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行政成本分析及对策

行政成本分析及对策

田秋玲(陕西省政府办公厅)
时间: 2008-06-25 16:00

  提高政府效率,必须讲成本。作为影响政府效率的重要因素, 成本问题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就此作一分析和探讨。
  一、行政成本的现状
  由于过去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制约,政府权利过分集中,机构臃 肿,层次过多,行政法规不健全,干部人事制度不完善,导致推诿扯皮、手续繁琐、拖 拉延误、人浮于事、重程序而不重效率,造成政府的行政成本过高、效率低下。这种状况 既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不适应全球统一大市场的需要。
  (一)行政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广义是指政府的公共支出,狭义是指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的各种费用 ,具体包括人工成本和公务成本。人工成本是指政府直接为公务员招聘、录用、使用、培 训、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所必须的开支。公务成本是指政府为行使其行政管理职能而发生 的各种费用。
  (二)行政成本的特点分析
  1.行政成本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四次机构改革。尽管每次都有数目可观的机构、人员减少, 但在财政支出上却是有增无减。以行政支出为例,1980年全国共支出75.73亿元,占财政总 支出的6.23%;1985年为171.0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9.27%;1990年为414.50亿元,占财政 总支出的9.66%;1996年为1040.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3.1%。
  2.行政管理费增长率最高
  在全国各项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增长率最高。行政管理费支出,九五比八五增长了266% 。中西部地区的许多政府,从财政上看实际上早已破产,许多乡镇政府是在背负巨 债的状态下运行。
  3.行政成本中公务成本所占比重远远大于人工成本
  1995年至1998年,我省政府人工成本由11.9亿元增加到2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95年 的11.6%增长到1998年的12.7%。在全省行政支出中,人工成本约占公务成本的20%。公务成 本中会议费、接待费、邮电费、交通费、出国考察费等比重甚高,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 费旅游等职务消费现象普遍,造成行政成本居高不下。
  (三)行政成本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行政成本面临的主要问题
  行政成本支出范围不是事先的法制约束,而是事后的层层审批,缺乏计划,开支盲目。
  重视支出规模和事后财务检查,但不重视行政支出的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价,监督不力,浪费 严重。 行政支出中公私不分、公家付费私人消费、“搭便车”现象普遍,职务消费、隐性消费加大 了行政成本。
  行政支出缺乏制度约束,支出的规范和有效性亟待加强。
  2.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
  (1)制度缺陷。我国的制度规定,各级政府行政支出项目的设置、行政人员的工资标准都 依据全国统一的规定执行,而不与地方财政收入挂钩,于是出现了贫穷乡镇的干部工资和行 政支出甚至高于富裕乡镇的怪现象。行政运行成本居高不下问题在基层政府尤为突出 。
  (2)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烦琐的行政审 批程序使政府机构臃肿,人员增加,不仅直接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更因政府行政经费开 支庞大而带来了行政效益的降低。
  (3)缺乏行政评价制度。我们对官员的考核只重视当地的经济发展(如GDP)、引进了多少外资、上 了多少项目,而忽视了官员这些行为背后的行政成本。所以对官员的行政评价不仅要考察其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要考察其花费的行政成本,并将其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中,由过去 的“业绩等于GDP”调整为“业绩等于GDP减去发展成本”。
  二、降低行政成本的必要性
  (一)从经济转轨的现实分析
  我国目前市场发育不完善,许多领域特别是行政支 出方式上还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
  我们的一些工作人员将人民赋予的权利,作为部门或个人营私舞弊 甚至中饱私囊的工具,肆意侵犯公民利益,被老百姓喻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我们的 政府应该是服务经济、服务公民的政府,而不是“统治”公民的政府。政府应该建立宽松的 环境,鼓励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
  (三)从国外情况比较分析
  美国从1993年1月开始,5年 内联邦政府裁员35.1万人,削减财政支出1370亿美元,使美国国家财政在连续30年赤字 之后,第一次有了盈余。  中国政府的行政成本,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仅从税收方面看,1999年以 来,国家税收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但税收征收成本却是世界之最,国家税收官员超过1 00万人之多。美国国家税务局每年税收达1.7万亿美元,国家税收系统只有10万税警。不到2 亿人口的日本,只有5万税警,税收额却是中国的8倍。
  三、降低行政成本的对策
  (一)树立成本观念,加强成本意识
  每一个行政人员必须树立成本观念和成本意识,清楚政府行政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人民 的血汗。同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机关掀起一个节约“一张纸、一度电”的热潮。  加大政府人工成本投入量,对机关公务员有计划、大规模、多形式、多专业的组织学习和培 训,全面提高公务员自身素质。
  (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缩减开支
  1.政企分开
  要根据市场经济和入世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使企业能直面国内、国际市场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公平竞争。政府要集中精力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行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政社分开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全能管理,社会组织功能萎缩,人为增加政府机构及人员,加大了行政 开支。政府应还权于社会,使各种社会组织发挥独立于政府的自收自支功能,有效地 降低行政成本。
  3.政事分开
  中国3600万财政供养人口中,事业单位占了2800万。政事不分,导致机构改革中事业单 位成了行政单位超编的“隐蔽所”、“收容站”,财政支出没有丝毫减少。政事分开可以避 免行政成本的虚假降低,真正使政府减肥消肿,精干高效。
  (三)规范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约束
  首先要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由财政统一将预算外资金进行专户存储,按照“收支两 条线”的方式加强管理,形成真正完整统一的政府财政,便于监督和控制。
  必须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用预算管理机制制约行政编制,彻底打破传 统预算分配格局,实行部门预算,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新机制 。进行财政支出制度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效率原则。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果,树立正确的效率观 ,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既反对高成本上的高效率,又不主张低成本上的低效率。
  2、货币化原则。财政支出应遵循货币化原则,变实物消费为货币消费,变隐性消费为公 开消费。
  3、公私分明原则。严格杜绝私人消费变为财政消费行为。
  4、公开化原则。增加财政支出的透明度,使暗箱操作公开化。
  (四)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规模,节约开支
  政府采购通过公开竞标,使采购成本最大程度降低。同时可以阻止腐败, 促进廉政建设。
  (五)利用电子网络技术,实施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效率
  1. 政府职能通过网络的整合做到“一站式”服务,在收 集、处理、传递信息等方面将更快捷、经济;网络远程会议、电子邮件交换等技术的应用将 使“文山会海、公文旅行”现象逐渐消失。
  2. 由于网站和电子邮件,突破时空限制,取代传统的会议和公文,使会议费、印刷费及纸张大 大节约;由于政务处理方式的改变,一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国政府间的合作极为方便, 费用也将降低。
  3. 电子政务使人民群众更清楚政府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议事规则,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 和监督权,使政府行为更加规范、公正和廉洁;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进出口业务 等敏感领域的运用,通过网络变成“阳光下的交易”,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六)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监督机制
  一是要加强对行政组织法的研究,掌握现代行政组织立法的发展趋势,健全和完善行政组 织的法律关系。
  二是要修正《预算法》,强化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预算收支程序法制化。
  三是要完善和健全有关廉政的准则和规定,逐步上升为法律。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要制定真正 的“阳光法”,即对财政收入申报法。阳光法应健全完备、条款明细、可操作性强。还要完 善银行存款实名制,建立干部任期前后财产审计等配套制度。
  四是要学习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树立法治观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