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袁纯清省长在省政府国际高级经济顾问会议第四届会议上强调
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袁纯清省长在省政府国际高级经济顾问会议第四届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时间: 2008-06-25 16:00

陕西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加速推进工业化。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产业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走具有陕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西部强省。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培植壮大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本途径。一是要加快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高新技术对全省经济的引领作用。主要在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能源化工等5大优势领域,优选出一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予以重点扶持,特别要围绕国家大型飞机建设项目,加快壮大航空产业及其配套产业。二是要加快做强装备制造业,建设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输变电设备、数控机床、工程机械、重型汽车等10大装备制造业集群,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实现由装备制造业大省向装备制造业强省的新跨越。三是要加快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形成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能源化工基地。充分发挥陕西北部煤油气盐资源高度富集优势,围绕能源资源的深度开发,重点发展大型煤电产业、载能工业、煤化工、石油化工和盐化工产业,通过引进国内外技术先进、资本雄厚的战略合作伙伴,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能源转化项目,形成强大的产业能力。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催生新的经济形态,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趋势。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机遇,发挥陕西特别是西安的地缘优势,按照基础在文物、关键在文化、做大在会展、扩展在旅游、支撑在金融的思路,尽快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构筑陕西产业竞争的新优势。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陕西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培育壮大动漫、策划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会展业要切实提高西洽会、杨凌农高会和欧亚经济论坛等会展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做大规模,努力把西安建成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旅游业要围绕构建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山水旅游三大产品体系,建设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进一步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物流业要重点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等物流园区,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建设以西安为枢纽的现代物流体系。金融业要积极推进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陕设立总、分支机构,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

城镇是产业的载体。工业化与城镇化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动力,城镇化为工业化营造空间。国家“十一五”规划将关中城市群作为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为陕西推进城镇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将以西安为核心,板块启动,整体推进,尤其要通过加快西咸经济一体化步伐,带动关中城镇化建设,形成优势互补、交通快捷、功能完善、要素聚集、特色明显的城市群,增强关中地区对全省发展乃至西部更大范围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陕南、陕北的中心城市功能,重点依托能源化工基地和绿色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积极发展各类工业园区,有计划地引导中小企业入园,推动人口、产业、资金流向城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使陕南、陕北地区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在实现产业振兴过程中,如何应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重的挑战,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也是陕西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环节。在产业振兴、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我们一定要有效突破水资源紧缺的瓶颈制约,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生产、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一是采取节水、调水、管水一体化措施。节水,主要是在建立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同时,建设一批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工业节水重点工程、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调水,主要是通过兴建“引汉济渭”等大型水利工程,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陕南向关中调水,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管水,主要是科学管理水资源,既解决好生产、生活用水,又保证河流的合理生态流量,在用水上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二是抓好重点领域和行业的节能减排。要把节能降耗作为区域产业选择的基本要求。关中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坚决淘汰“五小”企业,严禁新上高耗能项目;陕南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绿色产业,从起步之初就要建立在节能降耗的基础上;陕北坚持“三个转化”(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方针,高起点、高标准搞好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要实行严格的产业政策以及准入标准、技术标准。要把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行业,定期公布完成任务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加大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以生态省建设为目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全省绿化步伐,五年内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建立资源开发的生态修复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搞好渭河治理,大幅度减少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使渭河流域重现天蓝、地绿、水碧的美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