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发挥优势 抓住关键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发挥优势 抓住关键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时间: 2008-06-25 16:00

  曾 岚
  自从中央提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以来,我县积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 特色,围绕“二一二”工程战略,大刀阔斧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一 年多的时间里,新建速生密植茶园3万亩,使茶叶面积增加3倍,发展食用菌袋料栽培545万袋 ,规模增 加11倍,完成干果建园21万亩,种植烟叶1万亩,畜牧养殖出栏38万头(只),苗 木培育06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良好开局。通过工作实践,我们认为,抓好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突破。
  一、解放思想,力求思想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调整农业结构,不仅仅是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不单单是种什么、不种什 么或种多种少的问题,而是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单 纯发展粮食生产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收入为重点的大农业转变。因此,必须解放思 想,更新观念,用市场农业、现代农业的眼光审视和分析农业结构现状,树立发展大农业、建立 大市场、实现大流通的新观念。总体来说, 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五大观念:一是彻底 改变抓农业就是抓粮食的旧意识,牢牢树立发展大农业的新观念。二是彻底改变样样都有,样 样不成规模的旧做法,牢牢树立发展大产业的新观念。三是彻底改变“小打小闹” 、“小脚女人走路”的狭隘意识,牢牢树立建设大基地、开拓大市场、实现大流通 的新观念。四是坚决克服“摇摆不定”、求稳怕乱以及发展什么都万无一失的天真想法,树 立商品意识、经营意识、风险意识和瞄准优势创市场的新观念。五是彻底摒弃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 小农经济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管理、集约经营、发展效益农业的新观念。   二、尊重规律,务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如何科学地确定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思路, 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地实际,是否符合市场需求。 一要吃透县情、乡情。宜由当地政府牵头,组织各经济部门骨干,邀请经济界人士、科研 院所学者、教授进行深入调研,弄清该区域的优势和劣势。二要研究市场。对国内国际市 场走向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宁强县在广 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压粮扩经、压劣扩优,举全县之力发展茶叶、食用菌、 干果三大产业和烟叶、畜牧、苗木三大骨干项目的调整思路。从去年开始,集中全县人力、 物力、财力,实施“二一二”工程:每年新建速生密植茶园2万亩,新增食用菌1000万 袋,新建以核桃、柿子为主的干果园2万亩。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8万 亩,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3000万袋,干果园规模达到20万亩,农民从主导产业中获得 人均收入1000元。同时,每年种植烟叶15万亩 以上, 养殖业规模大幅度增大,林木育苗突破1万亩。根据这个发展思路,县上分别制定了实施方 案、三年规划和远景规划。经一年来广泛宣传和初步实施,得到干部群众普遍认同,成为全 县上下的共识。  三、综合开发,扭住重点实施突破
  1、把准五个结合。一是把农业结构调整与西部开发结合起来,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把农业结构调整与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 起来,在提高基本农田产出效益的基础上,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发展经济林果和 畜牧产业。三是把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结合起来,发展优质粮油、名优特农副产品。四是把农业 结构调整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扶贫开发项目,推进种养结构调整。五是把农业结 构调整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小城镇建设,为农产品销售和加工增值提供载体,加速 农业产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
  2、集中力量狠抓基地建设。围绕总体规划,迅速扩大基地规模,解决农业产 业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形不成优势的问题。在茶园建设上,建成 五顶关以南胡家坝至黄坝驿、五顶关以北大安至广坪两个茶叶带,建成胡家坝、大安等10个 面积不低于5000亩的基地乡镇;食用菌以袋料木耳、香菇为主,建设22个基地乡镇;干果沿 阳广、烈阳、108国道、城黄等公路沿线逐步建成干果开发带,发展8个种烟大乡、10个畜牧 大镇、5个育苗基地乡。与此同时,在高寒山区建成万吨芸豆生产基地。
  3、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技兴农,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产业开发一开始就要以优质、高产、 高效为目标,积极引进优新品 种,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入户率,不断推进农产品升级换代,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4、积极搞好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实施“龙头”带动。产品不等于商品,帮助农民将产品转 化为货币收入,是政府指导市场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我县目前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98家,遍及32 个乡镇。围绕茶叶生产建成了11个茶叶初制加工厂,去年新建了陕南一流的茶叶精制加 工厂,围绕食用菌生产引进技术建成了黑木耳压块加工厂,围绕畜牧业生产建成了西北良种 羊繁殖场、添乐兽药有限公司、绿康奶业开发公司和肉联厂,围绕传统中药材产业建成了天 洋制药厂。
  四、行政推动,以超常规的胆识和毅力狠抓落实
  农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没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行政推动 是不行的。我们一是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健全机构, 夯实责任。我县成立了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和结构调整办公室。围绕三大产业分别成立了茶叶、食用菌、干果三个开发中心。二是多方筹措资金,努力增加投入。抓住国家实施西部 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良好机遇,积极编制规划、储备项目,以争取较多的资金投入额 度;发挥政府统管职能,搞好资金调剂,集中财力办大事。我县确定每年从县财政拿出40万 元,再筹集800—1000万元各类专项资金进行产业开发;采取利益诱导、倾斜扶持的办法,引导农民增加自我投入。坚持放水养鱼,对发展三大产业的农户和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加大 以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县内外各种经济成份和社会自然人参与产业开发,聚集社会 资金投入农业结构调整。三是树立样板,典型示范。按照抓重点、抓大户、抓专业村、基地 乡的路子,组织各地创办示范样板,使主导产业好的更好,大的更大,优的更优,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四是多方联动、密切配合。农业结构调整 ,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协同作战,形成齐心协力推进农业结 构调整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宁强县县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