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国企改革相对滞后,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尽管现在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但就下一步工作来说,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必须对国企改革的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共识,明确任务、加大力度,继续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着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攻坚步伐,打好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即:一是政策性破产;二是做大做强一批;三是对实施属地化管理的118户企业通过改制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发展。打好这三大战役,我省国企改革攻坚的任务才能基本完成。为此,我们必须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重组,加大改制重组的力度。重组是我省国企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措施和根本途径,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下定决心、有所突破。必须把重组与政策性关闭破产相结合,所有政策性破产企业必须先有重组方案,才能实施。二是着力营造国企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企业要改革,就必然会遇到一些难题,涉及政策、金融、法治等环境,省国资委和省级有关部门都要下大力气,积极为国企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金融债权机构要积极支持企业完成政策性破产程序;公检法等部门要理解和支持国企改革,从维护稳定和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大局出发,统盘考虑,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是着力解决职工就业、再就业问题。国企改革不是搞关门走人,而是要把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企业的发展解决职工的就业。只有做到这一点,改革才能稳步推进。
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优先发展三大优势产业
一要加快推进工业产业优化升级,同时重点发展有重大潜力的产业,促进结构调整,这是我省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我省工业发展形势好、经济增长快,主要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和能源化工这三大优势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三大优势产业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二要兼顾重点,着力发展有巨大潜力的产业,促进我省工业结构的调整。有巨大潜力、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包括有色金属、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纺织、医药、食品等,要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这些产业的发展。要加大实施“3211”工程力度,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培养一批龙头企业,组建大的企业集团,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
三、发展品牌经济,着力增强企业“三个”能力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融资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发展品牌经济,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当前我省企业的软肋是缺乏融资能力,不会开发市场;省属以及中央在陕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企业普遍缺乏融资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为此,一要通过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要通过资本市场上市;三要发行企业债券;四要银企合作。特别是搞银企合作,不是简单的信贷,而是全面合作,要由始至终贯穿于企业发展规划的每一个环节。同时企业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开发市场的能力,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紧紧抓住产品市场的机遇,千方百计拓展和占领市场。
四、继续抓好几个薄弱环节
一是所有企业、所有建设项目都要高度重视节能和环保,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列入国家1000户的企业(我省22户,包括龙钢),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抓紧抓好。二是今年面临关小上大,特别是钢铁、水泥、小火电行业,任务艰巨。三是我省一季度工业产销率比去年同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煤炭、石油和钢材的影响,这些行业要争取把指标提升上来,由省工交办、省国资委抓紧对国有控股企业进行研究,迅速采取措施。四是对于省政府重点支持的企业,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技改和装备制造业项目贴息贷款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