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公报>1999 > 第20期

发展气象事业为陕西经济建设做贡献

发布时间: 2008-06-25 16:00

  □ 陕西省气象局局长 程廷江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陕西省气象部门始终坚持改革求发展,历经了几次大的改革和调 整。尤其是1992年以来,重点从结构调整入手,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形成了基本业务、 科技服务、综合经营三大块基本框架和深化“三大块”结构调整,建立完善了相应的运行 机制联合体。紧紧抓住“班子、队伍、作风”建设这个推动各项工作的关键,经过探索和 实践,改革使气象事业的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盘活了内部结构,激发了积极性,带来 了明显的效益。我们遵循服务窗口统一的原则,服务层面多元化、手段多样化,改变了过 去单一、封闭的服务方式,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业务建设和科技服务跨跃式向前迈进。
  一、业务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原则,加大投入,整体推进,有效地改变了服 务手段,提高了气象服务的总体效益。
  80年代是我省气象事业发展较快的十年,特别是“七五”期间,我省气象业务现代化 建设按照“W—1”和“W—2”工程设计的方案,形成了一定的建设规模。
  建成了省级自动转报系统和高、低分辨卫星云图数字化处理系统,引进了“713”雷 达数字化系统,对711雷达进行数字化改造;建成了省—地、部分地—县的VHF和SSB气象 辅助通信网和天气警报网;建立了卫星遥感业务;基本完成了省级天气预报实时业务系 统建设和历史气候资料信息化处理任务。 进入90年代以来,重点进行了气象预警系统、STYS改造、气候资料处理和应用等项目 建设。同时,按照中国气象局“9210”工程的总体设计要求在预报业务体制、预报技术 方法、公益和公众服务的方式、手段等方面也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建立了气象信息分析处理系统(Micaps系统),作为新的天气预报制作平台,使 得传统的制作形式发生了较大改变;二是通讯手段进一步加强,使得可供预报员阅读的 实时和数值信息大大丰富,形成了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以Micaps系统为工作平台, 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方法和信息的现代化天气预报业务技术流程;三是建立了省级数值 预报可用时效内(短、中期)逐日滚动制作分县分级降水最高最低气温的指导预报业务; 四是建立了气候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五是实现了发布西安地区降水概率预报;六是 遥感业务进一步加强,开展冬小麦产量、秋粮产量等预报业务,建立干旱森林火险遥感 监测系统;七是开展了电视天气预报业务,实现了节目自制,使该节目成为老百姓颇受 欢迎的节目之一;八是开通了气象服务“121”自动答询;九是建立了政府主要部门的 气象服务终端。
  二、通信手段有很大改善 传输能力大大增强  我们主要针对已往通信手段落实的局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开通了西安至兰州的全话路通信,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传输速率低、线路质量差等问 题,使我省每天获取的气象信息量大幅度增加,同时开通了省台至三个同城用户的计算 机远程通信系统。  完成了全省计算机网络建设,建立了全省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中心网;建立和完善了 16个省直和地(市)局的局域网,依托该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已建成;实现了各类气象 业务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网络传输。  1995年省—地公用数据分组交换网投入业务运行,使“下行报”传输容量、质量、 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大部分地(市)局直属站“上行报”的 (HINAPAC)网络传输。  地—县级计算机远程通信绝大部分已开通,现已开通地—县公用数据分组交换网。 9210工程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即将投入业务运行。
  气象辅助通信网和天气预警网的建立,对于防汛抗旱及各类气象服务发挥了重要 作用。
  三、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效益显著提高
  80年代以来,为地方各级政府防灾减灾、指挥生产决策的气象服务取得了很大发 展,采用计算机终端、高速传真等先进服务手段。气象信息向政府机关传递实现了形 象、直观、快速、准确。开展了飞机人工增雨、高炮(火箭)人工防雹和增雨作业,创 社会经济效益数亿元。人影工作越来越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安东省长多次 做批示,要求进一步加强人影工作,政府投资逐年加大。陕西连续几年大旱,人影工 作在防灾减灾及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和信息,开展了全省农作 物产量预报、森林火情监测、洪涝监测、干旱监测等服务项目,产量预报准确率均在 95%以上。同时,还大力开发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实用技术,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农 业气候资源考察和区划工作,有力配合了地方国民经济建设。棉花气象服务独具特色 ,建立了棉花气象服务台,专门为产棉区棉花生产提供系列化气象服务,还应用气象 科学原理,研究开发了棉花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使棉花亩产提高一倍以上,并组 织推广。目前我省在气象部门建立直接为地方服务的三个服务实体是:陕西省农业遥 感信息中心、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陕西省棉花气象服务台。这三个服务实体在 我省农业生产中及相关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还针对不同行业和用户需要 ,先后在电力、交通、建筑、商业、仓储等行业开展了专业气象服务。  气象工作始终坚持把为各级领导的服务放在首位,为各级领导决策及时提供气象 信息,努力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做到了不麻痹、不松懈,准确、及时做好服务, 还注重努力做好各农事季节的气象服务。使气象服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四、精神文明建设抓有成效  陕西省气象局党组一直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地位。特别是党 的十四届四中、六中全会以来,局党组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四件大 事,以“班子、队伍、作风”建设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精神文 明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系统活动,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第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对邓小平理论的 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自觉性大大增强,开拓创新、求 真务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风气日益浓厚,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领导干部 都能廉洁自律,模范执行《廉政准则》,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第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深入人心。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两 手抓”,克服了过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片面认识,实行“一把手抓,抓一把手” 工程,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投入不断加大,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气象现代化建 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全年工作目标,与其它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第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势头。以“讲文明、树新风” 为起点,“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家庭”、“青年文明号”、“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警民共建文明大街”等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我局离休干部沈 志平同志荣获西安文明市民光荣称号。省局和各地、市局每年都表彰一批双文明建设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比如,礼泉县局被中央文明委树 为全国“文明服务示范单位”后,省局党组在全省气象部门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并举行挂牌仪式,召开了经验交流会。  第四,机关和基层台站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基层台站的基础设施 改善工作进度加快,相继建立了职工文化活动场所和图书阅览室等设施,丰富了广大 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了一批卫生、绿化先进单位,为职工创造了优美、舒适的 生活环境。  第五,“科教兴气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体现在工作实践中。加快了人 才培养的步伐,科研、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业务质量达到 历史最好水平。  到目前为止,全省建成文明单位92个(地、市级文明单位17个,县级文明单位75 个),其中,今年有22个单位已申报验收或正在申报验收,全省文明单位比例可望达 到814%。榆林、商洛、铜川三个地、市局已达到100%。我们的目标是:本世纪末, 全省气象部门建成文明系统。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