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母婴安全行动计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母婴安全行动计划的通知

时间: 2008-06-25 16:00

                 陕政办发〔2002〕95号 2002年9月30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卫生厅制定的《陕西省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 彻执行。
                     陕西省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省卫生厅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实现《陕西省妇女 发展规 划》和《陕西省儿童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使全社会形成关注母婴安全的共识,特制定《陕 西省母婴安全行动计划》,作为2002-2005年全省母婴保健工作的行动指南。  
  一、背景 
  “九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统一协调 下,我省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陕西省妇女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儿童发 展规划》,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孕产妇死亡率从1990 年的130.8/10万下降到2000年的66.28/10万,婴儿死亡率从45‰下降到32.43‰。但是,与全 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仍然较高,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妇幼保 健工作仍处于落后状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 死亡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88.9%。因此,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开展以母婴安全为宗旨的行动势 在必行,刻不容缓。  
  二、目标 
  以2000年为基数,到2005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1/8;婴儿死亡率下降1/10;婴 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1/5。 
  主要目标: 
  1.孕产妇产前检查覆盖率城市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85%以上。 
  2.城市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农村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95%以 上,住院分娩率达到90%以上。 
  3.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70%以上,新法接生率达到95%以上。 
  4.以2000年为基数,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孕产妇死亡减少1/3。 
  5.保护和支持自然分娩,剖宫产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3。 
  6.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达标率达95%以上。 
  7.家庭接生人员培训率达100%,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率达100%。 
  8.儿童保健覆盖率城市达95%以上,农村达70%以上。 
  9.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以下。 
  10.母乳喂养率达到80%以上。 
  11.产、儿科医生、助产士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合格率达100%。 
  12.婚前医学检查率城市达80%以上,农村达50%以上。 
  13.省、市医疗保健机构要开展产前诊断工作,70%以上的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开展产前诊 断适宜技术。  
  三、措施 〖HT5SS〗(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全社会关注母婴安全的氛围。母婴安全关系到家 庭幸福和 社会稳定,对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社会精神 文明的具体体现。扶持妇幼保健事业,关注母婴安全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 府要高度重视母婴安全工作,将母婴安全行动计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协 调财政、民政、计生、宣传、妇联等部门积极配合卫生部门搞好此项工作,形成保护母婴安 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
  (二)突出政府行为,确保妇幼保健工作经费的落实。各级政府要切实按照《陕西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的要求,建立母婴保健专项资金,发展母婴保健事业, 到2005年,力争使人均妇幼卫生事业费达到1.5元以上;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卫生工 作的决定》,把“预防保健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基本预防保健业务经费由财政预算安排”的要 求落到实处。要对妇幼保健机构实行全额拨款,确保乡妇幼专干的工资和村接生员的补贴按 时发放。 
  (三)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产科技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 构和从业人员实行市场准入制,严禁没有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书》的机构和没有 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人员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同时,要依法行政,加强 母婴保健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条件和手段,强化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的监督管 理,确保秉公执法。 
  (四)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在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中,各级政府要按照等级妇幼保 健院标准,切实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网络建设,确保妇幼保健网络健全,努力做到房屋、设备、 技术、人员四配套;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乡镇卫生院要设立妇幼保健科 或妇产科,至少有一名合格的妇幼保健人员负责本乡镇的妇幼保健工作,配备一名合格的儿科 医生负责本乡镇儿童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每村确定一名兼职妇幼保健人员,协助乡镇妇幼保健 人员做好当地的妇幼保健工作。 
  (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保健机构孕产妇、婴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制 度。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卫生统计监测的要求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妇 幼保健机构报告孕产妇、婴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 
  建立省、市、县孕产妇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评审制度。产科质量管理组 织每半年要对辖区内死亡的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病例进行评审,分析死亡原因,拟订 干预措施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
  各市、县、区都要建立和完善区域内孕产妇转诊、急救组织网络和制度,向社会公布急 救电话号码。医疗保健机构抢救危重孕产妇必须坚持“首呼负责制,先救后结算”的原则,接 到急救电话后,要无条件、迅速地调动抢救力量和交通工具赶赴现场进行急救,不得以任何理 由推诿。对没有及时履行急救职责的当事人和主管领导要追究责任。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成 立院内产科抢救小组,负责院内产科急救工作。要完善转诊制度,对不具备处理高危孕妇的医 疗机构,助产人员发现临产的高危孕妇后,要在作好初步处理的同时积极联系转院。 
  (六)推行住院分娩,限制并逐步取消家庭接生。从2002年起,在全省推行孕妇住院分娩。 陕南、陕北边远贫困山区,确因交通等条件限制不能住院分娩的,由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合 格证书》的接生人员实行新法接生。个体诊所不得开展接生业务。 
  (七)加强产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科工作质量。开展产科业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 严格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产科建设标准,完善房屋、设备、药品、人员、技术、管理等方面 的建设。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要于2003年底以前达到产儿科建设标准。实施健康工程的乡 镇卫生院要拿出20%的资金进行产儿科建设,以保证孕产妇和婴儿获得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没有实施健康工程的乡镇卫生院,当地政府要筹集资金改善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条件,确保乡镇 卫生院在2005年以前达到产科建设标准。 
  (八)加强产、儿科医护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理论培训和临床进 修等多种形式,对产、儿科医生和家庭接生员进行逐级培训。省、市级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县 级产、儿科学科带头人的临床进修,时间一般为半年;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接受乡镇卫生院产、 儿科医护人员的临床进修,时间一般为三个月;接生员由县卫生局统一组织培训,理论培训与 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培训内容要合理安排,省级以技术指导为重点;县级以防治产科 出血和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儿童常见病防治等适宜技术为重点;乡级以识别、筛查高危妊 娠、安全分娩、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防治等为重点;家庭接生员以孕产妇和儿童的 系统管理、高危妊娠的初筛与转送、家庭接生技术为重点。 
  (九)进一步加强孕期保健工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依法为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建立健全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规范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提高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防 治质量;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和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娩制度;逐步开展产前诊 断和遗传病诊断工作;加强对孕妇优生优育、母乳喂养及分娩心理准备等方面的咨询指导,提 高孕妇的自我保健能力;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在新生儿破伤风高发地区,对孕妇进行破伤风类 毒素免疫注射;推行育龄妇女孕前三个月和妊娠前三个月增补叶酸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发 生。 
  (十)强化产时保健,推行爱婴行动。要更新产时服务模式,根据母婴的需要提供医疗、保 健服务,提倡陪伴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努力降低剖宫产率;规范正常分娩处置,积极预 防产后出血;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推行爱婴行动,保护、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保障 孕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
  (十一)救助贫困高危孕产妇安全分娩。各级财政部门要设立专项资金,对已确诊的贫困 高危孕产妇实行住院分娩补助,确保其安全分娩。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减免贫困孕妇产前检 查费用的方式,提高孕妇产前检查覆盖率和住院分娩率。 
  (十二)加大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要重视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工作。报纸 、电台、电视台要加大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公益性宣传活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 和健康教育机构要印制妇幼保健宣传资料,开展妇幼保健科普宣传,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母婴保 健知识的知晓率和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 
  各级政府负责“母婴安全行动”计划的实施。各市、县、区要成立“母婴安全行动”领 导小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母婴安全行动”的办事机构,负责该计划具体实施。省卫生 厅要根据本计划制定年度计划,认真做好监测评估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