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政发〔2002〕26号
2002年6月3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省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关于2002年果业工作的意见》批转给你们,请结合 实际贯彻落实。
关于2002年果业工作的意见
省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01年,省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和各级党委、政 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精神,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在果业生产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冻害、持续干旱、局部冰雹和后期连阴雨等严重自 然灾害的情况下,开展抗灾减灾斗争,大力实施优果工程,实现了果品产销协调发展,果汁出口 创汇再攀新高,为丰富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地方财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省农村 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果业作为入世后的一个优势产业,党中央、国务 院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副总理充分肯定了我省在结构调整 中把苹果发展成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农业部在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把陕西和渤海湾 地区确定为全国优质苹果产业带,并制定了发展规划,这为我省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今 年,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立足农民增收,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化经 营,努力在优果工程、开拓市场、扩大出口、增加效益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确保果业经济持续 发展。水果面积达到1050万亩,总产达到560万吨,其中苹果面积达到630万亩,产量达到450万 吨;优质果率整体上提高5%;果品增加值力争增长10%,占农业增加值达到20%以上;鲜果、果汁 出口创汇有新的突破。 实现上述目标,2002年我省果业工作的重点是:
一、实行科技创新,优化果品品质 科技创新是果业发展的动力,是推进果品优质化、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保障。今 年,要 按照省政府实施优果工程现场工作会的安排部署,集中力量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 、无公害”四项新时期苹果生产关键技术。省上抓好市、县两级技术骨干的提高培训,市、 县抓好果农的普及培训。省、县、乡都要抓好“新品种、新技术、高效益”科技示范园建设 ,按照“四项”关键技术的要求,年内每个基地县至少建成1-2个百亩以上的示范园,让更多的 果农通过示范园看到科技的威力,把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变为自觉行动,从示范园逐步扩大 到示范区,辐射带动全省果园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按照上述办法连续抓几年,使我省苹果品质 进一步得到优化,质量标准接近国际水平。梨、猕猴桃、枣以及葡萄、石榴、柿子、柑桔等 水果也要把提高质量贯穿于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争取更大 效益。
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 果业是一个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只有在最佳适宜区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实现 理想效益。要进一步加大果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生产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构建起果业 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带。在渭北黄土高原建设苹果、梨产业带,在渭河两岸建设苹果加工果 产业带,在秦岭北麓、汉江流域建设猕猴桃产业带,在黄河、洛河、渭河沿岸建设红枣产业带 ,在汉中盆地和安康川道丘陵区建设柑桔产业带,在城市周围建立名优特色水果产业带。借鉴 山东经验,在产业带内逐步形成一批果品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县,带动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通过几年努力,在优势产业带内,打造出优势产品,形成有一定竞争力的陕西水果产业新格 局。
三、加快苗木繁育体系建设,优化品种结构 加快我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建设步伐,按照边建设、边生产的原则,尽快出产品 。20 02年要确保生产良种苗木100万株,接穗200万根,为全省果树品种更新换代提供良种。要以省 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为基地源头,加快建设西安、延安、渭南、咸阳、宝鸡、汉中六个无 毒苗木扩繁分中心,今年力争投入使用,出苗应市。通过几年的努力,积极向果树良种苗木繁 育集团发展,把我省建成服务陕西、辐射西北的国家级的优良果树苗木繁育基地。认真宣传 贯彻《陕西省果树种子苗木管理办法》,依法加强果树种子苗木管理,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种苗 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禁止苗木滥繁乱育,乱调乱运,净化市场,为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优良、纯 正苗木。近期调整优化品种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前需求,着眼长远发展,新上果园重 点发展早中熟品种,以嘎拉优系、美国8号、华冠、千秋为主,引进开发名优新品种和加工品 种,采用高接换种等有效技术措施,加快更新改造秦冠、红星等老劣品种,逐步把早、中、晚 熟品种结构调整到10∶20∶70,满足果品周年供应的需要。
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进果业产业化进程 龙头企业是带动果农进入市场,推进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深刻理解江总书记 关于 “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 决定》和中央八部委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果 业龙头企业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根据有所侧重、扶优扶强的思路,切实做好龙头企业的认 定和培育工作。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开拓市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 难和问题,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提高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 等方式,以生产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订单农业的市场导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增强辐射 和带动能力。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相互 依托,真正解决好农户小生产与国际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实现农户与龙头企业“双赢”。同时 ,各级政府和果业部门要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果业协会的发展,为果农和企业提供 及时广泛的社会服务,推进果业产业化经营。
五、建立标准化质量体系,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标准化是果业产业化的重要标志。入世后,果业生产要与国际市场接轨,首先必须与 国际 标准接轨。参考国际标准,尽快修定出台果业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力争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 。2002年组织制定我省苹果、梨、猕猴桃、枣等主要水果的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在新标准 未出台前,按照已有的苹果、梨、猕猴桃标准综合体组织生产,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农产品质 量安全行动计划的要求,抓好质量安全工作,引导果农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提倡生物防治,推 广果园生草、果实套袋等技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生长激素。重视果区沼气建设, 发展畜牧业,以畜促果,2002年建设生态果园50万亩,落实果实套袋80亿只以上,力争批量生产 出安全、营养、无公害的绿色果品,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六、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果业对外开放力度 名牌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省果业局要积极申请注册“陕西苹果”质量证明商 标 ,为实施名牌促销战略打好基础,依靠名牌效应巩固和扩大国内市场,积极开拓边贸市场,创造 条件进军国际市场。开拓国内市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固定的销售点 ,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思路,向小城市、城郊及广大农村集镇延伸,开辟新的 销售市场。加快省内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尤其要重视建设规模较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 果品交易中心,与省外经销网点形成市场网络体系,为果品销售提供物流和信息中心。采用先 进的营销方式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从事果品外销的企业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同生产和加工企业 开展联合,依靠品质优、价格廉、品牌亮、信誉好来开拓和占领市场,使陕西苹果全方位走向 世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营 销经验,进入果业的生产和销售领域,促进果品生产、包装、运输、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 紧密衔接,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以尽快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积极扶持果品营 销、果汁加工企业,促进出口贸易,提高创汇能力。
七、转变工作作风,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开展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 风,全 心全意为果农、果商服务是各级政府和果业部门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要围绕 这一主题,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尊重果农,爱护果农;深入果区,了解果区;关心果业,支持 果业,以更新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把果业工作推上一个新 台阶。当前,我省果业发展正处于二次创业时期,果区的广大干部一定要有共度难关的信心和 决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要强化发展与调整的意识,以结构调整推进果业产业化发展;强 化增效与增收的意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强化质量与安全的意识,把果品质量 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务实与求实的意识,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强化改革与创 新的意识,加大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力度;强化学习与提高的意识,重视学习法律法规、现 代经济、科技知识、世贸规则、果业综合管理知识等,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尽快适应新形势,调整工作思路。由注重抓生产向生产、流通 并重转变;由注重抓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由注重速度向速度、效益并重转变;工作方 法由注重行政命令转向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2002年要把全省苹果的面积、品种、树龄、包括每户果农苹果棵数都要搞清楚,造册登记, 有的放矢。认真搞好果品生产、加工、流通以及龙头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清底 子,搞准情况,“对症下药”,积极消除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不利因素和“瓶颈”因素,促 使果业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