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扶贫铺通致富路

扶贫铺通致富路

时间: 2008-06-25 16:00
贺金喜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省“五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在佳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佳县农发办紧紧围绕全县整体“越线”目标,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1999年与1993年相比,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由1.5亿元增加到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79元增加到444元;贫困乡、村由24个乡、653个村减少到6个乡(镇)、149个村,贫困人口由10.59万减少到2.8万。1999年3月,我办被榆林地委、行署评为“小康村建设先进包村部门”;2000年4月,被省扶贫办评为“1999年全省扶贫系统先进单位”。 一、大力推行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工作。为把小额信贷落到实处,我们始终坚持“三线运行、小额贷款、整贷零还、五户联保”和由农行直贷到户的核心机制,真正做到规范化运作。首先,在扶贫机构建设上,全县成立24个乡(镇)扶贫分社,组建村扶贫中心651个,联保小组1560个,入社贫困户达7801户,约3.5万人。其次,选择扶持项目、落实扶贫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枣、薯、豆、羊”四大主导产业开发,执行三级审定制度,确定扶贫对象,使在册贫困户百分之百能得到至少一次有效的扶持。去年5月,已安排种养业第一批贷款1560.2万元,每户2000元,共扶持贫困户7801户,已发放350万元,占应发总数的23%,贷款投放量居全地区前列。其三,彻底清理移交了扶贫分社统贷统还贷款。 二、继续实施以地膜玉米为主的“温饱工程”。今年初,地区下达种植任务5万亩,其中地膜玉米3.5万亩、地膜洋芋1万亩、地膜绿豆1.5万亩。我们与县农业局将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后,又组织人员逐乡、逐村落实种植地块、面积和种植户,及时调运回农用地膜并分发到户,同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抢墒覆膜入种,使“温饱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三、积极开展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在1999年的基础上,我们严格按照地区提出的“四公开”和“八不准”的要求,组织人员对已提出移民申请的上高寨乡后郑家沟村等20个村的160户(约800人)逐户实地查看、筛选,落实搬迁对象,选择迁入地,抓紧时间实施搬迁,圆满完成了这次较大规模的移民任务。四、加大科技扶贫及产业化建设力度。在往年科技扶贫的基础上,我们决心在今年加大科技扶贫工作力度,抓好200亩脱毒洋芋引种,搞好技术普及推广和实用技术培训两项服务,建好红枣、舍饲养羊两个样板示范村(点),积极推动红枣、洋芋、羊子的产业化进程。 五、配合搞好“两联一包”扶贫和部门包村扶贫工作。为把“两联一包”扶贫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认真配合、积极协调,搞好准备工作和服务工作,给省、地、县各级包扶单位的包村扶贫工作以最大限度的支持,争取使贫困乡、村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扶持、帮助。与此同时,建立包扶工作管理考核制度,做好考核总结,积极推动我县扶贫攻坚工作进程。(作者系佳县农业发展办公室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