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当前省级经济调控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前省级经济调控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 2008-06-25 16: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政府的放权,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省级政府的 经济调控已显得非常重要。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 型时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市场体制还未建立起来,体制的不完善与市场的不完善 交织在一起,使省级调控面临极为复杂的环境和问题。本文将从转型期的特殊实践出发,提 出当前省级调控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围绕整体战略,选准一定时段内省级政府调控的中心任务 省域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多目标问题,涉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增加就业、维护公平 、扩大开放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是省级政府面临的非常紧迫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整个 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些目标之间事实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微妙关系,并且许多目标 在一定时间的条件下是相互矛盾的,很难同时兼顾。一些国家(日本、韩国)的发展实践证明 ,在不同时期内抓住当时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选取相应优先发展目标,容易取得发展上 的成功。以陕西为例,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一系列交错在一起的问题,如农业产业化问题, 国有企业低效率问题,科技经济一体化问题,财源建设问题,经济结构优化问题,优势产业 发展问题,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反贫困问题,利用外资问题,城镇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 力转移问题,工业缺乏创新机制问题,地产商品缺乏竞争力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事业 发展迟缓问题等。从表面上看,问题很多,涉及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从本质 上看,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二元经济与二元体制并存,产业化水平低,经济发展缺乏内 在活力及政府调控能力弱产生的。以笔者之见,陕西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尽快提高国民经 济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优势产业。一方面全面改 革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放手搞活非公有制经济,同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 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只有咬住这一目标不放松,通过十年或更长时间的持续努力,才能 实现陕西经济的真正飞跃。如果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优先目标或目标多变,那必将造成经济发 展的迟缓,因为许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要靠发展去解决。综合实力提高了,许多相关问题将 迎刃而解,也为另外一些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宽松的经济环境。 二、以产业政策为中心,构筑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政策体系 对经济发展目标起作用的经济政策手段有许多。如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价格政 策、竞争政策、地域经济政策以及能源政策、农业政策等,这些经济政策手段,都必须通过 产业部门才能发挥作用。产业政策就是政府干预资源长期性配置的政策,是侧重于刺激供给 、增加生产的政策。 在中央政府产业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省范围内的产业发展政策, 是省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调控职能。如陕西省政府提出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实行重点产品—— 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启动,促进机械、电子、能源、化工、旅游、医药和林果特产业等优 势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优势产业实施方案”和启动计划,涉及组建和 完善19个企业集团、55个实施项目,着力培育汽车、高压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新型家电 、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六大支柱产品。对优势产业发展,从增补生产经营资金、减轻历史债务 包袱、增加技术进步等方面给予支持。省上每年筹集8亿元作为重点项目资本金基金,主要 用于扶持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同时省上每年集中1000万元资金,作为优势产业重 点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费用。  此外,省级政府可以针对当地经济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和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以及目前国有 资产的流动重组迟缓和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具体情况,不一定要坐等从体制上 根本改革这一状况,可以选择在目前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现实情况下“强行起飞”,即利 用“国有资产”统一所有的合法性和权威,加大无偿划转的授权经营力度,突破政企不分、条 块分割的掣肘和障碍,加快国有资产跨地区、跨部门的流动组合。如一汽集团和云南蓝箭 汽车 厂的联合。1993年后,汽车市场发生了变化,规模经济企业逐步形成,而蓝箭汽车厂规模小 ,生产经营陷入严重困境。1996年,由云南省主要领导牵线搭桥,把蓝箭厂现有32亿元净 资产,无偿划拨给一汽16亿元,让一汽在新组建的一汽红塔公司中拥有51%的股 份,且将原17亿元的财政借款改为政府投资。一汽承担原蓝箭厂52亿元的银行贷款 担保。 三、重视投资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各区经济发展十 分不平衡,具有市场残缺的种种特征。这又历史地赋予政府投资特殊的“使命”——政府除 了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投资外,还需要在我国“瓶颈制约”严重的基础产业加大投资,尤 其要加大对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农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以及落后地区的投资力度。 发达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工业化发展过程,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已有了相当的基础,不 存在象发展中国家那样的结构性矛盾,政府投资主要在于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外,还要 针对“市场残缺”,部分地充当着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因此,我国政府投资“任重道 远”。此外,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经济波动的出现不可避免,政府投资还 承担着调节社会总供需,对国民经济进行景气调节的责任。从我国目前看,政府投资无论从 范围 上还是从力度上都要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如陕西省确定“九五”期间在水、电、路、信四方 面各投资100亿元以上,大力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黑河水库等水利项目 ,新增供水能力12亿立方米;以增加干线铁路和改造公路主干线为重点,建设西安——安康 铁路、西安——南京铁路,贯通宝鸡——潼关高速公路;加强全省公共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首先是把关中地区的信息网络建立起来,并与信息国道接轨,与国际互联网连通,形成灵敏 快捷、四通八达的信息体系,加速全省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坚持水、火电并举,加快关中 地区火电及汉江流域水电开发,加大煤、气、油资源的开发强度和深度。到本世纪末,使我 省 成为年产7400万吨煤、300万吨原油、30亿立方米天然气、930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的能源大 省和煤、电、气输出基地及煤化工生产基地。 四、注意调控主体与客体间的博弈行为 随着市场机制的推行,企业及个人的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加强,他们变得愈来愈有理性 ,能够 对政府的经济调控政策作出理智的反应,产生预期的控体,即调控主体与客体间产生博弈。  如1994年陕西部分地区农业受灾严重,粮食供给吃紧,政府为了掌握必要的粮源,在定购之 外完成当年农产品的收购任务,不少地方关闭了当地粮食市场,甚至取缔粮贩,实行 地区封锁政策,限制粮食外调。地方政府采取这样的调控政策,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 预期及经济利益,因而带来宏观调控负面效应,越是关闭市场,农产品供给货源越少,从而 导致农产品价格急剧上涨的恶性循环局面。这样,政府的农产品收购扩张性政策就不能有效 地发挥作用,农业宏观政策的预期效应已被不同程度地抵消。又如1998年我国为抵御亚洲金 融危机的影响,急需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政府连续调低利率,各省政府也采取多种措施, 鼓励消费。岂不知群众自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政府越这样做,市场物价越要走低,买 涨不买落,还是等一等价格再低时再买。这样政府的调控目标不但落空,而且得到了相反的 结果。 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在转型期内,政府在制定经济调控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被调控者的 预期及博弈行为。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前,应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政策实施过 程中,要及时收集各种反馈信息;政策落实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评估政策的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计划委员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