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政办发〔2002〕39号 2002年5月20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 彻执行。
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意见 (财政部 二○○二年二月七日)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 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 [HJ85x] 的有效措施,是支持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 了总结农业综合开发经验,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现就农 业综合开发提出以下意见。
一、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以农业主产区为重点, 着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着 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任务。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 设优质、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我国基本农田的 生产能力,特别是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农村 支柱产业,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农 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推进退耕还林,加大生态工程和生态项目支持力度,治理水土流失,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促 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农业科技革命,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 推广力度,促进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国 际竞争力。
二、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范围和建设内容
(一)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范围。一是土地资源开发治理项目,包括中低产田改造、 草场 改良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优质粮食基地、优质饲料作物基地等 ;二是多种经营项目,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和批发市场建设等;三是 示范项目,包括高新科技示范、科技推广综合示范、农业现代化示范等。
(二)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小型水库、拦河坝、排灌站、机电井、灌排渠 系(5个流量以下)、改良土壤、机耕路、农牧机械、草场围栏、畜禽棚舍、水产养殖池与设 备、农田防护林、完善农业支持服务体系、农产品加工生产厂房与设备、农产品产地批发市 场等。
三、农业综合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一)突出重点。以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为开发重点。
(二)择优立项。把农业资源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大、农民群众自愿开发、资金配套能力 强的地方或项目,优先纳入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范围。
(三)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四)统筹规划。开发区和项目应经过科学评估和论证,精心设计和实施。
(五)连片开发。土地开发应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集中投入, 连片开发治理,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重点搞好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中 低产田改造,并对改造过的耕地依法进行保护。
(六)产业化经营。发展多种经营应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和 主导产品,重点扶持产业化“龙头”项目,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七)科技与体制创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
(八)开发与保护结合。农业资源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四、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机制 农民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直接受益者。要坚持和完善“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 办公 助、滚动开发”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除中央财政专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外,地方 各级财政要相应落实配套资金,农民筹资投劳要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对部分财政资金实行有 偿投入,按照“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落实还款责任,确保及时足额偿还。回收的财政有偿 资金继续用于农业综合开发。
五、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政策
(一)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用 于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的财政资金增长幅度应高于“九五”水平。
(二)采取综合因素法分配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大、开发效 果好的地方,相应增加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
(三)明确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 单列市的财力状况分类确定各地财政资金配套比例(另行规定)。原则上财力状况好的地区多 配套,财力困难的地区少配套。省级财政承担的配套资金不低于全部配套资金的70%。地方财 政配套资金不落实的,要适当调减下一年度的中央财政资金投入。
(四)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重点。原则上财政资金的70%用于土地治理项目,30%用于 多种经营项目。根据各项目区不同的资源状况,可适当调整投入比例。
(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逐步将财政资金中科技投入比例提高到10%。
(六)合理确定财政资金无偿与有偿投入比例,以及财政有偿资金还款期限。原则上投入 公益性的财政资金实行无偿使用,投入非公益性的财政资金实行有偿使用。切实加强财政有 偿资金管理工作,防止形成债务风险。
(七)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通过安排贷款贴息资金,引导银行增加农业综合开 发贷款投入。积极探索开放性开发、经营性开发和股份制开发方式,广泛吸引各类社会投资 和外资,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
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
(一)实行项目和资金管理有机结合。以资金投入确定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
(二)项目实行统一组织,分级管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由国家农业 综合开发办事机构(或授权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组织评估、审定和审批。
(三)完善项目监督管理制度。强化项目前期科学立项、中期监督检查、后期项目验收和 监测评价。全面推行专家评审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
(四)加强项目的运行与管理。对已建成的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要负责明晰产权 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建立必要的运行管理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转。
(五)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 用。全面推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财政有偿资金委托银行放款制和项目资金公告(公 示)制。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严禁挤占挪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违反规定的,要予以纠 正并严肃查处。
(六)提高项目和资金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权责结合的管理责任制和奖优罚劣办法,不断 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水平。
七、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放在整个农 业和 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和充实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要制 定规划,做好综合协调,引导择优选项,指导和管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各有关部门要相 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创造性地做好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他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办法或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 意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