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远 申尊焕 马福安
资本运营是所有以谋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机构开展各项活动,从事各项业务共性
的反映,是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资本运营的一个根本属性就是资本扩张,实施资本扩
张行为的两种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集中。资本扩张行为的产生是由内、
外两个因素所决定。首先是内部因素的产生是由于资本的自然增殖要求,导致资本通过运营
后源源不断地产生剩余价值;其次是外部因素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企业不断地
通过并购行为实现资本的迅速集中,完成资本扩张的目的,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本文试图对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障碍作一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以期能对企业资本运营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有所裨益。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障碍
近年来,按照党的十五大关于抓大放小、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对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的精
神,国企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资本运营在促进国有资本的流动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就企业并购这一资本运营方式来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形式多样的并购符
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二是并购是企业和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三是企业并购承担了产业
结构调整的重任;四是并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五是国内并购与全球并购浪潮融为一体。但
在资本经营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障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思想障碍。主要表现为:①将国有企业的破产和拍卖同所有制联系起来,担心资本运
营会削弱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思想上想不通,感情上也难以接受。②认为并
购就是垄断,会引起不公平竞争,从而破坏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的基本要求。③认为并购就
是单纯扩大企业数量和规模,从而出现有些地方政府把一些企业简单地拼凑起来的现象,其
效果适得其反。④认为自己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良好,资金实力也雄厚,没有联合的必要,
如果联合兼并,“内耗”会加大,其实质是一些企业领导害怕失去其既得利益。
第二,体制障碍。由于目前我国旧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从
而制约了企业资本运营。主要表现在:①产权关系模糊。产权关系模糊必然导致产权的错位
。一方面经营者把所有者的资产在没有征得所有者意见的情况下变卖或侵吞,另一方面资产
所有者拿不到该拿到的收益。从委托代理关系看,国企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国
家的各级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都有一定的权力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的职权,但多头管理的现
状导致了“所有者的虚位”,国有企业实际上成为国企自身职工的集体企业,如何进行资本
运营也就仅仅代表了国企自身职工的意见,而各级政府在企业兼并收购中的职能也就变得模
糊了,从而出现了由政府圈定被兼并企业的“拉郎配”、“均贫富”的现象。②由于政策不
配套,从而造成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人事体制的障碍,而社会保障制度、医疗管理体制
的不完整,成为制约企业进行资本经营的制度性障碍,企业短期内难以逾越。企业在进行资
本运营时,会造成大量的下岗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就会阻止资本运
营的实际操作 。③部门分割、地区分割严重。由于地方或企业主管部门仍掌握国企的部分
收益分配权、人事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从而限制了不同地区、不同主管部门企业间的并购
。
第三,市场障碍。这主要表现在:①市场体系不完善,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虽有所发展,但
完善的程度较低,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资本运营活动。②金融市场的不完整无法满足资本
运营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方式一直是国有企业取得资金的主要途
径。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无法使其提供企业并购或并购后重整所需的巨额资金,十分
稀缺的股票上市额度和疲软的债券市场则使企业的筹资活动非常艰难。因此,扩张筹资渠道
乃是完善金融市场、实行资本运营的当务之急。
第四,人才障碍。资本运营需要具有战略眼光、高素质的企业家,这是资本运营的内在要求
。资本运营要求企业家能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通过对企业资产的重组,在协调企业内部
各部门、各环节关系的基础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但现阶段我国象长岭集团董事长兼总
经理王大中这样的企业家太少,从而制约了资本运营的运作。
促进国有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对策
为对付国际市场上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得国企在国际市场和国际化的国内市场中取得有利地
位,按照十五大关于国企改革的精神,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宏观方面
,国家必须为企业的资本运营创造一个良好、规范的市场环境,以推动资本运营的发展。
(一)继续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转换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企关系。各级政府对国
企的作用应严格限定在政策引导和政策扶持上,严禁通过行政手段实行“拉郎配”、“劫富
济贫”。资本运营应是企业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政府的作用仅在于规范市场行为,通过
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必须将行政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管
理职能分开,明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是代表国家管理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的唯一部
门。国有资产管理局应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派驻代表与国务院委派的稽察特派员一起帮助并监
督企业的运营,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应打破地区、部门封锁,理顺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各部门间的关系和地区间的关系。在财税政策方面,可考虑将企业所有
税按隶属关系征收改为按产业征收;在信贷政策上,打破地区、行业限制,以保证国有大中
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二)完善市场体系。一是要完善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培养、建立产权交易中介机构,
促进国有资本的有序、合理流动;二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放开对债券利率的严格限制,
为国企实行资本运营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三是允许企业法人股、国家股进行场外交易或厂内
交易,以存量换增量,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三)对国有企业的债务实行重组。理论界的一些观点认为可以通过以贷改投、中央地方共同
负担、债权转股权、利用中介机构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笔者认为,以债权换股权的重组方
式较好,其优点在于:一是在不减少债务的情况下,增加企业的精神压力,促使其努力工作,
科学管理;二是应将国企陈欠国有银行的债务转换为银行对企业的股权作为债务重组的
主要方向,因为银行资本和企业资本融为一体是世界大型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微观方面,应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这是企业进行资本经营的微观基础。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没有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具有开拓精神的领导班子是不可能搞好资
本运营的。国家应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核心领导建立以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责任制;国
企主要领导应由国家任命,国有资产管理局和人事部门并结合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意见,共同
对其评价和考核,以确定其任职业绩,决定是否任免事宜。并可考虑以一定的方式让其拥有
一部分企业股份,以鼓励其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明确产权关系。一般认为,产权应包括占有权、管理经营权或使用权、收益权三项内容
。笔者认为,目前国有企业的产权可分为三部分:①国家的原始投资,由于国家已获
取了企业的上缴利润,因此国家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只包括其原始投资;②法人财产,
指资本公积金部分;③企业职工拥有的财产,体现为资本公益金。这种划分方法简单,而且
容易操作。以此为基础进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并确定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国有企业的
管理经营权应由国家掌握(因其是最大的股东),并由国家任命的总经理予以操作。由于国有
企业的股份由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构成,因而国企也就较容易地进行资本运营活动。
(三)建立企业完整的规划体系。国有企业应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企业
的中期计划和短期经营目标。同时应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
当企业实施并购后,企业数量增多,机构庞大,容易造成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磨擦,
影响规模经济优势的发挥。二是加强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通过业务整合,使企业各部门有一
个共同的经营目标;通过文化整合,使企业形成共同的经营理念,精诚合作;通过行政组织
整合,使企业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和完整的管理体系,达到政令畅通、步调一致的目的。
(四)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在优势互补的兼购大潮中,作为国有大中
型企业,应扬长避短、不断调整、不断追求高科技、高效率,在核心业务上取得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也应坚持多元化经营策略,但在多元化经营时,一要选择成长性、潜力巨大的
行业,二是选择与核心业务相关度较高的业务。国际企业兼并案例表明:产业化的纵向兼并
应是企业兼并的主要形式。也只有通过这种资本运营的企业经营中的共性特征,来有效地完
成同一产业间企业的并购,实现企业资本的迅速扩张,才是我国大中型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企
业之林梦想成真的唯一抉择。(作者单位: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财经学院
;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