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一流高职学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 院按照新学院、新观念 、新模式的思路,确立了办学理念和奋斗目标,在高职教育中作出了不懈努力和有益 尝试。
一、准确把握办学方向,创新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一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二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我们确立了“以学生 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全面素质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培养 目标上定位于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以培养具有高等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 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旅游管理、艺术等专业优势,坚持以计算 机应用、旅游专业类为主,文、理、经济、管理、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满 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二、创新培养模式,狠抓教育质量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业能力。
一是建立仿真式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成立技能训练中心。我们对原有的实验室和学习基地 进行调整改造,建立起商务模拟实验室、模拟导游室、客房实训室、工艺设计室、电子绘 画室、染织工作室、纺织工作室等20多个设备先进、完备的教学实训和实验室,按企业模式 运作,使学生获得真实感受和经验。
二是建立全方位的校外实训网络。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了托普西北软件园 、陕西中汇会计(集团)公司、西安皇城宾馆、西安宾馆、西安康辉旅行社、西安翠华山地质 公园、陕西文物复仿制集团公司等2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三是立足学校教学,采取“订单式”、“工学交替”式等多种模式,推行产学研一体化教育 。先后与托普西北软件园、西安金穗宾馆、西安康辉旅行社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进行师 资、技术等多方面的合作。
四是充分发挥学校多种功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承担技术开 发、产品推广、技术服务等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师 生与陕西文物复仿制集团公司共同开发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还为中国唱片公司西安分公司 、陕西省水利厅等单位设计纪念品、礼品及其包装38副,已通过初审,其中2副设计已投入 生产。师生还承担了陕西天昊文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许多设计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已成为 教师的科研(设计)课题。
五是实行多证书制度。我院十分重视职业技能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获得各种资格 证书和等级证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多证在手,就业不愁”。
三、抓住一条主线,实现两翼齐飞
我院紧紧抓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线,以教学和科研为两翼,紧贴需求,面向市场, 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加强教学建设与常规管理,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和理论 研究,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首先,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我院既从宏观上把握专业设置的方向,又从微观上构建合理的专 业结构,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结合学院实际,开发、增设新专业,拓宽、 改造老专业,形成专业特色及专业品牌,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活力。
其次,构建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我院围绕培养目标,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形成理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整体合一”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基本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相互融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实现公共课、职业基础课、 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与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等五大模块的有机结合。在“宽基础、活模块” 的模式中,合理配置文化、专业、实践、选修等课目的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一个专业 多个方向,以满足学生就业、深造及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
第三,加大教改试点专业建设力度。我院启动“学科建设工程”,制定了《陕西职业技术 学院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建设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采取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加大专业教学改 革和建设力度。经省教育厅评估验收,我院的工艺美术(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旅游英语 、计算机及应用、学前教育等4个专业被批准为陕西省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
第四,强化教学管理与监控。我院建立适应教师教学工作责任制和学生学分制运行的保障 系统,实现教学运行有依据,教学管理有规定,教学质量有评估的规范化管理。此外,还 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建立学科教研机构和学生测评任课教师的制度,对 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初步建立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系。
科研是立校之本,是改革、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保证。我院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地方经 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职业教育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科研活动。学院成立了职 业教育研究所,在校外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为原则,在校内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初步形成院 、系两级科研管理研究机构。学院与澳大利 亚新南威尔士州联合成立了“中澳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取得一定科研成果。近两年来, 教职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经验总结150多篇,编写出版教材和专著20多本,承 担5项国家级和省级研究课题。
四、狠抓师资建设,增强教学实力
我院采取“培养、引进、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实施多元化的师资建设思路,不断优化师资 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一是从重点大学本科 生和研究生毕业生中择优录用;二是在社会上实行公开招聘,先试后调;三是把一些专家、 教授及生产一线的技术权威聘为兼职教师;四是狠抓教师的培训与提高;五是完善激励机制 ,公平竞争。现在,我院教师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学历层次明显提高,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32%的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33.3%的教师具有讲师职称。
五、狠抓基本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995年以来,学院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共计投入近亿元,改善校舍、教学装备及办公 设施、整修道路、绿化校园,新增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和教工 宿舍楼10多幢。具有标志性建筑的图书馆、专家公寓楼、学生餐饮楼、学校大门以及完善的 配套设施成为校园的新景观。
近几年,学院每年对教学设施的投入都在500万元以上,仅在教学实验设备上就投入资金100 0多万元,目前拥有教学仪器设备4000多台件。特别是我院争取的“意大利职业技术培训项目”,意方投入1850多万元,其中用于专业实验设备投入1200多万元,建立35个实验室和实 训基地。现已扩建实验室3000多平方米,可容纳30个实验室。我院还成立了信息中心,建立 校园网站,教育电视专用频道,电子阅览室、内部管理网络技术系统,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条件。此外,我院还加强校园园林化建设,修建了一大批活动 场所,校园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