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时间: 2008-06-25 16: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22号  
  现公布《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朱镕基   2001年11月16日第一章 总则 
  第一条
  为了规范规章制定程序,保证规章质量,根据立法 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
  第二条
  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解释,适 用本条例。 违反本条例规定制定的规章无效。 
  第三条
  制定规章,应当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 
  第四条
   制定规章,应当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规定其应当履 行的义务的同时,应当规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保障权利实现的途径。 制定规章,应当体现行政机关的职权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在赋予有关行 政机关必要的职权的同时,应当规定其行使职权的条件、程序和应承担的责任。 
  第五条
  制定规章,应当体现改革精神,科学规范行政行为 ,促进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 制定规章,应当符合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相同或者相近的职能应当 规定由一个行政机关承担,简化行政管理手续。 
  第六条
  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但不得称 “条例”。 
  第七条
  规章用语应当准确、简洁,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 体,具有可操作性。 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 除内容复杂的外,规章一般不分章、节。 
  第八条
  涉及国务院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制定行 政法规条件尚不成熟,需要制定规章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联合制定规章。 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单独制定的规章无效。 
  第二章 立项 
  第九条
  国务院部门内设机构或者其他机构认为需要制定部 门规章的,应当向该部门报请立项。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或者下级人民政 府认为需要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应当向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报 请立项。 
  第十条
  报送制定规章的立项申请,应当对制定规章的必要 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等作出说明。 
  第十一条
   国务院部门法制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以下简称法制机构),应当对制定规章的立项申请进行汇总研究,拟订本部门、本级人民政 府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报本部门、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应当明确规章的名称、起草单位、完成时间等。 
  第十二条
   国务院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执行年 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的领导。对列入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的项目,承担起草工作的单位应 当抓紧工作,按照要求上报本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在执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对拟增加 的规章项目应当进行补充论证。 
  第三章 起草 
  第十三条
  部门规章由国务院部门组织起草,地方政府规章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起草。 国务院部门可以确定规章由其一个或者几个内设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具体负 责起草工作,也可以确定由其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确定规章由其一个部门或 者几个部门具体负责起草工作,也可以确定由其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起草规章可以邀请有关专家、组织参加,也可以委托有关专家、组织起草 。 
  第十四条
   起草规章,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 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
  第十五条
   起草的规章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有关机关、组织或者 公民对其有重大意见分歧的,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起草单位也可以举行 听证会。听证会依照下列程序组织: (一)听证会公开举行,起草单位应当在举行听证会的30日前公布听证会 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二)参加听证会的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对起草的规章,有权提问和发 表意见; (三)听证会应当制作笔录,如实记录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四)起草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听证会反映的各种意见,起草的规章在报送 审查时,应当说明对听证会意见的处理情况及其理由。 
  第十六条
  起草部门规章,涉及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职责或者 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关系紧密的,起草单位应当充分征求国务院其他部门的意见。 起草地方政府规章,涉及本级人民政府其他部门的职责或者与其他部门关 系紧密的,起草单位应当充分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起草单位与其他部门有不同意见的,应 当充分协商;经过充分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起草单位应当在上报规章草案送审稿(以 下简称规章送审稿)时说明情况和理由。 
  第十七条
  起草单位应当将规章送审稿及其说明、对规章送 审稿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材料按规定报送审查。 报送审查的规章送审稿,应当由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几个起草单位 共同起草的规章送审稿,应当由该几个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 规章送审稿的说明应当对制定规章的必要性、规定的主要措施、有关方面 的意见等情况作出说明。 有关材料主要包括汇总的意见、听证会笔录、调研报告、国内外有关立法 资料等。 
  第四章 审查 
  第十八条
  规章送审稿由法制机构负责统一审查。 法制机构主要从以下方面对送审稿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本条例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 (二)是否与有关规章协调、衔接; (三)是否正确处理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对规章送审稿主要问题的意见 ; (四)是否符合立法技术要求; (五)需要审查的其他内容。 
  第十九条
  规章送审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制机构可以缓 办或者退回起草单位: (一)制定规章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 (二)有关机构或者部门对规章送审稿规定的主要制度存在较大争议,起 草单位未与有关机构或者部门协商的; (三)上报送审稿不符合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 
  第二十条
  法制机构应当将规章送审稿或者规章送审稿涉及 的主要问题发送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征求意见。 
  第二十一条
  法制机构应当就规章送审稿涉及的主要问题, 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听取基层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 
  第二十二条
  规章送审稿涉及重大问题的,法制机构应当召 开由有关单位、专家参加的座谈会、论证会,听取意见,研究论证。 
  第二十三条
   规章送审稿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有关机关、组织或者 公民对其有重大意见分歧,起草单位在起草过程中未向社会公布,也未举行听证会的,法制 机构经本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向社会公布,也可以举行听证会。 举行听证会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程序组织。 
  第二十四条
   有关机构或者部门对规章送审稿涉及的主要措施、管理体制、权限分工等问题 有不同意见的,法制机构应当进行协调,达成一致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将主要 问题、有关机构或者部门的意见和法制机构的意见上报本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
  第二十五条
   法制机构应当认真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起草单位协商后,对规章送审稿进行 修改,形成规章草案和对草案的说明。说明应当包括制定规章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确立的主 要措施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情况等。 规章草案和说明由法制机构主要负责人签署,提出提请本部门或者本级人 民政府有关会议审议的建议。 
  第二十六条
  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的规章草案,由法 制机构主要负责人签署,提出提请本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有关会议审议的建议。 
  第五章 决定和公布 
  第二十七条
  部门规章应当经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 。 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 
  第二十八条
  审议规章草案时,由法制机构作说明,也可以 由起草单位作说明。 
  第二十九条
   法制机构应当根据有关会议审议意见对规章草案进行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 报请本部门首长或者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
  第三十条
   公布规章的命令应当载明该规章的制定机关、序号、规章名称、通过日期、施 行日期、部门首长或者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署名以及公布日期。 部门联合规章由联合制定的部门首长共同署名公布,使用主办机关的命令 序号。 
  第三十一条
  部门规章签署公布后,部门公报或者国务院公 报和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有关报纸应当及时予以刊登。 地方政府规章签署公布后,本级人民政府公报和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 报纸应当及时刊登。 在部门公报或者国务院公报和地方人民政府公报上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 文本。 
  第三十二条
   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是,涉及国家安全、外汇汇率、货币政 策的确定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规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第六章 解释与备案 
  第三十三条
  规章解释权属于规章制定机关。 规章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制定机关解释: (一)规章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规章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规章依据的。 规章解释由规章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参照规章送审稿审查程序提出意见, 报请制定机关批准后公布。 规章的解释同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
  第三十四条
  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法制机构依 照立法法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的规定向有关机关备案。 
  第三十五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公民认为规章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的,可以向国务院书面提出审查的建议,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研究处理。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公民认为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规章 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或者违反其他上位法的规定的,也可以向本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书 面提出审查的建议,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研究处理。 
  第七章 附则 
  第三十六条
  依法不具有规章制定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制定、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参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执行。 
  第三十七条
   国务院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应当经常对规章进 行清理,发现与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其他上位法的规定不一致的,或者与法律、行 政法规或者其他上位法相抵触的,应当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修改、废止规章的程序,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
  第三十八条
  编辑出版正式版本、民族文版、外文版本的规 章汇编,由法制机构依照《法规汇编编辑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