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实施四大环保工程 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

实施四大环保工程 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

时间: 2008-06-25 16:00
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局长 刘维隆
  “九五”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精 辟论述和重大举措,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国策地位,提出了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 想,并要求在西部大开发中,把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努力使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 同时,生态环境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是 空前的。1996年,省政府召开了第三次环境保护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 发表了重要讲话,印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 施意见》,提出了我省“九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在党中央、国务院 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 的趋势开始得到遏制,部分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民环境意识明显增强。但是,由 于环保投入的机制尚不完善,环保科技水平较低,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工业结构 性污染严重,粗放型经济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欠账很多,城市环境污 染严重;农村生态污染和农业污染仍在加剧。总体上看,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趋势依然是制 约我省经济发展,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最新的环境质量状况 报告显示:1999年,全省10个地市和3个考核县市建成区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年平均值为4.50, 虽较上年下降3%,但总体上污染依然严重。在反映空气环境质量的三项主要指标中,仅氮氧化 物一项,除榆林、安康外,其余10个地市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而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为 0.485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43倍,参加考核的13个单位全部超标;二氧化硫平 均年日均值为0071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18倍,榆林、铜川、渭南、安康、略 阳和耀县6个市县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在流经我省的6条主要河流中,渭河污染最为严重,13个 监测断面除2个断面符合IV类标准,其余11个断面均属超V类水准。在生态环境方面,我省以水 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肥力下降、地质灾害等为标志的土壤环境破坏日趋严重;以河流断流 、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水体生态功能退化为主的水环境破坏不断加剧;森林资源锐减、 草原退化、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的农、林、牧区生态环境质量退 化的问题也很突出。我省环保产业起步于70年代,20多年来,虽然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有了明 显提高,但与环境污染加剧的速度相比相距甚远,而且环保产业的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 题。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产品技术含量低,部分产品至今仍为生产无标准 、产品无认证、质量无监督的“三无”产品;产品及市场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从而导 致整体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在今年举行的2000年全国科协大会上,全国著名的八位科学家联合率先提出将陕西建设成 为西部生态省的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已就生态省建设前期调研和规划工 作做了安排和部署。生态省的规划是宏伟的、综合性的、多层次的工作。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 ,所谓生态环境是指一个区域或地区支持生命活动的能力。因此,除了加快生态建设,实施山 川秀美工程之外,还应依据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入和提高生态保护的地位和内容; 同时,水环境的综合治理(特别是渭河),以及大气污染的防治,亦是生态省规划中不可或缺的 重要篇章。环保科技产业化的推进又会为生态省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物质和技术支持,对 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不可低估的深远意义。针对建设生态省 的要求,我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西部大开发为主线,建设西部生态省为目标,重点提出四大 标志性环境保护工程,即城市气化工程(蓝天工程)、渭河干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碧水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绿色工程)和环保科技产业化推进工程(朝阳工程)。这四大工程的实施和 完成,将实现我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促进我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 展。具体的讲,四大标志性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将使全省10个地市所在城市和杨凌、兴平、 韩城、华阴等城市基本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渭河干流断面消灭超V类水质,70%的断面 达到地面水功能区划标准,入黄断面达到IV类标准;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形成生态保护和建设并 重的局面,抢救性保护一批珍稀濒危物种、特殊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良好区,使矿产资源开发区 的生态恢复和环境综合整治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逐步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示范 网络;我省科研力量雄厚,机械制造加工能力较强,再加上环保产业20多年来的发展积累,我 省环保产业具有超常发展的潜力,“十五”期间,环保产业的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元。四大标志 性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将使我省在国家西气东输建设中,率先成为全国城市气化第一省;在 黄河中游治理中,率先成为一级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样板省;在西部生态建设与保护中,率先 实现生态省;在高新技术环保产业发展中,率先在西部地区成为全国环保科技产业化强省。
