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服务型政府的经济学分析

服务型政府的经济学分析

陕西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张亚勋
时间: 2008-06-25 16:00

  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长期以来承担着社会管理的职能,在维护社 会生产、生活秩序和促进 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从管理型职能向服务型的职能转变已经刻不容缓,这是我国经济运行模式转变和现实经济生 活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必将对国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一下这一转变的内在必然性。  一、需求—供给分析 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控制着社会生产和产品的分配。这时,政府扮演着拥有绝对 权力的“管 理者”的角色,政府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多少。由于计 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束缚生产力发展,生产效率低下,社会财富积累缓慢,无法满足发展的 要求。就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言,其根本在于生产者活力的激发、生产效 率的提高和由此而来的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因此,一旦实现这一本源性目标的市场经济体 制得以建立,便客观上要求改变以政府为中心的经济运行模式,代之以市场为中心配置社会 资源和指导经济运行。经过漫长的探索和研究后人们认识到,政府在市场规则的制定和保障市场经济安 全稳定运行方面具有成本较低和规模效益的特征。因此,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对政府的服务便产生了客观需求,要求政府由“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市场“服务者”。  二、成本—收益分析  政府的服务目标是多重的,既有经济效益,也有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 经济长期稳 定协调发展,不断增加社会财富总量则是首要目标。政府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有秩序的市 场环境,保障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主体展开良性竞争,以此实现社会财富总 量的增加,从而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手段实现社会 财富的再分配,完成公平分配,保障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政府服务是有成本的,公务员的 工资,办公经费是显性成本。还有隐性成本,就是社会因为政府的服务所支出的成本,行政 效率低下(社会要付出时间成本)、贪污腐败等就要归于这一类成本。政府服务成本 和服务效益的软约束性是制约精确计算政府服务成本及效益的主要因素,这两个因素 也是导致政府服务不计成本、效益以至盲目决策的重要原因。  三、外部性分析  政府服务对社会经济和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影响在于政府享有对重要社会资源的 分配权力。 因此,政府制定的规则和政府行为本身对社会经济和市场主体经济行为便能产生成本的附加 和收益的分配,比如掌握行政许可证发放权的政府给予市场主体A迅速发证而对市场主体B予 以拖延,可能就会使A抢得市场先机而B则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这就是政府服务对市场经济 运行和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外部性影响。  政府服务是公共产品,这一产品不能从具体的形态上来感觉,但我们却无一例外地享受着这 个产品。政府服务虽然不是本源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 ,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秩序无法得以维护。政府服务产品的首要特征是其供给主体的惟 一性。如果政府不能提供优良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服务对象则很难避免不公正的待遇。 政府服务主体的惟一性在我国加入WTO后面临挑战。面临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和市场经济 的日益活跃,资本、技术、人才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追逐利益最大化,一 旦遇到不公正的政府服务,他们便会转而寻求另一个满意的政府服务。因此,各级政府必须 审视自己的地位,着眼于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迎接日益激烈的竞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