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利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79年至1999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4%。特别
是1996年以来,连续四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结构和增长质量出现了积极变化。面向新
的世纪,面对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如何继续保持这一良好的增长势头,是陕西发
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1996年以来陕西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最核心的衡量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一般是指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社会
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96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11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1997年全省GDP1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1.3个百分点;1999年全省GDP 1487亿元,比上年增长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
分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四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学地分析经济快速增长的动
力因素,客观地把握地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对于陕西经济今后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
义。
1.从三大产业构成来分析,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第二产业。1996年到1999年
,陕西GDP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构成为:22.9∶39.9∶37.2,20.6∶39.9∶39.5,20.5∶41.
1∶38.4,18.0∶43.1∶38.9,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明显上升,1999年比1996
年上升3.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为10.1%、0.2%、7.9%和-2%;第二产业的增长速
度为10.2%、11.3%、12.4%和11%;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为7.2%、12%、5.1%和10.6%;第二产
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的GDP速度,对GDP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分别为36.4%、40%、59.4%
和66.9%。
2.从三大需求来观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投资需求。经济增长从需求的角度
来看,是消费、投资、出口需求“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的。但在不同的时期,贡献有所不同
。1996年以来陕西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投资拉动。1996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2亿元,
比上年增长14.7%,接近全国平均速度14.8%;1997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4亿元,比
上年增长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1998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
比上年增长2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6个百分点;1999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0亿
元,比上年增长1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投资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
期的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速度,对拉动即期经济速度起了重要作用。
3.从所有制结构来观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开始向非公有制经济转化。1997年,
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值占GDP的比重为11.8%,到1999年上升到25%以上。从工业经济内部
来看,其他经济类型(包括股份制、合资、外商投资等)工业1997年比上年增长37.3%,
1998年比上年增长95%,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的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从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来看,私营个体经济1996年比上年增长25.1%,1997年增长26.1%,1998年增长
16.8%,均高于同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4.从不同生产要素的作用来看,经济快速增长开始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大量的投入拉动转
变,高科技企业已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199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有企业
3057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40.8亿元,年总产值248.5亿元,出口创汇9.9亿元。一批高新
技术产业如通讯、电子、软件已形成一定规模,正在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
“新亮点”。
5.从不同地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城市经济特别是以西安为中心的特大城市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西安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
经济的总量也在不断上升。1978到1998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6%,高于 同期全省平均水
平2.2个百分点,1998年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
为52.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逐年提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拉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动力为: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是全
省经济快速增长的产业动力,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是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动力,
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全省经济增长的所有制动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的崛起是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动力,以西安为中心的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全省经济
快速增长的地区动力。这五种动力综合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拉动着陕西经济的持续快速
增长。
二、新形势下经济增长动力面临的挑战
所谓新形势,就是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目前面临的新形势,就是
如何在产品相对过剩,经济结构升级过程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力争经济增长保持在
10%以上,再上一个新的平台,必须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1.从产业动力来分析,第一产业将保持稳定发展,在GDP中的比重不会变化太大。但也
不能忽视第一产业,必须保持稳定,不能有大的起伏。纵观陕西的经济波动,与农业经济
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波动高度相关。第二产业由于陕西的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相当多的企业
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但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和管理的加强,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还有加
快的空间,在GDP中的比重还会上升。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交通、金融、保险、贸易发展速
度将会进一步加快。未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主要依靠第二、第三产业的共同拉动。
2.从需求动力来分析,消费需求由于受收入增加的限制和对未来支出的预期提高,不会
有太大的增加。投资需求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热潮的到来,会有大的提高。但随着投资基数
的加大和建设项目的竣工,高速度长时期增长难度较大。出口需求将会随着世界经济复苏
而进一步增加,但陕西出口在经济中的比重目前还太小,对经济的拉动将有限。总体来说
,陕西经济的发展还要依赖投资需求的增长来拉动。
3.从所有制动力来分析 ,陕西的非公有制经济将会蓬勃发展,特别是一批规模较大,
科技含量高,机制灵活的民营经济的崛起,将是陕西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4.从要素动力来讲,科学技术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陕西是科技大省,完全有
可能成为中西部科技转化的中心。发展一批高科技型的企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
业,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
5.从城市化角度来看,未来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快速增长,将越来越依靠城市化进程。现
代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就是逐步城市化的过程。从现在起,应该顺势应时地加快全省城
市化进程 ,把城市化作为全省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载体,科学规划,加强管理,高起点
、高标准地逐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探索适应新型城市的户籍
就业、用工制度,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良好的改革和体制环境。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五大动力将有所变化,经济增长还主要
是靠内需特别是投资需求的拉动,第三产业、高科技、非公有制经济、城市化进程将担当
未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应把握这种变化,顺势而为,相机决策,拉动全省经济的持续
快速增长。
三、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重塑陕西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机制
面对新的世纪,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经济增长的约束将从产业约束和需求约束转向创
新约束。在短缺经济时代,对经济增长形成机制的“瓶颈”主要是资金、能源、原材料等
外生因素,而买方市场条件下,更大程度上的技术创新、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等内生变量
及全面的体制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约束。创新的内涵很广,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体制创新等。从经济增长的五大动力来分
析,那一个也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离开创新的动力也是不能持久的。惟有创新经
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才能更加稳固。
1.加强技术创新,继续加大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力度,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
量。陕西在技术创新上具有优势,在全国较早提出“科教兴陕”战略,随着实施力度的加
大,为技术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陕西具有技术创新的人才优势,三个国家级的高新技
术开发区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示范样板。一是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争取有一批能带来
巨大效益的技术创新的项目;二是加强对技术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现有科技的能力
;三是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建立技术创新项目中试基地
,加快推广应用步伐;四是加大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建立灵活有效的利益机制,
鼓励技术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五是提高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技术创新意识,使创新
成为全体居民的一种自觉意识,创新则兴,创新则强,创新则富。
2.加快制度创新,尽快建立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度体系。市
场体系及运作制度的完备程度,是构成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内容,面对新旧体制交替,经
济一体化浪潮,加入WTO的挑战,加快以市场体系的经济运行规则的制度创新至关重要。
一是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应大力拓展信息工程、电子商务、网络技术、金融市场、资本
市场和人才市场等要素市场,鼓励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二是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快投资和
资本的社会化,发展民间融资,拉动民间投资增长,发展资本市场,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
道;三是改革金融体系,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积极扩大信用规模,增加资金的流动
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四是调整收入分配和消费政策,增加居民收入,清理各种限制消
费的规定,加快启动信贷消费,规范税费征收,落实减负政策,明朗医疗、住房、教育的
支出预期等,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