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时间: 2008-06-25 16:00
□商宝庆
  宝鸡县辖18镇18乡、492个行政村,面积3082平方公里,总人口712万。其中,西部 山区18乡镇、204村,1702万人,面积1981平方公里,耕地4522万亩,分别占全县人口 、面积、耕地的24%、64%和44%。该区自然条件差,灾害频繁,交通、通讯、医疗、文教等 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人口集中,群众生活水平较低,扶贫任务 十分艰巨。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扶贫开发政策,坚持开放、开发式扶贫的 方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合力攻坚,不断增强西部山区的自我发 展能力,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使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1998年底 ,全县共有8个贫困乡、63个贫困村基本解决了温饱,贫困人口基数由攻坚初期的31520人 下降到8262人。
  一、制定扶贫规划,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我们先后制订了《宝鸡县“三七”扶贫 攻坚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全县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措施及优惠政 策,始终以扶贫开发总揽西部山区经济工作全局,坚持党政一把手是扶贫攻坚第一责任人 的制度,调整、充实了县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了西 部山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在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扶贫政策的同时,对贫困地区在资 金投入上给予倾斜,每年列支25万元,专门扶持西部山区贫困群众种植地膜玉米5000亩, 并将山区开发资金由每年的20万元逐步提高到40万元。去年,县委、县政府在认真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制订了《关于加快西部山区扶贫开发脱贫致富步伐的若干政策规定》,经过 一年实施,共为西部山区贫困户减免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公路义务建勤费等3685万元 ,向西部山区投入农田水利补偿费42万元,拨付山区开发资金46万元,保证了扶贫开发工 作的顺利进行。
  二、狠抓粮食生产,努力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以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为突破口, 狠抓粮食生产。将种植地膜玉米和地膜小麦作为夺取粮食丰收,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的有 效途径和扶贫攻坚的重点工程来抓。今年,县政府将地膜种植确定为1999年十件实事之一 ,投资25万元,重点扶持贫困户种植,并作为小额信贷扶持的重点项目,提供小额扶贫贷 款资金。各乡镇实行乡、村干部扛死肩,农技人员包项目,党员干部包贫困户的办法,保 证了种植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春播开始后,县上组织农技人员逐乡镇、村组进行技术培 训,手把手开展操作示范,农资部门上门供应种子、化肥和农膜,县上统一购买了15万 公斤玉米良种和15吨优质地膜,分送贫困户手中。农机部门上门维修覆膜、种植机械,保 证了种植质量,今年全县贫困地区种植地膜玉米304万亩。全县五年筹集资金126万元, 扶持贫困地区群众种植地膜玉米1029万亩,地膜小麦8100亩,共增产玉米7700多吨。同 时,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五年累计新修“四田”45万亩,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4亩 。通过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基本上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吃粮问题,西部山 区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93年的250公斤增加到1998年的321公斤。
  三、加快基础建设步伐,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在县上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我们克服困难,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310国道改线拓宽为契机,全面带 动沿线乡镇的乡村道路建设,努力改善西部山区的交通落后面貌;以鸡冠岩水电站工程建 设为龙头,带动西部山区的小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民办水利事业,推广窖灌节水农业,扩 大灌溉面积;“以工代赈”和“甘露工程”等项目资金向西部山区倾斜,以解决西山群众 的吃水困难。五年来西部山区共新修乡村公路598公里,改造乡村道路278公里,铺筑县乡 油路38公里,行政村通车率达到了922%;架通了22个行政村的高低压电路,实现了全县 村村通电;修复了92个行政村的人饮工程,解决了582万人的饮水困难;新修校舍 332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初步得到改善;实现了乡乡电话程控化;完成了4个乡的撤乡建 镇工作;修建了西山18乡镇的电视地面接收站,发展了一批有线电视用户。今年,县上又 投入资金,进行县石公路改造、修建固川渭河大桥,对居住偏远的贫困户实行移民搬迁扶 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和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
  四、抓多经生产,千方百计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根据自然条 件,拓宽多经路子。加强果品、花椒、蚕桑、畜牧基地建设,稳定果园面积,提高果品质 量,实施苹果“2185”科技示范工程。充分开发利用“四荒地”,发展养殖业和畜牧业生 产,五年新栽花椒290多万株,西部山区的花椒累计达到850万株,年产干椒264吨。鼓励群 众栽桑养蚕,新建桑园4500多亩,引种、试栽薯蓣980亩。加快畜牧强县建设,积极发展畜 牧业,1998年西部山区的牛、猪、羊饲养量分别达到48万头、42万头和27万只,发 展大棚养鸡12万只。经过广大群众的不懈努力,西部山区的果品、花椒、畜牧基地初具规 模,布尔肉羊、地栽黑木耳、大棚养鸡等项目正在示范推广。同时,组织群众开展劳务输 出,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1998年西部山区实现多经收入2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993年的559元增加到1998年的803元。
  五、全面推行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工作,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制定了《宝鸡县 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扶贫到户组织。各乡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 责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抽调得力干部与信用社工作人员组建扶贫经济合作分社,由贷款 户自愿组成联保小组,村级成立扶贫中心,专门负责生产项目落实与扶贫贷款的投放与回 放。二是紧紧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两个以上的种养业和第三 产业项目,在扶贫贴息贷款的扶持下,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加强资金回收与配套服 务。乡镇政府与信用社密切配合,尽职尽责,确保信贷资金按期回收。做好项目实施中的 配套服务,开展技术培训,帮助群众做好生产物资的供应和产品销售,提供生产、市场、 劳务等信息。四是实行分工负责制。小额信贷扶贫对象与项目选定、贷款的回收由乡镇一 把手负总责,贷款资金筹集与投放由信用社主任负责。乡镇政府动员企业、群众及时清还 贷款,并在信用社踊跃存款。各信用社发挥网点多、分布广的优势,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 金,大力清收不良贷款,积极盘活资金存量,在确保正常支付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小额信 贷扶贫到户贴息贷款,今年全县力争投放小额扶贫贷款900万元。各乡镇充分利用小额扶 贫贴息贷款,组织群众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积极实施苹果“2185”科技示范工程,提高果 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丰富的牧草资源,发展布尔肉羊新品种,开发大棚养鸡项目 ,发展养殖大户,带动畜牧业发展。扩大花椒、蚕桑基地面积,大力栽植板栗、核桃等干 杂果,加大薯蓣种植面积,加快地栽黑木耳技术推广,想方设法增加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 (作者系宝鸡县县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