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端
近年来,凤翔县农机化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
以贯彻落实《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定》为动
力,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深化改革,优化结构,依法治机,科
教兴农,加速农业机械装备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被省政府命名为“农
业机械化十强县”。
一、农机结构不断优化,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1998年,新增拖拉机466台,较上
年增长50%;新增联合收割机62台,较上年增长4倍;推广各类新机具256台(件),比上年增
长47%;全县农民投入新购农机资金达到1200多万元。这些新机具的投入使用,使我县小麦
、玉米全程机械化装备配套趋于合理,机群结构优化,科技含量提高,大幅度提高了农机服
务农业的生产能力。
二、突破了关键技术,提高了机械化水平。 我县采取“县抓试验乡推广,农
户普及创高效”的措施,在小麦、玉米生产的全过程广泛使用农业机械。不仅使机械深翻、
机械播种、机械整地、秸杆还田、农田基建、农田运输等常规化技术广泛应用,而且突破了
小麦、玉米联合收获、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沟垄播种、地膜覆盖、农产品运销、机械植
保等作业项目和关键技术。农业节本增效工程项目完成总投资2415万元,实施节水、节肥
、节种旱作农业技术155万亩,完成综合机械化作业量1279万标亩,增收节支总额达908
7万元,经部省验收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
三、农机服务走上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轨道。 我县不断完善以县乡1
00多台大中型作业机组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参加的农田跨区作业队;以县农用石油公司为
中心,上联宝鸡市农机联合体,下通17个农机加油站的油料供应网络;以农机两厂和23个农
机修理点为骨干的农机修理网络;以县农机公司和乡镇25个农机供应点为主渠道的农机供应
网络,使全县逐步实现农机服务市场化、农机站建设规范化、服务项目实体和管理、经营、
服务“三位一体”化。形成了乡镇农机站建设的“四有”模式(有农田作业、油料供应、配
件供应、农机修理)。在农机作业的组织形式上,以半紧密型方式组建了162台收割机、500
多名操作服务人员参加的机收队,东进西征,北上南下,作业总收入达到3918万元,比上
年增长144%,创历史最高水平。
四、贯彻《条例》,依法治机。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县以贯彻落实省《
条例》、《决定》为契机,以创建“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为动力,进一步完善了
部门执法责任制。通过培训考核组建了有43人组成的农机执法队伍,顺利实现了三轮农用车
的管理交接,加大了农机巡查力度,并对农机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实施有效监督,规范了农机
经营秩序和市场行为,使全县农机人员的整体法律意识得到了加强,保护了农机经营者的利
益。
五、千万机手培训活动成效显著。 根据部、省安排,我县以农机化学校为阵
地,深入开展了以千万机手培训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活动。广泛普及农机科技知识
,深入乡镇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96场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2317名。为了把“三下乡”活
动引向深入,我们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举办了电视、广播讲座,播放农机技术录像,配
合跨区机收、地膜覆盖技术推广两个硬仗,宣传先进典型和农机动态,使“三下乡”入户率
、普及率覆盖全县65%,被省、市评为“三下乡”先进单位。
今后,我们要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技创新为主线,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
新飞跃。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知识普及创新为
突破口,实现农机科技和生产力质的飞跃,逐步建立起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努力跨入全国农
业机械化强县行列。
今年,我们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以提高农机服务于农业的生产能力为重点,突出
抓好农业节本增效工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二是要打好跨区收获、
秸杆还田、小麦地膜覆盖三个硬仗,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和统调统配能力。
三是强化服务功能,加大农机执法力度,培育农机修造、销售、供油、作业市场,促进农机
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农机发展新机制,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四是开展常年性“三下乡”活动
,提高农机队伍的素质,使农机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五是加强基础建设。年内完成县
曲轴有限责任公司工贸大厦基础建设,下大力气加强县、乡两级服务组织基础建设和
实体建
设,为跨世纪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推进农业机械化事
业新飞跃。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国五十周年和新世纪的到来。 (作者系凤翔县农机局局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