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繁荣农村电影 文化扶持“三农”

繁荣农村电影 文化扶持“三农”

——农村电影“2131工程”实践与思考 省文化厅副厅长 乐可锡
时间: 2008-06-25 16:00

  2004年我省农村电影工作再创佳绩,全省农村共放映电影299868场次,比上年增长23.6%。共有84个县(区)实现了“2131工程”目标,占全省涉农县(区)的83.2%。
  农村电影“2131”工程是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发起的,即力争在21世纪初我国农村平均一村一月看上一场电影。此项工程自2000年实施以来,经过我省各级农村电影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四年跨越了三个台阶:2001年工作全面展开,其中27个县(区)首次达标;2002年58个县(区)达标,其中文化先进县全部完成任务,放映场次达26.2万场,占当年全国总场次的十三分之一,平均每村达9.8场,是全国跨入村均8场的5个省份之一;2004年克服上年“非典”和洪涝灾害遗留的影响,全省上下苦干创新,成果喜人,再上一个新台阶,村均放映突破10场,达10.4场,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连续三年在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受到表扬。
  实施“2131工程”,繁荣农村电影,是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化服务“三农”的有效载体,现阶段这对广大农村地区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借助文化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四年来,我省农村电影市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振兴农村电影事业、全面实现“2131工程”目标的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建立了“2131工程”良好的运行机制。
  1.建立省、市、县(区)三级目标责任机制。
  全省共有涉农县(区)101个,1597个乡镇,28975个行政村。共有农村电影放映队2409个,其中县电影公司直属队301个,乡镇集体队659个,个体队1449个;放映员3160名,其中直属队589名,乡镇888名,个体1683名。每年始,省、市、县(区)三级文化管理部门逐级签订“2131工程”责任书,将当年的任务指标逐一分解、量化,提出具体的监督、检查落实办法,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把双方的责任落到实处,形成了省、市、县(区)三级目标一致、工作联动、责任明确的运行机制。
  2.实行“2131工程”与创建文化先进县相结合的考评机制。
  “2131工程”启动以来,我省将农村电影纳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整体工作当中,把“2131”目标作为创建文化先进县的硬任务。要求凡是国家、省级文化先进县必须率先达标;以后申报文化先进县的必须以“2131工程”达标作为先决条件;对未能按期达标或达标后掉队的文化先进县予以黄牌警告。这一考评制度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了文化先进县的示范带头作用。
  3.抓住机遇,迎合市场,形成以县级电影公司为龙头,乡镇、个体一齐上的放映机制。
  经过这几年的共同努力,各县转变了观念,充分认识到实施“2131工程”不仅是一项惠民工程,而且为县电影公司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纷纷主动出击,争取政策,落实经费,组织片源,扩大队伍,实行发行、放映一体化,积极成立直属放映队,抢占市场。如今,一大批县级电影公司,在实施“2131工程”中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成为农村电影市场的主力军;乡镇放映队以文化站为依托,量化年度放映任务,组织当地放映队开展规模放映;活跃在三秦大地的个体放映队在总量、质量上近两年都有较大的提升,参与“2131工程”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成为农村电影市场上新的生力军。
  4.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建立全省范围内的巡回督查机制。
  2001年以来,省文化厅共组织下乡检查百余次,制定了各项工作评分细则,量化考核,每年对上一年的任务县的工作的完成情况组织复查,巩固了成效,杜绝了虚报瞒报;对当年的任务县进行指导,给予资助,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对来年计划完成的后备县分类指导,传送经验,并会同当地党委和政府提要求、出建议、谋规划、抓落实。
  5.加强信息交流,建立及时的政策和经验推广机制。
  针对基层放映中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情况,省文化厅对各县新出台的好政策、好文件,迅速转发各地以供学习和借鉴;印发《文化信息》,宣传各地的好经验、新成绩,使大家及时了解动态,掌握政策,起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经验推介的良好效果。这一机制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爱教片”运作,以及农村“红白喜事”等电影市场培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推动了全省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加大各级政府投入,积极建立财政专项补贴制度。
  四年来,经过省文化厅的积极争取,一方面省财政共支持拨付310万元的“2131工程”专项经费,用于地方配套和购机购片补贴;另一方面,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2〕107号),为各市县财政专款的落实提供了政策依据。2004年,省上利用向国家广电总局争取到资助放映设备较多的有利条件,要求全部32个受资助县认真落实省政府107号文件,推动当地财政补贴制度的建立,确保该项工程有稳定的财政支持来源。通过抓落实,使这3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全部出台了财政补贴文件,挤出资金支持“2131工程”。财政补贴这一基本经费的落实,为国家投入的放映车辆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奠定了基础,为“2131工程”长效、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着力抓好“设备、拷贝、队伍”三保障电影体系。
  为了鼓励各地扩大放映队伍,更新设备,我们制定了《陕西省购买农村电影放映拷贝和电影放映设备补贴办法》。办法规定:省内各县级电影公司及集体和个体的农村电影放映队,每购买一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补贴2000元,一套35毫米放映机补贴4000元;每购买一个新故事片拷贝补贴400元、科教片拷贝补贴100元。迄今全省共投放放映机834台、拷贝2375部,幻灯机350台。面对特别贫困地区资金困难的现状,还拨出专款支持省16毫米交易中心开展影片租赁业务,低价向基层出租交换优秀影片1750余部(次),较好地缓解了这些贫困地区缺拷贝的困难。我们每年还对资助的放映设备,配套相应的技术服务费,并由省电影器材公司负责提供技术维修服务;定期在各地免费举办技术服务培训班,为基层放映员队伍提供技术支持。
  四、巧借影企联姻杠杆,多渠道推动“2131工程”。
  影企合作、优势互补是一项创新工作,这几年我们先后开展了“陕西省文化厅、中天建设集团送万场电影下乡活动”、“海南亚洲制药与陕西省农村电影‘2131工程’影企联姻活动”、“山东时风与陕西农村电影‘2131工程’影企联姻活动”等等,上海八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还支持两套35毫米放映机,在农村试点探索35毫米放映机的放映成效。2004年,为配合中央“一号文件”宣讲,省文化厅在浙江越红集团的支持下,开展“宣讲一号文件,文化扶持三农”百县万村百部农业科教片巡映活动,将该集团赠送的100部农业科教片分发各地,并配套下发了350套新型幻灯机,制作了350套(每套10张)、共计3500张综合“一号文件”主要内容的幻灯片进行巡回放映。在5月18日,配合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62周年纪念活动,文化厅、省电影公司组织下乡放映队赴陕北老区——志丹县保安乡武沟村举办了巡映活动的首映启动仪式。据统计,这次活动全省共放映宣传幻灯3.5万场,观众达1050万人次,有力地配合了“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得到文化部、广电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广大农民朋友和乡镇干部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五、积极推动农村中小学爱教片放映。
  为解决爱教片放映中的收费问题,省文化厅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发行、放映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收取的渠道和标准,各县依据此文件出台了当地的实施文件和各具特色且操作性很强的收费、使用、管理办法,调动了各方积极性。许多地方“2131工程”的开展基本以爱教片放映为依托,强化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
  六、大力开展创优、评优、扶优活动。
  从2003年开始,全省开展了创评“2131工程”十大先进集体、十大先进个人、十大优秀放映队、十大优秀放映员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各地完成“2131工程”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广大农村电影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各市也在辖区内开展了创评活动,呈现出县县争先进、队队拼第一、人人比技术的喜人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