支持央企与省属企业的联合合作,推进以资源为纽带的相关企业整合,提高资源的集中度和开发利用效益。(2)扩大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和财政直管县试点,进一步完善试点相关政策,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抓好神木等县的省级城乡统筹试点,切实做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7个城乡统筹示范带的实施工作。(3)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稳步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范围,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4)积极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5)稳步推进价格改革,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理顺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深入推进电价改革,加快推进水价综合改革。(6)加快服务业、垄断行业和投资市场、进口市场以及对外贸易市场的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稳步推进境外投资,争取建设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工程。
(九)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规划。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陕政发〔2009〕68号),围绕建设西部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思维理念,按照“策划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搞好大配套、形成大格局”的发展模式,及早形成规划的基本思路,全面完成总体规划纲要和42个专项规划的编制,精心谋划一批事关全省发展大局乃至影响全国的重大项目。切实做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工作,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编制完成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发展规划。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