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是一个永恒的朝阳产业,关联性、带动性强,在促进消费、加快经济转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按照“基础在文物、做强在文化、扩展在会展、做大在旅游,构建现代服务产业链”的思路,围绕做大的目标,立足现代服务业全局,进一步抓好旅游产业发展。
人文历史资源丰厚是陕西旅游最本质的特征。要把深刻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人文旅游精品景点作为陕西旅游业发展的首选,形成若干重点景区和板块,把陕西旅游的人文特性充分展示出来。
一、以四大遗址保护和黄帝陵、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人文旅游的影响力。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手段、新的形式,包装和提升过于凝重、平面、单调的历史人文资源,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让书本里的东西走出来,让“死”的东西“活”起来,弥补因漫长岁月造成的人文旅游缺乏直观感觉的不足,让游客一到陕西,就能切身体验到这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浓厚历史氛围。要加快周、秦、汉、唐四大历史文化板块建设进度,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的遗址保护示范和旅游经典作品,真正达到保护历史、彰显人文、创造未来、造福人民的目的。
二、以延安革命旧址为核心,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整整生活战斗了十三年,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随着交通状况的进一步改善,特别是直达京沪列车的开通和增加了到深圳的航线,使游客进入延安更加便捷,延安革命纪念馆建设又被列入中央革命旧址保护的一号工程,红色旅游大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要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的载体和内容,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创新经营思路,改进展陈方式,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红色旅游板块。要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开展干部正规化培训、搞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精心策划一系列定期举办的主题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延安,感受红色旅游的独特魅力。
三、大力推进特色文化演艺进景点,实现景点价值提升和知名度扩大双重效应。发展特色演艺目前已成为各地旅游景区丰富游览内容、增强娱乐性的重要取向。这些演出使景点文化价值大为提升,吸引了游客,延长了逗留时间,既增加了在景区的消费,又提高了景点知名度。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丽江的《丽水金沙》等,不仅成为旅游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感悟当地文化风情的重要符号。我省也有成功的项目,长恨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但就全省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充分调动专业和民间力量,大力推动特色文化演艺进景点,尽快打造一批能够代表我省旅游特色、具有震撼力的演艺产品,力争实现重要景区都有自己的主打演出。农家乐也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从以吃农家饭为主,向茶余饭后观赏特色民间艺术、体验农家生活转化,全方位满足人们田园休闲的需求。
四、积极拍摄反映陕西历史文化风情的影视剧,形成影视繁荣旅游获益的双赢局面。电视文化的兴起,使影视作品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引导旅游消费方面尤为突出。山西的一部《乔家大院》,不仅宣传了晋商文化,而且火了山西旅游业。我省利用影视作品扩大陕西文化影响力的工作也有新的推进,《保卫延安》、《法门寺》、《望长安》等先后在央视热播。既说明我们有潜力可挖,也说明我们工作还有差距。我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较强的影视剧创作队伍,但与陕西历史底蕴有关的影视精品却不多,我们要认真研究,加大扶持力度,尽快搞出一批能在全国叫响的大片、大作、大剧。
五、积极打造山水旅游精品板块,全面提升千里秦岭的绿色价值。陕西境内有众多山水景观和温泉资源,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在别人的心目中,陕西仍然是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原,不知道我省的森林覆盖率已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不知道秦巴山有融悠久历史与美丽风光为一体的景观。所以,开发自然景观,让山水留住人,是我们下一步调整旅游产品结构的重点。要以建设秦岭国家山水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为契机,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和统一规划理念、统一建设要求、统一服务标识的要求,整合绿色山水旅游资源,加强景区建设和生态保护,积极打造山水旅游精品板块,全面提升千里秦岭的绿色价值。要发挥华山在全省山水旅游中的龙头作用,使其逐步进入全国山水旅游第一方阵。要把温泉洗浴放在发展山水休闲度假旅游的突出位置,逐步把关中温泉沐浴带建成全国知名的温泉休闲度假中心。
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要围绕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的主题,创新旅游推介形式,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树立陕西旅游的良好形象。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为根本宗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人性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