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地处秦岭东南麓,有着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和条件。根据这个实际,我们提出了“产业兴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把生态旅游业真正打造成支柱产业,促进商洛经济发展。
一、生态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旅游业是一种集多种产业和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旅游消费可以扩大第一、第二产业市场,为其他服务行业开辟领域,带来商机。作为最终消费产品,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收入43元,同时也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旅游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就能带动增加5个就业岗位。目前,商洛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028人,间接给10140人创造了就业岗位。第三,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002年,柞水溶洞、丹江漂流、商南金丝大峡谷等旅游景点,接待游客62万人次,带动交通、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综合收入9300万元,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为经济发展贡献15个百分点。第四,从发展前景看,旅游与生态结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旅游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是时尚,也是商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消费需求将成为现代消费的一个方向。现代社会,生态旅游进入了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阶段,成为日益兴旺的经济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商洛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现代优势和条件
自然资源优势。商洛基本市情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第二产业在经济总量中仅占276%,这是商洛的劣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优势,没有污染、水清山绿、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有利健康、适合人居,又是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进入商洛境内,季季都是景色、处处都是景点。这正是需要商洛人重新认识的资源优势。
人文资源优势。商洛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这里有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还有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学、书画、戏剧等现代文化。商洛文化赋予生态旅游以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以生态旅游业为载体的商洛文化必将更加丰富、更加灿烂。
地理区位优势。商洛交通十分便利。西康铁路通车、西南铁路即将运营,境内几条高速公路的勘测、再建等,使商洛和外界的距离大大缩短,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良好基础开端。以柞水溶洞、丹江漂流、商南金丝大峡谷为主的商洛生态旅游景点已小有名
气,并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随着商山四皓碑林、大云寺的正式对外开放,商洛就有了沿312国道东线(大云寺——商山四皓——丹江漂流——金丝大峡谷)和沿西康铁路南线(柞水溶洞)两日游、三日游的黄金线路。还可与河南内乡县衙、湖北武当山等景点资源共享,组成新的旅游线路。另外,商洛境内还有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镇安木王森林公园等后续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三、发展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发展生态旅游要把保护资源放在首位,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生态和经济的矛盾中,只有保护好自然资源,才有生态旅游的存在,也才能发挥它对人们提供独特消费享受和产生经济效益的可能。而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经营者的利润。只有实行硬资源的“软”开发,才能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再好的资源,没有科学的规划,等于没有资源,甚至会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规划要把保护资源放在首位,强调生态保护而淡化生态消费,设计要尊重自然和循顺自然。管理要强调保护生态。垃圾筒、卫生间的设置要合理,外表要美观,商业摊点要远离核心景区,纪念品的设计制作要有地方特色。同时,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3、综合开发,全面推进。树立“处处都是优美景观,人人都是景区形象”的意识。综合开发、系统联动、全面推进。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力度,加快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形成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大环境。教育市民特别是窗口行业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文明程度,以文明的语言、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形象迎接八方宾客。
4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在发展生态旅游业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吸纳非公有资本进,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同时,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资本运营等方式,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