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政办发[2001]64号2001年6月4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省乡镇企业局《关于全省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全省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省乡镇企业局
为了优化乡镇企业结构,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就全省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第三产业发展慢、比例小,第二产业水平低。二是行业结构类同,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资源型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传统大路货产品多,名、特、新、优产品少。四是企业规模偏小,实力较弱,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长缓慢,适应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五是布局分散,聚集效应差,难以形成特色优势。这些问题制约了我省乡镇企业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搞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不仅是解决乡镇企业深层次矛盾,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企业都要统一认识,抢抓机遇,积极稳妥地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步伐,为乡镇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和区位优势为依托,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与建设乡镇企业小区及小城镇规划相结合,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带动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开发新兴产业,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乡镇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乡镇企业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
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是:坚持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坚持结构调整与发挥区域优势相结合,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坚持结构调整与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有进有退,寻求新领域,谋求新发展;坚持结构调整与促进科技进步相结合,引进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人才,加快产业升级,争创名牌;坚持结构调整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产品从初加工、单品种、高消耗向深精加工、系列化、高附加值、低消耗转变;坚持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合理利用资源,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乡镇企业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0.5∶64∶35.5;初步实现区域布局合理,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企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名优新特产品和品牌优势;建立起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企业结构体系。
三、调整区域布局结构,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关中要发挥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等大、中城市的辐射作用,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的区位优势,围绕高新技术、果业、旅游和装备工业发展相关配套企业;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建筑建材业;突出发展果品、粮油的加工、储存、包装、运输、销售,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城乡人民生活需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陕北要围绕能源重化工基地项目和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发展能源、化工、建筑建材业、生态农业、支农工业及其相关产业。围绕果业、薯类、杂粮、皮毛等资源,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形成具有特色的种养加一体化产业格局。
陕南要立足当地较为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发展生物制药、绿色食品等系列产品及其相关产业,发展采矿、选矿、化学原料工业以及水泥、板材及其它建材业。
各地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建设乡镇企业小区,促进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
四、加强带动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加强带动第一产业要依托当地资源,积极发展企业化经营的林场、牧场、农场,发展优质无菌种苗及药用、生物化工用植物,发展无污染蔬菜、名优新特水果、花木草坪及特种动物养殖、水产养殖等,上规模、上水平,创名牌、占市场。
第二产业是乡镇企业的主体。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发展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以采矿及矿产加工为主的能源、建材、原材料和化学工业;为大工业配套的机电制造业;为城乡人民生活及农业生产服务的生活必需品、小商品和支农产品的生产。在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我省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增加品种,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积极配合大中型国有企业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为其新上的项目实施配套和发展相关产业;在其退出的领域,主动进取,填补空缺,拓展发展空间。坚决淘汰一批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和落后产品,坚决制止市场饱和的重复项目建设,加速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名牌产品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
第三产业要在数量和比重上有较大的增加。餐饮业以发展地方传统名小吃为主,扩大规模,开发品种,改进工艺,突出特色,创立名牌,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饮食需求。商贸业除发展一般的商业网点外,重点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加强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开发,发展包装、保鲜、储运业。交通运输业要客货并举,长短途结合,扩大运输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旅游业要利用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培育有特色的景区景点,生产销售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服务业要提高服务水平,兴办物资配送、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开拓教育、体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房地产业重点开发经济住房,发展物业管理和装饰、装修等住宅服务业。
五、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拓展农副产品加工领域,扩大覆盖面。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建立和发展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种类型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销企业;围绕丰富的林特资源,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和营养保健食品;利用植物秸秆发展造纸、中密度板、纤维板及棕、藤、竹、草制品,工艺品和饲料工业等。
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深度,增加附加值。以大、中城市为服务对象,逐步使乡镇企业成为果品、乳品、方便食品加工的重要基地。果品加工业应巩固提高现有的加工水平,开拓市场,扩大出口;利用真空、冷冻、干燥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发以果品为原料的系列食品;发展苹果冷藏业,配套进行分级、打蜡、包装,提高销售等级。乳品加工业要继续扩大奶粉的生产规模,提高质量,改进包装,增加品种,依托省内知名品牌形成集团,扩大市场份额。方便食品要加快开发新品种的方便面、肉禽蛋方便食品、快餐食品、旅游食品、汤料、调味品、脱水蔬菜以及各种小包装的特种面粉、大米、小杂粮等。开发以淀粉为原料的助剂、食品添加剂、溶剂、果糖、黄元胶等精细化工产品。力争到2005年,全省乡镇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到乡镇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认真落实国家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乳品、方便面、浓缩果汁、专用面粉、淀粉、植物油、脱水蔬菜等加工企业要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六、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名牌战略
产品结构调整包括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适应性调整是要对适应市场需求的传统产品,加快技术改造,在产品设计、原材料改进、工艺更新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战略性调整是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对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优势产品,进一步扩大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优质、名牌产品的开发力度;发展高科技含量、深加工、精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区域特色产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产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七、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步伐
制定规划,有序推进。各地都要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乡镇企业结构调整规划,明确调整的思路、方向、目标、重点、步骤和措施,促进结构调整积极、有序地进行。
加速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素质。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不断开发新产品,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鼓励乡镇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大力开展职工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认真落实促进科技进步的各项优惠政策。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各级财政应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对乡镇企业的扶持资金,重点用于乡镇企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副产品加工技改项目贴息。担保机构要为符合条件的乡镇企业积极提供贷款担保,金融部门要对承贷的建设项目及时足额提供贷款。积极采取招商引资、东西合作、中外合资、资产重组、上市融资等多种形式筹集社会闲散资金,解决乡镇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培育骨干企业,发挥带动效应。“十五”期间,全省要在乳品、果汁、面粉、方便面、食用油、淀粉以及建材、造纸等优势行业中筛选一批骨干企业,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行低成本扩张,积极组建企业集团,实行规模经营,力争形成100个左右具有较大规模、产品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生产运行良好、带动作用较强的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其中着力培育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企业50个、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20个,推动全省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搞好服务。结合乡镇企业的特点和条件,建立信息网络体系,收集市场信息,引导乡镇企业进行结构调整。鼓励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在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市场营销、人才培训、法律服务等方面为乡镇企业提供服务。
加强领导,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解决存在问题。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