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以果强乡 实现小康

以果强乡 实现小康

时间: 2008-06-25 16:00

冯 琦 成党录
  洛川县京兆乡位于县城南75公里处,辖13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1328个农户,农业 人口5374人。全乡耕地13000亩,其中苹果栽植面积12210亩,占总耕地的939%,人均2.27亩 ,是洛川县以苹果生产为主的专业乡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紧紧围 绕富民强乡奔小康的目标,立足苹果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经济的路子,加快了经济社会 发展的步伐。1998年,我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乡”、“文明乡镇”、“治安模范乡” 称号;199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明星乡镇”,并获得省级“计划生育优秀服务单位”、“卫 生防疫先进集体”称号。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去年达到487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 ,上缴国家税金172万元。
  一、兴果业,撑支柱
  我乡位居城郊地区,交通方便,人均耕地少,八十年代苹果生产开始起步,农民在务果中 逐渐尝到了甜头。到九十年代,我们因势利导,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开始向苹果生产专业 乡目标迈进,使全乡苹果生产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按照苹果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在名牌战略 思想指导下,我们在生产科学化、管理规范化、销售优质化上下功夫,齐心协力抓落实、抓培 训、抓提高,形成了“二龙戏珠”式的乡域经济发展格局。“二龙”是指苹果产业一条龙,包 括苹果名牌创建、生产,苹果的批发、运销、冷藏、精包装等系列开发,和畜牧生产的另一条 龙,实施果园养猪、养羊、养牛等以牧优果工程和饲料加工系列开发。“珠”是指由骨干园、 村、组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而形成的以果牧为中心的商贸、饮食、服务等相关的第三产业, 以此推动“苹果——畜牧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实现果牧强乡奔小康、人均收入1万元的共富 目标。去年,我们又组织实施了富民强乡的“五大工程”,即:沃土肥田工程、品种改良工程 、节水灌溉工程、销售网络建设工程、新技术推广工程。现在苹果生产已成为全乡经济社会发 展的主要支柱,其收入已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7%。在实施以果强乡富民工程中,我们狠抓 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典型示范,提高苹果生产的规模效益。按照村民小组分布,每组 每年建立百亩以上苹果示范园。要求乡领导带头每人指导建好一个百亩示范园,果站技术人员 每人建好200亩示范园,包村干部每年抓好所在村组的示范园和改造老园各一百亩。
  到去年已建成高标准果园12210亩,苹果总收入达到22945万元,人均收入4270元,提供 农特产税172万元。建成家庭果库383个,年贮能力达766吨。二是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素 质。1995年从山东高薪聘请苹果技师马廷贵来我乡农民技校任教,由乡领导带领,深入村果园 ,现场进行刻、剥、拉、疏花、疏果、修剪、果实套袋、追肥、防虫、贮藏保鲜等新技术的系 统培训,每年4次以上,参训人员达3万多人,使90%以上的果农掌握了苹果生产新技术,并在 生产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全乡科技修剪8600亩,节水灌溉3000亩,刻芽4500亩,环剥4600亩 ,挖改1860亩,高接换头1842亩,果实套袋600万个,种草2200亩。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 提高了果品质量,而且将挂果时间由原来的5年缩短为3年。三是健全销售交易体系,为果商提 供优质服务。先后组建乡村果业协会14个,成立苹果交易仲裁委员会和管理办公室,负责处理 苹果交易的信息、价格、质量及合同纠纷等。每年还组建以果农为主的百人销售队伍,支持他 们闯市场,与深圳、湖北、河北、四川等省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使苹果销售率 保持在98%以上。
  二、强基础,优环境
  按照“联合开发、配套发展”的原则,动员各方力量,紧罗密鼓地打响基础设施建设这场 硬仗。   1市场建设
  从1994年开始,在210国道南北安善段,规划建设以苹果销售为主,融商贸、饮食、加工、 服务为一体的乡村市场。1995年投入794万元,建成南北安善市场,修建门市平房78间。去 年投入110万元,建成74间1998平米的砖混结构房,完成了5华里长的商贸市场主体建筑。随后 又投入85万元,用于市场内部整修装饰。现在安善市场内已开办了餐饮、电焊、汽修、百货、 农药化肥、医疗、粮油交易等经营项目,苹果年销量达1000多万斤,商流资金近2000万元。
