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勇
近年来,武功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办学质量,全面完成“两基”任务,狠抓巩固提高工作。几年来,共投资9867万元,新建改建教学楼179幢,新增校园面积25.58万平方米,使全县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1996年12月,以高标准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并在1998年12月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称号。扫盲工作受到国家表彰。
一、科教兴武,把实施“两基”作为“重中之重”
县委、县政府把“两基”达标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定位,明确提出了对教育工作实行“六优先”:会议优先安排,活动优先参加,问题优先解决,建设优先考虑,投入优先供给,集资优先使用。动员全县各个方面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聚集财力,为实施“两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具体实施中,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出三手硬招,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健全组织,加强指挥。县、乡、村三级都成立了“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二是制定政策,实行倾斜。几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武功县“两基”工作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安排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实行重点倾斜,多方扶持。三是明确目标,加压推动。县上把“普九”工作逐级签定目标任务书,明确任务、时限、责任和奖罚。把“普九”目标任务同经济指标一同核查,坚持汇报、通报制度,工作落后的实行“一票否决”,使级级有责任,人人有压力,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2、立足县情,四轮驱动,保证资金投入。一是县财政投入的“主动轮”。县财政压缩其它开支,保证新增财力的20%用于教育。同时,足额征收城乡教育费附加,有效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二是乡村投入的“驱动轮”。乡财政向“普九”倾斜,村办企业收入大部分用于“普九”。三是自身投入的“助动轮”。在全县中小学积极发展校办产业,增加教育自身造血功能。几年来,全县中小学为“普九”投入资金达697.5万元。四是社会捐资的“加速轮”。县上先后出台了两个有关发动群众集资办学的文件,制定了表彰奖励的具体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在全县掀起规模空前的集资办学、捐资助学热潮,共集资捐款5889万元,占实施“两基”总投入的55%。
3、抓四步到位,建设高标准校园。一是网点调整到位。以解决办学规模小、质量低、网点分散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调整,把原来的28所初级中学并为17所。二是征地扩校到位。按照标准征足校园面积,全县共扩展校园面积22.68万平方米。三是校舍建设到位。全县60%以上小学和所有初中实现了楼房化,每所初中都有教学楼、综合楼或实验楼,校舍条件和校园环境显著改观。四是内部配套设施到位。截至1996年底“两基”验收前,全县中小学不仅按标准配齐了“普九”达标规定的有关设施,而且成为全省第一个在农村初中普及了计算机和语音设备的县。
二、再接再厉,把巩固“两基”成果引向深入
“两基”评估验收结束后,我们着力在巩固提高上做文章,使全县“普九”工作向高标准迈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了《武功县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规划》,提出了走内涵发展的新思路,落实任务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教育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在具体工作中,从巩固、提高、充实、完善入手,实行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包学校管理和包教育质量的办法,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1、以薄弱学校建设为重点,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我们立足长远,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努力抓好校园校舍建设,使全县又新扩增校园面积29000平方米,新建楼房48幢,改造薄弱学校30所,所有初中和70%的小学实现了校舍楼房化。提高校园绿化美化标准和品位,绿化面积达25.5万平方米,使校园既是学习工作的乐园,也是陶冶情操的花园。
2、以普及实验教学工作为重点,不断完善内部设施配套。我们高度重视中小学实验建设和实验教学普及工作,投入236万元,为76所小学建成了自然实验室和电教室。1999年5月,实验教学普及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成为实验教学普及县。
3、以教育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中,我们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落实文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一是开展素质教育全员培训活动,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二是抓点带面,推动全局,认真抓好特色学校建设。三是加强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建设,建立了科研教改成果表彰奖励制度。
4、以培养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县委、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5、以依法治教为重点,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组织全县师生认真学习教育法规,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切实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周边环境得到综合治理,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县上每年拿出近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县委、县政府领导每年春节前夕带领县教育局领导深入村户,慰问特困生,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勉励。我们还建立了特困生救助档案,为他们发放了有关免费证书。全县共资助贫困学生1118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逐年提高。
三、开拓进取,把建设教育强县放在振兴武功经济的突出地位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和新世纪的挑战,我县教育事业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把建设教育强县放在振兴武功经济的突出地位,努力构建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事业发展格局。为此,县上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强县建设的决定》、《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四个文件,对进一步提高“两基”实施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三年内实现全县中小学楼房化,五年内普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向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培养跨世纪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实施“双百工程”,即培养百名优秀教师、百名县级教学能手;三是抓好中小学骨干体系建设,争创一批名牌学校,积极创建省市级示范职教中心,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加快高中标准化建设;四是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和督导评估,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促进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为建设经济强县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武功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