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万生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为调整
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指明了方向。凤翔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结构的
调整,对于开辟新的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至关
重要。
一、认清形势,理清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思路
近年来,我县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年种植粮食10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225万吨
左右,多经产值达到32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
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粮食生产已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
县和全国优质粮生产示范县。但随着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主
要依靠粮食生产支撑农民收入增长的潜力已经不大。受此影响,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对农
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投入减少,对工业品购买力不足,直接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
发展,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为此,我们确定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总
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三
压三扩”战略,突出发展多种经营,加大品质优、效益高的农产品开发力度,千方百计增
加农民收入。
二、突出重点,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面,我们确定了四个重点:
一是调整粮食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大力发展以地膜覆盖为主的优质粮生产。根据全县地
貌特点和农业基础条件,进行分类指导,实行“三压三扩”。山区大力压夏扩秋,推行
“两个一”(人均种植一亩地膜小麦、一亩地膜玉米)的耕作制度,使夏秋粮面积比由
65:35调整为50:50;沿山旱腰带和平塬旱地压缩传统直播小麦面积,扩大地膜优质小麦
、地膜优质专用玉米面积;平塬、川道灌区发挥地力和水利资源优势,大力压缩纯粮播种
面积,扩大粮经间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今年重点抓好1万亩国家优质粮示范和
5万亩省级优质粮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全县30万亩优质粮生产。二是优化经济作物品种
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辣椒生产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和建设全国高产优质高效标
准化示范县的要求,推广新优品种和实用技术,增加产量和科技含量,使面积稳定在10万
亩,干椒总产达到12万吨。果业生产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积极推广高接换种、套袋等
先进技术,发展名优早熟品种,建设新优果品示范园,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高价值果品生
产。蔬菜生产以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为主,不断壮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强产品
竞争力,鼓足菜农钱袋子,丰富群众菜篮子。三是拓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以长青、横水两镇为重点,普及推广香菇、灵芝、木耳等食用菌生产,创办企业,深度开
发,提高商品性,创造高效益。在沿山旱腰带运用地膜栽培技术种植烤烟。同时开发引进
新的生产技术和品种,使经济作物种植呈现多品高效的局面。四是大力调整养殖业结构。
以秦川牛示范基地和布尔肉羊繁育基地建设为重点,实施专业化养殖和规模化经营,发展
汉丰、涧渠等3个养牛大乡和五曲湾等7个布尔羊大乡。综合利用秸秆,降低养殖成本,提
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完善服务体系,稳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以建设国家、省、市级优质粮、果、辣示范基地为重点,大
力实施千井惠民、集雨节灌、渭北旱塬综合开发、农业生态等十大工程,完善修复田间渠
道,打配中深机井,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各种植区灌溉能力。
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继续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认真实施“种
子工程”,切实抓好种子的统繁统供,大力推广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区域化
栽培,规范化服务,提高农业产出能力。切实搞好科技精品示范园建设,创建一批高标准
、高水平、辐射能力强的示范点,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上水平。
加强农产品销售和转化。壮大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实力,规范运作行为
,增强购销能力。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扩大和完善乡村农产品市场信息
网,形成覆盖全县的信息传播系统,促进农产品外销外运。围绕农产品加工,大办龙头企
业,提高原粮、苹果、辣椒和畜产品的转化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涉及多个方面,关乎农民利益,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为此,县上成
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农业、财政、水利、农牧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
组织指导全县的结构调整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参
加的领导小组,全盘负责本乡镇的调整工作。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办法
,指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加强行政推动力量,把结构调整纳入县乡岗位目标
责任制考核范畴,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全县农业生产结构顺利进行。
(作者系凤翔县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