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公报>1999 > 第8期

大力发展文化文物广电事业努力推进全县两个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 2008-06-25 16:00


  岐山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岐山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境内古遗迹和文化遗存丰富,素有 “青铜器之乡”美称。民间文化艺术蕴积深厚,渊源流长。近年来,岐山县委、县政府坚持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积极发展文化、文物、广电事业,有效地促进了全县两 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1997年6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 1998年,我局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 体目标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认真搞好文物保护,积极开发旅游产业, 努力抓好文艺创作、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及管理,切实搞好广播电视宣传,大力 开展全县广播电视网建设,保证了全县文化、文物、广播电视事业的持续发展。  一、实施精品战略,繁荣文艺创作,努力发展文化事业。 1998年,岐山县组织开展了全县锣鼓社火大赛、书画、摄影、根雕展览等活动,同海 内外同 行举行艺术交流等活动共20多次,极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以出精品为宗旨,狠抓 文艺创作,全年专业和业余作者共创作文学、艺术、摄影、书法等作品540件,其中市以上 刊物发表240件。持续开展乡镇文化站建设,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全年送戏下乡560多场 ,送书下乡1225人次,送电影下乡8500多场。同时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全县各文化单 位通过自营、合作、入股、开发等多种形式,创办文化经营实体24个,创收20万元,改善和 提高了文化单位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成立了文 化市场管理委员会和文化市场稽查队,修订完善了管理制度,落实了“一条龙”服务和行政 执法责任制,理顺了音像市场供片渠道,大力开展“创佳评差”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 专项治理和“扫黄打非”,促进了全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积极开发文物旅游产业。 为了加快全县文物旅游产业化进程,县上出台了《岐山 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明确了“四点两线”旅游发展目标,积极实施了全县旅游业 发展以周公庙旅游起步带动战略,年初,周公庙文管处成立了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地举 办了“98华夏城乡游西岐周公庙旅游”活动。按照多渠道投资开发文物资源的新路子,坚持 “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周公庙古文化综合开发六大项目经省计委批准立项,其中投资 500万元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破土动工,正在抓紧兴建。同时,按照文物“修旧如旧 ”的原则,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完成了周公献殿等多项文物维修工程。认真落实了文物保护 “五纳入”,实现了第12个文物安全年。 三、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大力推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 配合全县中心工作,加强广播电视宣传。广播电视节目开设了《十五大精神大家谈》、《县 、乡、村领导干部访谈录》、《两个决定谱新篇》、《学习与思考》、《农民之友》、《辉 煌二十年》等专题节目,系统地宣传展示了全县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效地促进了全县两个文明建设顺利进行。以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为重点,大力加强全县 广播电视传输网工程建设,努力加快广播电视产业化步伐。全年共投资370多万元,完成了 全县广播电视传输网中心前端机房改造和卫星地面接收天线建设,完成了全县三条主干线架 设任务,新栽、补栽、更换电杆815根,架设光缆线63杆公里。实现了县级“三台”合一的 要求,使广播电视产业化迈出了新的步伐。 今后,我县文化广播电视工作的设想和打算是: 以十五大文件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 ,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文化事业与市场经济接轨,大力发展文化、文物旅游和广 播电视三大产业,努力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 认真搞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工作,加快旅游产业开发步伐。立足岐山丰富的文物古迹和 风景名胜资源优势,以发掘周文化和三国文化为突破口,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外资内资 一起上,构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民俗与名吃开发并举、商贸与娱乐业并重的全方 位、多层面综合开发旅游产业的体系,努力促进以周公庙、周原遗址、崛山为重点的北线周 文化和以诸葛亮庙为重点的南线三国古战场旅游格局的形成,使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现 实的经济优势。 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活动、文艺创作和文化市场 ,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以乡镇文化站建设为重点,努力开展创建先 进文化乡镇活动,把创建先进文化乡镇与建设精神文明乡镇紧密结合,不断巩固和提 高全国文化先进县水平。 继续加强广播电视宣传工作。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搞好广播电视宣传,努力办好 广播电视宣传各个栏目,不断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与此同时,加快全县广播电视 传输网工程建设步伐,努力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力争在本世纪末实现广播电视产业化执法 环境,切实改善警民关系。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