  2道路建设
  村级道路上等级是我们实现以果强乡目标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在全面完成县上油路统筹 任务的同时,1996年投入5万元,开通了来往村3华里道路,使之达到四级路面标准。1997年开 通任胡至坡头26公里道路,先后投入41万元,运土方2700方,铺石子1100方;投入1.5万 元,铺修了合乐村庄道路17公里,压垫炉碴400多方。1998年投资5万元,硬化了东坡、林台 、南安善道路4公里。现在全乡村级道路85%达到硬化。
  3水利建设
  根据“合理规划、分期兴建”的要求,1995年投入75万元,完成上坪的机井管道安装、 水塔工程;1996年投资114万元,建成合乐村小高抽工程,投入1285万元,建成崾●抽水 站,投入8万元建成塬畔村小高抽,使全乡村村都有了人畜饮水的水利设施。1997至1998年, 在上级支持下,通过吸引外资,规划并实施了全乡集中供水工程,用高压导虹引县城水源进乡 开启节灌工程,总投资300万元,铺设主管道187公里,现已实施果园节水灌溉3000亩,较好 地解决了苹果生产用水紧缺的问题。
  4住房建设
  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相结合,以改善居住条件为重点,优化美化村容村貌。在新村建设上 ,圪●、来往等村的现代格调住房吸引着周边四邻的人们,群众在效仿中纷纷建起自己的小康 住房。在旧村改造上,安善、东坡等村在保留原有窑洞的基础上装修美化,使几代人居住的庭 院面貌为之一新。目前全乡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米以上,基本达到了宽敞、明亮、卫生、整洁 的要求。
  5开通农用电话和有线电视
  从小康乡镇建设需要出发,1996年5月投入80多万元,建成京兆乡农话交换点,架通进村 入户线路,安装电话500多部,实现了村村组组通电话的目标。为了把政策、信息及时送进农 家庭院,1997年5月投入55万元,启动开通有线电视工程,入户率达到80%以上。
  三、重教育,讲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动力和支柱。我们以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力抓了以 下几个方面:
  1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坚持党的基 本路线教育,在群众中提倡和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创建 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全乡涌现出“星级文明户”1241个,其中十星级149户、九星级279户、 八星级388户、七星级294户、六星级94户,8-10星级户占到66%。几年来,被命名的省级文明 村1个,市级文明村2个,县级文明村5个,县级文明单位2个。市委、市政府命名我乡为“文明 乡镇”。
  2改善办学条件。按照“普九”教育的要求,全乡多方筹资1483万元,新建校舍面积 8230平米。投资1268万元,修复校舍356间,添置、整修课桌凳542套。来往、圪●、东坡、 标台、常家塬等村发动群众筹资建成砖混结构平房校舍。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3坚持综合治理,保一方平安。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致力乡村综治组织建 设。投入2万元给综治办及二警区配备三轮摩托车和报警电话。几年来调解民事纠纷38件,接 待、处理群众上访42起,保证了社会安定,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治安模范乡”。
  4常抓不懈,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按照“三为主”、“三结合”的要求,选配了计划生 育专职副村长,实行中心户长负责制,及时把政策宣传画送进村户,多年来季度“三查”率 达到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9‰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 上。1995年乡上出资7万元,建成计生服务站,配齐药具器械,做到落实节育措施不出乡,开 展生育、生殖保健等综合服务,1999年被命名为省级“计划生育优秀服务站”。
  四、抓班子,聚活力
  在经济发展中,乡党委始终把建好村党支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提高其在农村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运作能力。来往、圪●、安善、东坡、常家塬等村班子建设的经验是,在法纪的规 范下,以勤政、务实、廉洁为重点,在实践中锻炼干部,以工作的实绩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 持。组织村干部到外地学习,在全乡形成赶超先进的热潮,使已建成的小康村在完善提高中 再上台阶,其他村积极向小康目标迈进,共同推动全乡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本文作者为京兆乡党委书记、乡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