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宽录 赵培军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而
由过去国家支柱产业变为非支柱产业的纺织企业中的老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就更多。有人
把纺织企业称为“夕阳产业”,把老企业比作市场大潮中的“帆船”,这既是形象地描述,
也反映了一种与市场经济极不合拍的精神状态。
宁愿“拼死”不愿“等死”
陕棉十二厂是一个有62年历史的老企业。要说对国家的贡献,十二棉自建国以来给国家
上缴的税利可以建成目前规模的18个厂。但是,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缺乏积累,技
术改造滞后,退休职工不断增多,历史包袱越背越重。长久的低效益、低收入、低档产品给
人们的观念中沉积下这样的感觉:象十二厂这样装备落后、负担沉重的老企业应该落后、也
只能这么落后。特别是自1993年以来的连年亏损,使企业元气大伤。截至1999年上半年累计
亏损额已达七千多万元,资产负债率接近100%,企业流动资金全部亏空。面对这一严酷的现
实,职工队伍中有的对企业的前途悲观失望,有的找门路、想办法为自己安排后路,有的则
认为 ,十二厂这只帆船,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只有等待触礁身亡。
是等死还是拼死?我们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用《决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为了开阔视野,探索脱困之路,我们
组织管理人员到省内外先进企业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比较,使我们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也看到了潜力和希望。大家一致表示:我们宁愿“拼死”,也不能“等死”。对照先进企
业,我们找出了自己总体上的差距,也找到了连年亏损的症结。总体差距就差在观念上缺乏
勇于进取、敢于争先的雄心壮志,管理上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需要的机制。同时,也找
出了我们之所以亏损的六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产品开发力度不大,大路产品多,亏损产品多
;二是产品成本高,技术含量低;三是产品售价偏低,原材料购价偏高;四是来料加工比重
大,应赚利润流失;五是用工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六是投入产出把关不严,跑冒滴漏
比较严重。在找出差距、找准亏损原因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企业扭亏脱困方案,提出了奋
斗目标,制定了产品开发、供应销售、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在全厂广泛宣传,以
此激励职工斗志。组织全厂职工开展扭亏增盈大奋战,针对各条线、各部门、各环节存在的
问题,狠抓整改,认真落实扭亏增盈措施。在全厂上下的齐心努力下,亏损的势头很快得到
遏制,当年六月份就扭亏转盈。
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附加值
狠抓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开发,降低亏损产品比重,增加高档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努力
提高产品毛利率,是扭亏增盈的前提,我们制定了新产品开发规划,组成新产品开发专业技
术队伍,制定了产品开发考核奖励办法。展开了以开发高档高附加值产品为龙头的技术攻关
活动。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开发新品种30个,调整开台6500多台次。对原料成份、配比
、浆化料应用、成纱条干工艺和织物结构等进行了上百次试验。结果,认为纺不出的纱纺出
来了,认为过不了的工序顺利通过了,从未生产过的高档高附加值产品接二连三生产成功了
。产品结构由过去主要生产中低档产品发展到能够生产60支以上、经纬密度在100—140根的
平纹、斜纹、缎纹织物、并形成粗厚、细密两极系列。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产生了十分
可观的经济效益。截止今年10月底,盈利产品比重达到100%,产品毛利率平均达到2056%,
比上年一季度提高1885个百分点,部分产品的毛利率达到40%左右。自去年6月份扭亏以来
, 一直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累计实现利润15056万元,1—10月份累计实现利润935万元。
抓住供应和销售两大关口
十二厂连年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是构成生产成本主要因素的原料采
购价格偏高,而产品售价偏低。自去年以来,我们下大力转换供销机制。实行供销机制的
“收、放、挂”。即:物资供应收权,产品销售放权,供销业绩与业务人员收入挂勾考核。
加强采购价格监督,成立供销公司和厂部两级大宗物资采购价格监控小组。实行采购价格统
管,采购渠道放开,采购质量“三级”把关考核的采购办法。打破了以往的从采购选择供应
商、洽谈价格到物资进厂入库一条线的采购制。对低于市场平均价采购到物资的采购人员给
予提成奖励,对于不能按市场价完成采购任务的人员进行考核扣罚。在产品销售机制上,打
破了以往的销售经理一人说了算的僵局,实行销售业务逐级落实任务放权,把产品内外销任
务按月分解下达到组和人,按期由价格小组分品种确定最低售价,将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与业
务员收入挂钩奖罚。这样“一收一放一挂”,内部调动了业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外部便于
灵活应变,更加适应市场。
与此同时,狠抓供销人员队伍整顿。通过严格地考核考察,把素质不高、业务绩效不好
的业务人员坚决调离,把德才兼优的人员调整到供应、销售岗位。同时,严喷气织机生产现
场肃查处供销人员重复采购、高价采购和随意降价销售的人和事。以“买的便宜卖得贵”为
标准,评价鉴定供销人员的工作实绩,促使供销人员到市场一线去了解行情,搞好售后服务
,千方百计采购质优价廉的物资。
求生存还要求发展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虽然一直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由于基
础条件较差和连年亏损,由亏转盈只是脱困路上的第一步。因此,一是严格控制成本,努力
降低消耗。把所有成本因素分门别类,划分系列,落实归口管理部门。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
,逐级分解,逐项考核。改进完善消耗计量和统计方法,做到有消耗必有计量,有计量必有
考核。二是采用倒算成本的方法,进行产品决策,做到赔本产品不生产,达不到毛利率目标
的产品不安排,向市场、向产品开发要效益。以目标利润和目标成本核定生产总量、库存储
备和各项费用。三是将可控费用项目、大修零修项目目标费用分解 下达到各车间、部门考
核控制,实行超罚节奖。四是加大可创收部门剥离力度,对机修、修缮、饭庄、职工食堂、
医院、幼儿园、浴室等部门实行自负盈亏或费用、工资包干,减少了企业非生产性开支。五
是加强审计和财务监督。实行企业大宗开支会议审核、厂长一支笔把关批准制,小项开支按
程序落实专人审批制。定期对承包、独立核算和有收入部门及车间二次分配进行审计,严肃
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狠抓整改追缴。通过以上措施,企业的消耗降低、费用减少,成本得到
有效控制,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治理。
在狠抓企业扭亏增盈的同时,我们并没有满足于维持现状的生存,而是把目标定在求得
发展、彻底脱因上,把力量用在不断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上,今年,制订了企业《五年发展
规划》,确立了企业发展目标和企业产品市场定位,自筹资金450万元,新增精梳机6套、宽
幅织机71台、国产先进纱锭5400枚,与引进的喷气织机形成“双高”产品生产线;由国有独
资企业十二厂以优良设备为投资、职工持股会募股1000多万元,设立了大荣纺织有限责任公
司。下一步将进行的《淘汰落后布机、开发双高一优产品》的技改项目国家已正式批准立项
。该项目完成后,十二厂的装备水平将大大提高。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勇于拼搏,不懈努力
,陕棉十二厂这棵老树,一定会乘借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系陕棉十二厂厂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