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李玉明
作为在抗美援朝时期就已立下不朽功绩的榆林市第一医院(原陕西省第二康复医院),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自70年代北迁塞上后,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医院为陕北老区及晋宁蒙边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卫生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96年被卫生部评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医药市场的不断放开和旧的医疗体制的逐步打破,也给我院的管理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医院发展举步维艰。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全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我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审时度势,在全面整顿院风院貌、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把握机遇,锐意改革,确立了“保三甲、创十佳”的发展目标和“三年三步跨越的双文明建设规划”。一年多来,围绕改善服务,狠抓管理,提高了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从而开创了医院工作的新局面。我们的体会是:
1、加强医院硬件建设,是提高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的基础。针对基础设施薄弱和医疗设备老化的现状,医院先后投入432万元,对门诊楼、住院楼、电教室、学术厅等进行了维修改造;扩建了手术室、住院药房等;更换了病房设施,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筹资920万元引进了东芝螺旋CT、彩色B超、血透机、中小型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和其他各类精密仪器,配置了远程会诊系统等先进管理系统,实行了微机化管理,拓宽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效率,增强了竞争能力。
2、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是提高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的关键。为了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我院首先在稳定职工队伍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及时吸收部分工作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各级管理层,促进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其次,制定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搞科研、出成果。第三,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切实加强专业梯队建设,鼓励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并且选送业务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在院内定期举办学术活动和专题学习班,请专家教授讲学指导,不断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第四,加强横向协作与交流,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及上海东方医疗集团建立了协作关系,聘请专家教授轮流来院长年坐诊和作技术指导,并通过选派多人赴沪深造、进修等,努力添补技术空白。
3、推出医改新举措,是提高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确立“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病人”的办院宗旨。围绕这个宗旨,医院适时推出一系列医改新举措,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建立急救组织、指挥和现代通讯系统,完善急救设备,保证了“120”生命线的全面畅通。(2)扩建绿色通道。在沿街门市增设第二药房、专家门诊和便民输液室等科室,充分体现便民服务宗旨。(3)简化诊疗程序,扩大服务范围,对外实行定点诊疗服务,在院内开设特需病房,开展整体护理试点工作,完善门诊值班制度,推行文明服务,方便患者。(4)实行全周、全日门诊工作制、全日手术制和“首接负责制”,设立院长专线和咨询服务台,开通专家咨询电话。(5)向社会公开十项诊疗服务承诺,制定奖罚细则,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接受社会监督。这些措施的落实,促进了医德医风的根本好转,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4、健全约束机制,加强科学管理,是提高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的根本保证。(1)在院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完善党委负责监督、职工民主参与的管理机制。搞活用人机制,推行干部聘用制、工人合同制和专业技术人员内部评聘分开制,使干部职工队伍渐趋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2)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实行“财务管理责任制”,重点对经济核算和分配方式作了相应的调整,从而建立起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分配机制。(3)完善医院工作制度,狠刹行业不正之风。医院在全面修订完善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奖罚细则的同时,成立纠风督查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药品采供和临床用血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开展医德教育,从而减少了医患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作者单位:榆林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