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养殖业有望成为西部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 2008-06-25 16:00
杨浩民
鸵鸟养殖业是低本高效的“黄金”产业改革开放20年来,省农垦总公司在产业结构调整
方面曾做出巨大努力,收到一定效果。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由于历史原因和力度上的不
足,现行的产业结构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农业增产不增收和效益低下的深层次矛
盾更加突出。当时,虽然党和国家还未正式提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一问题,但我们已从改
革和农业生产实践中看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和迫切性。1997年后半年,我们在认真调查
的基础上,制定出“开发农业,改制工业,以优势农业带工业,三年走出困境,五年实现良
性发展”的新思路,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大胆地把鸵鸟养殖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创办起陕
西省鸵鸟良种示范场。
自1998年3月引进非洲120只纯种鸵鸟至今,我们先后闯过了引种、产蛋、孵化、育雏、
防疫和枯草青贮玉米秆饲养六大关,逐步建立起一套工厂化的生产线。两年来共产蛋8000余
枚,繁育幼鸟5000多只,先后在关中、陕北和陕南建立养殖分场近10个,并扶植部分农户开
始饲养。至目前,已有40多名省部级、100多名地厅级领导到示范场考察参观。省长程安东视
察后题词:“办新产业,创高效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山林题词:“低本高效、鸵鸟赛金。
”全省各界有近万人也到场参观。预计到2001年,产蛋种鸟将达到1000只,年产商品鸵鸟1万
只;2002年,产蛋种鸟2000只,年产商品鸵3万只;2003年,产蛋种鸵4000只,年产商品鸵
5万只;2005年,年产商品鸵10万只,并相继建成年屠宰商品鸵鸟10万只,揉制鸵鸟皮8万张
的加工企业,年创收入6亿元,使陕西英考鸵鸟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鸵鸟集团。经
过10年至20年努力,可使关中、陕北10%—15%的农户户均养10只商品鸟,全省饲养鸵鸟总
数可达到500—1000万只,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到200亿元,使鸵鸟养殖业成为我省继苹果
之后又一个新的支柱产业,为农民脱贫致富创出一条新路子。在抓好鸵鸟养殖示范的同时
,我们还在养殖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除确定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外,还
有股份制的形式建立了近十个养殖分场。并组建了全国第一个以鸵鸟生产为主导产业的“
陕西省英考鸵鸟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鸵鸟集团。
我省发展鸵鸟养殖业前景广阔
鸵鸟养殖能在我省快速发展,关键是鸵鸟自身特殊的生理特性和我省农村理想的生产
环境所决定的。鸵鸟是目前禽类中体形最大的鸟,虽然我国人工饲养历史不长,但实践证
明它在畜禽养殖中有着明显的生产优势,主要是:
1鸵鸟是食草禽类,饲料资源广阔。鸵鸟耐粗放饲养,不与人争粮,多种作物秸秆、蔬
菜、青贮玉米秆、树叶和部分野草都是较好饲料。据测算,一只鸵鸟每天吃青草25公斤
左右,农户饲养一只商品鸵鸟,一年草饲料费用仅500元。三分地大的农家庭院可养10只商
品鸵鸟,一年收入1万元左右。
2鸵鸟属野生驯化鸟类,适应性和抗病力极强。鸵鸟喜干旱,耐高温,在我国各地均可饲
养,陕西为最佳养殖区。鸵鸟管理简便,可露天放养或扎简单的围栏即可。
3鸵鸟属卵生动物,繁殖能力强。雏鸟饲养一年可成为商品鸟,两年半可成种鸟。母鸟每
年可产蛋50?0余枚,产蛋期长达40?0年。一只母鸵鸟一年繁殖能力相当于10—15头母牛,
饲养成本比养牛还低,比养鸡、养猪更好管理。有人说鸵鸟+草+少量饲料=黄金。
4鸵鸟饲养成本低,经济效益好。鸵鸟最终产品是肉和皮。蛋、毛、骨等也是附加值较高
的食品和工艺品材料,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据科学家测定,鸵鸟肉与牛、鸡肉相比,具有
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和高蛋白、高钙、高铁、高锌的特点,是国际上早已认定的保
健食品。目前国际市场鸵鸟精肉每公斤为100元人民币,每只鸵鸟可产纯肉40公斤,精肉
20公斤,仅肉可卖到2000多元。鸵鸟姓“农”,也姓“工”。鸵鸟皮轻、柔、韧、美,透
气性好,天然羽皮孔的圆点图案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已成为国际市场高档皮革之一,是制
鞋、皮具、皮衣,皮箱、家俱包装和工业汽车座垫的高档皮革原料。目前,一张生鸵鸟皮
国际市场可卖1000元至1500元人民币左右。鸵鸟脂肪是制造高级化妆品的理想原料。鸵鸟
蛋壳可制成高级工艺品。鸵鸟毛制成的装饰品畅销不衰,鸵鸟骨、肝、脾、血等副产品也
是生产多种生化产品的极好原料。可以说,鸵鸟全身都是宝。农户每年若养10只商品鸵鸟
,年可收入1万元左右。专业养殖收入将更为可观。
对我省发展鸵鸟养殖业的建议
1999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后,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把我省经济由滞
后发展引向全面振兴,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此
,笔者认为我们应像当年抓苹果产业那样,抓好鸵鸟的养殖和开发。
一、鸵鸟是低本高效的新兴产业,开发潜力较大。经我们两年多的养殖示范,从鸵鸟自
身特殊的生理特点和示范成果看,鸵鸟确实是养殖业中一种低本高效的新兴产业。它的草
食性、适应性、抗病力强、繁殖速度快、便于管理等特点,决定了它在畜禽养殖中具有明
显优势,是适合我省广大农村、特别是农户散养的新项目,应在我省大力推广。
二、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有鸵鸟适生的明显优势。我省地处黄河中游,光照充足、气
候干燥,关中平原和广袤连绵的陕北黄土高原及长城内外的沙区都适合鸵鸟的养殖。因此
,南非鸵鸟养殖专家在我省考察后认为,我省有望成为国际性鸵鸟新产区。另外,与沿海
各省比,我省在饲草、饲料、土地和劳动力等方面,更有明显的优势。
三、西部大开发,为鸵鸟养殖提供了一个新机遇。在西部大开发中,随着山川秀美工程
的实施,退耕还林还牧还草,不仅使我省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变,而且也为鸵鸟养殖业发
展提供了大量的饲草和饲料资源。同时,为了加快农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尽快解
决农民增产增收问题,农村已出现了一个由传统养殖转向现代新产业的热潮,广大农民对
鸵鸟养殖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干部应及时加以组织引导、积极扶植。
西部大开发中,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力度加大,鸵鸟国际市场也必然得到迅速扩展。目前
,国际市场对鸵鸟皮、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销售市场看好。还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国内市场也逐步扩大,鸵鸟产品销售有明显增长。
四、加强宣传、指导,使鸵鸟养殖稳步持续发展。鸵鸟养殖是一种新兴产业,人们对它
的认识还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省农垦虽然已办起了良种示范场,但真正要把它推向广
大农村,作为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单靠农垦系统内部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应坚持
“公司+基地+农户”新路子,使基地把广大农户带动起来,公司把农户和国内外大市场
连接起来,把专业的群养和农户的散养结合起来,使鸵鸟生产在我省有序、持续发展,真
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成为陕西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
(作者系陕西省农垦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陕西省英考鸵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