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在我省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种类和参赛选手均超过前两届,是我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本届竞赛的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示了我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卓越成效,展示了残疾人精湛的技艺和非凡的才能,对于激发广大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的热情,对于唤起全社会进一步关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关爱残疾人生活,发展残疾人事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掌握技能是残疾人的强烈愿望
残疾是先天的或后天成长时发生意外造成的,这些不可抗拒的生理缺陷使残疾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帮助残疾人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长处,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自信心,不仅是残疾人企盼已久的愿望,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组织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既检阅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效,也展示了残疾人的精神风貌,是激发残疾人自信、自尊、自强不息,实现他们融入社会、享受平等待遇夙愿的重要举措。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这次竞赛活动作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把残疾人技能培训纳入人人技能工程;社会各界都要奉献一份爱心,创造条件,提供人力、物力、财力,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使更多的残疾人有机会接受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掌握一两项职业技能,最大程度地突破自身缺陷,立足社会。
二、促进就业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主要途径
在本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选手,在每一个比赛项目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精湛的职业技能和可贵的“工匠”精神。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53名选手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成为全国8000万残疾人中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他们经历着常人难以体味的艰难和辛酸,以不屈的性格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通过劳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残疾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成员。和常人相比,他们更易陷入生活的窘境,更易碰到社会的不公,也缺乏相应的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会是全民的小康;如果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等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公正。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让他们平等地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是我们扶残助残的方向。各级各部门都要把扶残助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保障残疾人获得就业的权利,优先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并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回报。本届竞赛已经奏响了残疾人自强自立、走向社会的凯歌,营造了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进,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平等就业机会就会进一步得到提高,残疾人事业发展就会进一步加快。
三、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发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近年来,我省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西安举办,必将有力地促进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一定要担负起扶残助残的责任和义务,理解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为残疾人创造出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使更多的残疾人勇敢地走向社会、增长才干、创造财富,和我们一起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共享人生幸福,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