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面对我国加入WTO以及现代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充分发挥好统计部门的职能作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四个创新”,加速实现统计产业化、现代化,统计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统计人员知识化,统计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首先,抓好观念创新,为加快统计改革和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当前,统计工作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改革创新和超前意识,许多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如何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努力强化四个意识:强化忠诚统计、乐于奉献的意识,坚定工作信念;强化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意识,始终恪守工作准则;强化依法统计、严守秘密意识,处处把握好行为准则;强化公正透明、服务社会意识,时刻牢记工作宗旨。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统计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抓好机制创新,为加快统计改革和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这32字的统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我们做好依法统计的基本准则。如何保证统计数据准确可靠,对统计部门来讲至关重要。从运行机制上来说,就是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及时准确地处理好各类数据报表,充分保证源头数据的真实可靠。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逐步建立健全统计机构依法统计、高效运行的工作新机制。同时,在统计系统内部,要逐步营造一种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环境和考核机制,形成争优创先、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和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充分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抓好制度创新,为加快统计改革和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沿用原有的统计报表制度来解决数据的采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改革统计制度调查方法,要在可能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抽样调查和汇总范围。以数据核算评估为核心,以统计信息工程应用为依托,以加强统计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为“一线两带”建设提供及时、准确、详实的数据,以便更好地满足党政领导和宏观决策部门的需要。
四是抓好科技创新,为加快统计改革和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加强统计数据采集、加工和信息管理、提供、发布等工作服务,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装备水平。通过经常性地举办微机知识、法制知识、业务知识等培训,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开拓网络环境下统计业务的应用功能,提升统计数据采集、加工、发布的质量、水平和速度,以“快、精、准”的统计信息为领导决策、社会公众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作者系华县常务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