  四大标志性环境保护工程,是我局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提出的,具有 现实的必要性和实现上的可行性。四大工程的提出有充分的实施依据。  一、全省城市气化工程(蓝天工程)
  目前,全省设市城市的空气质量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主要原因是煤烟型污染严重,特 别是西安等中心城市的大气污染已成为制约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国家的“西气东输”计划和 “清洁汽车”行动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西气东输”源于陕西,我省已经形成靖边 -西安南北通道、关中东西通道和即将计划建设的陕南环线所构成的天然气输气干线,加上靖 边-北京与即将修建的新疆-上海过境通道,几乎连接全省所有设市城市,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实施全省城市气化工程,使天然气入户入厂入机关,改善全省城市生活燃料结构;改装现有燃 油汽车为双燃料汽车,大大减轻汽车尾气污染,使西安市等14个设市城市的空气质量基本达到 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时开发天然气化工产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推动天然气产业链的 形成。预计各城市管网建设、陕南环线建设、天然气加气站建设以及靖边-西安工程等共计投 资40亿元以上;天然气环保消费五年将达到80亿元;形成天然气产业链预计五年投资100亿元 左右。
  二、渭河干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碧水工程)渭河年接纳的6亿多吨工业和生活污水,直 接制约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的发展,影响关中农业灌区的水环境和杨凌农业示范区的形象,同 时也对黄河水质造成大的压力。国家确定黄河中游水污染和水土流失是“十五”规划治理的重 点;黄河流域46条支流中,5条河流的纳污量占总量的62%,渭河列为榜首。因此,国家将渭河 确定为重点监控河流,要求消灭超V类水。现在,渭河在我省境内的13个断面,有10个断面超 V类。温家宝副总理近来多次批示要求加强污染防治,以减轻对黄河的压力。  这几年,我省对渭河污染防治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省人大颁布了《渭河流域 (陕西段)水污染防治条例》,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环保局发布了地方标准,250家重点污染 企业已有70%基本实现达标排放,西安市两座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运行,渭南、铜川、杨凌污水 处理厂获得国家支持正在建设,宝鸡、咸阳污水处理厂立项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已经完成,我 省环保工作的整体势头是好的,在黄河一级支流的综合治理整顿中走在了前列,我们应该借 助国家“十五”确定黄河中游为治理重点这一有利时机,乘势而上,争取在沿渭5市再增加 100万吨(二级处理)和20万吨(一级处理)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沿渭城市垃圾处理厂,加快省内 南水北调和渭河下游疏浚工程,建设集中造纸制浆企业,进一步削减造纸废水污染。使渭河 干流段面消灭超V类水质,70%断面达到水功能区的标准,入黄断面达到IV类水质。  三、生态保护工程(绿色工程)
  经过“九五”期间的建设,到今年底,我省自然保护区(点)将达到25个,占全省国土面 积的2.45%,但仍低于全国平均75%的水平。全省总体上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在矿产资源开 发中植被破坏严重,生态保护任务更为艰巨。 国家在“十五”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其中,生态建设与保护 是一大重点。为了克服边建设边破坏、建设赶不上破坏的状况,我省必须实行生态保护与建 设并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山 川秀美工程中要突出生态保护,实施生态保护工程:①对现有生态良好的市、县(区)进行先 期保护,在陕北、关中、陕南分别选取宝塔区、合阳县、杨凌区、宝鸡市区、商州市区等 15个市、县(区)进行生态保护示范,取得经验,分别在本地区推广,并作为山川秀美工程的 支撑面。②根据《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8年?010年)》,“十五”期间新建34个自 然保护区,使我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48个,总面积83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5% ;③省上抓15个生态示范市、县(区)建设,各地市抓40个生态示范乡的建设,各县抓300个 生态示范村的建设,形成我省生态示范市、县、乡、村四级网络。④在矿产资源开发区,复 垦土地16万亩,改善生态状况。⑤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优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⑥加快秦 岭特殊功能生态区的立项和建设。  四、环保科技产业化推进工程(朝阳工程)
  信息、旅游、环保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领域内增长最快的产业。国家在经济结构战略性 调整和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中,都对环保产业寄予厚望。1998年,省政府制定颁发了《关于 加快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1999年、200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环保产业 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截至1999年底,我省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达349个,固定资 产23.79亿元,安置社会就业993万人,年产值6294亿元,实现利润79亿元,居全国 第八位。在高新技术开发、消烟除尘脱硫、水体污染净化、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高效节能 锅炉等领域形成五大优势,拥有国家和省部级认定的环保产品156个,国家重点推广技术16 个,中国环境标志产品16个。为在“十五”期间,把我省建成全国环保科技产业化的强省和 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环境技术与产品开发群。重点抓好污染治理、清洁生产技术和洁净 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三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在“十五”期间,重点推进已经有 关部门批准立项的10项重大环保技术的产业化,并着力培植、扶持以134a为标志的一批新的 环保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开发,以形成强大的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这10项环 保高科技产业化项目预计总投资将超过40亿元,全部环保产业年产值将达到200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