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公报>1999 > 第17期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08-06-25 16:00

陕政发[1999]48号 1999年8月10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经贸委《关于我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 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我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人民政府: 党的十五大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 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根据省委九届一次全会和省政府关于“三年实现两大目 标”的总体部署及国家经贸委的脱困规划,现对我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的脱困工作,提出如 下实施意见。 一、我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的现状 根据国家有关部署,三年脱困工作以1997年底企业的统计年报数据为基准,1998年为脱困第 一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 1997年底,我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460户,其中亏损企业213户,亏损面为46.3%。 国家确定我省103户重点脱困企业,其中与213户非重复统计的企业24户。据此,确定我省脱困 企业的总户数为237户(见附件一)。其中,中央企业39户,省属企业86户,地县企业112户;属 中央确定的纺织、煤炭、冶金、有色、军工等重点脱困行业中的亏损企业61户,占25.7%。1997 年底,237户脱困企业的资产总额539.3亿元,资产负债率78.9%。亏损额29.1亿元,占全省国有 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的69.8%。按脱困的难易程度,237户脱困企业大体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主导产品有销路、有效益,管理基础较好,经过自身努力可以实现脱困的企业共46 户,占19.4%。1997年底,这些企业共有资产总额100.4亿元,资产负债率71.5%。亏损额5.2亿 元,占17.9%。 第二类,困难较大,但经过必要的帮扶和艰苦细致的工作,有望扭亏的企业共101户,占 42.6%。1997年底,这些企业共有资产总额304.3亿元,资产负债率75.3%。亏损额13.3亿元, 占45.6%。 第三类,困难很大,产品销路不畅,管理相对薄弱,资产负债率高,需要采取结构调整、资 产重组等措施,走联合、兼并、破产的路子才能脱困的企业共90户,占38%。1997年底,这些 企业共有资产总额134.7亿元,资产负债率92.5%。亏损额10.6亿元,占36.4%。 二、脱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脱困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 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紧紧围绕“三年两大目标”,以扩张经济总量 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改革、改组、改 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调整优化结构,发展支柱产业,改善外部环境 ,加大政策扶持,确保实现脱困目标。 (二)脱困的目标 以1997年为基数,1999年力争使57户企业脱困,亏损面降到38%以下;2000年力争使70户企 业脱困,亏损面降到25%以下。实现脱困目标后,再用较长时间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 形成更为合理的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完成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 整。 三、脱困的目标责任 脱困企业的脱困责任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脱困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企业,企业的法定代表 人是企业脱困的第一责任人。 各级政府对所属企业脱困工作负有领导和指导责任。各级经贸委(经委、工经局)具体组织 实施,各级财政、工商、税务、金融、劳动、统计等部门密切配合。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省属企业的脱困工作由省上主管部门负责,地市企业由地 市政府负责,国家部委在陕企业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省和地市政府同时对本地中央、省属企 业的脱困工作负有帮助和指导责任。按照隶属关系将全省企业脱困目标责任分解,下达到各地 市、省直各部门(见附表二)。同时,要抓好现有盈利企业的增盈工作,力争不增加新的亏损 企业。如出现新增亏损企业,各地市、部门必须相应增加脱困企业扭亏数,以确保全省企业脱 困目标的实现。 企业脱困是“一把手工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一把手对确保实现本地区、本部门国 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实现脱困目标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要把企业脱困摆在重要位置,思想上高度 重视,工作上全力以赴,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企业脱困总体目标如期实现。 四、脱困的组织领导 (一)建立脱困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工业的领导同志牵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定期通报脱困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导脱困工作。 (二)建立信息网络和跟踪制度。在今年第三季度以内,完成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 业,特别是237户脱困企业的计算机联网;地市、主管部门要逐月分析所属企业经营状况,并 及时向省脱困办报告脱困工作进展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脱困工作。 五、推进企业脱困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 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五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的创 新理论,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信心。 (二)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强化对脱困企业领导班子的考察、调整。办好企业,关键在领导班子,在经营管理者。按隶 属关系,企业主管部门要对脱困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认真分析,于1999年8月底前向省委、省 政府专题报告所属脱困企业领导班子的状况;在省委组织部前期统一安排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 考核调整的基础上,于今年九月底前,对重点脱困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一次复查。对脱困信心 不足、思路不清楚、实干精神差、缺乏凝聚力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要坚决调整。要建立 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者选 拔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拓宽用人渠道, 选择一些困难企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企业经营者;选聘一些优势企业的管理人员到脱困企业 任职;选用一批素质好、懂经营、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充实脱困企业领导班子。 有计划地对脱困企业的领导人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 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在脱困期间,对企业经营者考核的重点是企业 的脱困效果。对工作出色、在2000年底以前扭亏为盈、按期实现脱困目标的,按扭亏额和盈利 额的一定比例奖励企业经营者;对不能按期扭亏脱困或达不到减亏目标的,予以处罚。各地市、 部门要明确企业经营者及班子成员的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严格考核,严明奖惩。向部分大型 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监督企业资产运营和盈亏情况;加强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继续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发挥工会和职代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增 强主人翁意识,提高脱困的紧迫感、责任感,使脱困工作成为企业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要充 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推行厂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 (三)着眼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转换内部经营机制的力度。脱困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 深化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 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核心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目的是使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竞 争主体。企业要加速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特别要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劳动 用工制度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打破“铁饭碗”,克服“大锅饭”弊病。 (四)着眼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加速技术创新,推进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企 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强化产品结构 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学研”联合工程,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技术入股、 合作开发、专利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帮助脱困企业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能迅速产业化的新技 术、新产品。鼓励企业从实际出发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投入,提取技术开发费的比例不得低于销 售收入的1.5%。 