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财政厅厅长 丁全德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成“九
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厅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
十五届三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积极落实两个《决定》,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强化支出
管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圆满地完成
了省委、省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收入征管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一年来,我们积极配合税务部
门,严格依法征税,加强税务稽查,严厉打击偷、漏、骗税等违法违纪行为。层层建立收入
征管目标责任制,组织干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清缴欠税,纠正混库。在狠抓重点地区、
重点大户、重点税源的同时,全面开展税源普查,进一步加强零散税源和非税收入的征管。
经过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省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1998年,全省地
方财政收入完成9104亿元,占年度预算的10443%,比上年增长1237%;地方财政收入
加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共计15541亿元,同口径增长1348%。
(二)重点支出基本得到保证,财政支持各项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1998年,国有企业、粮
食、社会保障等几项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资金供需矛盾非常尖锐。面对困难和压力,我
们积极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资金保重点、保改革。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
本生活,到年底,已核拨应由财政负担的保障资金242亿元。支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应
由省财政配套的粮食风险基金已全部拨付到位,全省消化政策性粮食财务挂帐31亿元。
(三)财政改革继续深化,监督管理明显加强。 继续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制定并实施了省对地县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对山阳等43个县实施转移支付,对旬阳等
8个贫困县实行财政赤字零基承包。通过转移支付、零基承包、工资补助、老体制定补等
方式,省财政共拿出795亿元资金,用于帮助困难县解决工资发放困难。从1998年9月1日
起对省级单位设备购置、维修工程、车辆保险实行政府统一采购,至年底已完成13项政府采
购业务,节支率达174%。严格执行省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会议费“总额控制、严格审批
、定点开会、财政结算”办法,全年省级机关会议费支出比上年下降1075%。努力规范公
积金归集和管理,对省级单位住房公积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和封闭运行管理。进一步加强专控
商品审批,对社控调节基金实行“先征后返”和省地分成办法,全省专控商品审批金额比上
年下降291%。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加大清理整顿财政周转金工作力度,对财政周转金
实行只收不贷,集中精力抓回收,清理债权债务,全年回收资金90817万元。财政专项检
查和日常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查处、纠正了一些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不断完善国有资产
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国有资本金管理,全面完成了城镇集体企业和政法机关脱钩企业的清
产核资任务。积极组织实施新的会计制度,在神木、临潼等6个县区进行了会计人员委派制
试点,积累了经验。全面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清理整顿,依法撤销了45家不符合法定设立条件
的会计(审计)师事务所。严格收费项目审批,先后两次公布取消了360项收费项目,减轻企
业和农民的负担。
(四)积极主动争取国债转贷资金,拉动我省经济增长。 去年,我们抓住国家增发1000亿元国
债转贷资金的机遇,与省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多方争取财政部、国家计委的支持,共为我
省争取到中央和地方国债转贷资金3357亿元,其中地方转贷资金2263亿元,资金总额位
居全国前列。并按照文到即转、款到即拨的原则,从速下达转贷项目计划和预算,落实转贷
责任,促使资金尽快到位,对加快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
(五)贯彻两个《决定》措施得力,支持企业改革成效初显。 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颁布
后,我们及时制定并组织实施了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财政财务配
套政策。据统计,去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共为改制企业核销损失1105亿元;产权转让收
入2亿元,已交9160万元,其中再投入4353万元。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和纳税
大户台帐,设立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支持纺织企业压锭减员,扭亏增效,省财政共
拨付资金3043万元。认真贯彻省上《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出
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
(六)完善制度抓考核,政治理论学习和干部培训教育步入经常化、规范化轨道。制定了《财
政厅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财政厅处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培训制度》、《财政厅处级党
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考核制度》、《财政系统干部培训考评办法》及《实施细则》等,成立
了财政厅业余党校,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年来,共举办政治理论、办公自动化
、公文写作知识等各类培训班15期,8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干部职工学理论、学党章、学
业务,比成绩、比贡献在厅机关已初步形成风气。
1999年是继往开来,胜利迈向21世纪的关键一年,财政工作是牵动经济工作全局的一个
重点和难点,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要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支持各项改
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深化财税改革,强化财政管理,严格以法征税,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调整支出结构,保工资、保稳定、保改革,保持农业、教育、科技、扶贫等重点支出的必
要增长,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转变财政职能,逐步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提高财政对
社会公共项目的保障程度;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反对铺张浪费,促进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 按照省上《关于加快基础设施重点
项目建设的决定
》,积极参与选好项目,搞好可行性研究,争取中央更多的支持。督促有关部门和地市落实
配套资金,加快拨款进度,保证转贷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重点建设项目,派驻财务监督,
进行财务跟踪监管,保证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坚决查处和纠正截留、挪用、浪费建设资金
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开源节流,强化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继续把培植财源作为大事来抓,不断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政支撑点。认真清理和规范各种财税优惠政策,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
和随意批准缓税、欠税的做法。认真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惩治腐败”的
方针,严格依法征税,强化税收稽查,积极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偷、漏、骗税和逃
税等违法违纪案件,清缴欠税,纠正混库。做好帮困基金、水利建设基金等各项基金及行政
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征管工作,做到应收尽收。
(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工资、保稳定、保改革。 预算安排和执行中,首先保证教师、国
家公务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费的发放,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再就业财政应
负担的资金,保证政法机关吃“皇粮”。严格实行保工资首长负责制,冻结行政事业单位编
制,严把进人关。逐步加大对贫困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向困难县派驻财政督查员,监督和督
促建立工资专户,加强资金调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严格执行
中省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大力压缩会议费、购置费、印刷费
、修缮费等一般性支出。财政资金要逐步退出生产性基建投资和竞争性投资领域,支持教育
、科技、扶贫、环保和救灾,支持医疗、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建立城乡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财政对社会公共项目的保障程度,逐步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
(四)继续深化和完善财政改革。 改革工资发放办法,从今年元月一日起,对省级党政群机关
、全额预算拨款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发放,全面实行“编办定编定员、人
事核实人员、财政核拨经费、银行统一发放”的办法。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制定出台相
应的配套办法,抓好省级单位政府采购工作。改革外事经费结算办法,实行省级外事接待费
用财政统一结算,节省财政支出。
(五)加大财政监督力度,严肃财经纪律。 继续完善预算外资金上交财政专户和行政事业性
收费收支统管办法,切实抓好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
管理工作,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乱收费。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会计人员委派
制试点,帮助企业实施新准则、新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加强企业国有产权变动的监管和股权管理,加大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查处力度,确保国
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做好新颁布的财政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
(六)狠抓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公
务员活动,教育广大财政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模范遵守国家的有关法
律和法规,坚持依法理财,依法办事。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与党风廉
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为,廉政勤政,建设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优良、
廉洁高效的财政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