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牢固树立公共财政的思想。从公共支出的角度讲,首先是 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科学 界定公共支出的供给范围,也就是解决好“越位”和“缺位”的问题。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功 能就是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完全调节的地方,财政一律不得介入,以免 妨碍公平竞争,浪费财力;只有在市场机制调节不到或调节不好而影响社会整体利益的地方 ,财政才有介入的必要。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资,财政要逐步退出 ,以集中有限财力着力强化对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和重要基础产业的投资。财政在保障政权运 转的同时,要强化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共性开支。
今年,在财政预算安排中,各级一定要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不断调整和优 化财政支出结构,预算安排要优先打足打够“两个确保”、“两个保证”、“低保”和再就 业资金,绝不能留下硬缺口。要继续实行严格的保工资市、县长负责制、定期报告和通报制度 ,坚决执行“四不准”规定。继续坚持和完善财政督查制度,逐步建立工资发放信息网络监 控系统,督促市、县、乡保工资发放。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加强督查,对那些一方面拖欠 干部职工工资,一方面违反“四不准”规定的县乡,要列出名单,一经核实,严厉查处。要 切实保证离休人员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认真落实全国和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集中 力量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去年,省财政已通过调整支出结构,拿出3000万元建立 了再就业基金,各市、县也要认真落实支持再就业的财政支出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信贷政 策,切实加大再就业资金支持力度。
同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防范财政风险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清理、消化政府债务。 要从建立诚信的市场环境、维护陕西对外形象的高度,积极建立有效的“借、用、还”机制 ,真正做到借得起,用得好,还得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谁借款谁还款,谁担保 谁承担连带责任”的原则,夯实还贷责任,建立还贷准备金制度,制定具体的还债计划,积极 筹措资金,确保按期偿还债务。
二是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我省是革命老区,又是欠发达地区,也是 伟大的延安精神发祥地。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用延安精神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在今后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去战胜前进中的各种困难。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坚决制止 和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今年,要加大支出结构调整的力度,除法律和政策规 定需要增加的重点支出外,其他一般性支出实行零增长。各项专款的安排使用都要实行计划 管理,严格按程序办理,进一步改革管理方式,集中有限财力办一些必须办的大事,不能撒 “胡椒面”。所有部门、单位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考察费等一 般性支出和无实际效果的论坛、研讨会等,切实加强“人、车、会、话”管理。严格控制新 开工的城市广场、行政办公楼、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工程,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脱离实际 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财政要在这方面停止一切形式的支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 业,积极挖掘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能源、设备等方面的节支潜力,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和机 关运转成本。
三是要牢固树立培育财源的思想。努力培育和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 点。今年,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发行1400亿元建设国债。财 政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锲而不舍地争取国债资金,积极争取国外优惠贷款 和赠款。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通过财政贴息等手段, 支持“一线两带”建设,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支持支柱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改组、改制,引导 社会资金向我省外向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区域特色经济聚集,培育新财源,增强财政发 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