鼓励企业围绕增加品种、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效益开展技术改造,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 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大引进关键技术、设备的力度,加速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组织编 制重点脱困企业技术改造计划,优先推荐给有关银行,优先安排国家及地方贴息资金。鼓励企 业通过加速折旧、盘活资产、存量变现等方式筹集技改资金。省上安排的工业基本建设资金、 科技“三项费用”、科技成果转化费用、环保治理资金等,优先用于脱困企业的技术创新、技 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环保治理项目。 (五)着眼于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脱困企业要从单纯偏重生产管理向重视市场营销和 技术开发转变,制订符合企业实际的营销战略和奖励政策,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积极推行 代理制、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全面推行产品销售收入与营销人员收入挂钩,鼓励销 售人员多销多得。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发展进口替代,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不断拓 宽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 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工业产品销售和扩大使用地产品的通知》(陕政发[1998 ]40号),充分发挥流通环节作用,鼓励、支持流通企业最大限度地收购、销售地方产品。对 有批量出口的脱困企业,在进口原材料配额和限量登记进口方面给予倾斜扶持。 (六)着眼于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效益。脱困企业要继续深入开展“学邯钢、抓管理、 降成本、增效益”活动,把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作为脱困的根本措施,突出抓好“三加强一提 高”: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加强资金运行管理,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注重和加强投 资科学决策,避免决策失误。广泛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建立高效、准确、及时的信息系 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建立企业增资减债机制,把资产负债率逐步降至合理水平。发挥社会中介 机构作用, 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参与企业脱困工作。今年将组织专家对30户企业进行管理咨询和 诊断,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六、帮助企业脱困的主要政策 解决企业脱困面临大量深层次矛盾,在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力量的同时,必须给予必要的政策 扶持。各级政府要将优惠政策优先用于脱困企业,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一)用足用好国家的现行政策。国家为了帮助企业脱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脱困企业 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这些政策,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尽可能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特别是: 1、兼并破产。重点推进纺织、煤炭、冶金、机械、石化、军工等重点行业的长期亏损、扭 亏无望重点企业的兼并破产。要认真过细地做好破产、兼并方案,尽可能得到债权银行的支持 后,争取列入国家计划。要把企业股票上市和兼并、收购脱困企业结合起来,优先推荐兼并、 收购重点脱困企业的优势企业上市。 鼓励优势企业联合、兼并、托管有发展潜力、有资源优势的困难企业。对跨行业、跨地区、 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其财税关系不因资产、隶属关系的改变而变化。 2、债权转股权。对班子好、机制好、产品好、管理好和技术装备好并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要求的脱困企业,因“七五”、“八五”和“九五”前三年在四家商业银行和开发银行新建 或技改贷款多,造成资产负债率高、财务成本太大而亏损的,优先推荐给国家经贸委和金融资 产管理公司,实施债权转股权。 3、技改贴息。国家对纺织、冶金、信息产业、石化、有色、机械、军工以及造纸等行业, 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等列入国家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行贴息。要尽快制订技术改造、结构调 整规划,压缩低水平、过剩的生产能力,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关停资源枯竭、无改造价值的 企业,紧紧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节能降耗,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发挥当地优势出发,用高 新技术对传统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 4、封闭贷款。各级经贸部门与金融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帮助脱困企业解决有销路、有效 益产品生产所需流动资金,对贷款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供水、电力、税务等部门不得借 机搭车挤收各种欠款及封闭贷款项目以外的税费。