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公报>1999 > 第22期

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发布时间: 2008-06-25 16:00

□ 陈万生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为调整 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指明了方向。凤翔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结构的 调整,对于开辟新的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至关 重要。 一、认清形势,理清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思路  近年来,我县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年种植粮食10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225万吨 左右,多经产值达到32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 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粮食生产已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 县和全国优质粮生产示范县。但随着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主 要依靠粮食生产支撑农民收入增长的潜力已经不大。受此影响,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对农 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投入减少,对工业品购买力不足,直接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 发展,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为此,我们确定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总 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三 压三扩”战略,突出发展多种经营,加大品质优、效益高的农产品开发力度,千方百计增 加农民收入。 二、突出重点,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面,我们确定了四个重点: 一是调整粮食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大力发展以地膜覆盖为主的优质粮生产。根据全县地 貌特点和农业基础条件,进行分类指导,实行“三压三扩”。山区大力压夏扩秋,推行 “两个一”(人均种植一亩地膜小麦、一亩地膜玉米)的耕作制度,使夏秋粮面积比由 65:35调整为50:50;沿山旱腰带和平塬旱地压缩传统直播小麦面积,扩大地膜优质小麦 、地膜优质专用玉米面积;平塬、川道灌区发挥地力和水利资源优势,大力压缩纯粮播种 面积,扩大粮经间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今年重点抓好1万亩国家优质粮示范和 5万亩省级优质粮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全县30万亩优质粮生产。二是优化经济作物品种 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辣椒生产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和建设全国高产优质高效标 准化示范县的要求,推广新优品种和实用技术,增加产量和科技含量,使面积稳定在10万 亩,干椒总产达到12万吨。果业生产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积极推广高接换种、套袋等 先进技术,发展名优早熟品种,建设新优果品示范园,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高价值果品生 产。蔬菜生产以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为主,不断壮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强产品 竞争力,鼓足菜农钱袋子,丰富群众菜篮子。三是拓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以长青、横水两镇为重点,普及推广香菇、灵芝、木耳等食用菌生产,创办企业,深度开 发,提高商品性,创造高效益。在沿山旱腰带运用地膜栽培技术种植烤烟。同时开发引进 新的生产技术和品种,使经济作物种植呈现多品高效的局面。四是大力调整养殖业结构。 以秦川牛示范基地和布尔肉羊繁育基地建设为重点,实施专业化养殖和规模化经营,发展 汉丰、涧渠等3个养牛大乡和五曲湾等7个布尔羊大乡。综合利用秸秆,降低养殖成本,提 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完善服务体系,稳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以建设国家、省、市级优质粮、果、辣示范基地为重点,大 力实施千井惠民、集雨节灌、渭北旱塬综合开发、农业生态等十大工程,完善修复田间渠 道,打配中深机井,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各种植区灌溉能力。  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继续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认真实施“种 子工程”,切实抓好种子的统繁统供,大力推广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区域化 栽培,规范化服务,提高农业产出能力。切实搞好科技精品示范园建设,创建一批高标准 、高水平、辐射能力强的示范点,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上水平。  加强农产品销售和转化。壮大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实力,规范运作行为 ,增强购销能力。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扩大和完善乡村农产品市场信息 网,形成覆盖全县的信息传播系统,促进农产品外销外运。围绕农产品加工,大办龙头企 业,提高原粮、苹果、辣椒和畜产品的转化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涉及多个方面,关乎农民利益,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为此,县上成 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农业、财政、水利、农牧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 组织指导全县的结构调整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参 加的领导小组,全盘负责本乡镇的调整工作。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办法 ,指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加强行政推动力量,把结构调整纳入县乡岗位目标 责任制考核范畴,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全县农业生产结构顺利进行。 (作者系凤翔县副县长)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