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莹 康玉科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在理解环境承载能力和优先发展之间的关系方面 已发生了观念上的变化,使得多年来人们追求区域经济协调、平衡发展的梦想成为可能。
陕西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省委、省政府在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时,也 多次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战略。从陕西旅游业发展来看,具有资源依赖型的明显特征。近年来 ,陕西旅游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西安市和咸阳市在积极创建 优秀旅游城市过程中,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严格治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生态 自然环境的5个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率、旅游景区(点)噪声平均值、 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达标或基本达标。陕西具有丰 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全省共有不可移动的各类文物点35750处;博物馆77个,馆藏文物60多万 件。同时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各级森林公园50处,各级风景名胜区35处,自然保 护区15个。总之,陕西独具特色的资源存量为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 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受经济管理水平的制约,陕西旅游业也存在着不少生态、环境、资源 等方面的破坏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景观的破坏和消亡
旅游景观的破坏和消亡,一方面是由于旅游区环境被污染和旅游环境恶化等自然原因 造成的 。另一方面则纯属人为所致。如景区建筑规划不尽合理,建筑物体形、色调、风格与旅游区 风景不协调,改变了特定的风景氛围;修建公路、索道、砍伐林木等形成风景“创伤面”; 旅游区客流量超载导致资源退化等等,使之失去原有的风貌和观赏价值。
2、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虽然是旅游区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但不适当的开发也使地貌和植被遭到破 坏 ,加剧了水土流失。尤其是旅游线路、道路两侧、宾馆等建筑物所在地的流失更为突出。
3、人们认知观念的偏差
从现状来说,旅游业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从潜力来看,旅游业又必将成为一个支柱产 业、主 导产业。一个产业的由小变大,由成长至成熟,特别需要有与这一产业的特点和规律相适应 的新观念来推动。也就是说,形成旅游的“新观念”,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目前,国内外旅游界还存在着对旅游中许多理论问题认知的偏差,尤其是国内旅游界、理论界对 这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重视,导致了人们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较为偏差。
一是“无烟工业”的误导。所谓无烟,指的是无污染。表面看来,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没 有高高的烟囱,与传统工业相比,它也似乎不排放太多的废物和废水。然而,人类的任何活 动客观上都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损害,当旅游活动排出和扔弃的废物在当地自然环境的 耐力范围内时,我们可以讲旅游活动是无污染工业,而一旦旅游活动过于频繁,人流量过大 导致废物堆积超越了自然环境的接纳消化能力时,旅游活动的污染性质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
二是“低投入,高产出”的误导。认为“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高产出、见效快的劳动密集 型产业”,没有把旅游资源消耗,尤其是环境资源的消耗纳入旅游成本之中,从而忽视或歪 曲了旅游成本的构成,低估了旅游成本水平,虚增了旅游创造的价值部分。
三是“非耗竭性消费”的误导。认为“旅游资源主要是由可再生性资源构成的,而旅游消耗 又基本上是‘感觉消费’的过程,因此旅游资源不存在耗竭的问题。”这是人们对资源可再 生性的肤浅理解。任何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性都有一个限度,即平时讲的资源承载力的问题 。
实现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转变观念,消除负面影响,大力发展旅游业
“低投入、高产出”论对我省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转 变观念 ,正确认识旅游业对我省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使各类自然 与人文旅游资源在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服务于旅游业。具体讲,一是只有花大力气进行基础设 施建设和资源深层开发,旅游业才能有较高产出;二是切实保证对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 的高投入,切忌满地开发;三是通过政府的协调,企业联合投资、证券、银行等金融机构组 建专业化的旅游融投资企业,为大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改造等提供融投资服务,进一 步发挥大型旅游集团资本运作能力,通过资产重组、股票上市、企业发行债券等方式筹 集旅游项目建设资金;以各种形式扩大旅游招商活动的影响力,积极吸纳外地和境外的投资 ;鼓励企业间用于旅游投资的资本金联合,开发和建设新型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
2、坚决贯彻“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及“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永续利用”的方 针
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指出:西部大开发,要重建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这也给陕 西旅游 业的开发指明了发展方向,即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坚决贯彻“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及“ 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永续利用”的方针。
3、建立和完善各项指标体系,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和完善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绿色创新体系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科学地评价和管理各类旅游资源;以法律手段约束对自然人文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
4、文化旅游在开发方式上,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可持续性旨在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之一,它渗透于社会 经济发 展的各个领域。因此,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全局性行为,而不是个 别现象。在旅游规划、旅游法规制定、旅游产品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均应坚持可持续原则 。由于文化旅游活动中所涉及的高价值文物古迹较多,易造成盲目开发的局面,最终非但没 有利润可言,还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应立足于由“多”的数量型开 发向“精”的质量型开发转变,确保产品质量和产品的永续利用。
确保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力争将四个分中心城市创建为优秀旅游城市
为确保陕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充分发挥陕西旅游资源优势以及西部龙头和亚欧 大陆桥 “中心”的区域优势,在布局上以旅游资源分布比较密集的省内大中型城市为依托,建设以 西安为中心,东部以韩城、南部以汉中、西部以宝鸡、北部以延安为分中心的“十字型”陕西旅游业战略布局,通过培养和建设旅游分中心,扩大和分流中 心城市的客流,带动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
2、慎重开发我省生态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与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对旅 游对象 的保护。只有将生态旅游的保护思想融入旅游开发和管理,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避免昙花一现,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陕西生态旅游资源丰实多彩,不同的区域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开发价值。笔者认为秦巴山地生态 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关中盆地颇有特色,在开发上有很大的优势;陕北黄土高原及长城沿线 风沙区的石质山地和风沙滩地,在持谨慎态度的前提下,可进行小规模的开发,以推动生态 保护和旅游活动共同发展。
3、加强旅游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其它产业同行之间的竞争性和 相互排 斥性较强,对同一种类的产品,消费者只会选择其中的一种产品。而旅游这种特殊产品,是 多种类、多层次的,消费者在同一地区会同时进行多种消费;在某一段时期内,连续在几 个区域内消费;一个企业开发的市场,其邻近的同业往往也会收益。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旅游 业同行之间有联合经营的空间和可能性,应该加强合作。具体而言:
(1)各旅游企业加强协作,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加强信息交流和整体形象的宣传,联合促销 ,形成合力。
(2)本地区内互相推介客源,互为客源接待地。
(3)依托原有基础,组建跨省、市的区域性旅行社,设立旅游交通公司,专营区域旅游。
(4)加强合作,共同探讨旅游线路的建立、旅游商品的促销和旅行社的合作。
4、完善我省的旅游环境政策体系
合理开发利用我省的旅游资源,尽快实施旅游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将此 纳入地 方旅游法规。同时,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以经济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努力营造有利于增强我省 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环境。
5、完善激励机制,提升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凝聚力
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我省旅游企业要在追求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还应关注并研究企业内员工的合理需求和满意度,运用物质与非物质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积极 性,同时,还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发挥本土企业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优势,提高企业的亲和 力和凝聚力,以达到稳定员工队伍,留住经营管理人才的目的。
总之,在西部大开发中,陕西旅游业迫切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此来保证陕西旅游业健 康、长久地发展。 (作者单位:花莹 西安交通大学;康玉科 陕西省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