企业使用封闭贷款要遵守信用,按期足额归 还本息,对不按期归还封闭贷款的,要追究企业经营者和主管部门的责任。 (二)省上帮助企业脱困的政策措施。 1、资产变现,盘活存量。脱困企业要把包括土地等存量资产的盘活作为脱困的重要手段, 资产变现收入可专项用于企业解困。脱困企业可用当年利润冲销亏损挂帐。地方财政基建拨 改贷、同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有偿使用技改资金以及其它财政借款,要分级、逐步转增为国家 资本金。 2、分级建立技改、脱困专项资金。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筹集、建立技改、 脱困专项资金,用于脱困企业生产、技改、新产品开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扭亏脱困 奖励。 3、对脱困企业给予税费支持。对脱困企业划出有效资产组建的新企业,应按其股权将所 分利润抵扣原企业的亏损。超出原企业的新增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返还新企业,用于帮 助原企业脱困。协调落实对三线调迁企业免税政策的延期优惠。 4、扩大社会保障,加大减人增效、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力度。脱困企业对离退休 职工要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为基本 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为职工下岗分流和再就业 提供基本社会保障。 鼓励下岗职工因地制宜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其他第三产业。支持重点脱困企 业利用部分存量资产包括企业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和技术、产品,分流本企业富余人员和 已下岗职工;特困企业在资产重组中置换土地,土地有偿收益优先用于企业分流安置职工。 5、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企业非经营性资产,要从总资产中逐步剥离出来,区别情况, 妥善处置。各级政府要加快出台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具体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精干主体, 减轻负担,集中力量实现扭亏脱困。 6、减少脱困企业改制、改组费用支出,降低改革成本。改制过程中,对脱困企业除土地 外已经清产核资的,将清产核资价值作为资产评估价值。企业变更工商登记、产权登记、税 务登记、地籍登记及贷款单位时,只收取工本费;建议法院审理企业兼并破产案件时按规定 标准从低收费标准。脱困企业在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省电台等新闻媒体刊发产品广告时 ,按收费标准的50%予以优惠。 7、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罚款、集资和各种摊派项目,监督检查已 取消的各种收费项目的落实情况,对已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坚决不许再收费。杜绝违反规 定擅自提高对企业的收费标准和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现象。进一步规范有关部门对企业的 检查行为,有效制止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8、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鼓励脱困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支持私有经济、多种经济成 分的科技企业兼并脱困企业。引导脱困企业通过“退二进三”转向发展第三产业或农产品加 工业。 企业脱困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把促进企业脱困放在突 出位置。全省脱困工作由省经贸委具体组织实施,省计划、科技、财政、工商、税务、金融、 劳动、土地、国资、商业、电力、交通、宣传等部门对本方案中涉及的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 内的有关政策措施,要认真研究,今年九月底前制定出贯彻落实的实施细则,最大限度地支 持企业脱困,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脱困目标。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市、省级各部门贯彻执行。  陕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附件一 陕西省脱困企业名单 陕西省脱困企业名单是以1997年底我省国有大中型工 业亏损企业加上国家重点脱困企业非重复统计共237户。 其中:中央企业39户,省属企业86户,地市以下企业112户 (带*为国家重点脱困企业,带★为中央企业)。 中央企业39户,省属企业86户纺织(23户)  *西北二棉有限责任公司  *西北第一棉纺织厂  *陕西第八棉纺织厂 ★*西北第四棉纺织厂  *陕西第二印染厂  *陕西第九棉纺织厂  *陕西第十二棉纺织厂 ★*陕西第十一棉纺织厂  *五环(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西北第三棉纺织厂  陕西第二针织厂   陕西天王纺织印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陕西省第一纺织机械厂   陕西纺织器材厂 ★*咸阳纺织机械厂  *陕西第三印染厂  *陕西第十棉纺织厂 ★*西北第六棉纺织厂 ★*西北第一印染厂  *陕西第一毛纺织厂   陕西第二棉织厂   陕西第十三棉纺织厂   陕西第二毛纺织厂 机械(10户)  *陕西汉江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黄工集团印刷机器有限公司 ★*陕西汽车齿轮总厂  *西安海红轴承总厂  *汉江油泵油嘴厂  *陕西黄工集团拖拉机有限责任公司   西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黄工集团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柴油机厂  *陕西重型机器厂 冶金(7户)  *酒泉钢铁(集团)公司西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冶金机械厂  *华山冶金车辆厂  *陕西钢厂  *陕西精密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北耐火材料厂   陕西省汉江钢铁厂 电子(16户)  *陕西华星无线电器材厂  *陕西烽火集团公司  *陕西华电材料总公司  *陕西金山电器总厂  *陕西凌云蓄电池厂  *西安卫光电工厂  *西北机器厂  *西京电气总公司   陕西宏星器材厂   陕西华达无线电器材厂   华南器材厂  *陕西如意电气总公司   陕西渭河精密工模具总厂   陕西南云无线电器材厂   陕西红岭机械厂   陕西群力无线电器材厂 石化(9户)  *陕西秦岭化肥总厂  *陕西咸阳氮肥厂  *安康氮肥厂  *陕西省华山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兴化集团有限公司  *西北橡胶总厂   陕西省磷化工总厂  *陕西省化工总厂  *陕西宝鸡氮肥厂 煤炭(6户)  *韩城矿务局  *铜川矿务局  *澄合矿务局  *蒲白矿务局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  *西安煤矿机械厂 建材(5户)  *陕西省秦岭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延河水泥机械厂  陕西省红旗水泥制品厂   陕西省玻璃厂   陕西省咸阳陶瓷厂 医药(2户)  *陕西省医药公司  *西北第二合成制药厂 地方军工(3户)  *陕西电梯工业公司(陕西省秦东化工厂)  *陕西红旗化工厂  *陕西铜材厂 建筑(1户)  *陕西建筑构件公司 农垦(4户)  *光华纺织厂  陕西骊山床单厂   陕西省骊山棉织厂   陕西华山工业集团总公司 农业(1户)   陕西省西安专用肥厂 劳改(5户)  *陕西省新川水泥厂   陕西省莲花寺石碴厂   陕西省钢球厂   陕西省唐都机械厂   陕西第二汽车制造厂 交通(1户)   陕西省公路机械厂 兵器(10户) ★西安昆仑机械厂 ★西安西北光电仪器厂 ★西安庆华电器制造厂 ★西安华山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西安惠安化工厂 ★西安东方机械厂 ★*西安关山机械厂 ★*西安亚西光电仪器厂 ★西安秦川(集团)发展总公司 ★陕西渭阳柴油机厂 航空(10户) ★*秦岭航空电器公司 ★*陕西华兴航空机轮公司 ★*西安远东公司 ★*宝成通用电子公司 ★秦峰航空液压公司 ★*江南压铸总厂 ★*陕西省渭源机械厂 ★华航光学仪器厂 ★星光电子仪表厂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黄金(1户) ★*陕西潼关金矿 核工(2户) ★*西安核设备制造厂 ★八一三厂 总后(3户) ★三五一一工厂 ★〖KG*2〗三五零七工厂 ★三五三八工厂 兰后(1户) ★三四零二工厂 轻工(1户) ★西安造纸机械厂 船舶(1户) ★*陕西柴油机厂 烟草(1户) ★*陕西烤烟复烤厂 其他(2户) ★西安教学仪器厂 ★陕西省陕南石棉矿   地市及以下企业112户 西安市(41户)  *西安油漆厂 陕西省周至县造纸厂 西安市肉类联合加工厂 陕西省西安农业机械厂 西安机床厂 西安造纸网厂 西安玻璃制品厂 西安木材总厂  *西安氮肥厂  *西安化工厂  *西安旅游食品厂  *西安带钢厂 西安锻压机床厂 西安标准件厂 西安化工机械厂 西安红华仪器厂 西安长乐毛纺织厂 西安锅炉总厂 西安新华橡胶总厂 西安光华制药厂 西安市硅酸盐制品厂 第一钟表机械厂 西北医疗设备总厂 西安汉斯啤酒饮料总厂 西安蝴蝶手表厂 西安人民搪瓷厂 西安市第三印刷厂 西安市钟表元件厂 西安衡器厂 西安铝制品厂 西安大方实业总公司  中缝公司兴平缝纫厂 西安淀粉厂 西安市塑料制品厂 西安照明电器工业公司 西安市食品厂 西安酒厂 西安市油脂厂 西安市自来水公司 西安市煤气公司 西安市红旗乳品厂 宝鸡市(19户)  *宝鸡市棉纺织厂 宝鸡五一造纸总厂  *宝鸡车辆厂 宝鸡市自来水公司 宝鸡原纸油毡厂  *宝鸡宝嘉应用化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机床厂  *宝鸡红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中工具厂 宝鸡制药机械厂 陕西省西秦酒厂 陕西太白酒厂 陕西省宝鸡玻璃纸厂 陕西宝鸡新秦造纸厂 宝鸡双力叉车集团有限公司 宝鸡轴承厂 宝鸡华裕丝绸实业有限公司 陕西宝鸡床单总厂 宝鸡市有机化工厂 咸阳市(9户) 陕西省永寿制药厂 咸阳市自来水公司  *咸阳兴盛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兴平造纸厂) 咸阳市深井泵厂 陕西省内燃机配件一厂  *陕西省咸阳焦化厂  *陕西省咸阳天元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咸阳电子材料厂 陕西省塑料厂 渭南市(5户)  *渭南市棉纺织厂  陕西省杜康酒厂  渭南针织厂  陕西省华山造纸厂  陕西渭南印染厂 铜川市(8户)  *铜川市铝厂  *铜川市水泥厂  铜川整流变压器厂  铜川市电瓷电机总厂  铜川市丰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铜川钢铁耐磨材料厂  铜川市耐火材料厂  铜川市纺织厂 汉中市(15户)  汉中市印刷厂  *汉中客车厂  陕西洋县酒厂  汉中市自来水公司  *陕西省汉中钢铁厂  *汉中百事特白板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汉中化肥总厂  *南郑氮肥厂  *陕西城固酒厂  *汉中化工总厂  陕西省三粮液酒厂  汉中市啤酒饮料食品总厂  汉中秦汉造纸总厂  汉中市城固肉联厂  陕西省朱儇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安康地区(4户)  *安康地区第一缫丝厂  安康地区第二缫丝厂  陕西石泉县缫丝厂  陕西安康地区丝织印染厂 榆林地区(8户)  天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神木玻璃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横山四九服装公司  *榆林第二毛纺织厂  *榆林毛纺织厂  *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府谷黄河机械厂  陕西榆林服装总公司 商洛地区(3户)  *陕西省商洛冶炼厂  商州市化工厂  山阳县矿业开发公司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